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如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牌饰,其中一类是镂空的几何纹装饰,与天山北路青铜牌饰很相似。另一类是具有动物纹因素的装饰,与二里头文化和齐家文化有关。这体现了( )
三星堆铜牌饰 天山北路青铜牌饰
A、天山文化传播广泛 B、当时民众往来频繁 C、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D、民间交流日益频繁 -
2、以下选项是某导游在介绍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时的导游词,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修筑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B、是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工程 C、有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D、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3、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他们都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的思想主张中最受统治者推崇和符合当时社会发现需求的是( )A、儒家学派 B、墨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道家学派
-
4、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之地,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之久,仅长平之战就持续了5个月,最终秦军获胜,共斩首坑杀赵军将士约45万人,上述材料不能直接反映战国时期战争具有的特点是( )A、战争规模大, 参战兵力多 B、持继时间长,交战区域广 C、战争具有残酷性 D、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和破坏
-
5、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他在公元前606年借口讨伐陆浑之戎,将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都城洛邑城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并向前来慰劳的大臣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问鼎中原”的故事,该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楚庄王称霸中原的野心 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楚庄王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D、春秋时期,楚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
6、“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发源地黄河流域 B、创造了众多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结成 D、在不断交融中形成
-
7、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考古发现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 ②墓葬内随葬玉器有明显的等级差别
③能制造骨耜等生产工具 ④有宫殿建筑群和平民区遗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8、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在这一改变中人类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A、原始农业兴起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人工取火
-
9、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奋勇抗争。同时,各阶层不断追随世界历史潮流,探索近代化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起义——动摇清朝统治】
材料一:
(1)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将材料一图中空白方框①、③、⑤、⑦处内容补充完整,并用一句话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自救运动——开启近代化大门】
材料二: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见图1、图2)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2)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国为实现自强,“他们的基本选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如图1、图2两幅图反映了怎样的具体做法?【政治变革——推动思想启蒙】
材料三:在1898年……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变法”是哪一历史事件?“清末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是什么?【民族英雄——国家民族的脊梁】
材料四: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中涌现出来许多仁人志士。
(4)请将材料四表格中的空白处内容填写完成。 -
1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清史稿·地理志》广州府:新安县有“九龙司”,统辖九龙半岛、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南端“唧角至尖沙咀”一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是依据哪一条约的内容?条约签订的同一年英国在中国犯下的主要罪行是什么?
材料三:漫画《时局图》
(3)材料三漫画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场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局?
材料四:“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禁城’中的朝之上。”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的孝子贤孙”的条款。
(5)归纳上述材料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
11、2024年7月1日,某校八(1)班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组织了以下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小组图片展:A组同学准备了下列图片及文字说明
1919年5月4日,星期天,天气晴朗。正午时分,烈日当空。从下午1时许,陆续有学生以学校为单位来到天安门前集会。昔日以皇权政治为中心的中央政府机关,成了新知识分子们表达政治意愿的场所。
材料二:小组手抄报展:B组同学准备了下列手抄报内容: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集中体现,其实质就是创新精神。
……正是南湖“红船”,开启了中国军命新的航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高凡夫《“红船精神”提出的考察与认识》
(1)、材料一图片展中A组同学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举出一例反映当时青年学生“政治意愿”的口号。(2)、材料二中B组同学的手抄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归纳红船精神的内涵。(3)、材料一历史事件为材料二历史事件创造了什么条件? -
12、根据下面示意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中心工作应是( )A、开展农民运动 B、推翻帝国主义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13、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919年就是这样的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指的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自强求富时代
-
14、有人曾把太平天国的“国”字写成“田(guo)”,“口”中是个“王”字,意在讽刺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封建帝王思想的束缚;据此分析,中华民“囻”的“囻(guo)”字意在强调中华民国( )A、宣扬“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 B、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 C、人民困在封建专制的牢笼中 D、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
15、辛亥百年组歌片段:“一滴泪,强忍心头祭英魂,无惧断头闹革命,一腔血,洒向人间盼春晖,北伐讨逆为百姓,砸碎柳锁反封建,挺直脊梁中国人,旌旗飘扬仰天歌,壮志飞翔伴白云。”对辛亥革命“砸碎棚锁反封建”理解正确的是( )A、终结了封建社会制度 B、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
16、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中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对应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17、“《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太平军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段论述旨在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A、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B、未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 C、顺应了近代化要求 D、具有空想色彩难以施行
-
18、阅读下列材料,探索历史发展中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人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该运动发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结合所学,写出其诞生的重要意义。(3)、综上所述,任选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中的2个,结合史实用一句话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示例: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
19、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围绕“工业革命”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任务一 文本阅读】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多成果的发明者多是一些工人……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任务二 观点论述】
材料二 如表所示
时代需求
人物或国家
实践
科技创新
瓦特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爱迪生
发明耐用白炽灯、建造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奥托
1876年,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
本茨
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国家发展
英国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美国
198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
德国
德国工业生产总指数从1870年到1913年增加近5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根据资料简表,从时代需求与世界发展的角度,请你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0、纵观世界风云,一场场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交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部分)
俄国
日本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予有利的条件。
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反映的两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图1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类型是什么,图2所示美国权力部门之间呈现的关系是通过哪一文件确立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本改革的名称并概括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