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初,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链博会等。这表明(     )
    A、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B、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 C、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D、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
  • 2、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用一生践行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誓言。他带领团队在没有任何技术援助的情况下,用算盘演算出了核潜艇的核心数据,用磅秤称出了潜艇的平衡参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以上最能体现出的中国科学家的杰出品格是(     )
    A、甘于寂寞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无私奉献
  • 3、下图为民国时期的一则广告语,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各界践行爱国主义 B、国货风靡全国各地 C、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D、国货群众基础较好
  • 4、科举制自创立以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是重要人才选拔方式,却在1905年被废除。阅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部分读书人的人生选择

    李伯元

    1897年6月,放弃科举,来到上海,开办了第一份上海小报《指南报》,痛斥时弊。之后接受了商务印书馆的聘请。

    鲁 迅

    1898年12月,放弃科举,前往南京就读水师学堂,后转矿业学堂,最后东渡日本学习。

    陆士谔

    科举废除后来到上海,一面行医,一面写小说。直到1944年病逝。一生中创作了百余部作品。

    张 骞

    清末最后一位状元,曾在清廷为官,后辞官回家经商,创办大生纱厂等。

    (1)、从“受宠”到“失宠”,是因为科举制(     )
    A、考试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B、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不再是出人头地的途径 D、不再是考试首选方式
    (2)、从表中鲁迅、张 謇等人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出(     )
    A、国家民族前途重于个人利益 B、社会就业方式多样化 C、经济利益诱惑大于政治出路 D、人才培养方式多元化
  • 5、中英《南京条约》第10条有如下内容: “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关税及其他费用的则例”本应“秉公议定”,却被英方以“需同英方商议”作为条约的最终解读文本执行。这表明(     )
    A、中英双方对文字的理解不同 B、英国片面追求商业利益 C、英方对清政府推行霸权外交 D、中英关系遭到极大破坏
  • 6、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红同学在阅读《中国古代史》一书后,对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情况进行了如下总结,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时间

    明朝

    清朝

    概况

    郑和多次下西洋,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联系;利玛窦来华传教,传播了西方文化;西班牙、葡萄牙入侵我国东南沿海,中国人民坚决反击;戚继光抗倭,保卫东南地区安全。

    郑成功收复台湾,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传教士将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等传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介绍中国的社会状况;沙俄、英国、法国等入侵中国,中国人民坚决反抗。

    A、战争与和平相交织 B、逐渐收缩对外交往 C、对外交往发展停滞 D、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 7、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对古代中外科技发展探究过程中,学习了《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一图,对此图表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古代东西方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有差异 B、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于西方 C、宋元时期中国出现了科技发展的高峰 D、古代东西方并非孤立,科技交往频繁
  • 8、示意图简明扼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的概貌。下图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各政权更迭频繁 B、陷入完全的分裂 C、各民族矛盾尖锐 D、统一是历史主流
  • 9、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的维系。”由此可见甲骨文(     )
    A、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 B、对中华民族作用重大 C、结构和体系十分完备 D、是当时全国通用字体
  • 10、重庆巫山县大溪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了石斧、纺轮、骨针、陶器等。其中陶器有红陶、黑陶和灰陶。下列与该遗址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遗址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深刻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是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   从欧洲通往亚洲和美洲的航线开辟后,意大利非常繁华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家贸易中的地位下降。然而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尔、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家贸易的中心,有的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材料三   1992年在纪念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时,许多印第安人后裔表示 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言下之意,哥伦布把欧洲海盗带到美洲,破坏了他们的文化,掠夺了他们的土地和财富,哥伦布是美洲的罪人。

    (1)、新航路的开辟,有一个原因是对东方国家丝绸、瓷器、香料、宝石等物质的渴求,根据材料一的提示,说出西方哪一个人的著作描绘过中国和印度的繁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早完成穿越三大洋,又回到欧洲是谁率领的船队完成的?他的航行证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新航路开辟毕竟是彪炳千秋的壮举,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请说说它的积极影响?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遭到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为中心。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示意图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中“遭到决定性失败”的是哪个国家?如何理解“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为中心”?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二战后初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状态?据材料二分析二战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人类“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什么?综上,请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 13、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以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并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一场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在舞台上。战后成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等,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的前提下,各州实质上就是独立国家。邦联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材料三 大革命在法国摧毁了政治机构,废除了民事机构,改变了风俗与语言,重塑了政府的组织结构,动摇了社会基础。它还跨越了国界,打碎了欧洲的一顶顶王冠,蹂躏了欧洲的一个个民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引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归纳上述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并概括世界近代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 14、1920年苏俄共产党员恰什金给中央的信中说:“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为改变这种局面,苏俄实行了(     )
    A、农民赎买土地 B、征收粮食税 C、余粮征集制 D、两个五年计划
  • 15、开始于15世纪中叶的黑奴贸易在非洲前后持续了400多年,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最廉价的劳动力,使非洲丧失了约2.1亿人口,给西欧各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材料中的黑奴贸易(     )
    A、英国最先开启这一贸易 B、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对美洲最有利 D、实质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 16、16世纪之前亚洲、非洲、美洲等地都有自己完整的社会经济体系和经济结构,而16世纪之后,许多地区日渐变成单一作物生产区,如甘蔗种植园、橡胶种植园等。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扩展到全球 C、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完全形成
  • 17、文艺复兴使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精神的束缚,达到了高度的个人发展,于是他们的思想就转向于外部世界的发现。富有进取精神的意大利人开始了广泛的航海事业和世界活动。材料反映(   )
    A、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B、意大利人走在探寻新航路的最前列 C、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推动欧洲步入近代
  • 18、阿拉伯文化继承了古代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化,同时又通过它自身的发展和创新为近代文明的兴起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材料主要反映阿拉伯文化(     )
    A、有着悠久的历史 B、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C、承上启下的特点 D、是东西方文化桥梁
  • 19、“公元7——9世纪,日本经历了迄至彼时最大规模的文明‘拿来’过程。……日本传统的服装、音乐、绘画、诗歌、书法等等,均浸润着中国唐代风格。”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大和政权的建立 B、部民制度的影响 C、大化改新的实施 D、幕府统治的确立
  • 20、中世纪西欧有一句谚语:“只要你乐意,你可以一辈子待在庄园里”。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B、佃户享有较高政治权利 C、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D、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