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
    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政治腐败 D、赋税沉重
  • 2、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少数民族的入侵 B、建国者根基不稳 C、统治者的暴政 D、内部的严重叛乱
  • 3、《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一部基于中国神话改编的动画电影,其核心故事脱胎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它以商周更替为背景。周灭商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 4、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③处建立的朝代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5、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伏羲     神农 B、尧     舜 C、黄帝     颛顼 D、炎帝     黄帝
  • 6、距今5000多年前,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这体现出中国早期文明(     )
    A、远超世界其他文明 B、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标志奴隶制国家诞生 D、以手工业发展为主
  • 7、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改变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原始手工业的出现 D、会盖房子
  • 8、远古人类“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腥臊恶臭……民多疾病”。远古人类改善上述生存困境的方式是(     )
    A、用药治疗疾病 B、用火烧烤食物 C、放弃食用肉类 D、结成群体生活
  • 9、考古发现山顶洞人的骨角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骨针,残长82毫米,微弯且刮磨得光滑,针孔用尖器挖成。骨针的发现说明了(     )
    A、山顶洞人已经会种植农作物 B、山顶洞人会制作精美的陶器 C、山顶洞人已掌握缝纫技术 D、山顶洞人主要的食物来源是狩猎
  • 10、考古学家运用古地磁法对我国华北地区一处古人类遗址的地层进行测定,发现该遗址的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能制造打制石器,还会保存火种。这一古人类最可能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 11、北京人作为世界重要原始人类,考古发现能直接证明其“会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的关键证据是(     )
    A、影视作品《疯狂原始人》里的用火情节 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及体质特征研究 C、周口店遗址中出土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D、历史学者撰写的用火推测论述文章
  • 12、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以下时间轴中的①②处,分别是我国哪一远古人类(     )

    A、元谋人、郧县人 B、北京人、蓝田人 C、蓝田人、郧县人 D、山顶洞人、北京人
  • 13、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参加了以“寻觅人类起源的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其中一项活动是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湖北郧阳
  • 14、政治制度与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倘理发师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其理发师应断指。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摘编自[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纣王调兵。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一谚语

    封臣对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的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侵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契约意义。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部编教材

    (1)、材料一的图片和史料分别反映了哪种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这句话的理解。
    (3)、材料三反映了两种制度的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各写出一点即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这些政治制度的实质?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的面积多以村庄为基础,以农业为主,大庄园往往形成地方经济的中心,小的领主可能只有一个庄园,而大贵族可以拥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庄园。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随着西欧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三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材料四   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等城市出现了第一批大学。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此外,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

    ——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园的性质是什么?庄园法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西欧新的城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手段有哪些?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公元前4世纪”建立“帝国”的人是谁?如何评价这个事件?

    材料二   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的文明由此衰落。

    ——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材料二中提到了文明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个具体的事例。

    材料三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17、

    文明因多元而美丽,因交流而多彩,因封闭而衰落,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文明是多样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文明的融合与交流。

                           古代亚非文明示意图

    (1)依次写出A、C所代表的亚非文明的名称,并写出位于A的一项文明成果。

    (2)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亚非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

    材料二   阿育王的统治……促进了南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佛教在南亚及其境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佛教的创始人及其基本教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地区文明的认识?

  • 18、中世纪晚期,工商业者进入英国的最高法院和税务法庭、法国的财政和司法机构任职,甚至还有的在一些国家担任了除财政、司法大臣以外的顾问和国家各部大臣。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封建贵族势力强大 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D、封君封臣制度强化
  • 19、据艾琳·鲍尔《中世纪人》描述:在查理大帝的统治下,一天早晨,(农奴)波多早早赶去修道士的农场工作,献上从自己家带来的鸡蛋,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小农场工作。由此可知(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管家是庄园法庭的审判长 C、农奴要为领主服劳役,缴纳租税 D、查理大帝是最大的封建领主
  • 20、“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帝国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C、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了暴力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