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 , 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 g。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沉淀的原因是

    (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 2、

    使用果蔬保鲜剂是果蔬保鲜的一种方法。某小组同学围绕果蔬保鲜剂进行了如下实验活动。

    【查阅资料】

    (1)体积分数在1%~3%的CO2能有效抑制果蔬呼吸、延长保鲜时间,但CO2浓度过高也不利于果蔬保鲜。如图所示是某气调型果蔬保鲜剂的部分说明。消石灰是的俗称。

    *主要成分:消石灰

    *辅料:……

    *功能:吸收二氧化碳

    ……

    探究I:该保鲜剂为什么选用消石灰而不用氢氧化钠?

    【进行实验】向两个CO2浓度均为5%的烧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消石灰和氢氧化钠,测得容器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有关数据见表。

    时间

    t0

    t1

    t2

    t3

    t4

    CO2的体积分数(加入消石灰)

    5.00%

    4.80%

    4.40%

    3.80%

    2.90%

    CO2的体积分数(加入氢氧化钠)

    5.00%

    4.50%

    3.25%

    2.20%

    0.80%

    【表达交流】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保鲜剂选用消石灰而不用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3)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考虑,“不用氢氧化钠”的原因还有(写出一条即可)。

    探究II:该保鲜剂使用一段时间后消石灰的变质情况

    【作出猜想】

    (4)猜想一:全部是碳酸钙:猜想二:

    【进行实验】取使用一段时间后的该保鲜剂,按照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辅料不参与反应)。

    【表达交流)

    (5)通过步骤①后烧杯C中有大量不溶固体,小明认为:该固体全部是碳酸钙。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判断是不合理的,他们的理由是

    (6)小组同学又依据步骤②得出猜想二成立的结论。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M及产生的现象N分别为

    (7)步骤③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测定某样品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铁元素,且不溶于水和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

    1、草酸(H2C2O4)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ΔCO2↑+CO↑+H2O

    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用如图所示装量进行实验:

    (1)、装药品前应先 , 在装置E的实验中,为提升实验的温度,在仪器不变的情况下可作的改进是 , 观察到E中现象是;若进入E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B、C、D中依次是(填序号)。

    a.浓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b.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浓硫酸

    (2)、G的作用是;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当E中固体完全反应后,处应先停止加热(填序号A或E);上述实验装置的一处明显缺陷是
    (3)、当观察到E中固体全部变黑后,若立即停止通CO,则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若用装置A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类型是 , 装置A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原因 ,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气流平稳且氧气较纯,应选择装置组合是(填字母);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填“m”或“n”)端,复燃则满。
    (2)、实验室若用装置D制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优点是 , 关闭弹簧夹后,容器内压强(用“>”、“=”或“<”表示)容器外压强。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验证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某小组同学用图1进行实验,在水中插入pH传感器,打开活塞后测得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由图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理由是

    ②t2-t3 , 时间段内,溶液pH不变的原因是

  • 5、世界上各种物质都由元素组成。

    (1)硒是动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如图甲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乙是硒(S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

    ①图中n= ,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硒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②硒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属于人体需要的(填:“常量”或“微量”)。

    (2)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如H12是氢同位素的一种原子,它表示氢原子中有1个质子、一个中子,写为2H。则818O的原子的中子数为;则2H气在18O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6、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如图为古代造纸工艺流程:

