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有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FeCl3溶液可以催化H2O2分解
(2)已知FeCl3在水中可电离出Fe3+和Cl- , 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H2O2分解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H2O2分解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H2O2分解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完成下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5 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无明显现象
向盛有5 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
2、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写出由、和化合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
(2)、在稀硫酸中利用电催化可将同时转化为多种燃料,其原理如图甲所示。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铜电极上产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若铜电极上只生成 , 则铜极区溶液质量变化了g。
③若铜极上只生成和 , 则电路中转移电子。
(3)、我国科学家报道了机理如图乙所示的电化学过程。①电极为极,
②理论上,每有与结合,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
-
3、25 ℃时,SO2与NaOH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含硫微粒H2SO3、HSO和SO , 三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表示SO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 B、pH=8的溶液中:c(HSO)>c(SO) C、pH=7的溶液中:c(Na+)=c(HSO)+2c(SO) D、1 mol/L的NaHSO3溶液中存在: c(H2SO3)=c(H+)+c(OH-)+c(SO)
-
4、在20世纪90年代末,科学家发现碳有新的单质形态C60存在。后来人们又相继得到了C70、C76、C84、C90、C94等另外一些球碳分子。21世纪初,科学家又发现了管状碳分子和洋葱状碳分子,大大丰富了碳元素单质的家族。下列有关碳元素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肯定比C60高 B、熔点:C60<C70<C90 C、球碳分子、管状碳分子和洋葱状碳分子都不能与O2发生反应 D、金刚石以非分子形式的粒子存在,属于共价晶体;C60、C70、管状碳分子和洋葱状碳分子以分子形式的粒子存在,属于分子晶体;这些碳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
5、和在把的配合物离子的作用下合成 , 反应历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①步发生的反应为 B、在上述的三个过程中只有①②是氧化还原反应 C、在反应②中每有1mol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4 D、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6、在120℃的条件下,总质量为2.1 g的CO与H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然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增加的质量为A、7.2 g B、4.2 g C、2.1 g D、3.6 g
-
7、氮化碳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甲和乙是两种结构的氮化碳,其中前者为立体网状结构,后者平面二维片层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氮化碳的化学式均为 B、甲结构的氮化碳的硬度、熔点均比金刚石的小 C、乙结构的氮化碳中的C为杂化 D、甲结构的氮化碳是只含共价键的共价晶体
-
8、由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W构成的物质结构如图所示,其中Z与W同周期且Z的原子半径在四种原子中半径最大,Y的核外电子总数等于W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的氢化物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原子半径r:r(X)<r(Y)<r(Z) D、W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
9、能证明反应:H2(g)+I2(g)2HI(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c(H2):c(I2):c(HI)=1:1: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H2的同时消耗1molI2;③反应速率2v(H2)=2v(I2)=v(HI);④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⑤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A、①③ B、②⑥ C、③⑥ D、④⑤ -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食醋除水垢的原理: B、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铜片投入稀硝酸中: D、通入水中制硝酸:
-
11、含氰化物的废液乱倒或与酸混合,均易生成有剧毒且易挥发的氰化氢。工业上常采用碱性氯化法来处理高浓度氰化物污水,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N-+OH-+Cl2CO2+N2+Cl-+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Cl2是氧化剂,氧化产物只有N2 B、该反应中,若有1 mol CN-发生反应,则有5NA个电子发生转移 C、上述离子方程式配平后,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 D、若用电解法处理含氰化物的废水,则CN-在阴极区发生反应
-
12、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呈酸性,且酸性强弱顺序为HZO4>H2YO4>H3XO4。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B、原子序数按X、Y、Z的顺序减小 C、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增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
13、NA表示阿伏加 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1mol N2与3mol H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B、2L0.5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个数为2NA C、在标准状况下,22.4L溴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A D、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
1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H2S分子的球棍模型:
B、AlCl3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C、KI的电子式:
D、CH3CH(CH2CH3)2的名称:3−甲基戊烷
-
15、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双碳”政策的持续落地,推动了新能源领域走向繁荣,被誉为“21世纪白色石油”的锂电行业也从中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已知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金属锂的密度是0.534g·cm-3、煤油的密度是0.80g·cm-3 , 下列有关金属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不存在锂单质 B、在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投入金属锂,金属锂在水层和煤油界面处发生反应 C、金属锂可与氧气、氯气、盐酸发生反应 D、金属锂与金属钠的性质有相似又有不同
-
16、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A、图1鉴别纯碱与小苏打 B、图2证明与水反应放热 C、图3证明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图4探究钠与反应
-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B、将Cu丝插入溶液中: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
18、电有机合成相对于传统有机合成具有显著优势,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实现电催化合成呋喃二甲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催化电极b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极a上的反应为
-6e-+2H2O=
+6H+ C、电路中每转移1mole- , 阳极区与阴极区质量变化的差为2g D、若1molNi2+在催化电极a放电,可制得呋喃二甲酸26g
-
19、一种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Ⅶ)的合成路线如下:(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 其中的含氧官能团有(写名称)(2)、芳香族化合物Ⅱ能发生银镜反应,其名称为。(3)、反应①②③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下同),属于取代反应的是。(4)、反应④是理论上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反应,则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5)、化合物Ⅰ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中,能与反应产生气泡的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五组峰的结构简式为。(6)、参考上述信息,写出以环己烷和苯甲醛为有机原料制备化合物Ⅷ的合成路线。
-
20、元素铬()在溶液中主要以(蓝紫色)、(绿色)、(橙红色)、(黄色)等形式存在,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溶液由蓝紫色变为绿色,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2)、和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反应A)。室温下,初始浓度为的溶液中随的变化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溶液体积保持不变)。
①由图可知,溶液减小,的平衡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反应A的平衡常数为。
②升高温度,溶液中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反应A的(填“>”或“<”)0。
③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有同学认为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④向酸性溶液(橙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振荡后立即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该结果不足以证明浓度的减小使得反应A的平衡逆向移动,理由是:。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为指示剂,以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 , 利用与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恰好沉淀完全(浓度等于)时,溶液中为。(已知的分别为和)(4)、向酸性溶液中加入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溶液变为蓝紫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