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补血剂,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研究制备柠檬酸亚铁。

    I.制碳酸亚铁

    用预处理后的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 , 含少量不溶性杂质)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图:

    已知:a.Na2CO3溶液呈碱性;

    b.FeSO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Fe(OH)2沉淀。

    (1)、“酸浸”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任写2条)。

    写出该过程中稀硫酸与Fe2O3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还原”时,加入铁粉有气泡产生,由此得出“酸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Fe3+(填离子符号)。
    (3)、“操作X”是为了除去过量铁粉和不溶性杂质。“操作X”是(填操作名称),所需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4)、“沉铁”时,反应原理为FeSO4+Na2CO3=FeCO3+Na2SO4

    i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ii实验时需将Na2CO3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其原因是

    iii待FeSO4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洗涤前,FeCO3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杂质是(填化学式)。

  • 2、【科学探究】

    “学化学,爱化学,用好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中和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猜想二:有K2SO4H2SO4;猜想三:有K2SO4KOH

    小组经讨论发现猜想三不合理,原因: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CuO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O粉末

    固体消失,溶液变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2SO4 , 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丁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5)、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CuO粉末可以用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下列的可用来代替CuO药品的字母序号____。
    A、Cu B、Mg C、KCl D、Na2CO3
  • 3、【基础实验与学科实践】
    (1)、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i仪器a的名称是

    ii选用装置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做出的改进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要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选择(填序号)装置收集便于直接做该实验。

    iii收集CO2应该选择(填装置序号),验满的方法是:将放在集气瓶口。

    (2)、化学兴趣小组制作一个水族箱(如图2),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补充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水草或投放增氧剂。

    i增加水草可以补充氧气是利用水草的作用。

    ii过氧化钙是常用的增氧剂,其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2+O2Ca(OH)2溶液显性(填“酸”、“中”或“碱”),但检测发现,投放适量过氧化钙为鱼补充氧气,在持续补氧过程中水的pH基本保持不变,请根据Ca(OH)2的化学性质解释可能的原因:

  • 4、【科普阅读】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所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

    依据科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海绵是以三聚氰胺和甲醛(HCHO)为原料制得的高分子物质,已知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纳米海绵具有的结构特性,适用于解决石油泄露所造成的污染。
    (2)、已知CCl4中氯元素为-1价,CCl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由1图可知,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黑芝麻油的(填“强”或“弱”)。
    (4)、由2图可得到结论:在其它相同条件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填“好”或“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填字母)。

    a.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        b.图1的几种油品中环己烷的油品密度最大

    c.化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5、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燃料的利用。
    (1)、I.古代打火机——火折子

    火折子体现了古人掌控燃烧的智慧,其结构如图1所示。

    制作:用薯藤、棉花、硫(S)、硝酸钾(KNO3)等物质混卷成条状作内芯。上述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2)、使用:先点燃内芯,再盖上竹筒盖,调节进气量使内芯始终缓慢燃烧。需要火源时拔开竹筒盖,一吹或扇动即剧烈燃烧。硝酸钾受热时会产生亚硝酸钾(KNO2)与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保存: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根据图2,火折子在即将使用前应控制的氧气浓度范围是
    (4)、II.煤

    《天工开物》记载:“凡取煤经历久者……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

    挖煤时“毒气”遇火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填序号,下同)。

    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b.矿井内要加强通风        c.安装探头传感器监测“毒气”浓度

    (5)、下列属于清洁燃料的是

    a.煤        b.氢气        c.石油

  • 6、下列探究实验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 7、在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里,太乙真人的炼丹房神秘又奇妙,炼丹炉更是充满玄机。炉壁上刻着这样一个简化版化学方程式:2HgO__2Hg+O2 ,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取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反应物是氧化汞 B、该反应中涉及了1种氧化物 C、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 8、硝酸钾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C时,50g水能完全溶解15g硝酸钾 C、将溶液由b点转化为a点,无晶体析出 D、a点溶液升温到50°C可转化为c点溶液
  • 9、药物对人类的健康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用药必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等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给药的治疗效果一定好于口服给药 B、为尽快恢复健康可自行加大服药剂量 C、服用处方药要严格遵照医嘱 D、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10、《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荷叶性平,味苦,有清暑化湿的功效。荷叶喊(化学式为C19H21NO2)是荷叶药用价值的主要成分。以下关于荷叶碱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荷叶碱属于有机物 B、荷叶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荷叶碱由43个原子构成 D、荷叶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21:1:2
  • 11、下列鉴别或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C

    鉴别H2OH2O2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D

    鉴别N2CO2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 12、2025年春俛《秋BOT》节目中的机器人舞出了秧歌的独特韵味,如图所示。回答小列小题。

