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鸿章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办洋务迈出的第一步是建立 (  )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京师同文馆 D、北洋水师提督府
  • 2、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3、如图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约签订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

    《北京条约》签订

    (1)、写出上述材料体现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列举两位在鸦片战争期间涌现出的民族英雄。
    (2)、阅读以上大事年表,选择两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生产力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于是,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材料一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7、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地主阶级的探索 B、维新派挽救危亡的努力 C、农民阶级的抗争 D、革命派推翻清朝的过程
  • 8、“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9、战争的结果使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与主权,西方国家利用开辟到内地的通商口岸与世界少有的低利率,大量倾销其商品;教会势力在华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张。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10、俄国海军档案显示:“签约当日舰炮对准瑷珲城。”印证签约过程的(   )‌
    A、自愿性 B、威胁性 C、仪式性 D、突发性
  • 11、以下是小历同学在网络上查询的某文物的相关资料,据此可推知该文物流失海外应始(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2、如下表是某博物馆中主题为“历史印痕”的雕塑。该雕塑反映的是(   ) 

    雕塑中巨型的正方体,如天外陨石撞击大清版图,寓意1840-1842年英国以坚船利炮为后盾,发动侵华战争。

    A、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太平天国运动兴衰 C、北方大片领土被侵占 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 13、“《海国图志》的划时代意义,在于给中国人以近代世界概念。”该书对中国的贡献主要是(   )
    A、推动思想启蒙 B、废除科举制度 C、结束君主专制 D、实现工业革命
  • 14、“英国殖民者利用中国人民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而将中国强行拉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自此,由资本主义国家制定规则的‘朋友圈’中,多了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尚处于日益衰微的封建制度的大国,这就是中国。”(来源:求是网,2020年02月24日)打开该材料中“大门”的事件是(   )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国强行割占九龙司 D、英国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
  • 15、有英国学者认为“1840——1842年,那场与中国的战争并非一场鸦片战争,而只是区区一些地方性的小摩擦。英国坚决反抗那腐朽透顶却高高在上而又狂妄无知的中国,坚决维护英王的尊严”。该评论(   )
    A、强调了中英之间的平等互利 B、体现了英国推动自由贸易 C、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D、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 16、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少则分少,杂以九等……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 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该方案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的作者是谁?《资政新篇》提出了什么主张? 
    (3)、从时代的要求看,《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
  • 17、 材料一:1840 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 “合法” 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1)、材料一中的 “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 “这场战争” 是指什么?为什么说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3)、材料三中的 “两个强盗” 分别指谁?“夏宫” 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 18、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鸦片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三: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 年讲话:“……150 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的 “本大臣” 指的是谁?代表清政府哪一皇帝进行禁烟? 
    (2)、结合材料二,谈谈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3)、材料三中 “光辉的一幕” 指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 “拒绝毒品,养成文明生活方式” 方面,你准备怎样做? 
  • 19、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D、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
  • 20、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北伐和西征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