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铅笔芯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填名称)。
    (2)、西气东输工程将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3)、在学校举行运动会前,小明利用化学知识为同学们准备了几个一次性自制冰袋,冰袋标签如图,你认为冰袋的降温原理是

  • 2、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随着滴加试剂的体积增加,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管中的溶液是稀盐酸 B、a点时溶液中钠离子数量最多 C、b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时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3、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取样,通入CO2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B

    检验Na2CO3中是否含Na2SO4

    取样溶解后,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C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分离MnO2和NaCl的混合物

    溶解后降温结晶

    A、A B、B C、C D、D
  • 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H2O , 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
  • 5、花岗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主要成分包括石英(SiO2)、正长石(KAlSi3O8)、云母[KAl2AlSi3O10OH2]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属于纯净物 B、正长石属于氧化物 C、石英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云母由24个原子构成
  • 6、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造成质量明显增加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食盐水 D、氢氧化钠
  • 7、近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高能量密度的硫化物固态电池,其电解质材料含锂、硫、磷等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离子的符号为S2 B、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固态电解质材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磷的原子序数为15,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 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物质,这些物质的酸碱性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同影响。当我们不小心被黄蜂蜇伤后,因黄蜂的毒液呈碱性,会使我们感到疼痛。为了减轻疼痛,我们可以涂抹一些酸性物质来中和毒液。以下物质中,适合用来涂抹缓解黄蜂蜇伤疼痛的是
    A、食盐水(pH为7) B、白醋(pH为2~3) C、牙膏(pH为8~9) D、小苏打水(pH为8~10)
  • 9、中国古代炼丹术对化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炼丹过程中,炼丹家们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规律。以下关于炼丹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A、用丹砂(主要成分HgS)炼制水银,是因为HgS受热易分解,生成Hg和S,这是物理变化 B、古人在炼丹时常用到硝石(主要成分KNO3),硝石受热后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 C、炼丹过程中发现金属铜能与某些物质反应变成“药金”(主要成分是铜锌合金),“药金”的硬度比纯铜大 D、炼丹家们通过加热某些矿石和木炭混合物制得金属,是因为矿石中的金属化合物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金属单质
  • 10、合理施用化肥能促进农作物生长。下列物质可用作复合肥的是
    A、NH4NO3 B、Ca3PO42 C、K2SO4 D、KNO3
  • 11、为了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减少化石燃料污染 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降低处理成本 C、露天焚烧秸秆,减少垃圾堆积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 12、下列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制取CO2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大理石 C、收集CO2 D、检验CO2是否集满
  • 13、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肯定,也标志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请完成下面小题。
    (1)、春节期间有很多传统习俗。下列习俗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写春联 B、贴窗花 C、放鞭炮 D、包饺子
    (2)、春节期间,我们到处都能闻到肉香、炸年货的香味等。用分子观点解释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3)、春节时,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下列美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红烧肉 B、饺子皮 C、年糕 D、炒青菜
  • 14、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实验探究的根本目的。现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设计方案并实验】

    (1)使用不同物质类别的药品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

    出现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方案二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方法感悟】

    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据此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拓展研究】

    (2)根据方案二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5g样品,加入36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碳酸钠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刚好用去10.6%的碳酸钠溶液10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15、

    2035年我国要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科学合理处理工业废水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某化工厂每天都会产生含硫酸的废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会严重污染水和土壤,那么该如何处理后排放呢?

    任务一:初识中和反应

    (1)如图1所示,利用不同酸、碱进行反应,观察现象。混合后出现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任务二:设计实验证明图1中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具体操作:________,预期现象:________。

    (3)还可以用pH传感器探究pH的变化进行验证,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出溶液pH变化如图3所示。甲组实验pH变化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填“Ⅰ”或“Ⅱ”)。若取M点对应溶液加入碳酸钾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如能,请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不能,请写出原因________。

    任务三:中和反应的应用

    (4)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C.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后涂小苏打溶液
    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E. 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F. 用稀氨水处理蚊虫叮咬处(含蚁酸)
  • 16、零碳能源—氨气。氨气(NH3)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理想的零碳燃料,在一定条件下,氨气能燃烧生成水和氮气。氨气很容易液化,是一种极易溶于水、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其水溶液呈碱性。氨气比氢气更易液化储运,作为氢能源的载体有发展潜力。某研究中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合成氨的原料N2常用液态空气分离法、膜分离法(如图2)和分筛吸附法(如图3)获取。H2生产有煤气化、天然气重整及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等方法,根据H2的来源,所合成的氨分别称为棕氨、蓝氨和绿氨。绿氨被归类为基本上零碳的氨。“间歇式清洁电力Haber-Bosch法合成氨工艺”利用N2H2(经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得)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制氨,是目前唯一大规模合成氨方法。该方法只使用可再生电力、水和空气,副产品只有氧气,是清洁可持续的合成氨生产方式。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科学家研究寻找合成氨气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
    (3)、液态空气分离法、膜分离法、分子筛吸附法制N2都利用了物质(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不同进行分离。
    (4)、由图4可知分子筛吸附法制N2情况下越有利于分离氮气和氧气。

    (5)、Haber-Bosch工艺合成的氨属于(填“棕氨”或“蓝氨”或“绿氨”)。
    (6)、实验室可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选用的制取装置组合为

  • 1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t2℃时把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可得到8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 C、要除去a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t2℃降温到t1℃,可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
  • 18、如图是初中阶段的常见物质,其中乙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如图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H2O B、物质乙在点燃前要先进行验纯 C、丙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 D、丁属于空气污染物之一
  • 19、从如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B、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是一种氧化物
  • 20、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请帮助小深同学分析,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硫酸镁的化学式:MgSO4 B、铁离子:Fe2+ C、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N+1aCl D、氩气:Ar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