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元朝时,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按内地汉族区域置行省,而设置符合该地区该民族特点的管理机构。例如在吐蕃地区设置政教合一的宣政院,对有些地处边远地区的民族,在政治上从其本俗,在经济上也听任其固有形式继续存在。这表明元朝(   )
    A、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B、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C、民族交融互通有无 D、因地制宜有效治理
  • 2、下图为一学生整理的某一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主要举措:这一时期史称(   )

    ①任用姚崇、宋璟为相;②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④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3、下图为某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时间轴,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4、《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史料可用 于研究(   )
    A、秦始皇时期开凿的灵渠 B、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C、大禹治理黄河水的事实 D、秦国在泾河修建郑国集
  • 5、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行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干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求 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   )
    A、连续性 B、渐进性 C、一体性 D、多元性
  • 6、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置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1)、 根据材料,指出标志着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事件。
    (2)、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 

    事件:南昌起义:古田会议。 

    论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结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型人民军队,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 7、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见证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奋进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汽车工业大事记(部分) 

    发展阶段

    事件

    阶段一:自主造车(1956-1984年)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解放牌”载货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此后,我国轿车生产量一直很低。

    阶段二:借船出海(1984-1997年)

    •1985年,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我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滚动发展的道路。

    •1995年,我国车企进行改制。北汽、上汽集团总公司相继成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发展,拉开了我国汽车工业新一轮发展的大幕。

    阶段三:自主创新(1997年至今)

    •2001年,我国汽车出口2万余辆,此后我国汽车的出口数量逐年增长。

    •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开辟了中国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路径。

    •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06.9万辆,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根据刘回春《挺进世界汽车工业强国》等整理

    材料二: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在全球十大畅销新能源汽车车型中,有6款是中国品牌车型。2023年,特斯拉(美国电动汽车公司)上海工厂供应链本地化率超过95%。特斯拉在我国的核心供应商有近百家,从关键的电池、电机、电控到充电桩、底盘和内饰,几乎涵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每个环节。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汽车工业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阶段一和阶段二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 8、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迎来了曙光。全国人民积极推进经济等方面建设。 

    材料一: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这时,在军乐声中,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摘编自《首都三十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典礼》

    材料二: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如表为上海大隆机器厂公私合营前后资金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年份

    资金利润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1953年

    11.8

    1869

    1957年

    25.57

    6203

    材料四:五四宪法的形成条件从历史承载看: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留下了民主和法治的基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为五四宪法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现实基础看:国内各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为制宪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五四宪法对于中国是专制与民主的分水岭……确立了中国基本政治制度框架和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范式,其实践经历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借鉴。 

    ——摘编自薛剑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野下的五四宪法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哪些考验。并结合所学,说明党和国家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考验。
    (3)、 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并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五四宪法”制定的条件,概括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 9、邓小平有两次重要讲话:一是1978年12月13日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一是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的重要讲话。这两次讲话(    )
    A、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推动了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C、加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探索进程
  • 10、如表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由此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005年

    中国农产品关税降至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终点

    2007年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高居世界首位

    2009年

    中国就美国限制中国轮胎进口的特殊保障措施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2010年

    在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下,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A、让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B、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C、为国民经济开拓新空间 D、消除了中美两国间贸易摩擦
  • 11、20世纪八十年代,深圳成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后,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这主要得益于(    )
    A、自然资源丰富 B、人民辛勤劳动 C、国家政策优惠 D、地理位置优越
  • 12、如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 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 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 13、1978年底,中国外贸部长李强在香港公开宣布:“不久以前,我们在对外贸易上,还有两个禁区……第二,外商在中国投资不干。最近我们决定把这两个禁区取消了。”这一转变(    )
    A、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 B、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标志着对外开放经济格局的初步形成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4、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一环,涉及到许多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结束。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以经济建设为纲 C、以文化建设为纲 D、以思想建设为纲
  • 15、根据如图所示饼状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中国(    )

    A、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土地改革运动胜利完成 C、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6、如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年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26日

    上午

    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后到科学院开会

    下午

    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

    27日

    晚上

    参加外事活动

    下午

    报社来人约稿

    晚上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

    A、科教水平迅速提高 B、国际学术交流密切 C、科技人才受到重视 D、科学精神得以弘扬
  • 17、土地改革后,农民群众要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愿望比较普遍。学者统计:到1952年底,河南全省普通中学由111所增至175所,小学由18709所增至31074所,中等专业学校由32所增至131所。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B、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D、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注】:安重荣,后晋成德军节度使。


    材料二 
    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时期

    科举次数

    录取进士人数

    平均每榜录取进士人数

    宋太祖

    15

    188

    13

    宋太宗

    8

    1487

    186

    宋真宗

    12

    1760

    147

    宋仁宗

    13

    4561

    351

    ——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

    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三 
    北宋由于大兴科举、对文官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对武将频繁调动,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财政收入锐减,出现了立国以来少有的财政赤字。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两段史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写出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影响这一变化的政策。该政策对材料中提到的“赵宋皇位的稳固”有何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政策的弊端。(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 19、唐朝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体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风格,如飞鸟、摩竭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通甚早,初以丝绸、瓷器为主要出口产品。唐朝陆羽首创“煎茶法”,改变唐初落后的饮茶习俗,形成了“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渝)间,以为比屋之饮”的兴盛局面,并培育了大唐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之风。回鹘居于丝绸之路之上,其盛产马匹:饮茶之风兴起后,“回鹘入贡,以马易茶”,由此开启与唐朝的茶马互市。唐朝在边关设有专区供双方交易,唐中后期,多次与回鹘进行以茶易马的交易,交易的马匹数量上万。回鹘扮演了中外贸易间的中转角色,茶叶沿丝绸之路由回鹘传到波斯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各国乃至罗马。据文献记载,唐朝时期的茶叶贸易呈现出“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景。

    ——摘编自丁文《中国古代茶叶经济与丝绸之路》

    材料三: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
    (3)、从材料三任选两幅图,请以“文化交流互鉴可以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为观点,围绕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 20、和谐共生、大唐盛象。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了社会要“和谐”,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与社会的和谐】

    材料一: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为“唐朝”。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经济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二:观察图1和图2

    【国家与人才的和谐】

    材料三: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社会特征。并列举一个唐朝时期的盛世局面。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请从材料二中选一种生产工具,写出它的名称并分析其使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材料三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