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秦统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结束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更在于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成为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材料主要强调了秦的统一( )A、根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推动了各民族间的交流 C、促进大一统局面的确立 D、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
2、如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牌饰,其中一类是镂空的几何纹装饰,与天山北路青铜牌饰很相似。另一类是具有动物纹因素的装饰,与二里头文化和齐家文化有关。这体现了( )
三星堆铜牌饰 天山北路青铜牌饰
A、天山文化传播广泛 B、当时民众往来频繁 C、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D、民间交流日益频繁 -
3、以下选项是某导游在介绍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时的导游词,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修筑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B、是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工程 C、有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D、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4、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他们都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的思想主张中最受统治者推崇和符合当时社会发现需求的是( )A、儒家学派 B、墨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道家学派
-
5、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之地,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之久,仅长平之战就持续了5个月,最终秦军获胜,共斩首坑杀赵军将士约45万人,上述材料不能直接反映战国时期战争具有的特点是( )A、战争规模大, 参战兵力多 B、持继时间长,交战区域广 C、战争具有残酷性 D、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和破坏
-
6、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他在公元前606年借口讨伐陆浑之戎,将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都城洛邑城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并向前来慰劳的大臣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问鼎中原”的故事,该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楚庄王称霸中原的野心 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楚庄王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D、春秋时期,楚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
7、“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发源地黄河流域 B、创造了众多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结成 D、在不断交融中形成
-
8、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考古发现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 ②墓葬内随葬玉器有明显的等级差别
③能制造骨耜等生产工具 ④有宫殿建筑群和平民区遗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9、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在这一改变中人类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A、原始农业兴起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人工取火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绘画)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而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人的眼界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一些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主动走出校园,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促成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摘编自《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三 1921年的中共一大会址,处于法租界新辟区域的边缘地带,会场南面不远处便是农田;中共二大会址,正好处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线上。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1)、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认为研究党史“恐怕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一大、二大的选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4)、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提炼一个主题。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律保护。
——摘编自孙中山《中国同盟会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二 观点一:夫去一满洲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不聊生矣!观点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远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1)、指出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材料一图中所示的内容阐发为哪三大主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思想的局限性。(2)、材料二阐述了辛亥革命历史影响,你认同哪则材料的观点?请归纳你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说明。(3)、材料三中“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出自哪一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律文件的地位。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八年级某班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加。
【填表说史】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探索层面
主要意义
①
洋务运动
李鸿章、张之洞
④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变法强国梦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等
制度层面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民主共和梦
③
孙中山
制度层面
⑤
②
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
思想层面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读文析史】
洋务运动后,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是引进"坚船利炮"那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1)、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提示:"梦想"必须反映该次探索的主要主张或口号。)(2)、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识之士寻求"新的强国之道"的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的主张。(任举一例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什么特点或规律。(4)、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取得过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
1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义和团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B
孙中山与黄兴发起“二次革命”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发起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A、A B、B C、C D、D -
14、1911年,在民族危亡关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革命取得成功,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关于这次“革命”叙述正确的是( )A、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B、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C、革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D、革命以深刻的影响力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15、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十多次起义,这些起义的发动( )A、延缓了清朝的灭亡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动各地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D、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16、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奋勇抗争。同时,各阶层不断追随世界历史潮流,探索近代化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起义——动摇清朝统治】
材料一:
(1)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将材料一图中空白方框①、③、⑤、⑦处内容补充完整,并用一句话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自救运动——开启近代化大门】
材料二: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见图1、图2)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2)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国为实现自强,“他们的基本选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如图1、图2两幅图反映了怎样的具体做法?【政治变革——推动思想启蒙】
材料三:在1898年……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变法”是哪一历史事件?“清末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是什么?【民族英雄——国家民族的脊梁】
材料四: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中涌现出来许多仁人志士。
(4)请将材料四表格中的空白处内容填写完成。 -
17、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清史稿·地理志》广州府:新安县有“九龙司”,统辖九龙半岛、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南端“唧角至尖沙咀”一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是依据哪一条约的内容?条约签订的同一年英国在中国犯下的主要罪行是什么?
材料三:漫画《时局图》
(3)材料三漫画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场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局?
材料四:“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禁城’中的朝之上。”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的孝子贤孙”的条款。
(5)归纳上述材料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
18、2024年7月1日,某校八(1)班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组织了以下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小组图片展:A组同学准备了下列图片及文字说明
1919年5月4日,星期天,天气晴朗。正午时分,烈日当空。从下午1时许,陆续有学生以学校为单位来到天安门前集会。昔日以皇权政治为中心的中央政府机关,成了新知识分子们表达政治意愿的场所。
材料二:小组手抄报展:B组同学准备了下列手抄报内容: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集中体现,其实质就是创新精神。
……正是南湖“红船”,开启了中国军命新的航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高凡夫《“红船精神”提出的考察与认识》
(1)、材料一图片展中A组同学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举出一例反映当时青年学生“政治意愿”的口号。(2)、材料二中B组同学的手抄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归纳红船精神的内涵。(3)、材料一历史事件为材料二历史事件创造了什么条件? -
19、根据下面示意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中心工作应是( )A、开展农民运动 B、推翻帝国主义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20、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919年就是这样的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指的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自强求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