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6,若第三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
    A、8 B、4 C、6 D、2
  • 2、如图,直线ABCD , 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射线EGEB出发绕点E以每秒20°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射线FHFC出发绕点F以每秒40°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射线EG先旋转6秒后射线FH才开始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射线EG与射线FH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射线FH旋转的度数为180°时,两条射线的旋转运动同时停止,设射线FH的旋转时间为t秒.

    (1)、填空:射线FH旋转的度数为度,射线EG旋转的度数为度;(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若EGFH , 求此时t的值.
  • 3、【概念学习】

    现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商的运算叫做除方,比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写作2 , 读作“2的圈3次方”,(﹣3)÷(﹣3)÷(﹣3)÷(﹣3)写作(﹣3) , 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a÷a÷a÷ana(a≠0)写作a , 读作“a的圈n次方”.

    (1)、【初步探究】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 , (﹣12

    (2)、下列关于除方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任何非零数的圈2次方都等于1

    B:对于任何正整数n,1=1

    C:3=4

    D:负数的圈奇数次方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圈偶数次方结果是正数

    (3)、【深入思考】

    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

    试一试:仿照上面的算式,把下列除方运算直接写成幂的形式:(﹣3) , (15

    (4)、想一想:请把有理数a(a≠0)的圈n(n≥3)次方写成幂的形式为a
    (5)、算一算:122÷(-13)×(-2)-(-13)÷33
  • 4、如图1是一个消防云梯,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此消防云梯由救援台AB , 延展臂BC(B在C的左侧),伸展主臂CD , 支撑臂EF构成.在操作过程中,救援台AB , 车身GH及地面MN三者始终保持平行,

    ⑴当EFH=60°BCEF时,ABC=度;

    ⑵如图3为了参与另一项高空救援工作,需要进行调整,使得延展臂BC与支撑臂EF所在直线互相垂直,且EFH=70° , 此时ABC=度.

  • 5、如图,AB//CDBED=110°BF平分ABEDF平分CDE , 则BFD=(  )

    A、110° B、115° C、125° D、130°
  • 6、问题情景:如图1所示,已知,在△ABC中,∠ACB=90°,AC=BC,AD是△ABC的内线过点C作CE⊥AD,垂足为M,且交AB于点E.

    (1)、(探究一)小虎通过度量发现∠BCE=∠CAD,请你帮他说明理由;
    (2)、(探究二)小明在图中添加了一条线段CN,且CN平分∠ACB交AD于点N,如图2所示,即可得CN=BE,符合题意吗?请说明理由;
    (3)、(探究三)小刚在(2)的基础上,连接DE,如图3所示,又发现了一组全等三角形,你能发现吗?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 7、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两线相交于点P,过P点的

    直线EF分别与射线BA,射线CD相交于点E,F.

    (1)、若EF⊥AB,求证: PE=PF.
    (2)、若将(1)中“EF⊥AB”去掉,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3)、若 BC=7+m,CF=5+m,求BE的长.
  • 8、如图, △ABC和△ADE中, ∠BAC=∠EAD=90°,AB=AC,AE=AD,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交AE于点F.

    (1)、求证:△ABE≌△ACD;
    (2)、若BE=3CE,CD=6,求△DCE的面积.
  • 9、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直角三角板(∠ACB=90°,AC=BC),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

    (1)、求证:△ADC≌△CEB;
    (2)、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
  • 10、如图①,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十分巧妙,如图②,伞圈D沿着伞柄AP滑动时,伞柄AP始终平分同一平面内两条伞骨所成的∠BAC伞骨BD,CD的B,C点固定不动,且到点A的距离AB=AC.

    (1)、当D点在伞柄AP上滑动时,处于同一平面的两条伞骨BD和C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当油纸伞撑开时,伞的边缘M,N与点D在同一直线上,若∠BAC=140°,

    ∠MBD=120°,求∠CDA的度数。

  • 11、 如图,已知点C、E、F、B在同一直线上,AB=CD,BF=CE,AE=DF,求证:∠B=∠C

  • 12、在△ABC中,AD⊥BC于D,AE是∠BAC的平分线,∠B=70°,∠C=30°.求∠EAD的度数.

  • 13、图1,图2都是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给定的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相应的格点三角形。

    (1)、在图1中画一个以AB为边的等腰三角形ABC;
    (2)、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DEF全等(不包含△DEF)的△ERG。
  • 14、 如图,在△ABC中,∠BAC=90°,AB=6,AC=8,BC=10,BD平分∠ABC,交AC于点D,点E,F分别是BD,AB上的动点,则AE+EF的最小值为.

     

  • 15、 如图,CA⊥BC,垂足为C, AC=2cm,BC=6cm,射线BM⊥BQ,垂足为B,动点P从C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CQ运动,点N为射线BM上一动点,满足PN=AB,随着P点运动而运动,当点P运动秒时,△BCA与点P、N、B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间不等于0).

  • 16、如图,△ABC的面积为6, AP垂直∠ABC的平分线BP于点P,连结CP,则△PBC的面积为.

  • 17、请将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 1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此等腰三角形周长为.
  • 19、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AM⊥CE于P,交BC于M,AN⊥BD于Q,交BC于N,∠BAC=110°,AB=6,AC=5,MN=2,结论①AP=MP; ②BC=9; ③∠MAN=30°;④AM=AN.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 20、已知点A,B,C,D在同一平面内,且AB=3,BC=5,CD=4,DA=6,则AC的长不可以是( )
    A、2 B、6 C、8 D、10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