相关试卷
- 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5《水循环与水资源》(培优版)
- 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基础版)
- 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4 《升华和凝华》(培优版)
- 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4 《升华和凝华》(基础版)
- 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3 《熔化和凝固》(培优版)
- 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3 《熔化和凝固》(基础版)
- 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2 《汽化和液化》(培优版)
- 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2 《汽化和液化》(基础版)
- 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跨学科实践 当地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调查》
- 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1《从全球变暖谈起》(培优版)
-
1、有一内阻约为1000Ω~2000Ω的电流表,因年代久远标度值已看不出,仅有刻度,某同学利用下表所列器材、若干导线和开关等元件设计了一个测量该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如图为已完成部分线路连接的实物连接图.
编号
器材名称及技术指标
A
待测电流表G
B
电源E(电压未知)
C
电阻箱RA(0~9999Ω)
D
滑动变阻器R1(0~20Ω,1A)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连接图.
(2)、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将开关S断开,按电路图接好各元件,使滑动片 P 先置于(选填“a”或“b”)端,电阻箱阻值调为(选填“零”或“最大”);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片 P 于某一位置,使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并使指针指在(选填“最大量程”“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二”“最大量程的一半”或“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一”)处;调节(选填“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选填“最大量程”“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二”“最大量程的一半”或“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一”)处,记下(选填“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的阻值R.即得待测电流表内阻为.
(3)、利用此方法测得的电流表内电阻其实际的内阻(选填“大于”或“小于”),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是. -
2、用伏安法测一固定电阻的阻值,已知电流表内阻为0.2Ω,电压表内阻为20kΩ,待测电阻约为10Ω,则最佳的测量电路是图中的 ( )A、
B、
C、
D、
-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将电流表与电压表所接位置对换,则结果是( )
A、电压表的示数为0,电流表立即烧毁 B、两只表都有读数,但都比对换前示数小 C、两只表都有读数,但都比对换前示数大 D、电压表有读数,电流表的读数几乎为0 -
4、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如果考虑到电压表、电流表本身都有一定的电阻,那么测量值和实际值的关系应该是( )
A、测量值比实际值大 B、测量值比实际值小 C、测量值等于实际值 D、以上情形都有可能 -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 3Ω,电压U=12V,且保持不变.如在a,b间接一电阻,使流过. 的电流为零,则R 的阻值为Ω;如在 a,b间接一电压表,其读数为V;如在a,b间接一电流表,其读数为A.(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可以忽略)

-
6、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假定电压表和电流表是准确的,但由于实验电路的不完善,也会给实验结果带来误差.例如,用如图(a)所示电路测一阻值为1.80 kΩ的标准电阻R值时,实际测得的阻值为1.00kΩ;而用如图(b)所示电路测量时,实际测得的阻值为2.00 kΩ.

