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陆与台湾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有着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发端于几千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所有中华儿女都自称是“炎黄子孙”,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华民族主体由炎黄部落融合发展而来 B、全体中国人都是炎帝和黄帝繁衍的后代 C、“炎黄”生活地区是中华文明唯一发源地 D、“炎黄”时期中华大地出现了最早的农耕文明
  • 2、先进的知识分子在革命中探索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路,逐渐走向成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下图是八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之后做的笔记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摘自《中国历史》课本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请列举两名“激情荡漾的文人”代表。材料中的“学校”在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的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写出能反映该运动性质的口号,并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该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
    (3)、根据图示,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4)、阅读材料四,你认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5)、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逻辑清晰。

  • 3、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做出以下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第二年,左宗棠命刘锦棠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攻克达坂城等地,挺进南疆。新疆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主动配合清军作战,痛击侵略者。不久,阿古柏兵败身亡。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摘编自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三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康有为便酝酿变法思想。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之后,他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甲午战争失败,他和梁启超联合赶考书生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后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1898年他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改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五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首先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摘自北师大版八大教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这位“裱糊匠”是如何对“破屋”“东补西贴”的?,他的努力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左宗棠采用了什么战术?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等人推进维新变法的方式。回答康有为领导的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究,青春年少的你应如何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 4、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虎门销烟                                               图二鸦片战争形势图

    材料二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三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中国近代史纲要》

         图三 《时局图》

    材料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作品

           图四 油画《民族英雄邓世昌》     图五 油画《义和团廊坊大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中提到的“强盗”指的是哪些国家?他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罪行?除了他们,还有谁也参与了这场对中国的侵略?这一次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图四中邓世昌指挥的是哪场海战?图五中民众的抗争口号是什么?从两幅美术作品中,你能感悟到哪些民族精神?
    (5)、请你就上述材料的探究,拟定一个主题。
  • 5、某中学剪纸社团的辅导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复兴之路”创作了多幅剪纸作品,向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如图是这些作品中的其中之一,其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辛亥革命的爆发
  • 6、书籍、报刊是舆论宣传的阵地,下表中对应正确的是(     )

    A.宣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B.宣扬平均地权

    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宣传马克思主义

    A、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宣扬平均地权 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宣传马克思主义
  • 7、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他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李大钊 D、陈独秀
  • 8、城市承载了历史发展的印记。李鸿章曾亲眼目睹北京城的一派惨烈之象“京师尸积遍野,腐肉白骨路横”“火焚数千万家,昼夜烈焰腾空”。这一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9、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如图)曾对属下说:“吾辈从军为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最终他在哪一场战役中,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

    A、马尾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海战
  • 10、读图识图能力是学习历史学科的必备能力之一。观看下图,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

    A、爆发背景 B、兴衰过程 C、主要特点 D、深远影响
  • 11、小明同学在某地研学时看到一杆被折断的巨大烟枪雕塑,他来到的城市是(     )

    A、虎门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享有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即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英国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材料二:在英国,最初厂房规模小,多以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文特河边建立的水力纺纱厂为样板,工厂已经是新式的多层楼房的大厦,而且一般都建在大城市或者是城镇附近。

    材料三:到了19世纪30﹣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大机器工业生产的发展,一方面使越来越多的工人为机器排挤而失业,从而不断破坏了国内市场……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危机使大批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更加恶化,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更加激化。

    材料四:工人阶级第一次反抗资产阶级是在工业运动初期,即工人用暴力来反对使用机器的时候。但是这种反抗形式也只是零散的,它局限于一定的地区,社会权力就以全部力量袭击这些再度变得手无寸铁的犯罪者,随心所欲地惩罚他们

    ——[英]弗·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18世纪英国工厂建筑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带来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存在哪种社会矛盾?基于这种矛盾,诞生了哪个“革命理论”。
    (4)、根据材料四,概括工人反抗资产阶级的方式有何不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工人找到了什么“新的反抗形式”?
  • 13、

    九年级(1)班同学以“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为主题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读历史图片——再现革命场景】

    (1)一组同学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上面是他们搜集到的三幅历史场景图。请选择其中两幅图片,为它们反映的史事写解说词。

    任务二【研读文献史料——感悟治国智慧】

    (2)二组同学研读文献史料。文献一和文献二分别为国家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文献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以上三部文献是三个国家政治近代化的有力见证,它们体现了哪些共同理念?

    任务三【梳理历史线索——感受时代变革】

    (3)三组同学将关于这三场资产阶级革命的学习内容绘制成知识体系。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三组同学构建知识体系。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于14、15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产生。在法国、德国、尼德兰等西欧其他国家的一些行业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场手工业的产生,一种是从事不同种类劳动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生产一种复杂的产品;一种是从事同一种类劳动的手工业者,通过分工促成手工工场的产生,实现生产的专业化。

    ——据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的前沿,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对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按其本来面目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取得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

    ——朝光利《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材料三:直到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使大西洋从“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的历史事件。材料中帕尔默认为“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

    (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文件?

    材料二:他们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上一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2)材料二中的等级制度叫什么?并指出婆罗门、刹帝利分别掌管哪些事务?

    材料三:“民主”一词也是在公元前5世纪出现,这时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则无法拥有公民权。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个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这个城邦在谁主政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反映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亚、欧政治制度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 16、美国独立之初,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也不统一,致使国内商品流通不畅。这表明当时美国需要(     )
    A、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B、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C、确立三权分立制度 D、解放广大黑人奴隶
  • 17、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教士属于当时法国的第一等级,贵族属于第二等级,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但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材料说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
    A、国王残暴统治 B、启蒙思想影响 C、财政赤字严重 D、阶级矛盾尖锐
  • 18、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1400年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19、在哥伦布看来,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这些原住民知道了如何讨价还价;妇女们开始穿上了像是衣服的遮蔽物;房屋也保持了整齐和干净,并且他们开始形成了政治观念。这一言论体现出哥伦布(     )
    A、对殖民主义的破坏性进行掩饰与美化 B、认为殖民者以传播先进文明为出发点 C、推崇殖民主义是美洲进步的历史动因 D、承认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灾难
  • 20、歌曲《沙漠骆驼》中唱道:“我要穿越这片沙漠,找寻真的自我。身边只有一匹骆驼陪我……漫长古道悠悠,说不尽喜怒哀愁”,在沙漠古道上行走的商人主要是(     )
    A、古罗马人 B、阿拉伯人 C、奥斯曼人 D、日耳曼人
上一页 167 168 169 170 1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