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甲骨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下列甲骨文中,可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其中A表示的数为 , B表示的数为2.给出如下定义: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得 , 则称点C叫做点A,B的“m和距离点”.如图,若点C表示的数为0,有 , 则称点C为点A,B的“5和距离点” .
(1)、已知点N为点A,B的“m和距离点”,且点N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 那么m的值是__________;(2)、如果点D是数轴上点A,B的“7和距离点”,那么点D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当P点运动多少时间时,、、三点中的其中一点是另外两个点的“6和距离”? -
3、某仓库原有商品件,现记录了天内该类商品进出仓库的件数如下所示(“”表示进库,“”表示出库): , , , , , , , , , .(1)、请问经过天之后,该仓库内的商品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此时仓库还有多少商品?(2)、如果商品每次进出仓库需要人工搬运费是每件元,请问这天要付多少人工搬运费?
-
4、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在6张卡片上分别写了6个不同的数,如图,然后从中抽取2张.
(1)、使这2张卡片上各数之积最小,最小的积为多少?(2)、使这2张卡片上各数之积最大,最大的积为多少? -
5、简便运算:(1)、;(2)、 .
-
6、计算:(1)、;(2)、 .
-
7、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 , , , , , , .
正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
8、定义一种新运算“”: , 比如: . 则 .
-
9、有理数 , 的对应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
10、不改变原式的值,将中的减法改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形式是( )A、 B、 C、 D、
-
11、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B、 C、 D、
-
12、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等式:
①;②;③;④
(1)、根据上面等式的规律补全等式:;(2)、用含(为正整数)的式子表示上述第个等式:______;(3)、请证明(2)中等式的正确性;(4)、根据上述等式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计算结果:.
-
13、计算:(1)、;(2)、;
-
14、如图,在中, , 过点作 , 且 , 连接 , 若 , 则的长为 .

-
15、振兴中学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校内攀岩墙的高度,设计了如下方案:首先找一根长度大于的直杆,使直杆斜靠在墙上,且顶端与点重合,记录直杆与地面的夹角 , 然后使直杆顶端沿墙面竖直缓慢下滑,直到 , 标记此时直杆的底端点 , 最后测得 , 则攀岩墙的高度 .

-
16、分式方程的解为 .
-
17、如图,在中, , , , 为边上的高,点从点出发,在直线上以的速度移动,过点作的垂线交直线于点 , 当点运动( )时, .
A、2 B、6 C、2或6 D、2或5 -
18、若关于的分式方程的解为非负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且 D、且
-
19、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沿点到点的方向平移到的位置, , , 平移距离为 ,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
20、若 , 则□中的数是( )A、-1 B、-2 C、-3 D、任意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