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6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5整式的化简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4乘法公式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3多项式的乘法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2单项式的乘法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1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7整式的除法 同步练习---基础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6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步练习---基础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5整式的化简 同步练习---基础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4乘法公式 同步练习---基础篇
-
1、小明在做“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用x(单位:N)表示弹簧受到的拉力,用y(单位:cm)表示挂上重物后弹簧的总长(在弹性限度范围内,y是x 的一次函数),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x/N
1
2.5
3
y/ cm
5
8
9
小明得出下列结论:①在弹性限度范围内,y关于x的关系式是y=2x+3;②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3c m;③若弹簧总长不能超过13 cm,则弹簧所受到的拉力不能超过5 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
-
2、已知y+2是x-3的正比例函数,且当x=0时,y=1,则当y=4时,x的值为.
-
3、已知一次函数y= kx+3,当x=2时,y=-1,则k=.
-
4、一次函数y= kx+b(k≠0,b为常数)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0
1
2
y
1
2a
2a+3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A、y=x+1 B、y=2x+1 C、y=3x+1 D、y=4x+1 -
5、已知y是x的一次函数,当x=2时,y=-3;当x=4时,y=3;当x=5时,y=a,则a的值是( )A、-6 B、6 C、6或3 D、6或-6
-
6、已知y是x的正比例函数,当x=3时,y=-6,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A、y=2x B、y=-2x C、 D、
-
7、已知三点A(1,2),B(1,3),C(0,6),点 P 为y轴上一动点.
(1)、在图中找到点 P,使得△OAP 与△CBP 周长的和取得最小值,此时 点 P 的 坐 标 应为;(2)、当∠APB =40°时,∠OAP+∠PBC 的度数为. -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8)和(6,0),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AB的长;(2)、求△ABC的周长的最小值. -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为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点P 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 的一次反射点,记为P1 , 点P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称为点 P 的二次反射点,记为 P2.例如,点(-1,2)的一次反射点为(1,2),二次反射点为(2,1).根据定义,回答下列问题:
(1)、点(3,-4)的一次反射点为 , 二次反射点为;(2)、若P(m+1,2n-1)的一次反射点和Q(-3, 4)的二次反射点重合,求m+n的值. -
10、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A(0,4),B(1,0),P 为线段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作点B 关于射线 OP 的对称点 C,则线段AC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摆放着一个轴对称图形,其中点A(-6,6)的对称点 A'坐标为(0,6),点M(m,n)为图形上的一点,则点M在图形上的对称点坐标为.

-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与点B 关于x轴对称,点B 与点 C 关于y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则点 C 的坐标为 ( )A、(-1,2) B、(1,-2) C、(-1,-2) D、(2,-1)
-
13、三角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90°,BC长为6.(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2)、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都乘-1,与原图形相比,所得的图形有什么变化?(3)、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2,纵坐标保持不变,与原图形相比,所得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
14、佳佳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图案横向拉长为原来的2倍,又向右平移2个单位,若想变回原来的图案,需要变化后的图案上各点坐标( )A、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2 B、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先除以2,再均减2 C、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除以2 D、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先减2,再均除以2
-
15、已知在 Rt△ABC中,∠C=90°,AC=3,BC=4,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0,1),点B 的坐标为(-3,5),AC与x轴平行.
(1)、求点 C 的坐标;(2)、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 并在图中标出B1 , C1两点的坐标;(3)、若△A2B2C2与△ABC 关于x 轴对称,求△A2B2C2各顶点的坐标. -
16、如图,一只跳蚤从M 点出发,先向上爬了2个单位,又向左爬了3个单位到达P 点,然后跳到点P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P1 , 则点 P1 的坐标为.

-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4)和B(-1,-4)关于对称.(填“x轴”或“y轴”)
-
18、如图,飞机在空中展示的队形是轴对称图形,以飞机 B,C所在直线为x轴、队形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飞机 E 的坐标为(50,m),则飞机 D的坐标为 ( )
A、(-50,m) B、(50,-m) C、(-50,-m) D、(m,-50) -
19、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1(a,b),P2(c,b),P3(c,d),这三个点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点P1 , P2 , P3 的“最佳间距”.例如:如图,点P1(-1,2),P2(1,2),P3(1,3)的“最佳间距”是1.
(1)、理解:点Q1(2,1),Q2(4,1),Q3(4,4)的“最佳间距”是.(2)、探究:已知点O(0,0),A(-3,0),B(-3,y).①若点O,A,B的“最佳间距”是1,求y的值;
②点O,A,B的“最佳间距”的最大值为 ▲ .
-
20、如图(1)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A=90°,AB=3m,BC=12m,CD=13m,DA=4m.
(1)、试说明:BD⊥CB;(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3)、如图(2),以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AD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点P 在y轴上,若求点 P 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