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法理德·扎卡瑞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中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之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的主导作用 B、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 C、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 2、1946年,斯大林在最高苏维埃选举中声称“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 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在西方领导人眼中,这无异于战争宣言,1949年柏林危机就是苏联向西方挑战的第一步,因此西方国家必须采取措施自卫。材料认为(     )
    A、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是“冷战”的根源 B、资本主义是战争发生的根源 C、“冷战” 是由柏林危机引起的 D、为对付苏联,西方国家成立了“北约”
  • 3、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分为四大阶段,即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建国初一边倒型开放、六七十年代突围型开放和新时期的扩大开放。下列有关几个“开放”叙述正确的是

    ①“被动附庸型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一边倒型开放”有利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

    ③“突围型开放”为 80 年代以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扩大开放”开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4、周恩来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
    A、鸿门赴宴——重庆谈判 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 5、“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与这段发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南京大屠杀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
  • 6、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 解读错误的是(     )

    A、A到F是中国近代史时期 B、D到E是土地革命时期 C、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D、B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
  • 7、“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使(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8、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 9、“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上述材料体现了商鞅变法内容中的(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 10、下列四幅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 按其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 11、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及文化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孔庙、孔府、孔林,是后人纪念和缅怀孔子的重要场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提出了什么学说?创立了哪一学派?
    (2)、红军长征路线属于线性文化遗产(线状或带状的文化遗产区域),这是文化遗产的一种形式。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你认为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下图所示人物是世界近代史上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民主的革命精神,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谁?
  • 12、读图,回答问题。

     

    (1)、两图所反映的史实相距多少年?前后“三大巨头”相聚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2)、两图所反映史实的相同特点是什么?
  • 13、为摆脱危机而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A、林肯 B、华盛顿 C、威尔逊 D、罗斯福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豆的原产地,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殖民者一批又一批地踏上了美洲的土地。16世纪土豆传入欧洲,起初土豆的优点还不被欧洲人所知晓,土豆变成了一种纯观赏性植物,真正更有用的土豆根茎,却因为丑陋的外表遭到了歧视。土豆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植物,耐干旱,耐低温,能适应贫瘠的土地,比其它谷物产量要高。法国政府认识到土豆的价值,扩大了土豆的种植规模,欧洲其它国家也不甘落后,陆续启动了土豆发展计划。18世纪,法国、普鲁士王国、俄国、爱尔兰等地发生严重的饥荒,正是靠着地里大量的土豆,一次又一次将欧洲人从饥荒中解救出来。

    2008年被定为“国际土豆年”,联合国大会称“土豆将在与世界饥饿和贫困作斗争的最前线发挥作用”。土豆,这种其貌不扬的作物,已经成为了世界头号非谷类主食,在世界粮食安全、减少贫困、降低地球淡水资源消耗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与稻、麦、玉米相比,土豆全粉更耐保存,在常温下可以储藏15 年以上,有些国家把土豆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

    ——摘编自《一颗卑微的土豆,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豆在欧洲推广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豆在当今社会起到的重要作用。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兰州黄河铁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当时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然而,由于浮桥不够坚固且每年需要重建,耗资巨大,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签订合同,决定改建为永久性铁桥。铁桥的设计由美国桥梁公司负责,德商泰来洋行承建,历时三年,宣统元年(1909年) 8月19日,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公路桥竣工通行。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时任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的“中山桥”匾额,悬挂于桥南,从此改名为中山桥,并沿用至今。

    兰州黄河铁桥,作为一个交通结构工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和特征,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价值,在中国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2004年,中山桥成为兰州旅游的标志性建筑,2006年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编自《兰州铁桥简史》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兰州黄河铁桥修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兰州黄河铁桥改名为“中山桥”的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山桥的重要价值。
  • 16、学习历史,要分清教材中的内容哪些是历史表述,哪些是历史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C、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17、“沸水顶壶盖”“苹果落地”这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却引发了瓦特和牛顿的思考,并由此诞生了人类历史上两项重大科学成果。其成果是(     )
    A、火车、汽车 B、蒸汽机、万有引力 C、电灯、电话 D、内燃机、生物进化论
  • 18、某历史宣传栏的内容分别为《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判断此宣传栏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B、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C、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 19、1789年7月14日,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珍珠港海军基地被偷袭 C、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D、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20、表格内容是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年

    1870年

    1900年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对外殖民扩张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