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海水是巨大的宝库,从海水中提取溴的简单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通常采用“水封”的方法将液溴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B、“吹出”时,常采用热空气吹出溴,说明溴的沸点较低 C、流程中氧化→吸收→氧化的原因是海水中溴元素含量较低 D、工业通常用Na2CO3溶液代替二氧化硫吸收Br2 , 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和NaBrO3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r2+3Na2CO3=NaBrO3+3CO2+5NaBr
  • 2、科学家利用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组合”成一种超分子,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实线代表共价键,其他重复单元的W、X未标注。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半径:X>Y B、XW4分子因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高于同主族其他元素同类型化合物 C、在该超分子中,X和Y的杂化方式相同,均为sp3 D、改变同类别分子的“空穴”大小,可以识别某些金属阳离子
  • 3、自来水消毒剂ClO2可用葡萄糖与NaClO3发生以下反应制得:C6H12O6+NaClO3+H2SO4ClO2+CO2+Na2SO4+H2O(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6H12O6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B、ClO2替换Cl2用于自来水消毒,能有效减少自来水中的残留氯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D、每生成1molClO2气体,转移电子数为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4、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吸收NH3 , 并防止倒吸 B、装置②: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可以证明锌比铁活泼 C、装置③:获得硝酸铁晶体 D、装置④:比较酸性强弱顺序为CH3COOH>H2CO3>C6H5OH
  • 5、下列有关生命基本物质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甘氨酸H2N-CH2-COOH , 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 B、将植物油转化为氢化植物油,发生了加成反应 C、重金属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引发重金属中毒 D、葡萄糖是生命能量来源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
  •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H4+4NH4+ B、使用FeSO4溶液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中含铅废料:2Fe2++PbO2+4H+=2Fe3++Pb2++2H2O C、CuSO4溶液中滴加浓盐酸:CuH2O42++4ClCuCl42+4H2O D、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H2O+2Cl__2OH+H2+Cl2
  • 7、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或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知识或现象

    解释

    A

    清洗铝制餐具时,不宜用钢丝球打磨餐具表面

    打磨会破坏铝制品表面氧化膜,使铝制品的抗压能力减弱。

    B

    “暖宝宝”发热包主要由铁粉、活性炭、食盐和水组成

    空气进入发热包后,铁粉发生吸氧腐蚀放出热量。

    C

    维生素C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

    维生素C容易被氧化。

    D

    “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常用作生活中的杀菌消毒剂

    二者杀菌消毒原理相同,均因其组分具有强氧化性。

    A、A B、B C、C D、D
  •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蒸馏实验中,液体沸腾后发现忘加沸石,立即移开酒精灯补加沸石 B、少量强碱溶液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水冲洗 C、CCl4萃取Br2后发现水层仍有颜色,再次进行萃取,直至水层变为无色 D、实验室发生火情,立即打开消防栓用水灭火
  • 9、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H、D、T B、SO3的VSEPR模型: C、NaOH的电子式: D、ppσ键的形成过程:
  • 10、科技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卫星工作提供能量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板,砷化镓有良好的导电性 B、光导纤维由高纯二氧化硅制成,能有效提高通信效率 C、富勒烯用于制造高温超导材料的原料,其原料C60C70等为共价晶体 D、海水原位电解制氢技术的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其单体属于不饱和烃
  • 11、科学家为消除酸性工业废水中甲醛的危害,利用驱动耦合电催化实现了CO2HCHO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HCOOH。下图是耦合电催化反应系统原理图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管负载Cu纳米绒电极为阴极 B、反应过程中H+从左极室向右极室移动 C、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时,在装置中可生成1molHCOOH D、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CHO+H2O2e=HCOOH+2H+
  • 12、二氧化碳的转化与综合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途径。我国学者以电催化反应为关键步骤,用CO2作原料,实现了重要医药中间体——阿托酸的合成,其合成路线如下:

    (1)、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化合物x为A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且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4组峰,x的结构简式为 , 其名称为
    (2)、反应③中,化合物C与无色无味气体y反应,生成化合物D,原子利用率为100%。y为
    (3)、根据化合物E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a

    氧化反应(生成有机产物)

    b

    H2 , 催化剂,加热

    反应

    c

    -CH=CH2

    反应

    (4)、关于反应④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阿托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分子内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b.化合物D、E、阿托酸均含有手性碳原子

    c.化合物E可形成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

    d. 反应④中,用Mg作阳极、Pt作阴极进行电解,则CO2与D的反应在阴极上进行。

    (5)、以为唯一有机原料,参考上述信息,合成化合物

    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相关步骤涉及到CO2电催化反应,发生该反应的有机反应物为(写结构简式)。

  • 13、常温下物质R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R+H2ORH++OH-。Zn2+可与多种配体形成多样的配离子,Zn2+R-(RH)2SO4溶液体系中存在以下多种反应:

