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
A、爆发背景 B、主要特点 C、兴衰过程 D、历史影响 -
2、1843年最后一次应试落第后的洪秀全心灰意冷,偶然间他阅读了传教士梁发的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后反应强烈,“觉已获得上天堂之真路,与及永生快乐之希望”。此后,他自行施洗,以示“去旧从新”,并开始从事传教活动。由此可见,致使洪秀全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因素是( )A、家庭环境 B、宗教信仰 C、爱国情怀 D、列强侵略
-
3、史料载:“1908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就澳门界址进行谈判,但因葡方强硬态度无果而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外交完全自主 B、仍在争取维护主权 C、已放弃澳门主权 D、与葡萄牙关系缓和
-
4、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天津条约》(1858年)签订前,清政府外交文书中多用“大清”自称;而《天津条约》首次明确规定中英两国“彼此平等相待”,此后清政府在对外条约中逐渐采用“中国”作为国名。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传统宗藩体系的逐步瓦解 B、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社会 C、列强对华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D、中国近代外交制度趋于完善
-
5、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内容如下。该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主要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直接原因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结果
清政府战败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日俄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1841年,英军进攻广州期间,发现广州城的粮食和军事物资大量依靠从周边地区通过水运补给。于是,英军控制了相关水运通道,广州城内物资供应紧张。这一举动( )A、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B、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给广州带来严重经济困境 D、使英国获得在华设厂权
-
7、1843年,英国驻华公使璞鼎查在给议会的报告中写道:“通过《南京条约》,我们终于打破了广州体制的束缚,获得了在五个重要港口自由贸易的权利。这标志着中国闭关政策的终结。”这一记载最能说明《南京条约》(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打破了清政府的外贸管理体制 C、确立了中英平等的外交关系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8、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联合国大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都是为了纪念( )A、中国禁烟运动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D、人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
9、这种现象所引发的问题,严重困扰着道光皇帝。据统计,1820—1840年,清朝外流白银在1亿两左右,这使清朝国库严重空虚,扰乱了清朝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道光皇帝召林则徐进京商讨解决的办法。材料中“这种现象”指的是(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清军战斗力的下降 C、鸦片走私贸易猖獗 D、英军骚扰沿海地区
-
10、1860年的条约进一步缩小了中国主权的范围,优越的外国力量将带着破坏性的力量日益加紧向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进行冲击。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C、开始丧失完整独立的国家主权 D、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
11、鸦片战争前后,一些清朝学者开始关注边疆问题,掀起了边疆史地研究的热潮。产生这一热潮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自守的心态 B、西学的影响 C、西方侵略的加剧 D、清廷的推动
-
12、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常常认为“世界”秩序如图同心圆一样,但这一认知最终在19世纪中期被一个“化外之国”打破。这一认知被打破始于( )
A、闭关政策实施 B、鸦片战争爆发 C、设立总理衙门 D、太平天国运动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大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最后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的“这场战争”是什么战争?
材料2:英国《泰晤士报》这样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价值超过600万磅。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2)上述材料反映的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3)西方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材料3: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这个纲领(颁布于1853年)变得不切实可行……它便注定了天国政权不可能走向长久。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3中“纲领”颁布的积极意义?
-
14、《人民日报》曾评价:在某战役中,冯子材以近70岁高龄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驰赴沙场,精忠报国,其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颂。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15、清朝时,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毅然率军从阿古柏手中收复新疆的将领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林则徐 D、张之洞
-
16、洋务派创办时候,京师同文馆制定西式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目的是( )A、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D、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
17、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 )A、曾国藩 B、张之洞 C、奕䜣 D、慈禧
-
18、《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它的作者是( )A、洪仁玕 B、洪秀全 C、陈玉成 D、李秀成
-
19、马克思在1853年对当时中国发生的一场农民运动的评价是:“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对情况有更多了解,1863年马克思有对此运动评价是:“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这场运动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辛亥革命
-
20、如图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某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