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周人这种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这种新创的统治方式”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社会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大国崛起》
材料二 马克思说:“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材料三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和原料……英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9世纪中叶伦敦一家报纸报称:“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前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宴饮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病菌滋生,鱼类几乎绝迹。河水的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
(1)、从材料一、二、三得出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2)、从材料四可以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结果有哪些?(3)、从以上材料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给我们什么启示? -
3、“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的社会秩序以及人民的思想都被牢牢控制在专制政权和天主教会的手里。与之相对的是,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起来,他们想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冲破桎梏和枷锁……一场在人类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和文化革命爆发了。这一革命运动从思想和理论上为之后的大革命做好了准备。在这场革命中,法国的社会面貌被彻底改变了。
——摘编自【英】乔治·威尔斯、【美】卡尔顿·海斯(全国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思想和文化革命”、“大革命”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4、海上探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7月,在由中国郑和研究会主办的“和平、交流、发展——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船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摘自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三 它(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上海人民版社1999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发现”美洲的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ABCD四条航线中,选出符合这一表述的航线。(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
5、“一位日本学者评价《教育敕语》说:它明确地揭示了日本战前教育的本质,即这种教育不是以人为本、以“人格的完成”为基础来建设民主和平的国家,而是以赋予神权的天皇的名义,使国民服从天皇,以维持和强化天皇制的国体,建立绝对服从和灭私奉公的国家意识形态。这样,国家对教育权的控制就成为必然。”对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评价,不符合材料的是( )A、符合现代文明发展的趋势 B、偏离了“文明开化”的初衷 C、为天皇极权制和国家主义所扭曲 D、成为灌输极端民族主义的工具。
-
6、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这一措施是指( )A、废奴运动的开展 B、《宅地法》的颁布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D、南北内战的结束
-
7、“开启了俄国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是指( )A、彼得一世改革 B、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克里木半岛战争
-
8、“(他)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玻利维亚,并促进民主意识形态在这些国家的发展”。他是指( )A、圣马丁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 D、卡德纳斯
-
9、《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 )A、帝国横跨亚非 B、文化兼容并蓄 C、沟通东西商贸 D、文明独具特色
-
10、如表是对古代日本发展历史的归纳,其中的空白表格处对应的事件是A、派遣遣唐使 B、大化改新 C、建立庄园 D、武士集团兴起
-
11、新冠疫情向,某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搜索到如下三描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学习(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
12、”对贵族滥用权利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析法律,…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材料内容属于(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民法典》
-
13、对古代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一场掠夺性战争 B、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C、使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高峰 D、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
14、“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的社会体系。”这反映了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A、世代相袭 B、众生平等 C、忍耐顺从 D、等级森严
-
15、“石柱上端是…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展览馆。”材料说的是( )A、太阳历 B、《汉谟拉比法典》 C、金字塔 D、空中花园
-
16、“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将其当作神一样来崇拜。”材料所说的古代文明来自于( )A、东南亚 B、东亚 C、西亚 D、非洲东北角
-
17、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团结篇】
【材料一】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1)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回顾党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的基本方略,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这就是始终不渝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始终不渝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祖国统一篇】
【材料三】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3)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台湾回归后和港澳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里?
【国际合作篇】
【材料四】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从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回忆录《领导者》
(4)与周恩来握手的来访者是谁?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
(5)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
【材料五】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6)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图一 地点:沈阳 图二 地点:北平 图三 地点:南京
材料二:“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么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1)为了避免国共继续自相残杀,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事件发生后,共产党派谁参加调停? 此事件解决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历经浴血奋战,1945 年 8 月 15 日,14 年艰难曲折的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 写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一例并写出指挥者。
(3)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至少写出一点)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结合下列四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他们参与发起的是哪次运动?该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2)陈独秀在这次运动中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次运动属于什么领域的革新运动?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请判断这是哪个运动的文件?该运动首先从哪里爆发?(4)6月3日后,运动的主力、中心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次运动的意义如何?材料三: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一《吴玉章回忆录》
(5)请说出材料中“如今”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或阶段)?是哪个党派领导的?(6)这个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成立的历史意义?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一项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2)李鸿章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材料三: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物有哪两位?材料四: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