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一:思想智慧】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探究二:科技之光】

    材料二

    【探究三:传承之任】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结合所学,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

    姓名:孔子

    时代:

    身份:

    主要贡献:

    (2)、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什么样的思想局面。
    (3)、图一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贡献?范晔的《后汉书》认为它最早是东汉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你是否同意范晔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图二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5)、据材料三,归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公教或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贪。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抚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四 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磨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摘编自《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1)、比较材料一、二,东周时,周王室的政治、经济地位与西周初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有人说,“春秋无义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春秋时期战争的看法。
    (3)、材料四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其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上所述,概括这一时期的最主要特征。
  • 3、 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谋人的门齿(化石)。

    材料二 下图所示文物是在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

    材料三 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1)、从上图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从元谋人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测量出元谋人距离我们现今大约有多少年?
    (2)、根据这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吗?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3)、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什么结构的房屋。如果你穿越到这两地做客,他们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
  • 4、 在一节历史课上,刘老师在新课前给同学们以下三个提示,大家猜测刘老师本节课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    )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江南开发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魏晋南北朝
  •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化,实现封建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为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封建化又促进某些民族的交融,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 6、 据《三国志》等记载,曹操萍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从宋代起有了曹操设七十二疑家的传说。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这说明(    )
    A、文字史料都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B、考古发现有助于了解历史真相 C、文字记载比考古发现更为可信 D、多种考证可完全还原历史事实
  • 7、 “和帝即作幼娲,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憨(duì好恶),逐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这段材料记述反映了东汉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外或专权,朝政腐败 B、皇帝年幼,不理朝政 C、宦官擅权,飞扬威扈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 8、 《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这是一件影响到千秋万代的大事。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与这一观点相关的史实是(    )
    A、秦修筑长城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尊崇儒术 D、孝文帝改革
  • 9、 网络搜索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字眼,出现的页面信息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陈胜、吴广 B、商鞅、秦孝公 C、刘邦、项羽 D、李斯、蒙恬
  • 10、 在自主预习课上,同学们对下图所示相关政策的意义展开了讨论,最为正确的是(    )

    A、沟通了中外经济联系 B、加速了秦灭六国进程 C、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 D、促进了文化交流发展
  • 11、 许多成语典故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均来源于历史。这些成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
    A、封建制度确立 B、诸侯兼并争霸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奴隶制开始瓦解
  • 12、 “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贫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王室安全的责任。”这描述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13、 距今5000年至4000年前的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在考古学上被称为“龙山文化”。考古学证明,在龙山文化时代,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的“邦国时代”。龙山时代的都城遗址中,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被学术界认为很有可能是尧都平阳。下列可能发生在该时代的是(    )
    A、国人暴动 B、盘庚迁股 C、商汤灭夏 D、舜受禅让
  • 14、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中出土的彩陶纹样种类繁多,其中有生动的动物图案,有简练的几何图案,也有经过原始先民朴素的艺术想象后形成的人面纹和鱼纹。这些出土的陶器可以用来佐证远古居民(    )

    A、共同劳动制作陶器 B、掌握了简单的几何算术 C、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 D、具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
  • 15、 北京人遗址中相继发掘出土6个头盖骨化石;约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考古学家发现北京人遗址中的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材料表明北京人(    )
    A、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B、会制作工具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16、 十六国时期,大量汉物汉俗已在北方少数民族间流传:到了北魏时期,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由此可见,孝文帝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是(    )
    A、统治阶层内部形成共识 B、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C、实现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D、改革家拥有的政治抱负
  • 17、 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措施后,增强了北魏牛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下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西魏贵族的日常生活。该壁画可以用来印证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

    A、改汉姓 B、说汉语 C、穿汉服 D、联汉姻
  • 18、 古人在文献中描述方位时,常遵循“坐北朝南”原则,如长江(出三峡后的)两岸地区常被文人骚客称为“江左”和“江右”。三国时期,统治“江左”地区的政权是(    )
    A、孙吴 B、曹魏 C、蜀汉 D、前秦
  • 19、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尽管他是个暴君,但是,他建立地主政权代替领主政权,建立统一的大国代替割据的小国,比起秦朝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泰制的逐步演变,泰朝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到了晚年,汉武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改革之举。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讲到即位之初面对的选择:“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他说汉朝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处在草创阶段,再加上周边有外敌的军事威胁,如果不改变一些做法,后世子孙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没有可以遵循的决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摘编自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概括他所建立或发展的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做了哪些“改变”。改变的结果如何?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的“他”和材料二中的汉武帝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 20、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置机构,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这一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该机构是(    )
    A、西域刺史 B、西域都护府 C、西域郡守 D、西域都督府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