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沈葆桢、刘铭传等官员在台湾开展了一系列建设活动,包括兴办近代企业、加强军事防御、修建基础设施等。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刘铭传任首任巡抚。这反映出清政府(     )
    A、实现了军事近代化转型 B、重视台湾的战略地位 C、提升西南边疆防御能力 D、促进了近代工业发展
  • 2、有研究表明,晚清湘淮军所用的10万杆前膛枪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局制造的,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等重大胜利,都是与清军的新式装备分不开的。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实现了国家富强 B、顺应了世界潮流 C、提升了军事力量 D、解放了近代思想
  • 3、1839年,英国水手在尖沙嘴行凶,导致中国村民林维喜重伤致死。当义律拒不交出凶手并擅自“审判”时,林则徐坚决反对,认为外国人在中国犯法应由中国政府审办。这表明林则徐(     )
    A、主张打击英国烟商 B、注重维护关税自主 C、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D、主动学习外国法律
  • 4、明朝时期,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多次修筑长城。隆庆年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这反映出隆庆和议(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南北沟通 C、具有屈辱性质 D、促进民族交流
  • 5、元代时,郭守敬和王恂等人根据大量观测资料,仔细研究西汉以来的70种历法,编制出《授时历》,精度与如今世界通用的公历相差无几,并且早其三百余年。这体现了元朝(     )
    A、手工业技术先进 B、文学在继承上创新 C、历法领先于世界 D、政府推动文教发展
  • 6、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日本、越南,到南洋诸岛国,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到非洲东海岸,都有作为通货的宋朝铜钱流通于市场。这说明宋朝(     )
    A、货币流通高度发达 B、实施重文轻武政策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 7、唐朝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对外商贸活动的顺利进行:如设立鸿胪寺、翻译机构等,为商旅提供便利,还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
    A、民族政策开明 B、边疆关系紧张 C、中外贸易繁盛 D、科技领先世界
  • 8、北魏孝文帝认为“苟有才能,何必拘族也”,北周选官重才能而不重门第。北齐时,孝廉秀才的对策、试经给众多寒门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入仕渠道,为隋代废中正、兴科举奠定了基础。这反映出(     )
    A、东晋选官重才能 B、选官制度的继承性 C、南北朝出现隔阂 D、北魏实行科举制度
  • 9、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部归降汉朝,西汉统一西域,汉宣帝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北)建立西域都护府,对该区域实施管辖。这一举措(     )
    A、加速了西汉王朝的衰败过程 B、增加了西汉的赋税收入 C、增强了新疆地区的国家认同 D、发展了汉朝的海外贸易
  • 10、陈胜、吴广起义后,原六国旧贵族项梁、项羽等带领队伍起兵反秦,市井平民樊哙和周勃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投入反秦的浪潮中,秦朝迅速走向灭亡。由此可知人民群众(     )
    A、决定政治变革 B、推动历史发展 C、促进思想解放 D、阻碍社会进步
  • 11、下面是某博物馆在举行文物展览的部分展品,请推测该展区的主题可能是(     )

    青铜器

              利簋

            何尊

    大盂鼎

    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

    王若曰:“孟,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在武王嗣文作邦……我闻殷坠命……”

    A、中国最早的文字 B、西周的分封制度 C、夏商的政治制度 D、商周的王朝更替
  • 12、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国是最早出现制陶技术的国家。下面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料是(     )

    ①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

    ②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

    ③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

    ④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A、 B、 C、 D、
  • 13、近代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仅仅数年前,(葡萄牙)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材料二   1876年英国殖民地面积相当于全世界领土的15.1%,殖民地人口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8%。1870年,英国煤产量为美、法、德3国之和的1.34倍;棉花消费量为3国之和的1.9倍;对外贸易额为3国之和的71%,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22%。当时英国是全世界所需工业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不仅供应工业消费品(纺织品及其它),而且供应工业生产资料(机器设备及煤铁)和运输工具。

    ——摘编自郭吴新《19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

    材料三   太平洋经济和战略图景已发生了剧烈变化。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西太平洋的主要强权。日本和澳大利亚仍在,韩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贸易国家之一,东盟国家继续其成长和发展,拉美国家开始活跃在太平洋的舞台上。跨太平洋贸易早在1995年便已超过跨大西洋贸易,如今世界正密切注视着中国和美国两个经济体,它们(经济)的活跃或疲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经济健康与否。太平洋时代以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被想象的形式已经在此实现。