通过分析上述两个不完善的实验电路可以找到产生误差的原因.而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电路并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可以大大减小实验误差.例如,用如图(c)所示电路(图中G为灵敏电流表,当通过它的小电流有很小的变化时,它就能指示出来),按一定的实验步骤测电阻R 值时,可使测量结果非常接近1.80kΩ.
根据上述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说明如图(a)和图(b)所示实验电路给实验结果带来误差的原因.(2)、说明图(b)中虚线框内电路的作用.(3)、比较图(c)和图(a)所示实验电路,说明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4)、写出按图(c)测定 R 阻值的实验步骤. -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可调,可知 滑动变阻器 的最大阻值为15Ω,请完成下列小题:
(1)、若调节电源电压为 10V,只闭合 ,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在最左端时,求电流表示数;(2)、若只闭合S2 , 调节电源电压,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示数在1~3V之间变化,求电源电压的最大调节范围;(3)、调节电源电压不变,若只闭合 ,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在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5A;若同时闭合 , 电流表的示数为3A,求. 的阻值. -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 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两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8A 和0.3A.
(1)、求电源电压U.(2)、求通过电阻. 的电流(3)、现用电阻. 替换电阻. 中的一个,替换前后,只有一个电流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且电流增大了0.1A.请判断被替换的电阻,并求出电阻. 的阻值. -
9、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4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 上标有“100Ω 1A”字样,电阻. 的阻值为48Ω.闭合开关S.请解答下列问题;
(1)、通过电阻. 的电流是多少?(2)、现用定值电阻. 来替换电阻. 电流表选择合适的量程,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 P,使电流表 A与. 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如图(b)所示,求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定值电阻 的阻值范围. -
10、如图(a)所示,电源电压为18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 的阻值为5Ω,滑动变阻器R2标有“60Ω 1A”字样,两电压表的规格相同.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示数为0.6A,求:
(1)、电压表 V1的示数;(2)、电阻 R2接入电路的阻值;(3)、现用定值电阻 R0替换电阻 R1 , 要求: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P,使电压表 V1 和V2的指针分别都能处于如图(b)所示的位置,且电路正常工作.①若电压表 V1 和 V2的指针分别都能处于如图(b)所示的位置,电压表 和 的读数一定为 ▲ V,理由是 ▲ ;
②进一步分析题目要求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I达到1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此时电压表 V2的示数为 ▲ (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可分析推出:R0的最小阻值为 ▲ Ω;
③通过计算求出定值电阻 R0的范围.
-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不变,滑动变阻器 R2上标有“50Ω 0.5A”字样.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P 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4.5V和0.2A.求:
(1)、滑动变阻器 R2 接入电路的阻值.(2)、10s内通过电阻 R1 的电荷量Q.(3)、现有“5Ω 1A”“10Ω 0.5A”“20Ω 1A”三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从中选择一个来替换R2 , 要求:闭合开关后,滑片P在移动过程中,两电表指针分别达到某量程的满刻度且电路能安全工作.①应选择 ▲ 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②求满足上述要求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
12、 AB,CD是两根相同的带有绝缘皮的低压输出线,两导线绞合在一起架设在相距Lkm的甲、乙两地之间,每千米输电导线的电阻为 r.由于导线裸露,在某处发生短路现象,犹如有一条无电阻导线PQ将两条输电线相连,如图所示.现利用一电压未知的电源、一块电流表和导线若干,测出短路处距甲地的距离.
(1)、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可以画图辅助说明);(2)、写出短路处距甲距离L'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
13、 AB和CD 是完全相同的两根带有绝缘皮的导线,它们并行地埋设在甲、乙两地之间,如图(a)所示(导线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由于深埋地下,当两导线上和两导线之间发生断路、短路或漏电现象(即相当于两根导线之间在漏电处接入一个未知电阻)时,故障位置不容易被观察到.为了判断故障的类型和位置,维修人员通常在导线的左右两侧安装检测电路,在左侧安装检测电路,其中电阻R0为保护电阻且阻值已知,右侧加装电压表V2 , 如图(b)所示.当电流表无示数,且电压表 V1与电压表 V2的示数几乎相同时,可视为导线无故障.请分析维修人员检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 的示数为0,表明输电线故障为.(2)、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 的示数为U,电压表 的示数为 且 明显比U小,则表明输电线故障为 ▲ .请估测故障处与甲地间的距离并写出过程.(用r,I,U, 表示) -
14、如图所示,AB,CD为两根平行且均匀的相同电阻丝,另有一根电阻丝 EF,其长度略大于AB,CD两轨道的宽度,可以在AB,CD上滑行并保持与AB 垂直,EF 与AB,CD 接触良好,图中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当EF 处于图中位置时电压表读数为6.0V,将EF 由图中位置向左移动一段距离△L 后,电压表的读数变为5.0V,若将 EF 由图中位置向右移动一段相同距离△L后,电压表读数为V;如果 AB,CD电阻丝单位长度上的电阻为λΩ,电源电压为U,则电阻丝EF 的电阻为Ω.

