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已知A,B,C,D是直线上的顺次四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MN=6 cm,BC=3cm,则AD的长为.
-
2、已知AB=10,C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A,B重合),M是线段 AC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
-
3、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 上,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9 cm,CB=6 cm,求线段MN 的长度.(2)、若AC=a cm,BC=b cm,求线段 MN 的长度.(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c cm,你能求出线段MN的长度吗?请说明理由.
-
4、在解关于x,y的方程组时,甲把方程组中的a 看成了-8,得到的解为 乙看错了方程组中的b,得到的解为(1)、求a,b,c的值;(2)、求原方程组的解;(3)、已知关于s,t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求s,t的值.
-
5、甲、乙两名同学在解方程组时,甲因看错了b的符号,解得 乙因忽略了c,解得 试求(a-的值.
-
6、马虎的小李同学在解方 程组 的过程中,错把b看成了8,解得此方程组的解为 他的其他解答过程没有错.粗心的小杨同学把方程组抄成了 解得此方程组的解为 他的其他解答过程也没有错.求b的值.
-
7、已知方程组 的解为 由于小强看错了系数m而求得解为 则a+b+m=.
-
8、在解关于x, y的方程组时,小亮解出的结果为 老师看了小亮的解题过程后,对小亮说:“你方程组中的b抄错了,该方程组的正确结果x比y大5.”a,b的值分别为( )A、4,-2 B、-4,2 C、4,2 D、-4,-2
-
9、在解方程组时,小明由于粗心把系数●抄错了,得到的解是 小亮把常数★抄错了,得到的解是 原方程组的正确解是( )A、 B、 C、 D、
-
10、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a的值,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而乙看错了方程②中b的值,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若按正确的a,b的值解方程组,求原方程组的解.
-
11、我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里有这样一首诗:“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来到此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请问几客几房中?”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如果每一间客房住7人,那么有7 人无房可住;如果每一间客房住9人,那么就空出一间房.问:该店有客房多少间?有房客多少人?
-
12、《算法统宗》中记录了“百僧分馒”问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僧小僧得几丁?”意思是:有100个馒头和100个僧人,大僧1 人吃3个馒头,小僧3人吃1个馒头,问:大僧和小僧各有几人?
-
13、《九章算术》中有一道题的条件是“今有大器五、小器一容三斛;大器一、小器五容二斛.”大致意思是:有大、小两种盛米的桶,5大桶加1小桶共盛3斛米,1大桶加5小桶共盛2斛米.依据该条件,2大桶加2 小桶共盛斛米.
-
14、《九章算术》中记载了这样一道问题:“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并燕、雀重一斤.问燕、雀一枚各重几何?”译文:“今有5只雀、6只燕,分别聚集而且用衡器称之,雀聚在一起为重,燕聚在一起为轻.将1只雀、1只燕交换位置而放,衡器适平.5只雀、6只燕的总质量为1斤,问:雀、燕每只各重多少斤?”请解答上述问题.(斤为古代市制质量单位,1斤=500g)
-
15、如果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那么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若方程 是关于 x的不等式组 的关联方程,则n的取值范围是
-
16、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1,则(a+ ( )A、0 B、-1 C、1 D、2 023
-
17、已知方程组 的解满足x为非正数,y为负数.(1)、求m的取值范围;(2)、当m为何整数时,不等式2mx+x<2m+1的解为x>1?
-
18、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1)、若x+y=3,求实数m的值;(2)、若3<x-y<6,化简:|m-3|-|5m-12|.
-
19、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的 解 满 足 不 等 式 组 求满足条件的m的整数值.
-
20、已知方程组 的解x,y都是正数,且x的值小于y的值,求m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