    ——摘编自【芬兰】贝卡·科尔霍宁《世界史上的太平洋时代》2015年补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斯本贸易地位发生的变化并概括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及对世界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分析推动这些经济体发展的共同因素。
  • 14、20世纪国际格局几经变化,中国国运也随之几度沉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对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世界格局状态,当时的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是一种凝固的“两极格局”,以意识形态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是其基本构成元素。但在毛泽东的视域下,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基本由四类国家决定,即美帝国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法、日、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大亚、非、拉等经济落后国家。这四类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成不同的力量集团,从而构成了世界格局变动的图景。

    ——李敏伦《毛泽东视域下的二战后世界格局转换及其外交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与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关联?对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中美国宣传“帮助中国”的背景。图4能证明图3中哪一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毛泽东观点的正确性。
  • 15、某校九年级同学正在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湖南见证”策展活动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近湖南历史,感受湖南人民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的精神,增进民族自豪感。

    【项目任务】

    任务一   第一组同学以“古代湖南名片”为主题,整理了部分具有湖南特色的文物信息,准备布展。

    文物信息

    ①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为世界上已发现时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的实物标本

    ②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吴氏长沙国丞相轪侯印

    ③在印度尼西亚打捞的一艘唐代商船中,发现的带阿拉伯人像的长沙窑瓷器

    文物价值

    实证了玉蟾岩存在原始稻作农业的事实,是了解我国农业起源时间、地点及水稻演化历史难得的实物资料。



    任务二   第二组同学以“近代湖南名人”为主题,收集到了学者关于湖南近代名人的论述。

    在一个半世纪中,长沙曾涌现了对全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五大人才群体,即以陶澍、魏源为代表的清中期经世致用学派和改革派,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湘军集团,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派,以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梁小进《试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和基本构成因素》

    任务三   第三组同学以“现代湖南风采”为主题,收集到了一组对比资料。

    晚清时期

    1876年湖南机器局建成,被称为湖南近代工业之开端,比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迟了15年,因经费短缺,一年后告夭折。

    1895年陈宝箴创办湖南矿务总局,湖南现代工业起步。但直到清政府灭亡,湖南工业发展仍缓慢。

    民国时期

    1927—1936年,湖南工业获得较快发展,奠定了湖南现代工业的微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原国民党政府在湘工矿企业和省属工矿企业仅47家,均已残破不堪。

    解放后三年恢复期,湖南加大机械、冶金、电力等工业建设,全省国营工业企业迅速增加到734个。

    “一五”计划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6项落子湖南,全国694个限额以上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湖南有38项。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国家三线建设战略调整,除湘中株洲、湘潭、衡阳等地之外,湘西、湘中新型工业城市崛起,湖南工业整体实力增强。

    到1978年,已拥有工业大门类15个,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约是1952年的20倍。

    1993年,湖南上市股票实现“零”的突破。到2011年底,湖南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2%,涌现出8个千亿产业、2个千亿集群、3个千亿园区、1家千亿企业。湖南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巨大跨越。

    (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完成②、③文物价值部分的说明。(②、③任选一例作答)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展板上为这段材料补充近代湖南不同人才群体的历史贡献(任选取其中一个人才群体),并概括近代湖南人才迭出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中国湖南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湖南最终实现向工业大省跨越的原因。
  • 16、中华文明不断发展,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史上的所谓“分裂”期有以下的认识。一是所谓“分裂”只是就政权和形式上而言,华夏认同从未瓦解,而且仍然主导着中国沿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向继续前进。二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脉络中都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

    (1)、材料一选取的是中国古代三个不同时期的疆域图(形势图)。根据所学知识,请按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三幅图重新排序,并指出其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哪一总体趋势?
    (2)、提取材料二中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分裂”时期认识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 17、1933年至1934年,联邦政府提供了价值2亿美元资金,用于兴建公路和其他交通基础设施。1935年,罗斯福推出国家公路法案,提供了价值4亿美元的资金,进一步推动了公路建设。这些措施(     )
    A、提供了就业机会 B、保护了自然环境 C、根除了社会矛盾 D、稳定了产品价格
  • 18、李老师在历史课上,出示了如下两幅图片。由此推断,她将要讲授的内容可能是(     )

    A、光荣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凯末尔革命
  • 19、“《民法典》确认了契约自由原则,破除了封建立法原则,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材料中的“《民法典》”指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 20、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内容多样,主题涵盖了爱情、时间、死亡、自然等人类都关心的话题,表现了人类的喜怒哀乐。他的诗歌体现了(     )
    A、人文主义精神 B、革命主义情怀 C、神权至上崇拜 D、社会主义思潮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