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0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 , 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曲线中消耗盐酸0<V(HCl)<25m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OH-+H+=H2O,H++CO32- =HCO3- B、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 C、B曲线最终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112mL D、加盐酸之前A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 2、向Fe2O3、CuO、Fe、Cu的混合粉末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仍有红色粉末存在,则关于所得溶液中阳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有Fe2+ , 可能有Cu2+ B、一定有Fe2+、Cu2+ , 可能有Fe3+ C、只有Fe2+和Cu2+ D、只有Fe2+
  • 3、有FeO、 Fe2O3的混合物若干克,在CO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称剩余固体比原混合物质量减轻0.8 g,若将同质量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欲使其完全溶解需1 mol/L 的盐酸的体积为
    A、200mL B、100mL C、50mL D、无法计算
  • 4、将S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然后再通入X气体或加入X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X不可能是
    A、NaClO B、H2O2 C、氨水 D、CO2
  •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做焰色反应实验时,必须用稀盐酸做洗涤剂而不能用稀硫酸代替 B、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应近距离俯视坩埚以便观察更仔细 C、将pH传感器插入盛有氯水的试剂瓶,强光照射氯水过程中,发现pH逐渐下降 D、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开冷凝水;蒸馏完毕,应先关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 6、《化学》第一册“方法导引”栏目呈现了4种学习方法,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方法导引

    内容或例子

    A

    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视角

    从物质类别视角分析Fe2O3 , 是金属氧化物,可能与酸发生反应;从化合价视角分析Fe2O3 , 铁元素为+3价,具有氧化性

    B

    模型

    阿伦尼乌斯提出的电离模型很好的解释了酸、碱、盐溶液的某些性质

    C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设计

    实验室制备的氯气依次通过浓硫酸和饱和食盐水的除杂装置,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

    D

    预测

    铷与钠、钾都是IA族元素,所以,可预测出铷也能与水反应

    A、A B、B C、C D、D
  • 7、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A、NaHSO3 B、FeCl2 C、FeOH3 D、CuS
  •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0.1mol 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C、Na2O2CO2反应生成11.2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2gH218O2H2O组成的物质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 9、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广泛应用于制玻璃、造纸、纺织等领域 B、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C、为防止食品的氧化变质,常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D、节日里绚丽的烟花,是通过某些金属元素的化学变化实现的
  • 10、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3He4He互为同位素 B、氯化钙的电子式: C、H2O的分子结构模型: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11、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A.蒸馏烧瓶

    B. 三角架

    C.表面皿

    D. 坩锅

    A、A B、B C、C D、D
  • 12、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顺序组合正确的一组为。
    A、浓硫酸、空气、小苏打、氯气 B、生石灰、漂白粉、铁、二氧化硫 C、冰水混合物、盐酸、碳酸钙、乙醇 D、石灰石、氨水、纯碱、干冰
  • 13、从含KI、KNO3等成分的废水中回收I2和KNO3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1中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无机相从上口倒出 B、步骤2分离操作可选用蒸馏 C、步骤3可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提纯粗碘 D、步骤4将溶液蒸发至大量晶体析出时,再用余热蒸干
  • 14、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①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 B、图②在铁上镀铜 C、比较AgCl和Ag2S溶解度大小 D、图④蒸干溶液获得Fe2SO43
  • 15、现有FeCl2、稀盐酸和稀硫酸,利用上述物质制取FeSO4溶液和FeCl3溶液并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FeCl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填化学式,下同),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
    (2)、探究Fe3+的氧化性。取适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淀粉-KI溶液,反应现象为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实验设计不合理或预测实验现象错误的是(填序号)。

    (4)、利用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通过(方法)可以证明所得溶液属于胶体。
    (5)、将适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与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6)、探究Fe2+的还原性:取适量Fe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反应现象为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生成Fe(OH)2的现象,将Fe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的正确操作是(填选项字母)。

    A.        B.        C.

  • 16、由NaCl(熔融)在电解条件下衍生出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B、F、H为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的名称为
    (2)、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填化学式,下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
    (3)、已知C、D均为离子化合物,则两者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CD(填“>”、“=”或“<”)。
    (4)、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5)、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6)、反应①中,每生成115g A的同时,能生成标准状况下B的体积为L。
  • 17、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数字分别代表某一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填科学家姓名)制出;短周期中共有种主族元素。
    (2)、②的最高价含氧酸(H3XO3)为一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3XO3+H2OH++X(OH)4-(“”表示部分电离),H3XO3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H3XO3与足量NaOH反应得到的盐的化学式为
    (3)、③④⑤⑥对应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用化学式表示,下同);⑥、⑩的单质中,氧化性较强的是
    (4)、⑤⑥⑦⑧⑨⑩对应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5)、证明⑧的金属性比Fe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用电子式表示⑦⑨形成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18、完成下列问题。
    (1)、有以下几种物质:①熔融的NaCl、②Fe、③液态氯化氢、④盐酸、⑤乙醇、⑥食醋(醋酸的质量分数为4.5%)、⑦CaCO3、⑧石墨,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下同);能导电的是
    (2)、等质量的H216OD218O中所含质子数之比为 , 所含中子数之比为
    (3)、20g某金属硫酸盐M2SO43中含有0.15mol SO42- , 则M的摩尔质量为
    (4)、CO2的结构式为Na2O2的电子式为
    (5)、已知R2O8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Mn2+氧化为MnO4- , 同时自身被还原为RO42- , 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9、自由滑动的隔板(体积不计)将密闭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恒温条件下,向左边充入100g COCO2的混合气体,右边充入1 mol Ar时,隔板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有关左侧混合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503 B、CO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D、若充入1 mol Ar和一定量上述混合气体后,隔板位于12处,则混合气体的质量一定为36g
  • 20、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通过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均能直接得到e B、b和g均为碱性氧化物 C、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g D、存在c→d→e→f→c的转化关系
上一页 160 161 162 163 1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