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比较C、D、E图三次实验,得出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3)、你认为(填“能”或“不能")通过A、B两次实验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A图中水瓶对砖块的压强pA和B图中水瓶对海绵的压强pB的大小关系为pAp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如图F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水瓶紧靠在一起,放在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与图一样。
    (5)、骆驼的脚掌又宽又大(图G),适合在沙漠中行走,其力学原理可用图这两次实验的结论来解释。
  • 2、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它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汽车汇集了各种物理知识,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

    (1)、如图(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到牵引力与阻力的作用,牵引力也就是使车前进的动力,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加速向前运动过程中,牵引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车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
    (2)、驾乘汽车要正确使用安全带(图2),系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在(选填“急刹车“或“急加速”)时,由于的(填写“汽车”或“乘客”)的惯性对乘客造成伤害;
    (3)、如图3所示,有一种大型卡车空载时会将部分后轮拾起,这样既可以降低油耗,又可以降低车胎磨损:载重行驶时会放下后轮与地而接触,目的是减小车对地面的(选填“压力”或“压强”):汽车驾驶室里有个小挂件(图4),当汽车向左急转弯时,小挂件将相对汽车向摆。
  • 3、如图是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建筑材料的场景,在10s的时间内,工人师傅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将建筑材料匀速提升了1m,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90N,建筑材料的重力G为900N,工人的重力为600N,双脚底的总面积为300cm2 , 不计绳重与摩擦,求此过程中:

    (1)、工人对绳子拉力的大小;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3)、工人对地面的压强。
  • 4、小方劳动节假期去青岛游玩,如图是高速公路上某处的交通标志牌和当时汽车速度仪的显示,

    (1)、要到达目的地,该汽车以当前速度匀速行驶需多长时间?
    (2)、若小方同学想用2.5h赶到目的地,在遵守交规的前提下,则应把车速提高到多少?
  • 5、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实验需要木块从同一斜面的开始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相同:
    (2)、木块受到阻力的大小,是从(选填“木块滑行的距离”或“水平表面的粗糙程度”)反映出来。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3)、运动的小车最终停下来,因为受(填“平衡”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4)、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____。
    A、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 6、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 , 大小相等。细心的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左边挂一个钩码,右边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木块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小组决定改进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这个装置相比甲图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3)、经过讨论,又设计出了如图丙所示装置,要求卡片(选填"硬度要大”、“弹性要好“或“质量要小"),在图丙装置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后,将小卡片转动一小角度,松手后,小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表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作用在
    (4)、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果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一步的操作是(选填“剪开左侧绳子”、“剪开右侧绳子"或“剪开卡片”)。
    (5)、实验结束后,小组通过总结,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在桌面上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木块受到对平衡力的作用。
  • 7、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及测量过程如图甲所示。小车从斜面项端由静止下滑,挡板放在斜面底端,图中方框中的数字是小车在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h、min、s"),则: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填写物理公式)。
    (2)、实验时,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cm/s:
    (3)、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如果小车未到达B点就停止计时,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填"大"或“小");
    (4)、实验中,小明发现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填“增大"或“减小")斜面坡度;
    (5)、从实验的数据可以比较出AB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的平均速度。
  • 8、    
    (1)、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A,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F。

    (2)、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l1

    (3)、一工件在传送带带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画出工件的受力示意图。

  • 9、物体A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萍从0开始,每隔2s记录一次物块A的位置(用“.”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在0~6s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N:在6s~12s时,物体受到摩擦力为N;在18s时,若撤去水平拉力F,则物体A做(填“加速”、“匀速”减速”)直线运动。

  • 10、小军将照相机固定在马路边连续拍了两张照片,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树木为参照物,自行车是向运动的,卡车向运动:轿车司机看到货车向运动(均选填“左”或“右”)。

  • 11、如下图所示,两个小孩一起用力能推动一个木箱做匀速运动,一个大人也能推动该木箱做匀速运动。由此可知,一个大人作用的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共同作用的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大人的作用力称为这两个小孩的作用力的(选填“合力"或“分力"):如果两个小孩的推力分别为60N和70N,则大人的推力大小为N.

  • 12、如图所示,字典的一部分悬空在水平桌面以外。小明发现后用水平向右的力F将字典推回桌面,在他推着字典运动的过程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 , 字典与桌面的摩擦力(以上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字典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

  • 13、我国古代的石磨是由两个圆石做成的,可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如图甲所示。两块圆石的接触面上刻有花纹,是为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起到摩擦力的作用(以上均选填“增大"或“减小"),图乙是推石磨的示意图,它是利用了(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 14、如图所示,用线拴着的小球在AB之间来回摆动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从到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它的惯性大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小球在C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小球将 , 若小球摆动到右边最高处C点时绳子断了,小球将(后两空均选填“保持静止”、“竖直下落”、“做曲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 15、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基本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扬我国威(如图)。击球时球拍发生了(填“弹性“或“塑性")形变:球在空中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乓球桌国际乒联规定,国际赛事中所用的乒乓球是重为0.027N的大球,它的质量为g(g=10N/kg)

  • 16、如图甲,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上并压缩弹簧,已知小球从a处开始接触弹簧,压缩至c处时弹簧最短。从a至c处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且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从a至c处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从a到c速度一直在减小 B、小球所受的重力始终大于弹簧产生的弹力 C、小球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到达b处时,受平衡力作用
  • 17、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匀速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所受重力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撤去推力后,小车仍会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小车受到惯性 D、撤去推力后,小车最终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18、谚语是语言的瑰宝,它们简洁、生动、形象。下列对于谚语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石头给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给石头的力 B、“小秤碗压千金”应用了杠杆平衡条件 C、“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D、“坐地日行八万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19、图为运动员撑竿跳高的场景。他通过助跑将撑竿压弯后起跳,越过横杆,松手后撑竿恢复原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助跑时运动员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撑竿被压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运动员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松手后运动员仍然受到撑竿的作用力
  • 20、物理来源于生活,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90mm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36km/h D、使人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0℃
上一页 496 497 498 499 5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