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说:“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巨大金矿,蕴藏丰富,价值连城。对于如何发掘潜能,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你不赞同的有(     )

    ①想成为音乐家,只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

    ②阅读发掘潜能的书籍,模仿每个成功者

    ③积极与同学合作,探究物理方面的知识

    ④广泛阅读文学著作,积极参与文学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进入青春期,同学们开始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有的同学为自己个子比别人矮而自卑,有的同学为自己长得不如别人漂亮而烦恼。对此,我们要(     )

    ①表面不在意,内心却暗暗和别人比较

    ②特别注重外表打扮,让自己完美无缺

    ③学会以乐观的心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④学会欣赏自己,努力丰富和发展自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面对英语学习中的瓶颈,小佳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主动加入英语角练习口语,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小佳的做法启示我们要(     )
    A、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 B、敢于追求完美的自己 C、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 D、寻找自身学习舒适区
  • 4、“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
    A、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一成不变的 B、每个人只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 C、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扬长避短 D、每个人只能通过自我全面分析了解自己
  • 5、阅读下面的材料

    老师:你思维敏捷,但是上课小动作较多,做事情也有些马虎,若是以后更专心、细心就更好啦!

    面对老师对“我”的评价,“我”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A、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B、努力改正,做更好的自己 C、客观分析,忽视老师评价 D、故作姿态,懂得欣赏自己
  • 6、认识自我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旅程之一。认识自我是通向更深层满足和成长的道路。以下情景中认识自我的方法表述正确的是(     )
    A、老师说我乐观开朗,但学习成绩一般,需要多下功夫——从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 B、我的优点是大方豪爽,缺点是粗心、马虎——从社会关系来认识自己 C、我身高1.60米,体重45公斤,弹跳力好——从心理特征认识自己 D、我的记忆力特别好,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
  • 7、下边漫画《“惫”战》启示我们(     )

    ①合理规划,分清主次

    ②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③确定目标,学思并进

    ④拼命努力,不眠不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下列聊天记录中,能体现正确认识自我的是(     )
    A、小宇:我学习不好,真诚有什么用 B、小刚:我脑子笨,再努力也没什么用 C、小强:我内向胆小,但我积极向上 D、小明:我长得漂亮,不学习也没关系
  • 9、周恩来13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邓恩铭16岁写下“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的诗篇;毛泽东17岁表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雄心……革命先辈启示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规划未来。做好初中生活规划,我们应该(     )

    ①结合自身条件,确定发展目标

    ②考虑自身兴趣,其他无关紧要

    ③制订行动方案,明确实施细节

    ④提高做事效率,随时改变计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围绕如何实现新学期目标,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B、需要设定最高的发展目标 C、持之以恒,有落实有行动 D、请身边的亲朋好友监督我
  • 11、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新环境、新生活必然有新感受、新作为。下列同学在新环境中的感受和做法正确的是(     )
    A、小伟:我要给关系铁的同学起绰号,证明我们的关系不一般 B、小丽:站在新起点,我要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迎接新挑战 C、小尧:感觉功课实在太多了,看样子我需要放弃几门才行 D、小蓉:还有三年时间参加中考,先玩一段时间再认真学习
  • 12、中学阶段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挖掘并发展个人潜能的宝贵契机。在这一关键时期,塑造一个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新自我”需要(     )
    A、专注学习,减少社交 B、争取独立,摆脱父母 C、勇于担当,尽职尽责 D、目标明确,随遇而安
  • 13、金风渐起的九月,我们满载前行的力量开启了初中生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初中阶段生活能够塑造一个完美的我 B、初中阶段是我们人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C、初中阶段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 D、每位同学在初中阶段都能够学业有成
  • 14、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聚焦两会关注民主】

    材料一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大会的成功,激励着亿万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坚持哪一项政治制度?

    材料二2024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关切,深度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智慧和力量。

    (2)材料二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什么?

    【建言献策践行民主】

    编者按: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即日起至全国两会闭幕,人民网推出“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诚邀社会各界围绕家乡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建言献策。我们将选择部分建言进行公开展示,并汇总整理意见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3)人民网“我给两会捎句话”活动,体现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越性是什么?
    (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能力的要求有哪些?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都在为梦想拼搏。我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光荣属于他们,也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2025年新年贺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16、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下列同学中具有民主意识的是(     )

    ①小柯在微信朋友圈传播2023年日本排放核污水需要囤盐的谣言

    ②九年级1班的小梦积极参与学校学生会主席竞选

    ③小丽在小卖部买了过期的珍珠奶茶,发现后自认倒霉

    ④在2024年两会期间,小茵积极向人大代表反映在村里看病难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7、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民主的所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关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和途径,下列表格中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形式和途径

    A

    我市就公交票价调整举行听证会,芳芳妈妈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民主监督

    B

    小强拨打市长热线反映校门前路口放学期间拥堵不堪,要求整治

    民主决策

    C

    在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小明爸爸投出了神圣庄严的一票

    民主选举

    D

    某村建立“村规民约”,并通过“接地气”的宣传形式引导村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民主监督

    A、A B、B C、C D、D
  • 18、“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是国家卫健委推行的一项医疗保险制度。原来看病先自己垫付,现在是医院垫付,病人看完病只交自己的那部分,其余由医保支付给医院。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正在进行先行试点。这一制度(     )

    ①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②体现了国家依法保护公民所有需求

    ③印证了我国的民主是真实、广泛的

    ④说明了我国人民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9、2024年2月5日至25日,人民网连续第23次开展全国两会调查,广纳民情民意。本次调查通过人民网全媒体通道推出,吸引约615万人次参与。这体现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是(     )
    A、民主选举 B、民主监督 C、民主决策 D、基层民主
  • 20、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个“全”字充分体现我国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精髓就在一个“全”字:参与的主体“全”,参与的内容“全”,覆盖的范围“全”,民主的流程“全”。下面观点正确的(     )

    ①参与主体“全”说明我国民主是属于全体公民的,能汇聚更多意愿与智慧谋发展

    ②参与流程“全”体现了既重视民主选举,也重视选举后的治理,形成民主程序的闭环

    ③参与内容“全”是指人民可以参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公共事务

    ④覆盖范围“全”,从立法、行政到社会生活,从中央、地方到基层,都要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民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