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评价(B)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素养评估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素养评估
-
1、西汉初年,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钱币形制繁杂且重量不足,引起物价上涨。吴王刘濞采铜铸钱,大发横财,富同天子。后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A、削减封国封地 B、加强经济控制 C、刺激商业贸易 D、实行盐铁官营
-
2、汉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了“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兵皆罢归家”“以德化民”等举措。据此可知,汉初实行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以法治国 C、重农抑商 D、宽平相济
-
3、胡曾在《咏史诗·乌江》中写道:“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材料反映的是( )A、春秋争霸 B、三家分晋 C、楚汉之争 D、大泽乡起义
-
4、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部单行法规,法条多达600条,其中有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 )A、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 B、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 C、儒法并用,统治基础牢固 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
-
5、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据此判断,该小 组研究的课题是( )
活动
内容
查阅文献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等
观看视频
《大秦帝国——北击匈奴、南定百越》等
搜集图片
圆形方孔半两钱、铜权、铜量等
考察遗址
广西灵渠、陕西秦长城遗址等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 C、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D、秦建立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6、《全球通史》记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这一“印记”体现在(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修建秦始皇陵 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创立分封制
-
7、统一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争霸中孕育统一】
材料一
自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齐国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随着兼并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变革中奠定统一】
材料二
在位国君
主要功绩
秦穆公
任用百里奚等人进行改革,打败12个西戎部落
秦孝公
公元前356年,任用①____对秦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秦惠文王
任用张仪为相,在六国间实行连横策略,击败六国合纵联盟
秦王嬴政
②____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
【施政中巩固统一】
材料三
嬴政大帝是这个空前伟大事业的总工程师,几乎就在征服六国的同时,他立即就把军事上的蓬勃破坏动力,转变为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建设动力,在这一时期成为最辉煌的高峰。
——摘编自王继国《中国皇帝草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带来的积极影响。(2)、把表格中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孝公时期的改革与秦灭六国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嬴政“把军事上的蓬勃破坏动力,转变为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建设动力”的具体表现。(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出现并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文化上,私学兴起,出现了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材料二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③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三
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丰富繁荣的文化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的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为人人都能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知识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2)、材料二是同学们整理的百家之言,这些百家之言分别涉及哪些学派?从上述名言中我们可以得出百家争鸣各学派辩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对当时我国的影响。(4)、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个学派的治国之策来治理国家?请选择学派并说明理由。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简介
距今约5300—4300年,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
传说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最终取得了胜利
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关中地区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材料二
都江堰和灵渠是秦人修建的两大重要水利工程。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洪、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为秦军征战提供了必要的粮草保障。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保障了秦军南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此后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往来的交通要道。
——摘编自乔向军等《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等
(1)、史料有多种表现形式,请指出材料一中哪些属于实物史料。(2)、根据材料二,概括都江堰的修建特点。简述都江堰和灵渠在秦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历史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华民族治水的认识。 -
10、下面是某部著作的章节名称,据此可判断这部著作的名称是( )
第一章修建长城、骊山陵的劳工们
第二章大泽乡的那个雨季
第三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四章一路向西奔咸阳
第五章破釜沉舟中蕴含的智慧
第六章咸阳城外的投降者
A、《三家分晋:内忧外患的大争之世》 B、《武王伐纣:王朝更迭的最后乐章》 C、《诸侯争霸:纷争下的人性与权谋》 D、《王朝崩塌:动摇大秦的农民起义》 -
11、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列材料可以准确说明秦朝( )
材料
出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
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A、政治腐败,矛盾尖锐 B、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中央集权,创新制度 D、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
12、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但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秦的统一( )A、加强了民族交融 B、促进了各地联系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顺应了时代潮流
-
13、下面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 )
A、劳动生产 B、分封制度 C、兼并战争 D、祭祀礼仪 -
14、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演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推动文化走向繁荣高峰 B、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C、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D、人民深受战争灾难,起义不断爆发
-
15、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有两个核心抓手,一手是抓军事,能打胜仗,另一手是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的方面。他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A、实施的背景 B、遇到的阻力 C、成功的原因 D、深远的影响
-
16、下面是1965年出土于四川成都的战国铜壶,壶身刻有习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等场景,被誉为战国的“清明上河图”。该铜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干戈不息 C、使用铁器、发展生产 D、礼崩乐坏、变法改革 -
17、下图是首都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
18、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即传位贤者。到禹和启时期,变为传位于子,即王位世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阶级压迫出现 B、分封制的瓦解 C、生产力的发展 D、道德水准下降
-
19、“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A、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用火遗迹 B、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陶寺古城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 D、仰韶遗址出土绘有图案的陶器
-
20、考古专家在江西九江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烧土块中,发现了稻草和谷壳的痕迹,还发掘出石斧、石锄、石刀和石镰等器物。这说明当时江西( )A、先民开始用火烧烤食物 B、原始农业已经兴起 C、稻作从北方传播到江南 D、具备初始国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