    (1)、春晚使用的机器人的承重部件和结构框架中应用了大量的铝合金,铝合金属于
    A、金属材料 B、天然材料 C、复合材料 D、高分子材料
    (2)、钽(Ta)是机器人的芯片制造中的重要金属之一,它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抗腐蚀性能。元素T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钽是一种金属元素 B、钽的元素符号为Ta C、每个钽原子中含73个中子 D、钽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0.9
    (3)、“金属保护一小步,资源节约一大步”,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材料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应加大力度开采金属矿物资源 B、纯金属的抗腐蚀性比合金更好 C、在金属表面涂油、刷漆等可以防止金属生锈 D、废弃金属直接丢弃,无需回收利用
  • 13、学校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要能检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下列物质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是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硫 D、氮气
  • 14、振兴乡村,发展农业生产,化肥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A、CO(NH2)2 B、K2SO4 C、NH4HCO3 D、Ca(H2PO4)2
  • 15、下列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河源客家酿酒 B、松岗赛龙舟 C、潮州剪纸术 D、佛山舞醒狮
  • 16、崇尚科学,勇于探索。下列科学家中,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是
    A、闵恩泽 B、侯德榜 C、张青莲 D、徐光宪
  • 17、“大象牙膏”是极具观赏性的化学趣味实验之一。如图,实验中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泡沫附近可看到木条复燃。

    (1)、该实验原理主要是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欲要配制60mL10%过氧化氢溶液(密度取1.0g/cm3),需要量取mL30%过氧化氢溶液(密度取1.11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提出问题】影响“大象牙膏”实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实验】小明以“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为比较牙膏喷出效果的标准,设计了以下实验: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mL过氧化氢溶液、5滴洗洁精、4mL催化剂溶液,完成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浓度

    过氧化氢浓度

    温度/℃

    “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s

    氯化铁

    10%

    10%

    20

    48

    高锰酸钾

    10%

    x

    20

    5

    酵母

    10%

    10%

    20

    10

    酵母

    5%

    10%

    20

    42

    酵母

    10%

    10%

    40

    3

    酵母

    10%

    5%

    20

    30

    【解释与结论】

    补充以上数据x=

    (4)、通过对比实验③④,得出的结论是
    (5)、实验中,欲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填实验序号)。
    (6)、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若要制作速率适中、有较强视觉冲击力观赏效果的“大象牙膏”,最好选择实验的条件。
    (7)、【反思与评价】

    在实验②中,小明观察到锥形瓶内有黑色固体产生,且溶液的紫红色褪去,高锰酸钾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说出你的判断和理由

    (8)、小组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实验①所得废液反应,以处理和回收实验①中铁元素,其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
  • 18、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兴趣小组以“土壤改良”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1)、【查阅资料】一般来讲,我国长江以南的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呈碱性。

    pH试纸测定土壤酸碱度:取少量土壤样品与适量蒸馏水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将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 , 点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读出读数pH=4。

    (2)、据此判断该小组取样土壤的地方可能在省(填“广东”或“辽宁”)。
    (3)、【任务二】改良土壤的酸碱度

    含H2SO4的酸雨是导致该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用适量的熟石灰改良该酸性土壤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确定改良该地壤所需熟石灰使用量,小组在该土地上收集一定量土壤制成提取液,用pH传感器测定4%氢氧化钠(密度取1.0g/cm3)滴入该提取液中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当反应进行到a点时,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忽略提取液其他杂质)。当反应进行到c点时,以下哪些物质可与此时溶液发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填序号)。

    A.镁粉                B.石蕊试剂                C.CuSO4溶液                D.Fe2O3                E.CO2

    ②该提取液的含酸量相当于该土地中1dm2中的量(1dm2=0.01m2)。该农民有3亩(2000m3)土壤需要改良至中性,根据上述测定结果,至少需要准备kg熟石灰。

  • 19、为了实施低碳行动,学习小组设计装置模拟二氧化碳的搜集、利用和封存。
    (1)、CO2的实验室制取装置。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若要求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2)、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

    化学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如图2)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装置B在该设计中的作用是 , 证明能“释放CO2”的现象是

    ②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设计实验证明D中CaO能捕捉到CO2 , 补充以下步骤和现象:取少量D中固体于试管中, , 说明CaO已捕捉到CO2

    ③有同学认为D中可能会生成Ca(OH)2 , 需要在C和D之间添加E装置,E装置应添加试剂是。该同学还想加快CO2捕捉速率,结合图1、2、3分析,以下方法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使用纳米氧化钙②将氧化钙平铺在装置D内③装置D中酒精灯换成酒精喷灯

  • 20、K2SO4是染料、医药等行业上的重要材料。以硫酸工业的尾气SO2制备K2SO4的工艺流程如图:

    (1)、补全反应釜I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CaCO3+2SO2+O2__+2CaSO4 , 用CaCO3浊液而不用固体直接反应的原因是
    (2)、反应釜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釜Ⅲ:向反应釜Ⅱ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KCl后,经操作即可制得K2SO4产品。如图为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①反应釜Ⅲ中能析出K2SO4的原因是

    ②母液里存在的阳离子有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5)、若把吸收的64t尾气SO2完全转化为K2SO4 , 则理论上至少需要tKCl。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