    I.Zn2+(aq)+2OH-(aq)Zn(OH)2(s)  ΔH1

    Ⅱ.Zn2+(aq)+4OH-(aq)Zn(OH)42-(aq)  ΔH2

    Ⅲ.Zn2+(aq)+4R(aq)ZnR42+(aq)  ΔH3

    (1)、R、OH-Zn2+配位存在多个竞争反应,其中有ZnR42+(aq)+4OH-(aq)Zn(OH)42-(aq)+4R(aq) , 该反应ΔH=
    (2)、写出反应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常温下,往含Zn2+R-(RH)2SO4的溶液体系中加入NaOH固体,反应I的平衡常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关于含Zn2+R-(RH)2SO4溶液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当溶液中c(R)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B、平衡体系中仅加入ZnCl2(s) , 新平衡时Zn2+的转化率增大 C、RH+在水溶液中能水解 D、当平衡体系中cZnR42+=cZn2+时,c(R)=1K4(K表示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4)、某种含Zn矿物的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ZnSiO3。常温下,利用R-(RH)2SO4溶液体系将Zn元素浸出,调节不同的总R浓度和pH后,浸出液中Zn元素的总浓度变化如下图[总R浓度为c(R)+cRH+]。

    ①总R浓度不为0时:pH在6~10之间,随着pH的增大,总R浓度逐渐增大,Zn元素浸出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pH在10~12.5之间,随着pH增大,浸出液中Zn元素总浓度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②任意总R浓度下:pH在12.5~14之间,浸出液中Zn元素总浓度均随pH增大逐渐上升,pH=14时,浸出液中锌元素主要存在形式的化学式是

    ③总R浓度为5 mol·L-1、pH=10时,浸出液Zn元素总浓度为0.07 mol·L-1且几乎都以ZnR42+的形式存在。已知常温下,R的电离平衡常数Kb=1.8×10-5 , 此时溶液中cRH+=mol·L-1 (写出计算过程)。

  • 14、NiSn应用于电镀、机械、航空等众多工业领域。从一种NiSnFe合金废料生产工业硫酸镍和锡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酸浸”后滤液中的主要金属阳离子为Ni2+Sn4+Sn2+Fe2+

    ②“一次除铁”后溶液中仍有少量Fe3+。“萃取除铁、反萃取、制NaHX2和制NiHX22”的原理是:yMx++xNHX2y(有机相)xNy++yMHX2x(有机相),Mx+Ny+代表金属阳离子或H+。金属阳离子和HX2的结合能力:Fe3+>Fe2+>Ni2+>Na+

    ③常温下,KspSnOH2=1×1028KspSnOH4=1×1056Ka1H2CO3=4×107Ka2H2CO3=6×1011

    (1)、“酸浸”时,Ni与硝酸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碱熔”时,S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沉锡”时,常温下Sn2+恰好完全沉淀为SnOH2cSn2+=1.0×105mol/LcHCO3cH2CO3(填“>”“<”或“=”)。
    (4)、“一次除铁”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5)、“反萃取”时,萃余液的溶质含FeCl3 , 试剂1是
    (6)、“制NiHX22”时,溶液1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7)、某镍和砷形成的晶体,晶胞结构如图1,沿z轴方向的投影为图2。

    ①该晶体中As周围最近的Ni有个。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 , 晶胞参数为apm,bp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NA=(用含a、b、ρ的代数式表示)。

  • 15、某实验小组探究盐溶液对弱电解质电离及难溶电解质溶解的影响。

    文献:向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中加入具有不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会使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可称为“盐效应”。

    (1)、配制400mL0.05mol/LFe2(SO4)3溶液

    ①计算需要Fe2(SO4)3∙7H2O固体的质量:(已知:M(Fe2(SO4)3∙7H2O=a g/mol)

    ②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仪器中一定不需要的是(填名称)。

    (2)、对弱电解质FeSCN3的电离的影响。

    资料:ⅰ.等浓度的MgSO4与FeSO4的盐效应相当;等浓度的KClKSCN的盐效应相当.

    ⅱ.Fe2++2SCNFe(SCN)2(无色);Mg2+SCN不反应。

    ①加入0.5mLH2O的目的是

    ②对比a、b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③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中红色比b浅的原因:

    (3)、对难溶电解质FeCO3的溶解性的影响。

    对比实验ⅰ、ⅱ,对于ⅱ中溶液为红色,提出假设:

    假设A.KSCN溶液的盐效应促进FeCO3的溶解。

    假设B.___________

    设计对比实验,证实假设B是主要原因。

    ①假设B是

    ②对比实验ⅲ的步骤和现象:

    (4)、通过以上实验,说明该实验条件下盐溶液通过可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
  • 16、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的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Na+通过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 B、充电时,Mo箔外接电源的正极 C、放电时,外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负极区电解质质量增加了2.4g D、放电时,Mo箔上发生反应为FeFe(CN)6+2e+2Na+=Na2FeFe(CN)6
  • 17、反应X(g)Y(g)的能量变化与反应历程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曲线①和②分别为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M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稳定性:X>Y B、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时减n(X)n(Y) C、达到平衡后充入He,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K增大 D、使用催化剂后,反应历程中的决速步为XM=YM
  • 18、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制备e的路线是b→d→e B、实现e→d的转化一定要添加还原剂 C、c→d的转化中一定有颜色变化 D、a和e的浓溶液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白烟
  • 19、下列陈述I和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B

    硫酸工业中使用催化剂调控反应

    催化剂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C

    通过煤的干馏可获得苯、甲苯等化工原料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D

    Na2S除去废水中的Cu2+、Hg2+

    Na2S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 20、如图所示的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X、Y、Z、W、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Z、E同族,基态Y原子的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Z3和EZ2的空间结构均为平面三角形 B、W和Z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有离子键 C、第一电离能:Z>Y>E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Z>Y>E
上一页 143 144 145 146 1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