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而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B、焚书坑儒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严苛的刑法
-
2、“秦朝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一段文字描绘了秦朝的( )A、政治 B、制度 C、疆域 D、军事
-
3、秦朝曾将更名规定以诏书形式颁行全国。湖南出土的秦朝简牍《更名诏书》,记载了秦朝更名的规定,如“以王令”改为“皇帝诏”,“受命”改为“制”等。秦朝这些更名规定旨在( )A、推行郡县制度 B、加强文化控制 C、建立等级制度 D、凸显皇帝威严
-
4、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它是( )A、《论语》 B、《诗经》 C、“楚辞” D、《周礼》
-
5、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器共468件,其中礼器210件,其余为武器、食器、工具、杂器、乐器、炊具,还有铜泡(装饰品)千余件。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A、造型精美 B、种类丰富 C、工艺高超 D、分布广泛
-
6、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成功解决了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等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问题。都江堰属于( )A、齐国 B、鲁国 C、赵国 D、秦国
-
7、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中,取得成效最大的是(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8、春秋时期,周王失去了号令诸侯的能力,各诸侯不再定期向周王述职和纳贡。周王经常向诸侯求车、求赙、求金,失去了昔日的尊严。这主要说明( )A、周王室衰微 B、周朝富裕 C、民众思想混乱 D、改革不得人心
-
9、在周朝时期,周天子在边境上设置了烽火台。一旦有敌情,就点燃烽火台上的烟火,诸侯们看到烟火后就会迅速集结军队前来支援。这说明诸侯应承担的义务之一是( )A、定期朝见天子 B、进献贡物 C、服从周王调兵 D、定期服役
-
10、在西周初年“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由此可见,周初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控制百姓 B、稳定政局 C、发展生产 D、削弱诸侯
-
11、如下图所示的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 )A、石器时期 B、夏朝初期 C、商朝初期 D、西周时期
-
12、2024年6月2日是炎帝诞辰纪念日,湖北随州举行了一场“炎帝神农大典”。追溯历史可知,与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尧 B、嫘祖 C、大禹 D、黄帝
-
13、陶寺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中有石制的斧、凿、刀,骨质的铲、锥等,其出土的猪的肢骨上,有敲骨取髓现象,还有一些浅而细密的切割痕(如下图:剔骨痕迹的猪肢骨残段)。据此推断,这些切割痕最可能是( )A、考古发掘时误伤了骨头 B、陶寺原始居民使用工具造成的 C、与其他动物搏斗后留下的伤痕 D、天生形成的“胎记”
-
14、北京人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其制造并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工具 D、铁质工具
-
15、重温历史,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结合所学,分析时间轴中相关事件的因果联系。并据此写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2)、材料二:1
致電坏大帐元帥将以全力
…到日破乎進入效後階段
照片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摄于1942年)
小说《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
纪录片《决战诺曼底》
报纸《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请你为材料二归纳一个主题。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照片及文字说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对该信息进行合理解释。
(3)、材料三 历史告诉我们,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场大审判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
依据材料三,指出国际社会是如何惩治法西斯的?以史为鉴,映照出哪些教训和经验?
-
16、如果仅从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天津还不足以称为历史悠久;但从其进入近代社会后的急速变化来考察,近代天津无疑是近代中国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雏形:得名记】
A.民间传说: 天津因 “天子渡津”之地而得名。
B.《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石碑: 1967年在天津旧城南门外发现此碑,刻有“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 因赐名天津”。
C.《明成祖实录》记载: “己未(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设天津卫”。
上述材料中,哪一则是实物史料? (写出相应字母即可),三则材料相互印证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转型:近代化】杨柳青年画也能反映天津城市近代化的转型,从年画中找出两处社会生活新变化。(4分)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3)、【先行:教育篇】时间
概况
19世纪
80年代
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北洋电报学堂、天津武备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陆军学校)。
19世纪
90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创办北洋西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
20世纪初
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通令兴办学堂。1907年,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在天津建成私立南开学校。
依据表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天津近代教育不同阶段的发展原因有哪些?
-
17、文化现象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为政以德,警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言论分别出自什么学派?上述言论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而少数民族也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特别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摘编自沈从文、王予《中国服饰史》
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这些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高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林升《题临安邸》
相通的情感,不同的境遇。材料三中两位作者通过诗歌抒发了怎样的相通情感?结合所学史实,分析作品中反映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
-
18、二战后期,革命浪潮席卷殖民帝国。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独立。这些国家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对该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C、亚非拉国家主导联合国的话语权 D、亚非拉国家都实现了民主与富强
-
19、下表信息反映出( )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马歇尔计划提出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A、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形成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 -
20、马克思说,“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光芒”。“历史首创”是指(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第一国际”成立 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