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下图是清末“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统计图,可用于说明 ( ) A、洋务运动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B、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C、戊戌变法改变了清王朝旧有的君主专制统治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A、洋务运动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B、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C、戊戌变法改变了清王朝旧有的君主专制统治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2、为了限制李鸿章的权力,清政府调来和李鸿章有矛盾的李秉衡,处处和李鸿章作对。甲午战争中山东巡抚李秉衡调遣援军不力,以致于山东刘公岛海军基地成为一座“孤岛”,基地在悲壮地抵抗后,最终陷落。这从侧面揭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B、前线将领贪生怕死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3、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他这样说的依据是左宗棠 (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新疆 C、在新疆设立行省 D、收复台湾
- 
                            4、下图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洋务运动及其结局。漫画作者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培养了新式军事人才 C、因没有彻底变革制度而失败 D、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破产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培养了新式军事人才 C、因没有彻底变革制度而失败 D、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破产
- 
                            5、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阅读右图,该事件中提出的口号是 ( ) A、“天下一家,同享太平” B、“自强”“求富”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民主”“科学” A、“天下一家,同享太平” B、“自强”“求富”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民主”“科学”
- 
                            6、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侵略者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国乘虚而人,1858年5月,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1860年又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割占了,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获利者。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开始遭到破坏 C、中国丧失领事裁判权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7、 “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因为它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基地,并控制着诸海洋。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当中国人试图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战争。”材料认为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军事力量的强大 B、殖民霸权的建立 C、商品输出的需要 D、禁烟运动的开展
- 
                            8、 1949年,渡江战役之前,人民解放军向各国发出通告:“所有外国军舰必须于1949年4 月 20日前撤离长江,否则视为挑衅。”4月20日上午,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并向解放军开炮。人民解放军奋起还击,毙伤英军百余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是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发起点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彻底切断了国民党的军事外援 D、为打过长江去奠定了基础
- 
                            9、中共中央军委1948年12月11 日电: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例如北平、天津、通州)。这一作战方针针对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0、 1934年10月—1936年4 :月,英国传教士勃沙特曾随红军长征560天,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口授成了亲历红军长征见闻录————《神灵之手》(见下图)。这是:目前发现的第一部由西方人撰写、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著作。由此可知 ( ) A、长征精神得到了传播 B、西方列强支持共产主义 C、传教士借助红军传教 D、中共开始寻求国际支援 A、长征精神得到了传播 B、西方列强支持共产主义 C、传教士借助红军传教 D、中共开始寻求国际支援
- 
                            11、 1934年11月25日,红军机关报《红星报》发出“实行连队写标语竞赛”的号召:“一、凡是能写字的战士,每人练习写熟一条至十条标语:二、每人每天都写一条至五条标语:三、标语可用毛笔、炭笔、粉笔、石灰块等书写;四、凡是宿营地及大休息地的墙壁都要写满标语。“凭借着这些标语,红军从一支“孤军”变成了受群众拥护爱戴、胜仗捷报频传的军队,长征成为“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材料表明 ( )A、写标语是长征途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的唯一方式 B、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是红军长征的根本目的 C、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D、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
- 
                            12、 [2023河南周口期末]如下图所示,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这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 ( ) A、红军长征的危险性与艰巨性 B、国民党统治下农民阶级的极端贫困 C、日本侵华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D、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A、红军长征的危险性与艰巨性 B、国民党统治下农民阶级的极端贫困 C、日本侵华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D、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 
                            13、 1934年1 月 10日,国民党西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刘磨古,在萍乡召开“清剿”会议,实行“筑堡封锁,筑路交通,清乡善后”三大政策。当时筑碉堡的目的最有可能是 ( )A、进行北伐战争 B、为长沙会战作准备 C、对工农红军进行“围剿” D、围追堵截红军长征
- 
                            14、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是家国责任的承担者,是民族未来的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对“老”与“少”的描述,老成持重、老练通达、老当益壮、少年老成、年少轻狂、少不更事、长幼有序。 近代对“老”与“少”的描述:知吾国当此内忧外患纷乘之时,必求所以自存之道,由后之说,知吾国欲求自存,必须求之国民自身……盖民为国之根本,而青年又民之中坚也。欲国之强,强吾民其可也;欲民之强,强善青年其可也。 ————摘编自1916年高语罕《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材料二 《新青年》中以“青年”命名的文章节选 篇名 作者 刊号 内容提要 《歌告青年》 陈融秀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高语平 《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阐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青年与欲望) 陈圣敏 《新青年》 第2卷第1号 作者认为想要拯救中国青年,必须从增进其高尚欲望开始 《青年之自己教育) 朱如一 《新青年》 第3卷第4号 本文详细分析了青年自己教育的原因及重要性 《告青年》 郭仁林 《新青年》 第5卷第1号 作者就尽其在我、务正其心、戒虚荣、或权诈、耐吃苦等五则事情去|之青年 材料三 1939年3月,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正式规定以5月4日为青年节。 1938年7月9日,与国民党关系紧密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在武昌正式成立,蒋介石亲自担任三青团团长。该团成立后,即规定5月1日起至7日为青年运动周,同时请求国民党中央通令全国以每年5月4日为青年节并颁发纪念办法16条。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近代对“老”与“少”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表达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青年》对近代青年的作用。(3)、(新考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一致选取5月4日作为青年节的理由。
- 
                            15、观察五四运动时期的漫画《共诛卖国贼》,其主要揭示出五四运动时期 ( ) 苹果中的虫子附文为“卖国贼”,右下侧三只鸟附文分别为“窗界”“学界“和“工界” A、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B、各界群众联合参与革命的热情空前高涨 C、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根本转变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日益凸显
- 
                            16、近代中国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的变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下表①处应为 ( )世界历史事件 对中国的影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会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更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 ①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武昌起义胜利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五四运动爆发
- 
                            17、 19世纪中后期,我国边疆出现危机,日本挑起战争,广大爱国官兵谱写了一曲曲悲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雄殉国】 材料一  【国人伤痛】 材料二  材料三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立刻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给人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政府误国】 材料四 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可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廉带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摘编自余联元1894年8月26日《疆臣贻谟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 (1)、材料一中图一再现了哪一历史场景?说说图中人物的感人事迹。(2)、材料二再现了哪一历史场景?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关系?简要说明。(3)、根据材料四,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 
                            18、下图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示意图,由此推断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 ( ) A、清政府军事体制的落后 B、日本舰队数量比中国多 C、中方军事指挥失误、避战自保 D、日本采用行省制,有利于统一调度海军力量 A、清政府军事体制的落后 B、日本舰队数量比中国多 C、中方军事指挥失误、避战自保 D、日本采用行省制,有利于统一调度海军力量
- 
                            19、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据此可知 ( )曾国藩 举中国数千年礼又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游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关于九原 孙中山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百已 蒋介石 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A、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没有定论 B、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C、评论者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 D、后世观点比当时言论更加真实
- 
                            20、下图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的纲领性文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文件的制定者都是洪仁玕 B、二者均未得到彻底的实施 C、前者符合了时代发展潮流 D、农民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 A、文件的制定者都是洪仁玕 B、二者均未得到彻底的实施 C、前者符合了时代发展潮流 D、农民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