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计算下列各式.(1)、 ;(2)、 .
-
2、已知实数 , 满足 , 则的值为.
-
3、《数书九章》是中国南宋时期杰出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书中提出了已知三角形三边 , , 求面积的公式,其求法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若把以上这段文字写成公式,即为.现有周长为18的三角形的三边满足 , 则用以上给出的公式求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4、比较大小:(填“ ”“ ”或“”).
-
5、写出一个最简二次根式,使它与可以进行合并,这个二次根式可以是.
-
6、对于任意的正数 , , 定义运算“”:计算的结果为( )A、 B、2 C、 D、20
-
7、当时,代数式的值是( )A、4 B、5 C、6 D、7
-
8、实数 ,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的结果是( )A、 B、 C、 D、0
-
9、已知 , , 为的三边长,且 , 则 , , 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
10、母题教材P118复习题T8若是整数,则正整数的最小值是( )A、2 B、3 C、4 D、5
-
11、用如图1所示的5个边长为2的小正方形,通过剪拼可以得到一个大正方形ABCD.(1)、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并求出AB的长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2)、把图1中的正方形ABCD放到数轴上,如图2,点A表示的数为2,若正方形ABCD从当前状态沿数轴正方向翻滚,我们把点B翻滚到数轴上时,记为第一次翻滚,点C翻滚到数轴上时,记为第二次翻滚,以此类推.
①第一次翻滚后,点B表示的数为多少;
②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该正方形经过n次翻滚后,其顶点A,B,C,D中的某个点与数轴上的2026重合?若存在,请求出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12、阅读材料:
和为整数,4-1=3=2×1+1;
和为整数,9-4=5=2×2+1;
和为整数,16-9=7=2×3+1;
…
小明发现结论:若和为相邻的两个整数,其中a<b,则有b-a=2+1,并给出了证明:
根据题意,得+1=.
等式两边同时____,得____=b.
整理得b-a=2+1.
请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以下问题:
(1)、请补全小明的证明过程.(2)、若和为两个相邻整数,则a=.(3)、若和为相差4的两个整数,求a的值. -
13、如图,用两个边长为 cm的小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纸片.(1)、大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cm.(2)、若沿此大正方形纸片边的方向剪出一个长方形纸片,能否使剪出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3∶2,且面积为12 cm2?若能,试求出剪出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宽;若不能,试说明理由.(≈1.414)
-
14、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 2(x-1)2-18=0.(2)、 2(x-1)3=-.
-
15、设a= , b= , c= , d=4.(1)、比较a与b两个数的大小.(2)、求|a-b|+c-的值.
-
16、已知下列实数: , |-1.5|,- , 0, , (-2)2.(1)、在数轴上画出这些数的对应点,并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2)、设这些数的相反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依次为A,B,C,D,E,F,在数轴上画出上述各点的位置.
-
17、把下列实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 -(+0.82),-30 , 3.14,- , 0,-2 025,- , , - , 2.101 001 000 1…(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
正分数:{ …};
整数:{ …};
负数:{ …};
非正整数:{ …};
无理数:{ …}.
-
18、与互为相反数,则的算术平方根为.
-
19、直田七亩半,忘了长和短.记得立契时,长阔争一半.今问俊明公,此法如何算.意思是:有一块面积为7亩半的长方形田,忘了长与宽各是多少.只记得在立契约的时候说过,宽是长的一半.现在请你帮他算出它的长是步.(一亩=240平方步)
-
20、在数轴上,点A表示 , 点B与点A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则点B表示的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