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绘制
(1)、写出图中A的相关历史事件以及B组织的名称。(2)、阅读材料、选择时间轴上的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第一任总理兼任外交部部长,通过领导制定和平的外交政策、出席国际会议、开展政要交往、参观访问等形式,成功地在国际社会上展示了独立、和平的新中国形象。
——摘编自陈子玉、余君《论周恩来与新中国和平国家形象塑造》
卓越外交家
外交活动
周恩来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主持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是著名的艺术收藏家。1950年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后,多次邀请苏加诺总统访华。期间,周恩来赠送给苏加诺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轴
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从1956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出访亚、非28国,坚决支持它们争取和维护政治、经济独立的斗争
材料二 新中国外交中的“动物”国礼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 ① 抵达北京。他带来一件名为“和平之鸟”的瓷塑天鹅礼品。只是没想到运输途中,天鹅的第五根羽毛被弄断了。他只能设法将断裂的羽毛重新粘了回去,并向毛泽东主席表示歉意。而毛主席一语双关地表示:“这不是让你给接上了吗?”毛主席把中美关系和天鹅的羽毛都蕴含在这句话里
材料三 新中国外交服饰,从站起来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突出中国特色,以“中山装”为标志;到富起来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与国际接轨,以“西装”为标志;再到强起来(当前阶段)进程中在遵循国际规范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服饰文化精华并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以“新中装”为标志。这是中国在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之后文化自信的体现,是中国走向强起来的宣示。
——周加李《新中国外交服饰:从不断探索到彰显文化自信》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外交活动的影响。(2)、结合所学,将材料二①处填写完整。从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毛泽东“这不是让你给接上了吗?”这句话的理解。结合所学,写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其他外交成就。(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外交服饰的变化。谈谈你对上述变化的认识。 -
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走上新道路】
材料一
【翻开新篇章】
材料二 这是一枚特殊的纪念章:红色为底,正面用壮、汉字铸有“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1958”字样。周恩来总理在1965年的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僮族”的“僮”是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僮”含有“仆人”的意思;而且“僮”字多音多义,可念“同”也可念“壮”,容易引起误会。他建议将“僮族”改为“壮族”,“壮”有健壮、茁壮、充满活力的意思,希望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蓬勃向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实》
【迈进新时代】
材料三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以上数据来自《广西日报》
【抓住新机遇】
材料四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向海经济”。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西考察,强调广西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人民网
(1)、 上图是李华同学为复习“建国初期广西的发展历程”专题而制作的年代尺示意图。他认为广西是在1949年获得解放后便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他的判断是否正确?结合所学说明理由。(2)、材料二中纪念章与我国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你对这项制度有何认识?(3)、结合材料三的数据,概述广西对外开放的特点。(4)、材料四中,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广西考察时都提到要重点发展“向海经济”。对此,广西应该怎样做?请说说你的观点。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
领域
成就(部分)
政治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工业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 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组装成功。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建成投产。到1965年,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原子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
国防科技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二 照片中的人
图1 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
图2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图3 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
【示例】图3 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图3见证了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摘选)
铁人精神,是指“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品格。
脱贫攻坚精神,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领域,运用相关史实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建设成就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这一结论加以说明。(2)、照片中的人见证了历史关键的一刻,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就和进步。仿照示例,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幅照片加以说明。(示例除外)(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
5、美国方面在1972年的《上海公报》中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说明美国( )A、支持海峡两岸尽快统一 B、明确支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C、不再插手中国台湾事务 D、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6、某小组为进行项目化学习准备了“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九二共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等材料。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A、科技成就助力经济发展 B、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D、国力强盛推动祖国统一
-
7、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
-
8、1984年7月,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北京天桥百货公司股份制改革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对外开放窗口建立 D、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
9、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这证明了( )A、手工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 B、“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解放生产力 D、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1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漫画,漫画显示一群人在房间里看一份报纸,报纸的标题为《这胜利,这荣光,我们每一个都有份》,图片配的文字材料是“人们看的报纸标题是朝鲜半岛停战协议签订,墙壁上文字是加快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战场”。该漫画体现了( )A、人民群众支持新生政权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一五”计划成就显著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
-
11、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有关北京的报道:“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泰晤士报》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A、三大战役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1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材料二
公私合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碳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
——陈铭珊《回忆企业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三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确实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民族资本家荣毅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上海制药工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实现发展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荣毅仁对社会主义改造是什么态度?他失去了“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后,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什么?身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什么?(3)、根据材料三,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被称为什么?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3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5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高速铁路具有速度优势,能够显著吸引壮大旅游、商贸、房地产、文化教育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铁有效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对人口流动也具有显著的诱增效应,使原先鲜为人知的中小城市(镇),成为吸纳人口的热点。……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也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成为助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手。
——摘编自陈东琪《发挥高铁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高铁发展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高铁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3)、综上所述,请为中国高铁进一步“走出去”提一条合理建议。 -
15、抢险救灾
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时代使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用: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洪水、地震、突发疫情等威胁时,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展开救援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家抢险救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
16、结束标志:1976年中共中央粉碎反革命集团。
-
17、西藏和平解放时,西藏谈判的代表:
-
18、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评价: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的重要里程碑。
-
19、1971年7月9日,一架从巴基斯坦卡拉奇起飞向西飞行的美国专机,在空中突然掉头直飞中国,开始了神秘的“破冰之旅”。请你判断,飞机上应该有( )A、基辛格 B、尼克松 C、华盛顿 D、戴高乐
-
20、2024年12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向时任美国总统拜登致唁电时表示:“吉米·卡特前总统是中美建交的推动者和决策者。”在卡特前总统任期内中美正式建交。据此可知,卡特担任美国总统的任期是( )A、1969年—1974年 B、1974年—1977年 C、1977年—1981年 D、1981年—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