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综合与实践:

    【问题提出】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 中 ,AB=8AC=6DBC 的中点,求BC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问题探究】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E , 使DE=AD , 连接BE . 依据“SAS”可以证明:ADCEDB , 这样AD 的取值范围迎刃而解.

    (1)请写出ADCEDB 的推理过程;

    (2)探究得出 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问题拓展】

    (3)如图2,ABC中,B=90°AB=3ADABC的中线,CEBC , 垂足为CCE=6 , 且ADE=90° , 求AE的长.

  • 2、【阅读与思考】

    (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作图可知,依据(选择“SAS”、“ASA”、“AAS”、“SSS”、“HL”中适合的一个填写)可以判定C'O'D'COD , 从而得到A'O'B'=AOB

    【应用与拓展】

    (2)如图2,E是线段AC上一点,点D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BEED , 且ABC=ACBEB=ED

    ①尺规作图:在射线CA的左侧作ACF , 使得ACF=ABE , 交AB于点F(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②判断FCE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4)B(4,1)C(1,2)

    (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
    (2)、直接写出ABC的面积=
    (3)、在y轴上找一点P,使得PAC周长最小.(保留作图痕迹)
  • 4、如图,OP平分AOBAOP=15°PCOBPDOB于点D

    (1)、求证:OC=CP
    (2)、若PC=8 , 求PD的长 .
  • 5、如图,已知ABC

    (1)、请在图中画出ABC的三条高ADBECF
    (2)、若AB=BC=10cmABC=120° , 求BE的长.
  • 6、已知:如图,在ABC 中,DAE=10°ADBC于点DAE平分BACB=60° , 求BADBACC的度数.

  • 7、如图,△ABC中,∠B=30°,∠C=90°,等边三角形DEF的三个顶点分别落在AC,AB,BC上,若CD=4,BE=6,则AB的长为

  • 8、将含30°的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C放置在直尺的一边上,ACAB与直尺的交点分别为点EFD , 如图.若点EF对应的刻度分别为2cm6cmACD=60° , 则AE的长是cm.

  • 9、如图,RtABC中,BAC=90°AB=ACD为平面上一点,连接CD , 点ECD中点,连接AEADBDBEAD=AE , 且DAE=90° , 若CD=6 , 则BEC的面积为(     )

    A、3 B、2 C、94 D、92
  • 10、如图,点EFAC上,AD=BCAE=CF , 要使ADFCBE , 需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

    A、A=BEC B、DFBE C、D=B D、DF=BE
  • 1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12、以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2cm5cm B、3cm4cm8cm C、4cm5cm6cm D、13cm6cm7cm
  • 13、已知在ABC中,A=80°B=60° , 则C的大小为( )
    A、20° B、40° C、60° D、100°
  • 14、如图(1),AB7cmACABBDAB , 垂足分别为A,B,AC5cm . 点P在线段AB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

    ①试说明ACPBPQ

    ②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图(2),若“ACABBDAB”改为“CABDBA60°”,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其他条件不变,当点P,Q运动到某处时,有ACPBPQ全等,求出此时的x,t的值.
  • 15、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AB=4,AC=6DBC的中点,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E , 使DE=AD , 请补充完整证明“ADCEDB”的推理过程.

    (1)求证:ADCEDB

    证明:延长AD到点E , 使DE=AD

    ADCEDB中,

    AD=ED(已作)

    ADC=EDB(_________)

    CD=BD(中点定义)

    ADCEDB(_________)

    (2)探究得出AD的取值范围是   ▲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ABC中,B=90°,AB=4,ADABC的中线,CEBC,CE=8 , 且ADE=90° , 求AE的长.

       

  • 16、如图,点A,F,C,E在同一直线上,且AF=ECBCDFB=D , 求证:ABDE

       

  • 17、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求△ABC的面积.
  • 18、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1)、若ABC+ACB=120° , 求BPC的度数.
    (2)、当A为多少度时,BPC=5A?
  • 19、如图,ABCD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AE=DFA=DBFEC相交于点M . 求证:MC=MB

  • 20、根据数轴,解决下列问题.

       

    (1)、判断正负,用“>”或“<”填空:b+2______0,a3______0,a+b______0;
    (2)、化简:|b+2||a3|+|a+b|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