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世纪中期,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有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有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说明(     )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的最大港口 B、巴格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 C、阿拉伯帝国把世界连成了一体 D、阿拉伯帝国商业贸易非常繁荣
  • 2、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中写道:“封建制的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材料中“社区”指的是(     )
    A、希腊城邦 B、西欧庄园 C、西欧城市 D、雅典卫城
  • 3、美国学者罗德尼•斯塔克在《基督教的兴起:一个社会学家对历史的再思》一书中提出:“基督教之所以成为当时罗马帝国复兴运动的主力,其原因在于基督教向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完全脱离民族色彩的一统文化。”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基督教“成为当时罗马帝国复兴运动的主力”的原因是,它(     )
    A、倡导爱和慈善的核心教义 B、能够为遭受苦难的人们提供慰藉 C、拥有数量众多的忠实信徒 D、适应了罗马帝国文化一统的需要
  • 4、在古希腊神话中,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大多数神灵更具人性,权力大于人类,但却有着人的形体,甚至会相互嫉妒。这说明古希腊神话的特点是(     )
    A、“神权至上” B、体裁多样 C、源于生活 D、“神人同形同性”
  • 5、伯里克利在《在殉国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说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此(     )
    A、抽签选举 B、建立津贴制度 C、实行“什一税” D、实行陶片放逐法
  • 6、如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几位法老金字塔的塔高统计表,从它们的高度变化上可以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金字塔

    塔高

    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金字塔

    146.6米

    第四王朝第四位法老哈夫拉金字塔

    136.5米

    第四王朝第五位法老孟卡拉金字塔

    65.5米

    A、人口减少 B、外族入侵 C、科技衰落 D、王权衰落
  • 7、如图所示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

    A、都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 B、都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 C、都反映文明之间的交融互鉴 D、都体现了王权至上的原则
  • 8、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和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和狮子等内容。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
    A、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 B、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城市国家 C、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D、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 9、“秦兴也勃焉,秦亡也忽焉”,阅读下列秦朝兴亡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下表为秦始皇大事年表(部分)。

    公元前259年

    1岁

    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

    公元前247年

    13岁

    继位

    公元前246年

    14岁

    开始修建皇陵,即后来的秦始皇陵

    公元前236年

    24岁

    开始征战天下

    公元前230年

    30岁

    开始灭六国,旨在一统天下

    公元前220年

    40岁

    书同文,车同轨

    公元前215年

    45岁

    开始夺取河套地区,北伐匈奴,修筑长城

    公元前213年

    47岁

    下达《焚书令》

    公元前210年

    50岁

    驾崩

    材料三   秦统一后,秦朝的执政措施更为偏重兴建大型工程,其中筑长城用 40万人,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达70余万人,加上其他劳役,服役的人数总计不下300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秦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商鞅变法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中的年表信息,结合所学相关史实对秦始皇进行评价。(贡献+过失+总评)
    (3)、根据材料三,归纳秦朝灭亡的原因。
    (4)、综上所述,总结你从秦的历史兴亡中得到启示。
  • 10、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私有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铁农具的出现,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生产方式转变。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

    材料二   战国末年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摘编自张俊英等《商鞅变法与秦王朝之兴衰研究》

    材料三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一个绝大的影响。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家统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四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兽骨文”,主要是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间。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画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变化后的社会状况及推动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给教育事业留下了“绝大的影响”的贡献。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早期汉字的发展历程。
  • 11、识图解史

    材料一   观察下面两幅想象图。

            

    图一 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                 图二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想象图

    材料二

                                    

    图三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上神人兽面纹   图四 陶寺古城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

    材料三

    图五 大禹陵(浙江绍兴东南的会稽山)

    (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发生的变化。
    (2)、如上图,我国两处遗址出土的文物,说出你所解读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两处遗址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
    (3)、请给图五历史人物写一段简短的杰出历史人物推荐词(事迹或贡献)。
  • 12、按照周礼的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该事件反映了(     )
    A、王室衰微 B、尊王攘夷 C、分封建国 D、诸侯争霸
  • 13、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西周 B、②——商朝 C、③——春秋 D、④——战国
  • 14、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发现了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处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建筑材料,了解以上信息要依靠(     )
    A、化石遗存 B、神话传说 C、文字材料 D、考古发现
  • 15、在良渚古城的墓葬群中,贵族墓地有大量精美的玉器,普通墓地中的陪葬品极少。这一现象说明(     )
    A、统治阶级占有所有部落资源 B、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C、原始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战争导致大量部落成员死亡
  • 16、下列现象能够反映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的是(     )
    A、打制石器 B、人工取火 C、定居生活 D、青铜器皿
  • 17、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请指出古人类郧县人的生活时期(     )

    A、 B、 C、 D、
  • 18、人类通过探索,不断扩大活动空间,同时加强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材料一   欧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黄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则希望找到获得东方商品的新渠道。文艺复兴把好奇心视为美德,鼓励人们尽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包括欧洲以外的世界。指南针和观象仪能帮助船员绘制更为精准的地图和海图。15世纪,葡萄牙人学习阿拉伯造船技术,造出了航速更快、操作更简便的超级大帆船。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自此之后,西方国家开始了殖民掠夺和扩张,欧洲各国从殖民地掠夺原料,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制成品,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屠杀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种族几乎灭绝。……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都在贩奴过程中发了横财,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十分充分的条件。

    材料四   (郑和下西洋)“欲耀(张扬)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列举开辟新航路过程中一位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航海家及其事迹。
    (2)、材料二示意图中B处航程中贩运的“货物”主要是什么?D和E分别是什么地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有何影响?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文明交往的认识。
  • 19、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西欧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作品信息表。

    组别

    作者

    国家

    作品

    完成时间

    提示信息

    第一组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1321年

    地狱、炼狱、天堂

    第二组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大卫》

    1504年

    豪放、刚健、雄伟

    第三组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

    1506年

    妇女、微笑、佛罗伦萨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的渲染下所弥漫的复古与创新的气息,开阔着人们的视野,为近代科学建立了良好的治学传统。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削弱了对宗教世界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自然世界和现实经验,促使人们对自然的兴趣。

    ——杨渝玲《文艺复兴:近代科学产生的艺术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
    (2)、任选材料二表中一组信息,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说明“人文主义”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人文主义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20、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庄园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庄园的主要居民是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提供份地对佃户进行劳役剥削;庄园里除了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外,大部分生活用品都依靠佃户的生产劳动来获取。

    材料二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材料四   随着农村和城市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农民、手工工场主和商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西欧经济变得十分活跃。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劳动者所属群体。并说明庄园的特点。
    (2)、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中租地农场是如何出现的。并指出租地农场主与农业工人之间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变化。指出图二的生产的特点。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层。城市中的富商巨贾抬高自己的身份的手段。
上一页 168 169 170 171 1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