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准备阶段】同学们准备邀请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并拟写了邀请函的正文。请选出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敝班将于11月10日(周四)下午3点至5点在教学楼217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诚邀您莅临现场,发表拙见赐复为盼。

    A、敝班 B、莅临 C、拙见 D、赐复
    (2)、【搜集资料】“”,小篆写作“”,而“友”字的小篆写法为“”。《说文解字》:“同志为友,从二叉,相交友也。”请分析上述材料,推测“友”字的本义。
    (3)、小文正在搜集能展现真挚友谊的名句,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D、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4)、【畅所欲言】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交友观。请你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如果可以,我想与李白为友,因为他重情重义,他的诗歌里常常寄情于月,遥表思念,如“① ,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小文:我想与刘禹锡为友,因为他乐观自信。他爱秋不悲秋,如“③ , 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其一)]。也想与谭嗣同为友,因为他少年意气,勇往直前,写下“河流大野犹嫌束,④”(《潼关》)的壮阔诗篇。

    小明:我想与陆游为友,因为他有家国担当,雨夜梦回,忧国忧民,写下“⑤ , 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他的爱国之情令人动容。

    小亮:我想与孔子为友,保持谦逊自省。他虚心好学,以人为镜,如“⑦ ,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小花:我想与诸葛亮为友,志存高远。“⑧ , ⑨”(《诫子书》)告诫我们内心恬淡方能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同伴的帮助。《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谁是你理想中的朋友?请选择一位,按照要求,向同学们介绍这位朋友。

    要求:①结合相关情节勾勒他的性格特点。②写出你想和他成为朋友的原因。

    (6)、【活动尾声】活动的最后,同学们一起在班级种植地种下了象征友谊的小树苗。小树苗立在地里的画面像极了篆文中的“苗”字(如下图)。请你给这块种植地起个有寓意的名字并说说其中的寓意。

    名字:

    寓意: 

  • 2、为营造书香氛围,建设书香校园,班级开展了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学校的校训是“明志、博学、尚善”,请结合校训,参考示例给班级取名。

    示例:日知班。每日有所知,方能博学长智。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本月班级优胜组的口号是“勇敢无畏、心胸开阔、情系家国”,他们将选择匹配的诗句创作书法作品挂在墙上,请你为另两幅书法作品推荐合适的诗句。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3)、下图是班徽草图,还缺少一样主体图案。设计班徽的同学提供了A、B、C三种主体图案,你建议选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4)、班级文学主题墙报将展出“我为名著写书评”的活动成果,请仿照《西游记》名家点评的形式,为《朝花夕拾》写一句话书评。

    《西游记》

    书评1: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俗。——鲁迅    ——鲁迅

    书评2: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白化文

  • 3、文言文比较阅读(二)

    《杞人忧天》和《牧竖子拾金》

    【甲】《杞人忧天》原文。

    【乙】有牧竖子 , 敝衣,蓬跣。日驱牛羊,牧冈坰间,时时扼嗌而歌。自适也,而牧职亦举。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散逸不扰矣。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注释】①竖子:即小孩子。②跣(xiǎn):光着脚。③坰(jiōng):远郊。④扼嗌(yì):放开喉咙。⑤举:完成、成功。⑥扰:驯养。

    (1)、参考下面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原文语句

    提示方法

    加点词释义

    其人然大喜

    触类旁通法:尊君在不(同“否”)

    驱牛羊

    课内迁移法:吾三省吾身

    自适也

    词义辨析法: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②目似瞑,意暇甚。

    (填意思相同的一项的序号)

    (2)、阅读文本,补全下列对话。

    :读寓言要把握内容,感知人物心理。《杞人忧天》中的杞人经历了从①到②的心理变化过程。《牧竖子拾金》写了牧竖子由拾金前的③到拾金后的④的心理变化。

    :读寓言还要抓住细节,读懂人物形象。《杞人忧天》中两个“舍然大喜”,把杞人明白道理的喜悦情态和晓之者帮助杞人解除忧虑后高兴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来。《牧竖子拾金》中“时时扼嗌而歌”把牧竖子⑤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读寓言更要读出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意。《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⑥。《牧竖子拾金》的故事告诉我们⑦

    (3)、假设你能穿越时空与牧竖子对话,怎样表达才符合古人礼仪?请选择。

    牧竖子:兄长,往昔我每日心神不宁,幸得兄长指点迷津,方能抛却烦忧。

    你:①(A.贤弟B.舍弟)迷途知返,令人敬佩。

    牧竖子:多谢兄长赐教,敬请光临②(A.府上B.寒舍),开怀畅叙。

  • 4、文言文比较阅读(一)

