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清朝在对外贸易方面,实行闭关政策,规定由朝廷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2、元朝最优秀的杂剧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代表作是悲剧。
-
3、明朝时,通过 , 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200年的敌对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
-
4、北宋王安石变法中,为了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大力推行。
-
5、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
6、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材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对外开放 C、闭关自守 D、崇文抑武
-
7、图片承载着鲜活的历史。某班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图片,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张骞 鉴真
郑和 戚继光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
8、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古代丞相由坐到站着禀奏事宜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
9、“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
10、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
11、在北宋中期,经济鼎盛成熟时期的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我国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比例竟达到惊人的30%以上。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 )A、宋朝农业的进步 B、当时手工业十分兴旺 C、商业和贸易的兴盛 D、“交子”的出现
-
12、契丹开国君主阿保机重用汉人谋士,学习中原文化和制度。采用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建立孔子庙,春秋祭拜。他还创立南北面官制。这些措施的结果是( )A、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根本交融 B、增强了契丹的实力 C、使契丹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空前加强 D、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
13、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方针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方针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崇文抑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自守
-
14、唐朝后期的天宝元年(742年)至元和年间(806—820年)南北方户数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由原来的373.7万户降为86.7万户,下降了76.8%;南方由311.8万户降为150.7万户,下降51.7%。造成以上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B、安史之乱造成社会动荡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各级官员贪污腐败
-
15、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
16、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古人赞曰“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一
-
17、请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
18、strong>.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 “对台湾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不同于西藏,也不同于现在广东、福建的特区……台湾可以保留现有的社会制度,生活水平不会降,台湾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我们尊重现实。”——邓小平
材料三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互联网上搜集的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事件。
2017年2月3日
海峡两岸文艺界迎春书画展在台北登场
2017年7月25日
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
2017年9月18日
中国西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会在四川举行
2017年10月21日
“缘聚两岸情,筑梦丝绸路”,
201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进行创业交流
(1)、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产生这种乡愁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对台思想主张是什么?邓小平时期最终形成的对台方针是什么?(3)、这些事件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的现状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4)、习近平在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时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说说你对祖国统一趋势的看法。并简述你的依据。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材料二 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三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2)、材料二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什么基本方针。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3)、材料三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近代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洗雪国耻”实践了哪一伟大构想。谈谈这一构想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上述制度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