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C、百家争鸣,思想繁荣 D、统一中国,中央集权
  • 2、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的布局,可以证明夏朝(   )

    A、等级有序,阶级分化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D、繁荣开放,盛世气象
  •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表明(   )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距今约1万年)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距今约1万年)

    A、农业生产使用打制石器 B、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C、粟是当时唯一的农作物 D、当时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 4、基于历史知识和历史证据生成历史想象是历史课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下列历史想象图生动地描绘了(   )

    A、旧石器时代的共同劳动 B、我国稻作农业的繁荣 C、我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 D、我国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
  •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大动荡和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空定位】

    材料一

    【经济发展】

    材料二

    【政权争霸】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思想活跃】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社会变革】

    材料五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春秋战国时期位于材料一时间轴中的哪两个阶段?(写出对应字母符号)
    (2)、根据材料二,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争霸有何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并分别写出儒家和墨家的一位代表人物。
    (5)、根据材料五,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和商鞅变法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的意义。(答出一点即可)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

    材料二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信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信和地方贵族。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日益加强,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哪一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位先贤是通过这种制度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至少一位)。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诸侯“的人员构成。
    (3)、结合材料三,分析春秋争霸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 7、在学习七年级历史时,某中学的师生们围绕着“怎样获得历史信息“这一主题展开了相关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列要求。

    【访古迹获信息】

    材料一探寻历史古迹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周口店遗址

    浙江河姆渡遗址

    河南二里头遗址

    它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其中展示的远古人类是①____

    它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中展示的是②建筑 

    二里头遗址被学者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朝代都城所在地,它可以证实我国③(朝代)的历史 

    【看漫画得信息】

    材料二

    【读史料提信息】

    材料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春秋左氏传》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1)、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表格中遗址的相关信息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的漫画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材料三、材料四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以上获得历史信息的方式中,你认为最能了解到真实历史的是哪一种方式?
  • 8、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夏商周时期哪一领域的成就(   )

    A、天文 B、文学 C、医学 D、青铜铸造
  • 9、下表汇集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其他有关史料中关于孔子学生的记载。由此可知,孔子主张(   )

    人物

    国别

    身份

    年龄

    颜回

    鲁国

    出身贫寒

    小孔子30岁

    曹恤

    曹国

    贵族

    小孔子50岁

    子贡

    卫国

    担任官职,善于经商

    小孔子30岁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以民为本 D、无为而治
  • 10、《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反映的商鞅变法的特点是(   )
    A、不畏强权,公平无私 B、法令严格,畏惧强权 C、坚守诚信,宽厚待人 D、注重亲疏,随机应变
  • 11、下图是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李冰修筑都江堰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商鞅变法
  • 12、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
  • 13、西周时期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统治者制定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诸侯的独立性 B、缓和阶级矛盾 C、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D、确立礼仪规范
  • 14、下列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远古传说,考古佐证 B、炎黄子孙,华夏一家 C、天地之中,老家河南 D、殷墟甲骨,汉字之源
  • 15、下面是陶寺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实物(复原物),该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这些考古实物(复原物)的发现能够印证当时这一地区(   )

    A、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 B、农业生产出现细致分工 C、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 D、具备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 16、如图为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随葬品。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   )

    A、陶器制作 B、家畜饲养 C、稻作农业 D、贫富分化
  • 17、某中学七年级同学在观看纪录片《人类溯源》时,对某一早期人类有这样的描述:“他们身穿兽皮做的衣服、头上戴着装饰物、胸前还佩戴着石头做的吊坠项链,或者用兽牙和贝壳串在一起的项链。这些装饰品已经渗透了他们的审美意识。“据此判断,这一早期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 18、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知道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甚至了解百万年的典型原始人类,主要是通过(   )
    A、考古发掘 B、文字记载 C、神话传说 D、专家推测
  • 19、以下两幅示意图共同体现了(   )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 C、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 D、明清科技文化的发展
  • 20、华佗创编的五禽戏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五脏六腑、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全文贯彻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后防复等治未病思想。这体现了古代医学重视(   )
    A、预防疾病 B、强身健体 C、修身养性 D、对症下药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