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文帝和景帝继位后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有的年份朝廷还下令免去田租。
——摘自七年级上册2024版教材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材料二中汉初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统称为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3)、根据材料三示意图,从①“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②“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这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加以论述。要求:围绕所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具体史实展开论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以前的“耦耕”完全依靠人力,春秋战国时期有了牛耕,利用畜力进行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普遍使用石、木等制成的农具,铁农具不占主要地位,战国中后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
材料三: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
(1)、阅读材料一的两幅地图,写出战国形势图中①②对应的诸侯国。反映出什么样的历史发展趋势?(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耕作技术进步的表现。据材料指出这些技术进步起到什么作用?(3)、结合所学,写出与材料三中“生产工具”和“战争工具”相对应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并说明这次改革对秦国崛起的作用。(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并说明这一时期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

材料二: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1)、根据材料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回答,归纳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哪些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时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联盟首领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这种制度选拔首领的标准是什么?(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提炼一个主题。 -
4、经过数次战争,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武帝还在南方越族聚居的地区设置南海、合浦、交险等九郡,进行有效管辖。这些措施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打击了匈奴势力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促进了中外交流
-
5、下面示意图梳理了汉代史事,其中①处应填写( )
A、汉高祖建立汉朝 B、休养生息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文景之治 -
6、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观点与方法。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B、汉文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勤俭治国,反奢侈浮华 C、西汉时期为了提高播种速度,发明了新型播种工具楼车 D、汉高祖的和亲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
7、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说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B、秦的暴政是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 C、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 D、大泽乡起义发生于秦始皇在位时期
-
8、《离骚》记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屈原( )A、怀才不遇的哀怨 B、对生活穷困的不满 C、爱国忧民的情怀 D、国破家亡的悲愤
-
9、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今天的中医一直沿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总结出这一方法的是:( )A、黄帝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
10、甲骨文“王”字,像斧头,用以专称拥有镇压、宰杀权的最高统治者;“服”旁边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右上部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按住一个人头令其服从。材料说明甲骨文( )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有助于了解当时政治 C、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D、我国文字可考从商朝开始
-
11、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




司母戊鼎
河南安阳出土
四羊方尊
湖南宁乡出土
三星堆戴面罩青铜人像四川广汉出土
何尊
陕西宝鸡出土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12、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A、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C、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D、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
13、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出现“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景象,是因为修建了( )A、白渠 B、六辅渠 C、灵渠 D、都江堰
-
14、思维导图能够将信息和想法整理得更加清晰、有条理,使复杂的信息和概念更容易被记住,从而提高历史的学习效率。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动荡的春秋时期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早期国家的产生 -
15、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 B、“国人暴动”的推翻 C、诸侯争霸内乱,战争不断 D、“牧野之战”的失败
-
16、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洛邑 -
17、下图中,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居民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建造了不同房屋的主要因素是( )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
A、自然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
18、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这表明我国是( )A、最早种植农作物的国家 B、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C、农作物品种最多的国家 D、采集活动最广的地区
-
19、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所示的文物主要可以用于研究( )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20、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远古人类遗迹遍布南北各地。迄今已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和相应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数十处之多。其中特别重要的发现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人、安徽和县人、湖北郧县人、郧西人等。以上材料表明( )A、中国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远古人类遗迹 B、北京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最重要的资料 C、中国境内现存古人类遗迹主要分布在云南 D、中国能为研究远古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