    《穿井得一人》和《三人成虎》

    【甲】《穿井得一人》原文。

    【乙】庞葱与太子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国人

    ②得一人之使

    ③庞葱与太子于邯郸

    ④今邯郸大梁也远于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3)、【甲】文中的丁氏和【乙】文中的庞葱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于传言,【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这两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 5、现代文阅读

    狮子、狐狸与鹿

    狮子生了病,睡在山洞里。他对一直与他亲密要好的狐狸说道:“你若要我健康,使我能活下去,就请你把森林中最大的鹿骗到这里来,我很想吃他的血和心脏。”

    狐狸走到树林里,看见了欢蹦乱跳的大鹿,便亲切地向他问好,并说道:“我告诉你一个喜讯。你知道,国王狮子是我的邻居,他病得很厉害,快要死了。他正在考虑,森林中谁能继承他的王位。他说野猪愚蠢无知,熊懒惰无能,豹子暴躁凶恶,老虎骄傲自大,只有鹿才最适合当国王,鹿的身材魁梧,年轻力壮,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这消息我是第一个告诉你的,如果你信任我的话,我劝你快去为他送终。”

    经狐狸这么一说,鹿被搞糊涂了,便真的去了。刚进山洞,狮子猛然朝鹿扑了过来,用爪子撕下了他的耳朵。鹿拼命地逃回树林里去,狐狸辛辛苦苦白忙一场,他两手一拍,表示毫无办法了。狮子忍着饿,请求狐狸再想想办法,用诡计把鹿再骗来。狐狸说:“你吩咐我的事太难办了,但我仍会尽力去帮你办。”于是,他像猎狗似的到处嗅,寻找鹿的足迹,心里正不断盘算着坏主意。狐狸问牧人们是否见到一只带血的鹿,他们告诉他鹿在树林里。

    这时,鹿正在树林里休养,狐狸毫无羞耻地来到他的面前。鹿一见狐狸,气得毛都竖了起来,说:“坏东西,你休想再来骗我了!你再靠近,我就不让你活了。你去欺骗那些没经验的人,叫他们做国王。”狐狸说:“你怎么这样胆小怕事?你难道怀疑你的朋友吗?狮子抓住你的耳朵,只是想在临死前告诉你一点关于王位的忠告与指示罢了。你却连那衰弱无力的手抓一抓都受不住。现在狮子对你非常生气,要将王位传给狼。那可是一个坏国王呀!快去吧,不要害怕。我向你起誓,狮子决不会害你。我将来也会专门伺候你。”狐狸再一次欺骗了可怜的鹿,并说服了他。

    鹿刚一进洞,就被狮子抓住饱餐了一顿。狐狸站在一旁看着,鹿的心脏掉下来时,他偷偷地拿过来,把它当作自己辛苦的酬劳吃了。狮子吃完后,仍在寻找鹿的那颗心。狐狸远远地站着说:“鹿真没有心,你不要再找了。他两次走到你家里,送给你吃,怎么还会有心呢!”

    这故事是说,有些人贪图虚荣,不辨真伪,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1)、请简要概括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70字以内)
    (2)、狐狸前后两次都能成功欺骗鹿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如果鹿第二次没有听信狐狸的谎言呢?请合理展开想象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不少于100字)

    小贴士

    联想与想象

    进行联想与想象时要注意:1.联想要自然恰切。联想到的事物与其触发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2.想象要合情合理。想象所展示的未必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但一定要合乎生活的逻辑。3.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可以打破常规思维,寻找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点。

  • 6、通假字。
    (1)、身所寄
    (2)、其人然大喜
  • 7、教材再温习(二)。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 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 ,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8、教材再温习(一)。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 , 常一人居外。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之,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曰:“得一人之使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9、小文准备对古文中的鸟儿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鹯鸟中计

    人有鱼池,苦群鹤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 , 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仍下啄,飞止如。人随手执其足,䴔不能脱,翼声假假。人曰:“先固假,今亦假耶

    【注释】①鹤(yì)鸟:即鸬鹚,俗称鱼鹰,喜欢吃鱼。②恬:坦然、安然。③刍(chú)人:草人。④假假:拟声词,形容鹯鸟挣扎时发出的声音。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原文语句

    方法

    加点词释义

    苦群鹯啄食之

    联系成语法:窃私语

    飞止如

    语境推测法:根据上文“仍下啄”,可推测“故”释义

    翼声假假

    寻根探源法:金文 , 由“衣”“佳”“田”三部分组成,表示鸟自衣下飞出而翱翔于田野之上。

    (2)、语气词可以帮助读者揣摩人物心理。结合画横线句句意及“耶”字,探究人物心理。
    (3)、结合文章内容,协助小文完成下表。

    质疑探究

    形象品析

    哲理总结

    ①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鸟,也有人认为是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②从“不敢即下”和“已渐审视”两处描写中,可以看出彭鸟的特点;从“仍下啄,飞止如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彭鸟的特点。

