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扬孔子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C、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D、勇于践行民主法治思想
-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中,发生在①时期的是( )A、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 B、盘庚迁殷 C、诸侯争霸 D、桂陵之战
-
3、西周通过新封诸侯国不断地将周公等人确立的道德准则和政治方针传向四面八方,促进华夏各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华礼教文明的形成。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A、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商王朝的兴衰过程 D、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
4、中国古代各民族出现交融,对外交往也有了初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二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摘编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依据材料归纳汉朝和西域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多南渡”主要指的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孝文帝推进鲜卑族整体汉化的原因,并举一例汉化政策。 -
5、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每一位统治者和执政者的重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至今上(汉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指的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有何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材料中所描述的是西汉初哪一统治局面?(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
6、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
图1 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 图2
材料二 法国文学院、道德和政治科学院院士格扎维埃·瓦尔特对孔子评价:《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他,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只要借助他,这道“光华”就将“永恒”!这道“光华”就能超越国家的疆界,肩负启迪人类的神圣使命。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教师用书
材料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谦帛者谓之为纸。谦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摘编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所呈现的文字叫什么?图2中最有价值的发现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指的是孔子的哪一思想?(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说说材料中“蔡侯纸”有何显著特点?综合上述材料,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当代青少年可以怎么做? -
7、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框①②③处应分别( )A、夏、春秋、隋 B、隋、春秋、东周 C、夏、东周、唐 D、夏、春秋、三国
-
8、我国古代数学成就辉煌,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著名科学家的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缀术》 D、《九章算术》
-
9、《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们与下面哪一战役有关(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10、西晋《古今注》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二曲。”据此可知( )A、中国与西域的交流始于西晋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张骞为汉与西域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
11、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歌谣唱道:“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该民谣的广泛流传( )A、表达了对宦官的厌恶 B、遭到了外戚的封锁 C、激发了农民反抗的怒火 D、得益于士人的创作完善
-
1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
13、《史记》记载:“立子胡亥为太子。……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谣无已。”从材料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A、胡亥被立为太子 B、人民群众强烈要求 C、修建阿房宫驰道 D、暴政与赋税沉重等
-
14、建于公元前3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下面对这一工程评价正确的是( )A、它在岷江上发挥的作用是为了防洪。 B、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C、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唯一原因。 D、它是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和他儿子修建的。
-
15、《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这里反应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皇帝制 D、分封制
-
16、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全身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为人们传颂,这体现的精神是( )A、爱国主义 B、艰苦奋斗 C、无私奉献 D、民族主义
-
17、《管子》一书中记载:“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据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起源地。其中“粟”的起源地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
18、遗址能够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提供一种独特的见证。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使用( )A、人工取火 B、打制石器 C、种植水稻 D、制作陶器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过去,人们多以甲午战争当中和甲午战争之后各地民众的反抗斗争来描述这种觉醒,其实并不准确。民众的反抗,主要体现了一种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其中愤激的感情色彩居多……但在社会历史现象中,“觉醒”一词并不归结于愤激,其准确涵义应在于主体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开始走向现代化的角度说,是取得了进步。
——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一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一例甲午战争中中国军民反抗的史实。(2)、材料二认为“1840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具有两种发展趋势。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发展趋势作为观点,并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会址是我们党梦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习近平中共一大会址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中一大会址所在城市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共一大会址是梦想起航的地方”的理解。(2)、材料二:1927年9月,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提出放弃攻打长沙,向南转移到反动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农村、山区。10月底,部队顺利到达目的地,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寻找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斗争中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寻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3)、材料三:泸定铁索桥 草地 红军长征途中吃的野菜
根据材料三指出在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你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