    (1)、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其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在步骤1中生石灰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俗称为 , 该反应过程中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 , 步骤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3的操作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室中的操作。
    (5)、步骤4中将湿纸晒干过程的微观实质是运动到空气中。
  • 7、向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反应完成后过滤,往滤纸上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A、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Cu2+、Zn2+、Fe2+
  • 8、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向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5~7秒后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玻璃管口,观察到火焰产生。随后铜片由右向左逐渐变红,同时火焰逐渐减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火焰的产生证明反应中生成了助燃性气体 B、铜片变红是由于其表面生成了氧化铜 C、火焰变小可能是因为反应速率降低,气体生成减少 D、实验中总共发生了2个化学反应
  • 9、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钇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钇的核电荷数是39 C、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g D、钇原子的中子数为39
  • 10、“体验蛋雕艺术,传承非遗文化”。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制作蛋雕:将蛋壳在熔化的石蜡中裹上蜡衣,用金属丝划穿蜡衣雕“花”,吸取适量10%的稀盐酸滴在划痕处,一段时间后,放入热水中熔去多余的蜡,做成蛋雕作品,回答下列小题。
    (1)、用质量分数为37%的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烧杯 C、量筒 D、药匙
    (2)、关于蛋雕制作说法正确的是
    A、石蜡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B、盐酸有腐蚀性,要做好防护 C、石蜡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D、盐酸滴到蛋壳上有氢气生成
  • 11、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3O2——表示3个氧分子 B、SO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元素 C、Al3+——表示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D、3H——表示3个氢原子
  •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过滤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加热液体
  • 1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新空气 B、水银 C、18K黄金 D、不锈钢
  • 14、《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漂白丝帛的过程。制取氢氧化钾的部分流程为(草木灰中的杂质在流程中不反应)。

    【查阅资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 其水溶液显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往K2CO3的水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
    (2)、步骤二的操作是
    (3)、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观察到(填“吸热”或“放热”)现象,生成物在农业上的用途为(填一个)。
    (4)、某兴趣小组对步骤二所得上层清液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I:KOH猜想;Ⅱ:KOHCaOH2;猜想Ⅲ:KOHK2CO3

    【实验验证】

    方案

    实验

    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不正确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产生气泡

    猜想Ⅲ正确

    【拓展应用】漂白丝帛结束后要进行废液处理,测出废液PH>7 , 呈(填“酸”或“中”或“碱”)性,可以加入(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至中性。

  • 15、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实验,并诚邀你的加入,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选用发生装置A,不足之处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由端进入。
    (5)、已知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从A—F中选择)。
  • 16、N2O是一种温室气体,由于N2O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大气中N2O含量过高会加剧全球变暖.土壤中氮元素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N2O , 是大气中N2O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在大棚蔬菜、农产品生产中施用石灰氮CaCN2 , 能减少土壤中N2O的排放.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石灰氮在土壤中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H2CN2 , 氰氨可进一步与水反应生成尿素CONH22

    CO2是另一种温室气体,减少CO2的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N2O分子是由个原子构成的.N2O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氰氨和水反应生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 按化肥的分类,尿素属于化学肥料中的肥.
    (3)、由图可知,到2050年,碳减排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排在第位.
    (4)、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__2CH2O2+X,X的化学式为
    (5)、碳中和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请你列举一条生产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 17、中国古代科学历史悠久、成就卓越,其中四大发明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造纸术:古代造纸术在《天工开物》中有详细记载。其主要步骤为原料获取,制作纸浆,竹帘提取、压制成型、烘干成纸。

    ①制作纸浆时,往浆水中加入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石灰水,提高成浆效果。写出浆水中K2CO3和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某些用途中要求使用阻燃纸,生产中可以向纸浆里添加阻燃剂而获得阻燃纸。氢氧化镁是常见的阻燃剂,写出氢氧化镁加热时分解成水和氧化镁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2)、指南针:古代指南针用天然磁石打磨而成,磁石的主要成分为Fe3O4;Fe3O4、Fe2O3和FeO等物质属于化合物类别中的(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黑火药:黑火药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aCO2 , 化学计量数a的数值为
    (4)、印刷术:活字印刷的步骤有制模、挑字、排版、涂墨、上纸印刷。用墨(主要成分为碳)印刷的字画能够长久保存而不褪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
  • 18、测定体液的pH可帮我们了解身体的健康情况。下图是某同学部分体液的p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图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胃液 B、pH试纸可以精确测得图中体液的pH C、患者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大量饮水后胃液pH变大
  • 19、下列物质按照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K2SO4   Ba(OH)2   KCl   KClO3 B、HNO3   NaOH   HCl   CuO C、HCl   Ca(OH)2   AgCl   NO2 D、H2SO4   KNO3 NH4Cl   CH4
  •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锌粒中加入稀硫酸

    C.测定稀硫酸的pH

    D.称取氢氧化钠

    A、A B、B C、C D、D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