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时,PbR(R2c(SO42)c(CO32)的沉淀溶解平衡关系图如图所示。已知Ksp(PbCO3)<Ksp(PbSO4)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X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Pb(NO3)2 , 可转化为Y点对应的溶液 B、PbSO4PbCO3沉淀共存时,溶液中c(SO42)c(CO32)的比是1×105 C、线b表示PbSO4 D、Y点溶液是PbSO4的不饱和溶液
  • 2、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废水,可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其原理如图所示。双极膜是特种离子交换膜,它是由一张阳膜和一张阴膜制成的阴、阳复合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H2O分子解离成H+和OH-并分别通过阳膜和阴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X连接电源的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B、Z为淡水,M为H2SO4溶液,b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C、理论上,每转移2mol电子,两极共产生1.5mol气体 D、该装置中,电子的转移方向为电极X→电解质溶液→电极Y
  • 3、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电解法制备的氯气

    电解饱和食盐水,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阴极产生的气体

    若试纸变蓝色,则说明有氯气产生

    B

    验证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酸性KMnO4溶液

    若紫色褪去,则说明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C

    探究CH3COOH和HClO的Ka大小

    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1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pH(NaClO)>pH(CH3COONa) , 则说明Ka(CH3COOH)>Ka(HClO)

    D

    探究有机物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己烷、苯、甲苯,分别加入几滴等量的酸性KMnO4溶液(必要时可以稍稍加热),再观察现象

    若加入甲苯中的溶液褪色,其他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不褪色,则说明苯环对甲基有影响,使甲基更易被氧化

    A、A B、B C、C D、D
  • 4、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气体总压(p)×体积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H>0 B、550℃时,充入惰性气体将使v正>v逆 C、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
  • 5、某反应分两步进行,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活化能E1=-177kJmol1 B、该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 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CO2(g)C2H4(g)+CO(g)+H2O(g) ΔH=+346kJmol1 D、增大C2H6(g)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25℃和101kPa时,1molFeS2(s)完全燃烧生成Fe2O3(s)SO2(g)时放出853kJ的热量,则FeS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FeS2(s)+11O2(g)=2Fe2O3(s)+8SO2(g)ΔH=3412kJ/mol B、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两份氢气和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分别生成液态水(反应①)和水蒸气(反应②),反应①放出的热量多 C、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中,需要其中一个反应物稍过量让反应充分进行 D、白铁(镀锌)制品比一般铁器耐腐蚀
  •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醋酸中加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将1mL1×105molL1盐酸稀释至1000mL,所得溶液的pH为8 C、蔗糖在水中溶解,这是熵增的过程 D、0.1molAgCl和0.1mo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 8、利用下列仪器、装置及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室制备NH3

    检验乙炔性质

    验证牺牲阳极法保护铁

    制取乙二酸

    A、A B、B C、C D、D
  • 9、常温下,向0.1mol/LHF溶液中加入少量水,下列各项增大的是(  )

    ①pH②c(H+)c(OH)③HF的电离程度④c(H+)c(F)c(H+)/c(F)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⑤ D、仅有①
  •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S2O32+2SO42+6H+=4SO2+3H2O B、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C、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__2Cu+O2+4H+ D、用过量苯酚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CO322+H2O+CO2
  •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π键数目为2NA B、常温下,1L pH=10的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10NA C、常温下,10mL pH=1的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大于0.001NA D、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溶液所含离子数目相同
  • 12、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 B、制造阻燃或防火线缆的橡胶不能由加聚反应合成 C、制造特种防护服的芳纶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可降解聚乳酸塑料的推广应用可减少“白色污染”
  • 13、某小组探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的反应。

    实验Ⅰ:向某浓度的KIO3酸性溶液(过量)中加入Na2SO3溶液(含淀粉),一段时间(t秒)后,溶液突然变蓝。(资料:IO3在酸性溶液氧化I , 反应为IO3+5I+6H+=3I2+3H2O)

    (1)、溶液变蓝,说明Na2SO3具有性。
    (2)、针对t秒前溶液未变蓝,小组做出如下假设:

    ⅰ.t秒前未生成I2 , 是由于反应的活化能(填“大”或“小”),反应速率慢导致的。

    ⅱ.t秒前生成了I2 , 但由于存在Na2SO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I2被消耗。

    (3)、下述实验证实了假设ⅱ合理。

    实验Ⅱ:向实验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 , 蓝色迅速消失,后再次变蓝。

    (4)、进一步研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反应的过程,装置如右下图。

    实验Ⅲ:K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如下表:

    表盘

    时间/min

    0~t1

    t2~t3

    t4

    偏转位置

    右偏至Y

    指针回到“0”处,又返至“X”处;如此周期性往复多次……

    指针归零

    ①K闭合后,取b极区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b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0~t1时,从a极区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直接向a极区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判断IO3在a极放电的产物是

    ③结合反应解释t2~t3时指针回到“0”处的原因:

    (5)、综合实验Ⅰ、Ⅱ、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对比实验Ⅰ、Ⅱ,t秒后溶液变蓝,Ⅰ中SO32被完全氧化 B、对比实验Ⅰ、Ⅲ,t秒前IO3未发生反应 C、实验Ⅲ中指针返回X处的原因,可能是I2氧化SO32
  • 14、钴的氧化物常用于制取催化剂和颜科等。以钴矿[主要成分是CoO、Co2O3、Co(OH)3 , 还含SiO2及少量Al2O3、Fe2O3、CuO及MnO2等]为原料可制取钴的氧化物。

