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诸葛亮说:“曹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刘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能验证这一观点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2、甘肃林家遗址(距今约5300—4600年),发现了墓葬中的男女骨骼、半地穴式房屋、粟粒标本、家猪骨骼、通体磨光的石质镰刀。据此可知,林家遗址( )A、为旧石器时代研究提供证据 B、定居人口已经发展原始农业 C、生产生活面貌接近河姆渡人 D、体现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
3、
2023年年底,一股“尔滨”热将本年度的旅游业推向高潮。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西湖图》
南宋时期,类似左图的城市“图经”“地经”大量问世,图中标注有道路、里程、旅店、景点等信息,广受时人欢迎。
(1)材料一反映了南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还出现了哪些社会新气象。
材料二 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570名旅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4英里,每人收费1先令,被视作近代旅游业的开端……1846年,托马斯·库克带领一旅行团乘火车和轮船到苏格兰旅行。他成功地把铁路、水路和地上交通设施紧紧联系在一起。
—彭顺生《世界旅游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托马斯·库克在推进近代旅游业发展中用到的新式交通工具。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材料三 新中国旅游事业发展简表(1949-1999年)
时期
阶段
概况
1949年10月至1964年5月
拓荒阶段
1955年初到1957年10月,共接待各国自费游客3385人,其中80%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
1964年6月至1978年12月
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外国游客几乎断绝;直到70年代中期,美国和日本的游客才有所增加。
1978年12月至1984年9月
“双轨制”发展阶段
按计划完成国家旅游接待任务,外宾接待实行“定点”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率先成为旅游开放城市。
1984年10月至1999年底
市场化发展阶段
从1995年开始,“双休日”旅游消费不断增加,国内度假型旅游产品开始盛行。1999年入境旅游人数7279万人次,外汇收入141亿美元。
(3)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个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阶段,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4、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奠基】
材料一 原始先民进入定居时代,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
文字资料
“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图片资料
(1)材料一中,哪些原始先民过上了定居生活?并根据材料简述理由。
【文明的成果】
材料二
①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经懂得针刺、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
②春秋时期,铁器牛耕出现。战国时期,铁器牛耕推广,山林得到开发,耕地逐步增多。
③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后来造纸术辗转流传到世界多国。
④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再进行手术。
⑤唐朝时,发明推广曲辕犁。它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控制入土深浅。
⑥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地。
(2)将材料二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
中医成就造福人类:
技术进步推动农业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文明的传承】
材料三
(3)写出材料三中科学家A的姓名和书法作品B的名称。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两位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
材料四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年5月27日)
(4)材料四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中华文明?
-
5、20世纪三十年代,鲁迅介绍、出版外国木刻作品得到进步美术青年的积极响应,国内兴起了新木刻运动。下边三幅新木刻运动时期的版画作品可以提炼出的主题是( )
《怒红吧中国》1935 《黎明》1934 《怒潮》1947
A、宣传救国真理,鼓舞革命斗志 B、批判封建愚昧,呼唤思想启蒙 C、欢庆中国新生,赞颂伟大建设 D、揭露社会黑暗,呼吁改善民生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一条香烟几乎等于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无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香烟。统治阶级忙于转嫁经济危机,人民群众更苦不堪言,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苏联正在采取拖延战术,以便利用西欧各国的困难策动共产主义革命……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
——摘编自社正艾、陈思《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材料二:1960—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阿登纳指出的那样:“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属。”
——摘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说明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的原因。为此,美国出台了哪一项政策?(2)、指出材料二中西欧社会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7、就全世界而言,现代化过程是各国相互关联、相互竞争相互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少数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追赶或超过现代化先行国。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后来者,如果从 1750年算起的话,欧洲和北美陆续开始工业化,而中国工业化的时间滞后了100-200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才开始正式发动工业化。
材料二: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从 70%下降到50%,花了80年时间,美国花了50年时间,苏联花了33年的时间,而中国从1978年到1995年,仅花了17年时间。在这17年中,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49,大大高于英法美国家的增长速度,打破了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后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记录,堪称为东亚奇迹。
材料三: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不仅为整个国家或地区带来重大变化,而且也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的重大变化,加速促进劳动力向更高的生产力转移。而结构变化又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工人技能的改善,教育的发展,组织的改进以及国际贸易的更大程度的开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利益与使命》胡安刚、杨帆
(1)、材料一中“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才开始正式发动工业化”,所指哪个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978年到1995年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工业化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
8、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往往要依赖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摘自班固《汉书》
