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已知点P是射线ON上一动点(不与点O重合),∠O=40°,若△OAP是钝角三角形,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A<50°     B、0°<∠A<180° C、0°<∠A<40°或90°<∠A<140° D、0°<∠A<50°或90°<∠A<140°
  • 2、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50°,∠2=40°,那么∠3的度数等于(    )

    A、10° B、12° C、15° D、20°
  • 3、如图,在△ABC中,∠BAC=90°,AB=AC,AE是经过A点的一条直线,且B、C在AE的两侧,BD⊥AE于D,CE⊥AE于E,CE=1,BD=5,则DE的长为(    )

    A、3 B、4 C、5 D、6
  • 4、下面是“作∠AOB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

    ⑴如图,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⑵分别以C,D为圆心,大于的12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⑶作射线OP.

     

    上述方法通过判定△POC≌△POD得到∠POC=∠POD,其中判定△POC≌△POD 的依据是(    )

    A、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5、如图,在△ABC中,∠A=40°,外角∠ACD=100°,则∠B的度数是(    )

    A、100° B、80° C、60° D、40°
  • 6、如图,已知∠ACD=∠ACB,添加下列条件后,能判定△ABC≌△ADC的是(    )

    A、AD=AB B、BC=AD C、∠B=∠D D、∠DCA=∠BAC
  • 7、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可能为 (    )
    A、5 B、7 C、3或5 D、5或7
  • 8、新定义: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称为该三角形第三个内角的好望角.

       

    (1)、如图1,DABCA的好望角,A=α , 请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D
    (2)、如图2,在ABC中,BAC的平分线与经过BC两点的圆交于点DE , 且ACE+BDE=180° . 求证:ADBABCACB的好望角.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BAC=90°BC=6 , 求:线段AE的最大值.
  • 9、二次函数y=x2+4x+m满足以下条件:当3<x<2时,它的图象位于x轴的上方;当7<x<8时,它的图象位于x轴的下方,那么x2+4x+m>0的解集是
  • 10、将抛物线y=3x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11、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 , 且A=2C , 则C的度数为
  • 12、如图,ABO的直径,弦CDAB于点E,ACD=60°ADC=45° , 则DEB的度数是(     )

    A、75° B、105° C、85° D、110°
  • 13、抛物线 y=2x+32+5 的顶点坐标是(       )
    A、(3,5) B、(3,5) C、(3,5) D、(3,5)
  • 14、如果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3|,n为立方等于本身的数的个数,求代数式 a+bc4d+m2-cd+n的值.
  • 15、小明在计算: -14-1-0.5×13×2--32时,步骤如下:

    原式 =1-0.5×13×2-9

     =1-16×-7

     =1-76

     =-16

    (1)、小明计算过程中第一次出现错误的步骤序号为
    (2)、请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 16、将下列各数序号写到圈内相应的位置.(填序号)

    ①(-2)2;② 93;③ -227;④-π2;⑤ - |-3|; ⑥-42.

  • 17、在数轴上表示数. 9 ,  - 1, 0, - 2.5, - 4, -32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们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

     
  • 18、 计算:
    (1)、7-(-9);    
    (2)、273-1916×85+1-2
  • 19、定义一种新运算符号“※”,满足: ab=a-b+ab,则 (-1) ※(2※3)的值为.
  • 20、 若|a|=2, |b|=4, 且|a-b|=b-a, 则a+b=.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