    (1)、一种钴氧化物晶胞如图1所示,该氧化物中钴离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利用钴矿制取钴的氧化物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浸取:用盐酸和Na2SO3溶液浸取钴矿,浸取液中含有Al3+、Fe2+、Co2+、Cu2+、Mn2+、Cl-SO42-等离子。写出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除杂:向浸取液中先加入足量NaClO,氧化Fe2+ , 再加入NaOH调节pH除去Al3+、Fe3+、Cu2+。有关沉淀数据如表(“完全沉淀时金属离子浓度≤10×10-5mol/L)。

    沉淀

    Al(OH)3

    Fe (OH)3

    Co(OH)2

    Cu(OH)2

    Mn(OH)2

    恰好完全沉淀时pH

    5.2

    2.8

    9.4

    6.7

    10.1

    若浸取液中c(Co2+)=0.1mol/L,则须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加入NaClO3和NaOH时,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

    ③萃取、反萃取:向除杂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有机酸萃取剂(HA)2 , 发生反应:Co2++n (HA)2CoA2·(n-1) (HA)2+2H+。实验测得:当溶液pH处于4.5~6.5范围内,Co2+萃取率随溶液pH的增大而增大(如图2所示),其原因是。向萃取所得有机相中加入H2SO4 , 反萃取得到水相。该工艺中设计萃取、反萃取的目的是

         

    ④沉钴、热分解:向反萃取后得到的水相中加入(NH4)2C2O4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oC2O4·2H2O晶体。图为二水合草酸钴(CoC2O4·2H2O)在空气中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曲线中300℃及以上所得固体均为钴氧化物。

    通过计算确定C点剩余固体的化学成分为(填化学式)。试写出B点对应的物质与O2在225~3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Ⅰ.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合成原理为:N2(g)+3H2(g)2NH3(g)  ΔH=92.4kJmol1  ΔS=200JK1mol1
    (1)、下列关于工业合成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因为ΔH<0 , 所以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熵减小的放热反应,在常温时可自发进行 C、合成氨反应选择在400~500℃进行的重要原因是此温度下氨的产率最高 D、生产中设备应满足压强越大转化率越大的要求
    (2)、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T表示温度)。则:

    图象中T2T1的关系是:T1T2(填“>、<或=”,下同);a、b、c、d四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填字母)。

    (3)、Ⅱ.为了探究浓度对KMnO4H2C2O4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测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多少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某同学在室温下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1

    2

    3

    4

    水/mL

    10

    5

    0

    X

    0.5mol/LH2C2O4/mL

    5

    10

    10

    5

    0.2mol/LKMnO4/mL

    5

    5

    10

    10

    时间/s

    40

    20

    10

    上表上X=____(填序号);

    A、5 B、10 C、15 D、20
    (4)、计算实验2中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molL1s1
    (5)、若在实验3开始反应时加入少量MnSO4 , 溶液褪色时间明显缩短,则实验3中MnSO4的作用是
    (6)、4号实验中始终没有观察到溶液褪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16、利用钛矿的酸性废液(含TiO2+、Fe2+、Fe3+、SO42-等),可回收获得FeS2纳米材料、Fe2O3和TiO2·nH2O等产品,流程如下:

    (1)、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价。TiO2+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因为TiO2+易水解生成TiO2·nH2O,写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向富含TiO2+的酸性溶液中加入Na2CO3粉末能得到固体TiO2·nH2O。请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
    (3)、NH4HCO3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308K以下,其目的是
    (4)、已知298K时,Ksp[Fe(OH)2]=8.0×10-16 , 若在生成的FeCO3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测得溶液的pH为8.5,c(Fe2+)=1.0×10-5mol·L-1 , 则所得的FeCO3Fe(OH)2(填“有”或“没有”)。
    (5)、FeS2纳米材料可用于制造高容量锂电池,已知电解质为熔融的K2S,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4Li+FeS2=Fe+2Li2S,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17、在密闭容器中:按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进行投料,发生反应2CO2(g)+6H2(g) CH3CH2OH(g)+3H2O(g)△H<0,在5MPa下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种物质的体积分数(V%)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表示CH3CH2OH组分的曲线是IV B、图中曲线交点a、b对应的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a<Kb C、图中曲线交点a对应的CO2转化率为40% D、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起始时的容积、温度及投料方式均相同,甲:恒温恒压,乙;恒温恒容,反应达平衡时CH3CH2OH产率:甲<乙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CH3COONaNaClONaHCO3三种溶液液:c(CH3COONa)<c(NaHCO3)<c(NaClO) B、0.1molL-1 Na2S溶液与0.1molL-1 NaHS溶液等体积混合:3c(Na+)-2c(HS-)=2c(S2-)+2c(H2S) C、0.2molL-1 NH4Cl0.1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其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c(NH4+)>c(Na+)>c(OH-)>c(H+) D、0.0100molL-1 Na2HPO4碱性溶液中:c(OH-)-c(H+)<2c(H3PO4)
  • 19、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属于原电池 B、放电过程中,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 C、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11.2 L(标准状况)CO2 D、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 20、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 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E气体,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了3 mol M和1 mol N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
    A、<60% B、=40% C、<40% D、>60%
上一页 527 528 529 530 5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