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若a,b满足|a-6|+b2-8b+16=0,(1)、求c的取值范围.(2)、若c是整数,且△ABC为等腰三角形,求△ABC的周长.
-
2、如图,AB=14,AC=6,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D方向运动.点P、点Q同时出发,当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AP全等时,a的值为 .

-
3、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B=8,AC=6,△ACD的周长为24,则△ABD的周长为 .

-
4、如图,已知AD=AE,BD=CE,∠1=∠2=70°,∠BAC=80°,则∠ABC的度数是( )
A、20° B、30° C、40° D、50° -
5、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要说明∠AOB=∠A'O'B' , 需要证明△COD和△C'O'D',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SAS B、AAS C、SSS D、ASA -
6、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的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P,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A、SSS B、SAS C、ASA D、HL -
7、如图,已知AB⊥BD,CD⊥BD,若用“HL”判定Rt△ABD和Rt△CDB全等,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AD=CB B、∠A=∠C C、∠ADB=∠CBD D、AB=CD -
8、如图,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可判断△OMP≌△ONP,依据是( )
A、SAS B、SSS C、ASA D、HL -
9、 如图,已知△ABC≌△DCB,AB=10,∠A=60°,∠ABC=80°,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D=60° B、∠DBC=40° C、AC=DB D、BE=10 -
10、自行车支架一般都会采用如图△ABC的设计.这种方法应用的几何原理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三角形的稳定性 D、垂线段最短 -
11、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2比∠1的2倍还多5°,则∠1的度数是( )
A、65° B、55° C、45° D、35° -
12、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等式:
①;②;③;④
(1)、根据上面等式的规律补全等式:;(2)、用含(为正整数)的式子表示上述第个等式:______;(3)、请证明(2)中等式的正确性;(4)、根据上述等式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计算结果:.
-
13、计算:(1)、;(2)、;
-
14、如图,在中, , 过点作 , 且 , 连接 , 若 , 则的长为 .

-
15、振兴中学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校内攀岩墙的高度,设计了如下方案:首先找一根长度大于的直杆,使直杆斜靠在墙上,且顶端与点重合,记录直杆与地面的夹角 , 然后使直杆顶端沿墙面竖直缓慢下滑,直到 , 标记此时直杆的底端点 , 最后测得 , 则攀岩墙的高度 .

-
16、分式方程的解为 .
-
17、如图,在中, , , , 为边上的高,点从点出发,在直线上以的速度移动,过点作的垂线交直线于点 , 当点运动( )时, .
A、2 B、6 C、2或6 D、2或5 -
18、若关于的分式方程的解为非负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且 D、且
-
19、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沿点到点的方向平移到的位置, , , 平移距离为 ,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
20、若 , 则□中的数是( )A、-1 B、-2 C、-3 D、任意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