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两宋时期,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越南传入的 ① 推广到东南地区。由于朝廷的提倡和农民的辛勤培育,南方的水稻品种得以改良,且在北方较大推广。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荒地变农田。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外来高产作物,同时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在材料一中填写①农作物。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和清朝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且种类较多。清朝前期,棉织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手工业工场”的特点。
(3)、材料三 宋代,兴起了许多商业城市,放宽了城市中开设店铺的条件。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瓷器等物品大量出口。清朝前期,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主要从事茶叶、粮食等行业的经营活动。——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至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4)、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关系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出一个结论。 -
2、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A、崇尚天人合一 B、主张和而不同 C、具有家国情怀 D、重视以人为本
-
3、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如图),将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在春晚舞台上徐徐展开,再现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和文化内涵。下列关于明朝的北京城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宫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皇家建筑群 B、朱元璋选定北京为都城后进行了大规模营建 C、整个北京城围绕纵贯东西的中轴线对称展开 D、北京城是平面呈现“凹”字形的巨大建筑群
-
4、2024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追溯历史,1553年攫取澳门租住权的列强是( )A、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荷兰
-
5、某初中生在阐述一道论述题时用到的关键词句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阐述的主题可能是( )A、宋明理学 B、明清儒学 C、汉代儒学 D、先秦道学
-
6、“水运仪象台高约十二米,分三层:上设浑仪,中置浑象,下藏枢轮报时木阁。”材料中“浑仪”的主要功能是( )A、模拟天体运行 B、实际观测天体坐标 C、自动敲击时辰钟鼓 D、计算历法节气
-
7、“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活字印刷术
-
8、 “《回回药方》载方剂六千余,多用没药、乳香、龙涎等西域药材。”材料表明元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是( )A、完全依赖中医理论 B、排斥本土草药应用 C、吸收阿拉伯医药知识 D、仅服务蒙古贵族
-
9、北宋东京城内,晚间有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开张;在繁华热闹之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纸币广泛流通 B、海外贸易发达 C、贫富差距加大 D、城市商业繁荣
-
10、历史学家姚大力认为,合“中国”(内地)与“塞外之一统”两者为一体的国家建构模式,发育于金,定型于元,发达、成熟于清。其中,元朝对这一“国家建构模式”进行的创新是( )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
11、变法以发展生产、实现富国强兵、摆脱宋朝统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经济、军事、教育等多方面改革。这场“变法”是( )A、商鞅变法 B、“一条鞭法” C、大化改新 D、王安石变法
-
12、隋唐时期书法名家辈出,其中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下列哪幅书法是颜真卿的作品( )A、《多宝塔碑》
B、《兰亭集序》
C、《玄秘塔碑》
D、《松风阁诗贴》
-
13、天宝二年,陕郡太守韦坚在广运潭安排了一场由二、三百艘船只组成的博览会,船上装有:广陵(扬州)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镇江)即京口陵衫段等。该盛会印证了( )A、文景之治的清明 B、贞观之治的安乐 C、开元盛世的气象 D、康乾盛世的繁荣
-
14、“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的底层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材料认为科举制度( )A、加强了朝廷选官的权力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D、扩大了统治基础
-
15、八年级1班同学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英雄群体和个人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下四张图片是第一组同学整理出来的新中国部分英雄群体和个人,这些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1)、第一组同学把图片的丰富内涵分别提炼为某种精神。请仿照示例,分别提炼图2至图4所体现的精神。示例:图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精神。
(2)、第二组同学准备以小短文的形式展示项目学习成果。请你围绕“中国精神”,从以下提供的观点中任选一个,并从材料中的英雄群体或个人中任选三个,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观点:中国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创造伟大奇迹;中国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奋进号角;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的底色;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是中国精神的核心精髓;无私奉献是中国精神的价值坐标;实干报国是中国精神的时代强音。
-
16、某校八年级历史小组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发展”开展专题研究,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
组别
研究视角
资料
第一组
经济体制变革
图1 1977年版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通用粮票,当时人们买米、面、布料等要凭票购买。
图2 2025年春节前南宁市民在超市里选购年货,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摘自《市民采购备货忙 传统年货受青睐》
第二组
对外开放进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此后,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等 14个沿海城市,在一些沿海地区建立起沿海经济开放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相继开放沿江城市和内陆城市。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组
民主法治建设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现行宪法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法》
第四组
科技进步
目前,中国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致力于培育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正在引领中国迈向现代化。
——人民日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1)、根据材料,指出该历史小组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2)、根据第二组的研究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广西对外开放的第一个沿海城市(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另选一个研究视角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发展。【示例】
视角:对外开放进程
说明: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此后,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起步与发展。
(4)、从这个历史小组的专题研究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
17、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到1957年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千米。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先后建成。到195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摘编自《共和国回响:工业化奠基之役》
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1957年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我国交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青藏铁路线路图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总体设计师李金城说,在自然保护区内,尽量避免破坏植被。为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青藏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复杂的冻土环境,是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一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对建设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施工单位大规模使用氧气,四年多的时间,先后十几万建设者无一例因高原脑水肿、肺水肿等高原病而死亡的事故。
——编摘自新华社《青藏铁路攻克三大科技难题》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3688.5万人次、运送进出藏货物8775.1万吨。西藏的GDP由2006年的342亿元增至2023年的2392.67亿元。铁路货运不仅明显降低了流通成本,也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稳定工作。西藏吉达物流有限公司,有员工近20人,所有员工都来自拉萨周边的农牧区,人均年收入20万元以上。
——编摘自新华社《青藏铁路:雪域高原辟新途》
依据材料二回答:青藏铁路线路图上的①②分别是我国哪个省(自治区)?修建青藏铁路需要克服哪些工程技术难题?分析青藏铁路建成的意义。
(3)、材料三: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我国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日趋完善。铁路营业里程超1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约528万公里,港口泊位超2万个,机场达248个,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居民出行便捷,物流高效畅通,国际航线覆盖100多国,中欧班列开行超5万列。交通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墨脱公路、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一项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相继落成,折射着科技引领中国交通阔步前行的坚实足迹。——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日《交通大国阔步迈向交通强国》
根据材料三概括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
18、2025年,中国在对外交往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年初,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双方零关税产品占比大幅提高,进一步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同期,中国一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也顺利完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新的动力。此外,中国还积极倡导多边主义,通过联合国等国际平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在此背景下,以下哪项最能体现中国当前对外交往的核心理念( )A、南方谈话 深化改革 B、对外开放 国际合作 C、一国两制 港澳回归 D、求同存异 团结亚非
-
19、2024年3月,台北自行车展在台北南港展览馆举行,总部在浙江的骑行装备跨境电商“洛克兄弟”,连续多年参加台北自行车展。材料反映了( )A、海峡两岸打破隔绝状态 B、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海峡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D、海峡两岸加强政治合作
-
20、“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这些条款( )A、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 B、促进了经济特区建设 C、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