  • 10、小语准备在活动中朗读以下文章,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任务。

    鸟妈妈的情怀 刘占龙

    ①一个春天的早晨,曙色还未爬上窗户,妈妈就将全家早早地叫起,对我们说:“趁着天好,把咱家的墙修一下吧!”父亲立刻响应,带领我们来到了后院。

    ②正要准备动工的时候,忽然,一声声“叽叽喳喳”刺耳的鸟叫,打破了清早的宁静。只见一只麻雀正在我们头顶不停盘旋,叫声一声比一声尖锐、焦急。

    ③起初,我们没太理会。当我们把房梁用千斤顶支起来时,鸟叫声更加急切了,似乎透露出一种苦苦的哀求。这时,父亲突然手指房檐,喊道:“看,有一窝小麻雀,怪不得这鸟这么叫呢,它怕小鸟被压了!”父亲随手把窝连同小鸟端了下来。我惊疑地问:“端下来干啥呀,小鸟崽儿不得饿死啊?”

    ④“不拿下来才会饿死呢!”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窝放在不远处一块平地上。

    ⑤头上盘旋的这只鸟显然是鸟妈妈,看见父亲的举动,叫得更急了。她一定是怕父亲伤害她的宝宝,几次想俯冲下来,扑向地面的鸟窝。

    那鸟窝,是用一根根柔软的小草再加上小鸟身上的羽毛精心编织而成的,圆圆的,密密的,紧紧实实,是那样的小巧玲珑。这不就是鸟妈妈为孩子们精心筑就的安乐窝吗?窝里一个挨着一个挤满了五个小脑袋,尖尖的喙,两边嫩嫩的黄色还未褪去,羽毛也都未丰满,尤其是躲在最里面的一只,个头最小,全身还裸露着粉红色的肉皮。我生怕一会儿阳光太足晒伤了它们,忙走上前想用砖头给它们围起来。还未走近,有两只强壮一些的小鸟一溜烟似的展翅飞进了房后的一片芦苇丛中;另外也有两只歪歪斜斜地飞到了房后的榆树上。看来,它们对我们还存有一份戒心。这时,窝中只剩下那只最弱小的了。强者逃生,弱者无助,这更增添了我对它的怜悯之情。

    ⑦然而,鸟妈妈始终盘旋在我们头上,那叫声更是让人悲恸。它一会儿飞到芦苇丛中,一会儿又飞到榆树上,好像哪个也放心不下。

    ⑧就在这“叽叽喳喳”的哀鸣声中,我不免又为这几个羽翼未丰的小生命担心起来,倘若没有了妈妈,没有了这安乐窝,它们该如何生存?

    ⑨房子的后墙修好了,该修前墙了,父亲赶忙提醒我:“娃,仓子里有鸟笼子,把小鸟放进去,挂到树上,别被猫吃了。”父亲想必也是被鸟妈妈感动了。我赶紧把鸟窝连同小鸟原模原样放在鸟笼里,挂到树上。

    ⑩挂完鸟笼,我抬头一瞥,鸟妈妈停在我头顶的电线上,嘴里多了一条虫子,歪着头,正眼巴巴地望着我,不跳也不叫,静静地,眼神里好像全是感激和期待。我转身走向一旁,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瞅它。鸟妈妈先是试探性地从电线上跳到树上,然后再跳到玉米秆堆上,最后站到笼子上,趁我不注意,闪身钻进了笼子。等它飞出来时,虫儿早进了鸟宝宝的肚子。

    ⑪我四处寻找鸟妈妈的身影,看它不是从芦苇丛中飞出,就是在房后那棵大榆树上落下。她一定是给先前逃生的那四只鸟宝宝送食去了。

    ⑫鸟妈妈对它的孩子始终不离不弃,不知疲倦地忙碌于觅食、喂食的路途中。那其中的辛劳,恐怕只有它自己才能够体会。

    ⑬修房子已过了许多年,但鸟妈妈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让我感慨,给我启迪。

    (1)、文中大鸟的情感、反应随着小鸟的处境不断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脉络图,用来明确朗读基调。
    (2)、面是小语从文中捕捉到的动情细节。请结合文章内容、情感,为这句话进行朗读设计。

    那鸟窝,是用一根根柔软的小草再加上小鸟身上的羽毛精心编织而成的,圆圆的,密密的,紧紧实实,是那样的小巧玲珑。

    (3)、小语认为文章第⑧段主要写“我”的感受,与文章重点“鸟”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发表你的看法。
    (4)、小语准备引用一段教材单元导语作为本次朗读导语的一部分。你认为下面哪个单元导语合适?请做出合理选择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选自七上第二单元导语)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本单元的一组文章,既表现了人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也展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了解人与动物相处的各种方式,深化对动物和人类自身的理解,养成亲近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改编自七上第五单元导语)