-
15、如图所示,AB,CD为两根平行且均匀的相同电阻丝,直导线 EF可以在AB,CD上滑行并保持与AB 垂直,EF 与AB,CD接触良好. B,D之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A,C之间接一个理想电压表,当EF处于图中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6.0V,如将 EF 由图中位置向左移动一段距离△L 后,电压表示数变为5.0V,若将EF由图中位置向右移动一段相同距离△L 后,电压表示数将变为( )
A、6.5V B、7.0V C、7.5V D、8.0V -
16、长度为1m的双股电线,其左端分别为A1和A2 , 右端分别为 B1和B2.该双股导线某处由于导线绝缘层老化剥落,发生漏电现象,可等效认为漏电处两导线之间连接了一个电阻 R0.为寻找漏电处位置进行如下测量:(1)断开B1 , B2 , 测得 RA1A2为 0.7Ω;(2)连接 B1 , B2 , 测得R'A1A2为0.3Ω;(3)断开A1 , A2 , 测得 RB1B2为0.9Ω.漏电处距离A1(A2)为m,漏电处的电阻 R0为Ω.
-
17、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V,现有三个不同的定值电阻. 和R3可供接入电路A,B间,已知R1的阻值为60Ω,R2的阻值大于 R3的阻值( 若电阻 R1 接入A,B间,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①所示.
(1)、求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AB;(2)、求电阻 R0的阻值.(3)、不改变两电表的量程,取下电阻 R1 , 将电阻R2 , R3先后替换R1接入A,B间,发现每次替换后,电压表或电流表分别有一个达到满刻度[电压表盘如图(b)②所示].①求电阻 R3 的阻值;
②求电路中接入 R2 时电流表的示数.
-
18、AB和CD 是完全相同的两根带有绝缘皮的导线,它们并行地埋设在相距2km的甲、乙两地之间.由于两导线之间某处的绝缘外皮受到损伤,而发生了漏电现象(即相当于两根导线之间在漏电处连接了一个电阻).为了确定漏电处的位置,维修人员做了以下测量:(1)在甲地将两端电压恒为90V的电源的两极分别接在A,C两端,此时在乙地用内电阻很大的电压表测得 B,D两端的电压为72V.(2)在乙地将两端电压恒为 100V的电源的两极分别接在 B,D两端,此时在甲地用同一型号的电压表测得A,C两端的电压为50V.
如果 AB和CD 导线每千米的电阻值为2Ω,请你根据以上测量结果计算漏电处距甲地多远?绝缘皮破损处的漏电电阻是多大?
-
19、如图所示是助动车的转向指示灯线路.电路中 为前后两个左转向灯, 为前后两个右转向灯,D为在仪表盘上的转向指示灯.四个转向灯分别为“6V 2.5A”的灯泡,D为“6V 0.25A”的小灯泡,当灯泡的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的60%时,灯泡不发光,灯泡电阻保持不变. RJ 为不计电阻的通断器,可使电路间歇地通断;但当闪光器RJ中的电流小于4A时,虽有电流通过RJ却不会使电路间歇地通断. S为转向灯开关,是一个单刀三掷开关,正常情况下,把S拨至1位, 会发出闪光,示意助动车将左转,同时D指示灯闪烁向驾驶员显示转向灯的工作情况;把S拨至2位, 会发出闪光,示意助动车将右转,同时D指示灯闪烁向驾驶员显示转向灯的工作情况.
当驾驶员将S拨至1位时,发现D灯发光但不闪烁.据此现象可以判定电路的哪一处发生了怎样的故障?请说明理由.

-
20、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若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中,灯L1 , L2完全相同,且不考虑温度对灯的电阻的影响.实验时,该同学把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P 移到A,B,C三个位置,并记下各电表的示数,表1记录的是该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过一段时间,这位同学发现灯 L1 , L2 的亮度都发生变化,为了探究其原因,于是这位同学又将滑片 P 移到A,B,C三个位置附近,测得各电表的示数如表2所示.

表1 第一次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A1 表示数/A
A2 表示数/A
A3 表示数/A
V1 表示数/V
V2 表示数/V
1
0.36
▲
0.48
4.80
1.20
2
0.30
▲
0.40
4.00
1.00
3
0.24
▲
0.32
3.20
0.80
表2 第二次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A1 表示数/A
A2 表示数/A
A3 表示数/A
V1 表示数/V
V2 表示数/V
4
0.40
0.40
0.32
4.80
0.80
5
0.38
0.38
0.30
4.56
0.76
6
0.30
0.30
0.24
3.60
0.60
表3 第三次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A1 表示数/A
A2 表示数/A
A3 表示数/A
V1 表示数/V
V2 表示数/V
7
1.20
1.20
0.96
2.40
2.40
8
1.00
1.00
0.80
2.00
2.00
9
0.75
0.75
0.60
1.50
1.5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1中的实验数据,请通过分析、归纳完成表1中“A2表示数”下的空格.(2)、根据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请通过比较、分析,说明实验时灯 亮度的变化及原因.(3)、若该同学在探究灯L1 , L2亮度的变化及原因时,测得各电表的示数如表3所示,请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灯L1 , L2亮度的变化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