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哪一治世局面?(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9、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八字方针的调整 D、对“四人帮”进行隔离审查
-
10、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 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与此可以看出中共中央政府的目的是( )A、帮助朝鲜人民 B、维护人民利益 C、打击美帝国主义 D、保家卫国
-
11、学完清朝以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清朝的读书人简直没法活了,一不留神,就因为写的文章触犯法律而被抓起来了!” 他评论的是清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A、焚书坑儒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文化专制
-
12、论述题:
材料一1978年冬,原苏州吴县光福公社陈华大队,实行“专业分工、五统五定、联产到组、责任到劳、等量劳动、等额奖赔”的制度后,取得显著效果。1979年粮食增产幅度在全公社最大;1980年粮食因自然灾害出现全公社普遍减产,但其减产幅度为全公社最小,在全公社27个大队中其名次由原来的22位上升到第4位,多种经营收入增长42%,社员分配水平增长43.3%,1000多亩荒山变成成片的桑园、果园、苗圃;两年多来山区建设成果,相当于建国后30年的总和。
材料二1979年,深圳还只是南方沿海地区一个贫穷的小镇。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0多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3.5万元。深圳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如最早建立“劳务市场”“原料市场”等,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瞭望周刊》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①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材料一认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①时期完成,请写出序号①所指代的时期。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说出图三中宋代海外贸易最远到达什么位置。当时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活动的机构叫什么?材料三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其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
14、被誉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 C、《拿破仑法典》 D、《十二铜表法》
-
15、下图是1938年《救国时报》发表的漫画《日寇顾首不顾尾,招架不住了!》。该作品的创作意在( )A、宣传敌后战场胜利成果 B、讽刺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C、鼓舞人民群众抗战热情 D、揭露日寇凶恶残暴本质
-
16、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关于四大发明选项正确的是( )A、西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北宋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中国的火药和烟火,14世纪初经蒙古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
17、下图中一位帝王骑着高头大马,身后一干侍从僚属。帝王的对面,持笏板跪拜者就是那名“凿空”西域、为国分忧的郎官。下列对该事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凿空” B、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D、班超父子克服困难开辟此道路
-
18、汲取精神之源,凝聚奋进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及主要内涵
①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②“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③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④特区精神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整理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和共产党员网
(1)、请将①—④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按照它们出现的时期进行排序。(只填序号即可)。(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为题目,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说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是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要求;观点正确,可从材料①—④中选取一则或多则材料从背景、过程、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表述成文)。 -
19、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文艺复兴》
材料二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摘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两者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自18世纪以来以西方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法国、英国,美国,让世界伟大三百年,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我们习惯了这种伟大,它让我们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掌控着绝对的支配权。但事情正在起变化,有些危机来自我们西方国家自身的错误,而有些则来自新兴国家的挑战。
——摘编自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讲话
(2)材料三中的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马克龙认为当今国际秩序正在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谈谈当今世界格局表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
学派/身份
言论
老子
道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①
儒家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詈(Cùgǔ细密的渔网)不入湾(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哲学家
从蜘蛛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里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那里学会了唱歌。
(1)请写出上表中①处所应填写的内容。依据材料一、概括以上中外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的言论所反映的共同主张。
材料二
(2)上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要史事?其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传统的天下观念把“中国”定位为至高无上、至大无外的中心。……在统治疆域上,历代王朝直接管辖的郡县区域为核心区域,但同时通过朝贡、羁縻(注: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民族政策)、土司(注: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册封等机制吸纳周边的藩部或属国,天下体系长期呈现为一种中心清晰、边缘模糊的状态,中国的“内部”与“外部”不存在明确的界线。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两例中国古代王朝疆域的治理特征在清朝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 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败仗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帝国主义是怎样加紧对中国进行扩张的?
材料五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这场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同时中华民国的诞生也没有带给他们真正的民主……此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遥远,于是慢慢的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5)材料五中的这场革命的政治意义指的是什么?此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