  • 11、阅读下面有关“燕”和“雁”的文字,完成小题。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或是qiè____意地在空中盘旋,或是tíng tíng____地立在枝头,为人们带来春的汛息。古人常借“燕”这一意象表达颂春或惜春之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雁则是一种侯鸟,它入秋南徙,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文人们常借雁渲染一种孤寂、bēi chǔ____的氛围,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è意     tíng tíng  bēi chǔ

    (2)、文中有两个词语书写错误,请分别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请在文末横线处补上一句恰当的诗句。(填写课内诗句)
    (4)、请根据你的理解,判断下面古诗的空缺处应填“燕”还是“雁”,并说明理由。

    闻□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来。

  • 12、阅读(二)

    义犬

    潞安某甲,父陷狱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又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扪腰囊 , 金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 , 行人如蚁,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此处代指骡。④扪(mén):按,摸。⑤橐(tuó):口袋。⑥候关:等候城门开放。⑦冲衢(qú):交通要道。⑧逡巡(qūnxún):犹豫而徘徊不前。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

    原文语句

    提示方法

    加点词释义

    父陷狱

    语境推测法

    则又

    课内迁移法:一狼仍(《狼》)

    其半

    查阅词典法:①死亡;②逃跑;③丢失;④同“无”,没有。(《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金宁有存理

    字源推测法:“遗”是一个会意字,字形右上方为一双手,中间一竖表示遗落的东西,左下方是一个表示“动”的符号,意思是手中的东西会落下去。

    (2)、阅读上文,用自己的话补全下图空缺处。
    某甲跨骡出鞭逐
    黑犬从之既走又从不返
    (3)、文中提到某甲“顿念犬吠有因”,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犬一路追随主人不停吠叫的原因。
    (4)、文章标题为《义犬》,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犬的“义”?请进行分析。
  • 13、阅读(一)

    《狼》和《鸡报恩》

        【甲】《狼》原文。
        【乙】有老妪,蓄鸡至多,惟卖其卵。有买鸡充馔者,虽十倍其价不肯售。刈麦曝____门外,群鸡忽千百齐 , 围绕啄食。媪持杖驱之,东散西聚,莫可如何。喧呶间,住屋五楹,訇然摧圮 , 鸡乃俱惊飞入山去。故邵子曰:“禽鸟得气之先。”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馔(zhuàn):食物。②喧呶(náo):闹嚷。③訇(hōng)然:形容巨响声。④圮(pǐ):毁坏,倒塌。⑤邵子:即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

    (1)、小海誊抄【乙】文时,“会刈麦曝门外”的横线处漏了一字,请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乙】文中补全。
    (2)、根据表格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原文语句

    提示方法

    加点词释义

    刈麦曝门  ▲  

    查阅词典法:①会合;②会见,会面;③机会,时机;④领会;⑤恰巧,正好;⑥必定

    (填序号)

    群鸡忽千百齐

    参考成语法:人迹罕、蜂拥而

    喧呶间

    课内迁移法:欲行(《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鸡乃俱惊飞入山去。

    (4)、请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完成资料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

    狼的肖像

    与“狼”有关的成语

    蒲松龄眼中“狼”的形象

    (5)、同样是讲人与动物的故事,【甲】【乙】两文作者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 14、学校拟开展“亮我青春风采”综合实践活动,校学生会将于11月13 日下午4点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召开各班班干部会议,布置相关事宜。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提前三天拟写一则简短的书面通知。
  • 15、下图是七年级(8)班同学绘制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介绍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 16、我校拟邀请杭州一著名王教授为全校师生做戏曲文化的相关讲座,请根据下面的校园平面图,向王教授说清楚从西门到学校大礼堂的路线。

  • 17、班级要设计班徽,初步选定了两种设计方案(见下图)。请你选择其一,向同学们陈述你的理由,让大家支持你的选择。

  • 18、请你参考示例,为你班班刊取一个文雅且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并解读其含义。

    参考示例

    刊名:《萌芽》

    解读:“萌芽”寓意刚萌发的幼芽,取这个刊名是因为刊物主要刊登的是年轻作者的作品,这些新作者、新作品就像刚萌发的新芽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刊名:《

    解读:_

  • 19、学校针对同学们在过去一年阅读名著的数量和阅读方法展开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请你阅读以下图表,分别概括出一条主要信息,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会给同学们的阅读方法提出合理建议。

    【注】仅阅读、无方法,圈点勾画,摘抄优美句子这三种读书方法属于浅层阅读;写读后感、画思维导图,做批注等属于深层阅读。

  • 20、下图是漫画《瞄准》,请根据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简要说说这幅漫画蕴含的寓意。
    (2)、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拟写一则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标语。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