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某盐湖地区有“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的说法。根据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溶解度/g

    温度/℃

    0

    10

    20

    30

    40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7.0

    12.2

    21.8

    39.7

    48.0

     

    (1)、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2)、A点表示的意义是
    (3)、夏天晒“盐”,需要经过(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过程。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为NaCl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某同学暑假旅游时,在该湖中取一瓶湖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完成图中实验,观察到瓶中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湖水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某“牦牛奶条”营养成分如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g

    能量

    1887.5kJ

    蛋白质

    1.5g

    脂肪

    20.0g

    碳水化合物

    66.0g

    210mg

    (1)、属于油脂的是
    (2)、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的是
    (3)、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经缓慢氧化,最终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为生命活动提供
    (4)、“牦牛奶条”中的钠是以(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5)、某同学准备用这种“牦牛奶条”作为午餐,为了营养均衡,还需补充的营养物质是(任写一种)。
  • 3、加热铜粉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如图1.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质量和时间关系与图2相符的是(    )

    A、铜粉的质量 B、氧化铜的质量 C、氮气的质量 D、固体的总质量
  • 4、某同学将足量的稀盐酸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探究它们能否发生反应,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中的溶液不变色 B、烧杯②中的溶液逐渐变红 C、烧杯③中溶质有HClNaOHNaCl D、该实验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 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CO

    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B

    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加入ZnSO4溶液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D

    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

    分别灼烧,闻气味

    A、A B、B C、C D、D
  • 6、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白磷着火点40°C , 红磷着火点260°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白磷不燃烧,因未达到着火点 B、②处红磷未燃烧,因其不是可燃物 C、③处白磷燃烧,因其与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 D、该实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 7、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吸附色素和异味 B、石英砂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C、该装置能有效去除微生物 D、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 8、近年我国芯片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某公司用NF3蚀刻硅芯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C、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 9、某同学测出几种生活中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柠檬汁西瓜汁茶水牙膏
    pH2.35.87.58.4
    A、西瓜汁 B、柠檬汁 C、茶水 D、牙膏
  • 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银元素∶Hg B、2个氮原子∶N2 C、钠离子∶Na+ D、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C+4O
  • 11、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53 C、容易失去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 12、“雾凇”是高原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下列“雾凇”形成过程中有关水分子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水分子种类改变 C、水分子的体积变小 D、水分子停止运动
  • 13、下列测定土壤酸碱度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B、量取 C、溶解 D、测定
  • 14、 2025年央视春晚,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机器人的一些部件用铝合金制造,铝合金属于(    )
    A、复合材料 B、高分子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 D、金属材料
  • 15、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图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 1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17、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成果辉煌。下列工艺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青稞酿酒 B、手工剪纸 C、活字印刷 D、纺纱织布
  • 18、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一步:收集空气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

    (1)、一个氧气分子由构成。用“”“”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是表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微观示意图,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序号)
    A.  
    B.  
    C.   
    D.
    (2)、第二步:分离空气

    方法一:分离液态空气法是按液氧和液氮的不同而分离的,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方法二: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可以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得到氮气。则分子直径:N2O2(填“>”、“=”或“<”)。与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相比,分子筛分离空气的优点不包括
    A.操作简单                B.节省能源                  C.需要高温高压条件                   D.分离效率高
    (4)、第三步:合成氨气(NH3)

    如图是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正确反应顺序是②①③ B、示意图③中物质为混合物 C、反应前后氮原子个数不变 D、催化剂会增加氨气的产量
    (5)、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在1.01×10°Pa时,欲将NH3与N2、H2分离,最好将温度控制在以下哪个温度____

    A、-260℃ B、-200℃ C、-35℃ D、0℃
    (6)、第四步:合成尿素

    物质

    H2

    N2

    NH3

    沸点/C(1.01X105PA)

    -252

    -195.8

    -33.35

    请补充完整氨气合成尿素的符号麦达式NH3+低温加压CO(NH2)2+

  • 19、【科学探究】

    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小林通过实验发现氧化铜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为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2)、【定性探究】

    如图甲,可通过观察来定性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

    (3)、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定量探究】

    为了定量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小林用图乙所示装置作为对照实验,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L实验序号

    5%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20

    a

    20

    氧化铜0.5g

    b

    20

    二氧化锰 0.5g

    c

    (4)、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铜的催化效果较差,则bc(选填“>*<”或“)
    (5)、要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上述测定方法外,还可以测

    (6)、【拓展探究】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图2中的两条曲线不是从原点开始的原因是

    ②对比分析图2中的(填字母)两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③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

  • 20、学习小组用下列方法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观察到。小江针对该实验进行图2所示改进,改进后的优点是(写一点)。
    (2)、小组同学讨论后设计了图3实验,实验中观察到处棉花团先变红。微热v管处的浓氨水,发现棉花团变红的速率会(填“变慢”或“加快”)。
    (3)、空气受热实验如图4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发生了改变,分子种类(填“改变”或“不变”)
    (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种类的原子,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

    该变化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填“”><=”,下同),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水分子的质量①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