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1975年发现的云梦秦简中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A、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相当完备
- 
                            2、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其用意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保证政权长治久安 C、树立王位继承规范 D、凸显皇权至高无上
- 
                            3、下面是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牛骨出土于河南安阳,长约12厘米,牛骨上刻有“癸酉贞日夕又食”字样。这件牛骨( ) A、反映出商朝历法的逐渐完备 B、首次用确切日期记录了日食 C、是研究商朝天文的宝贵史料 D、总结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A、反映出商朝历法的逐渐完备 B、首次用确切日期记录了日食 C、是研究商朝天文的宝贵史料 D、总结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 
                            4、公元前256年,李冰组织当地民众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先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缺口,后利用水流动力,把岷江分成内江、外江,内江灌溉,外江防洪。由此可见,都江堰( )A、工艺精湛,闻名中外 B、历史悠久,绵延不绝 C、顺应自然,蕴含智慧 D、规模宏大,举世无双
- 
                            5、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分封制彻底瓦解 C、商鞅变法发挥的作用 D、都江堰的修建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分封制彻底瓦解 C、商鞅变法发挥的作用 D、都江堰的修建
- 
                            6、《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出现这一动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周王室统治力减弱 D、诸侯国不听从王命
- 
                            7、初步掌握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之一。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按照公元纪年法,这一年处于(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晚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晚期
- 
                            8、下面是王家范等人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寻觅”夏朝历史的最佳方法是( )第二章上古三代:夏、商、西周 第一节寻觅中的夏 一、文献传说中的夏朝 二、夏文化的考古探索 A、只研究文献史料 B、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 C、只研究考古发现 D、将传说故事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 
                            9、《史记》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上述记载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炎黄二帝的发明创造 B、部落间的攻伐与部落联盟的形成 C、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D、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具体位置
- 
                            10、考古学家们在陶寺古城遗址中发掘出彩绘龙纹陶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具有良渚文化特征,部分陶器还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这些考古发掘印证了(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中国古代手工技艺高超 C、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 
                            11、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遗物。下列文物可用作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历史的是(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C、四羊方尊 
 D、带枷奴隶陶俑  
- 
                            12、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中,出土了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据此推测半坡居民( )A、过上农耕生活 B、掌握纺织技术 C、产生贫富分化 D、建立早期国家
- 
                            1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的主要依据是( )A、遗址中的牙齿化石 B、遗址中的灰烬化石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 
                            14、探究题:文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使用甲骨文】 材料一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一座商朝大墓,墓主叫妇好。其中一件甲骨残片(如图)记载:“辛巳这一天占卜,殷阵(人名)述所卜的事:征集妇好的3000人,聚集万人的军队,商王命令征伐敌方,能受到上天的保佑。“  【统一文字】 材料二(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统一),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迎合简约需要)。 ——徐锴《说文系传》 材料三高祖(北魏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说北方方言),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收《魏书》 【探寻材料】 材料四蔡伦字敬仲……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乃造意(创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汉和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全、都)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妇好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在文字的书写和语言交流上秦朝、北魏采取的措施。概括这些措施的作用。(3)、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在探寻书写材料上,蔡伦作出什么贡献?这一贡献对文化、教育产生什么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语言文字的特征。(书写一条即可)
- 
                            15、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张老师以“借鉴·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绘示意图——政治智慧固统一】  任务二【观看地图——交流互鉴促发展】  任务三【阐述史实——变法改革增实力】 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北语,一从正音“。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装。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通过改革,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相互影响,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附带同化,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政治制度的创新体现统治者的智慧。上面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秦始皇和汉武帝怎样的政治智慧?(2)、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共同发展。简析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四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图四道路的开辟有何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意义。
- 
                            16、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纪》 东汉初期,人口和垦田的数目有所恢复,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的情景。 ——据《后汉书》整理 材料三 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黏谷)、粟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南朝)宋时豫章郡的良田可达一亩二十斛(石)。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南方地区,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摘编自许辉《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治国理念?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两汉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3)、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耕经济取得的新发展。概括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 
                            17、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反映的是( )A、北魏的汉化改革 B、南朝政权的更迭 C、中原人口的南迁 D、西晋的短暂统一
- 
                            18、某校历史社团开展“认识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学习活动,制作了一份电子信息报,将以下文物图片编排在一个版面。下列标题符合该版面主题的是( ) A、织梦流光·两汉器物 B、绮丽古韵·古代农耕生活 C、巧手禅心·工艺美学 D、青莹之韵·佛教色彩浓厚 A、织梦流光·两汉器物 B、绮丽古韵·古代农耕生活 C、巧手禅心·工艺美学 D、青莹之韵·佛教色彩浓厚
- 
                            19、“秦砖汉瓦“是古代建筑构件上的艺术典范。如图,汉代瓦当种类丰富,纹饰精美,反映了当时的艺术审美、社会状况和思想意识形态。下图中的文字瓦当( ) A、表明西汉手工业分工非常精细 B、证实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来的 C、体现了汉朝大一统的思想理念 D、说明西汉重视民众的文化教育 A、表明西汉手工业分工非常精细 B、证实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来的 C、体现了汉朝大一统的思想理念 D、说明西汉重视民众的文化教育
- 
                            20、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楚国吴起提出“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秦国商鞅提出“有功者,各以率授上爵“。由此可知,各国通过变法( )A、停止了兼并战争 B、普遍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推动了社会转型 D、彻底瓦解了旧贵族等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