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学者在云南元谋发掘出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这证明元谋人已经能够(   )
    A、缝制衣服 B、使用火 C、制作和使用工具 D、人工取火
  •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时期一强大的侯国为了争主相互战,等一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战国时期,魏、楚、秦等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材料二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拥有文化知识的人到处游说讲学,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涌现出一批有开创性贡献的思想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政治、军事领域的突出特征。
    (2)、春秋战国时期虽战火连绵,却出现一些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口有所增加,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有哪些学派?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材料二分封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西周)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春秋历史与西周最明显的一个不同点是王权衰微。就周朝的范围而言,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地位上升,王室衰微,大国称霸。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西周的建立者是谁?他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分封的地域,并指出春秋相较于西周时期分封制的不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分封制的特点以及分封制的目的。
    (4)、材料三中“这一时期”是什么时期?“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具有什么特点?举出两个著名战役。材料三认为,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 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聘请了《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穿梭回到秦朝时期,以下四位思想家都还健在,你认为最适合被秦始皇聘任为秦朝该栏目主持人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韩非 C、墨子 D、庄子
  • 5、世界上有500多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通过“孔子学院”主要可以了解哪一学派的学说(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 6、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隋朝大运河 D、元朝大运河
  • 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 8、下列历史人物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 9、春秋时期是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的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 B、周王室得到五霸的支持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小国 D、争霸战争不断,分裂趋势加剧
  • 10、《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国日益强大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周天子权力很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 11、小红对《管子》一书非常感兴趣,她从中了解到春秋时齐国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新型材料制成的农具。这种农具应是下列哪种材料制成的(    )
    A、木材 B、石头 C、青铜 D、
  • 12、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殷墟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包括(    )
    A、司母戊鼎 B、五铢钱 C、铁农具 D、勾践剑
  • 13、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香、敞口觚,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 B、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 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 14、考古学家发现了记有商王亲自参与种粟的卜骨,其中还常有祈求禾、黍、稷获得好收成的记录,又有祈求降雨的相关记录。这反映了商朝(    )
    A、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B、手工业发达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出现了大量的钟鼎文
  • 15、通过学习历史,小华得出一个认识:统治者残暴无道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他是从哪些统治者身上得出这一结论的(    )

    ①启 ② 桀 ③汤 ④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17、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局面。观察漫画并结合所学写一篇小短文,自拟题目,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或文,史论结合,内容包括图片反映的学派代表人物和主张,并阐述这种局面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字数100字左右。

  • 18、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怎样的耕作方式?图二的农具的制作原料是什么?
    (2)、上述两张图片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进一步推广是在什么时期?
    (3)、除生产方式的变革外,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写出其主持者。
    (4)、生产方式的变化引发了社会变革,写出当时社会变革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表觋。
    (5)、结合上述问题概插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两点即可)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中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材料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行。

    (1)、材料一中的“中医理论著作”是什么?它问世于什么时期?写出同一时期出现的名医和他总结的诊治疾病的方法。
    (2)、写出材料二诗歌的出处。此著作的地位是什么?它和哪一新体诗歌称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某国有两个村子的百姓为争夺水源,私斗打死了几十人。按照法律,相关人员 700多人要被处死,孝公于心不忍,找商君求情。于是有了下面对话:“不能变?”“法立如山。”“不能缓?”“法贵时效。”“不能减刑?”“减刑溃法。”“不能特赦?”“法外无恩。”

    (1)、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哪一改革?写出改革开始的时间。
    (2)、结合材料和所学写出这场改革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各一例。
    (3)、结合所学概括这场改革的成效。这场改革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4)、再写出两例“战国”时期发生的重要变革。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