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的周长为( )
A、18cm B、22cm C、24cm D、26cm -
2、下列各组图形中不是全等形的是( )A、
B、
C、
D、
-
3、已知抛物线(其中 , 且为常数)与轴交于 , 两点(点在点左侧),抛物线(其中 , 且为常数).(1)、直接写出 , 两点的坐标;(2)、淇淇说:“无论为何值,抛物线的顶点坐标都不变.”请对淇淇的说法进行说理;(3)、已知抛物线经过点;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点在抛物线上,且点 ,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连接 . 若线段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
4、综合与实践
【情境】如图,在四边形中, , , , . 点从点出发,沿射线方向向点匀速运动;同时,点从点出发,沿射线方向向点匀速运动,到达终点后均停止运动,点的运动速度为点的2倍.连接 , 取中点为 , 连接 , 设点运动的路程长为 .
【探究】
(1)当线段的长为时,求的值;
(2)嘉嘉说:“在 , 运动过程中,五边形的面积不可能是10.”你是否同意嘉嘉的说法?说明理由.
【操作】(3)尺规作图:在所给图中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拓展】(4)记(3)中所作的直线为 , 当直线经过点时,直接写出的值.

-
5、如图1所示的是古代一种远程攻击的武器——发石车.将发石车置于山坡底部处,以点为原点,水平方向为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某发射出去的石块看作一个点,其飞行路线可以近似看作抛物线的一部分.山坡上有一堵防御墙,其竖直截面为 , 墙宽与轴平行,点与点的水平距离为 , 垂直距离为 . 已知发射石块在空中飞行的最大高度为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试通过计算说明该石块能否飞越防御墙. -
6、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
(1)、求的取值范围,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若 , 求的值. -
7、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点 .
(1)、求 , 的值;(2)、求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3)、根据上述信息,直接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画出该二次函数的图象,并直接写出当时,的取值范围. -
8、习题课上,数学老师展示了一道习题及其错误的解答过程:
用配方法解方程: .
解:移项,得 , 第一步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 第二步
配方,得 , 第三步
因此, , 第四步
, 第五步
, 第六步
(1)、请指出这道习题的解答过程是从第几步开始出现错误的,并直接写出原方程正确的根;(2)、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化成的形式. -
9、解方程:(1)、 .(2)、 .
-
10、我国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后人称“赵爽弦图”)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该“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 . 已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大正方形的边长为7.设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介于和之间,则整数的值为 .

-
11、嘉嘉在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时,将与的对应值列表如下,其中 , 是常数,则 .
…
0
1
…
…
7
7
…
-
12、已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则的值为 .
-
13、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
14、已知点为抛物线上一点,在透明胶片上描画出包含点的抛物线的一段,向上平移该胶片得到点和抛物线 , 如图.已知抛物线的顶点的纵坐标为 , 且 , 则平移得到的点的纵坐标为( )
A、 B、 C、 D、 -
15、在二次函数为常数中,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16、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值是( )A、1 B、 C、3 D、
-
17、如图是二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直线 , 且过点 ,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B、 C、 D、 -
18、已知方程■,等号右侧的数字印刷不清楚,若可以将其配方变形为 , 则印刷不清楚的数字是( )A、6 B、9 C、2 D、
-
19、若 , 是方程的两个根,则( )A、 B、 C、 D、
-
20、对于二次函数的函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最小值为 B、有最大值为 C、有最小值为 D、有最大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