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是小李同学参加完“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后制作的学习成果汇报卡(部分),卡上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锻造而成的精神谱系,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是(    )

    项目

    内容

    项目

    内容

    歌曲

    《松花江上》《八路军军歌》

    故事会

    狼牙山五壮士、“血铸太行”左权

    诗歌

    《长征组歌》

    木刻画

    《亲临前线指挥的彭德怀将军》

    电影

    《建党伟业》《太行山上》

    老照片

    《占领南京总统府》

    A、艰苦奋斗精神 B、实事求是精神 C、开拓进取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 2、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一系列经典红色文化,如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其中,苏区精神形成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3、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拟开展以“探寻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回答第5~6题。
    (1)、第一组同学设计了研学路线,下列途经城市与研学内容搭配正确的有(    )

    ①延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汉口:八七会议的召开地

    ③南京: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地    ④南昌:人民军队的创建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第二组同学在研学途中排练了历史剧,下图为拟定的各幕主题,据此推断,该剧本名称是 (     )

    A、国共两党合作 B、北伐胜利进军 C、工农武装割据 D、工农红军长征
  • 4、下侧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之所以被称为红船,是因为它见证了 (     ) 

    A、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 5、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应积极学习红色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相关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    )
  • 6、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研学旅行、道听途说等方式来提高获取和处理红色文化历史信息的能力。(    )
  • 7、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和陈树湘塑像都属于红色文化资源。(    )
  • 8、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我们兹此接受……由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美国)、中国政府及大不列颠政府(英国)于波茨坦协定所拟定的四个条款,及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苏联)提出的附款,……我们兹此宣布日本皇军总将,所有日本陆军部队以及所有日本辖下地区的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书》

    该投降书正式签署是在什么时候?为加速日本投降,上述“同盟国”在对日战争最后阶段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2)、材料二:抗战时期的重要史事(部分)。

    时间

    重要史事

    1937年

    洛川会议召开,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1年

    大生产运动正式开始

    1941年

    “三三制”原则全面推行    

    1941年

    皖南事变得以政治解决

    1942年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全面推行

    根据材料二,围绕“抗日战争的胜利”自拟标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完整,逻辑严密。)

    (3)、材料三: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联系本课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的原因。

  • 9、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这场空前残酷的战争极大地教育和锻炼了中国人。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作者意在说明抗日战争(    )

    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是我国首次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③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为后面的解放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中国领土,应归还中国;1945年,《波茨坦公告》再次规定《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这两个文件都(    )
    A、阐明了中国抗战的曲折性 B、彰显了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C、明确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D、强调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 11、“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文中“光明前途”是指(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 12、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小芸绘制了如下年代尺。据此回答第10~11题。

    (1)、年代尺中序号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①七七事变 B、②台儿庄大捷 C、③平型关大捷 D、④日本签署投降书
    (2)、由上述年代尺可知    (    )

    ①中国抗战从华北战场开始    ②中国人民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③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抗战    ④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御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经过整风,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团结和统一的党。”其中“空前团结和统一”是指该会议(    )

    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    ④确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宣称大敌当前不宜进行民主民生改革,毛泽东则认为不解决民主民生问题就不能建立抗日根据地抵抗日本的进攻。为贯彻这一思想,中国共产党(    )
    A、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方针 B、发动百团大战破坏日军交通线和据点 C、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行“三三制”原则和减租减息政策
  • 15、《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这段话旨在强调中国共产党是(    )
    A、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者 C、领导中国革命的坚强核心 D、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
  • 16、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示意图 (如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F1>F2

    ②七七事变加速了 F1的增长

    ③武汉会战后呈现 F1=F2局面

    ④皖南事变是F2增长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段话(    )

    ①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质    ②强调了敌后主战场的重要地位

    ③驳斥了“亡国论”“速胜论”    ④增强了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1937年,中共某次会议强调:“要将已经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并从中来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统一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瓦窑堡会议
  • 19、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
  • 20、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