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下面为商代青铜器代表牛形铜觥(gōng)。牛背上立有一虎,既是抓手,又是装饰;牛身上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这表明当时青铜器( )A、青铜铸造业规模大 B、青铜礼器种类多样 C、青铜器的用途各异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
2、“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引文中描述的“局面”( )A、严格规范了民众的言行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限制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
3、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历史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包括( )
①“无为而治” ②“为政以德” ③“民贵君轻” ④“兼爱”“非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4、下面是1965年出土于四川成都的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图案,展现了人们习射、攻城、舟战等场景,被誉为战国的“清明上河图”。该铜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干戈不息 C、使用铁器、发展生产 D、礼崩乐坏、变法改革
-
5、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蜀郡田畴以亿万计,蜀用富饶,号称陆海”,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意在说明( )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 B、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 C、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 D、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
6、下列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一名同学搜集了铁制农具的出现、勾践剑与夫差矛、商鞅方升、围魏救赵示意图等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吴越两国的争霸 C、秦国变法后实现国富兵强 D、早期国家的产生
-
8、《论语·季氏第十六》对春秋政治形势的描述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昏庸,诸侯讨伐 C、“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分封诸侯,讨伐外夷
-
9、探究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面方框内应填入( )
①使用铁制农具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0、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
11、右下面是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铜罍(léi),其内壁有“令(命)克(召公之子)侯于匽(燕)”的铭文。《史记·燕召公世家》中有“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史记》的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了( )A、禅让制的出现 B、夏朝的建立 C、武王伐纣 D、分封制的实行
-
1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完《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后制作的卡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哪张卡片存在错误信息( )A、
B、
C、
D、
-
13、下面所示遗址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哪一时期的文明进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
14、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多面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科技文化 成就璀璨】
他治学严谨,运用刘徽的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他的该项成果领先了世界近千年。
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出这幅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
(1)、写出图一所示科学家的姓名和图二所示书法作品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简述江南地区经济发生的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是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矛盾篇】
材料一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战争篇】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的原因。(2分)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一游牧民族灭亡?(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战役。这场战役的特点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表格中孝文帝推行的4项汉化措施。(4分)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石窟。(5)、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4)、将材料四中的内容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即可,)生产技术种类丰富;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南北物种交流频繁。
-
17、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
18、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在书法领域名家辈出,王导、王敦、王旷皆善书,王羲之更是被后人誉为“书圣”,王羲之七子也多为名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士族文化的垄断 B、民族关系的交融 C、儒家文化的传承 D、江南经济的开发
-
19、【历史解释】分类归纳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如下分类,其中“△”处应填写的是 ( )
类别一
类别二
类别三
张仲景、蔡伦、华佗
周厉王、齐桓公、北魏孝文帝
顾恺之、锺繇、△
A、卫青 B、王莽 C、苻坚 D、王羲之 -
20、《齐民要术·耕田》对当时北方的旱地耕作技术作了详细要求: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确定耕作时间;耕地的深度要根据时节而定。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 )A、农业追求精耕细作 B、农学著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C、农业讲究天人合一 D、北方地区已全面推广铁犁牛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