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月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独立作业试卷
- 广西北海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2月份开学试卷
-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碣石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能力测试试卷
-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联考试卷
-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洞庭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2月月考试卷
- 山东省济宁市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
故患有所不辟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3)、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屋舍俨然 B、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国怀乡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往湖心亭看雪 D、 谓巨伯曰/太守谓谁(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5)、【甲】文中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荀巨伯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
2、班级开展“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各题。(1)、【设计活动】
大家正在讨论活动设计,已经设计好两项,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项活动。
活动一:自强名言我来读
活动二:自强人物我来找活动三:
活动四:。(2)、【感悟内涵】小云在搜集资料时,发现下面诗句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请选择其中一句,说说自强不息的具体内涵。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寻找人物】
小雨在寻找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时,找到了“欧阳修”和“李时珍”,用这两个人物的经历作为论据写了一段话;请你再找一个人物,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事实论据。欧阳修出身孤寒,然苦读不辍,革新诗文,终成文坛领袖;李时珍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尝遍百草,历数十载,终成药物巨著《本草纲目》;。他们于困境中奋起,于磨难中前行,以各自的方式奏响自强不息的壮丽乐章,为后世敬仰,令来者追慕。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以广东醒狮和南粤非遗项目为元素,充分展示了岭南文化及湾区精神,倍受 zàn yù( )。在舞剧之中,醒狮与南拳、狮鼓、木鱼歌等元素相互配合,彼此烘托, xiāng dé yì zhāng( ),生动地勾勒出岭南文化的丰富画卷。
醒狮原名为“瑞狮”,直到鸦片战争的战火蔓延到南方,因为“瑞”字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佛山人便将其改为醒狮,其寓意为醒狮醒国魂,击鼓安社稷,以期唤醒国民反抗压迫的意识。自此之后,无数仁人志士 qián pū hòu jì( ),为了民族的独立与尊严而英勇奋战,醒狮也成为了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象征。
如今,醒狮不仅是____、____,而且是深入岭南人骨髓的____。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越来越焕发出青春活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zàn yù xiāng dé yì zhāng qián pū hòu jì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种表演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B、一种艺术一种表演一种文化 C、一种表演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D、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表演(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越来越焕发出青春活力。 B、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越来越散发出青春活力。 C、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加入,醒狮文化越来越散发出青春活力。 D、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醒狮文化越来越焕发出青春活力。 -
4、默写古诗文。(1)、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2)、 ,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3)、此事古难全。 , , (苏轼《水调歌头》)(4)、醉翁之意不在酒,。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人不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用典”是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能让诗词言简意赅,含义隽永。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朝廷,实现政治理想的抱负;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一句借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为报倾城随太守, , 。”以孙权自喻,显出词人的“狂”劲和豪兴。
-
5、【名著阅读】(1)、任务一:浏览·理清思路
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选的回目名称,请选出叙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队伍的回目,并依照其离开队伍的先后进行排序。(只填序号即可)
《西游记》目录(选摘)
A. 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B.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C.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誉文D. 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
E.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F.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2)、任务二:跳读·趣记精彩小文对《西游记》的“真假”事件非常感兴趣,制作了“真假妖事树”。请帮助小文完善下面内容。
(3)、任务三:精读·采撷智慧班级组织“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分享会,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其对你学习的启示。
《西游记》:唐僧、孙悟空
《朝花夕拾》:鲁迅、藤野先生
-
6、请以《 ▲ , 我也能做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养一缸荷
张永春
①小满刚过,缸里的荷叶丛中露出尖尖的一朵蕾。它拇指那么大,粉嫩粉嫩,依偎在一株荷叶旁,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将头探出水面,怯怯地打量着眼前这个新世界。
②这是第三年养荷,却是第一次开花。
③在北方,大概是缺水的缘故,以前很少能见到荷花。上学以前,对荷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姐姐给自己枕套绣的那几朵荷花上。一共三朵,盛开了红色一朵,粉色的一朵半开,还有一个花骨朵是浅粉色。另有两片荷叶,一片亭亭直立,一片稍稍倾斜。荷叶下方是两道不规则的浅蓝色波浪线,代表池水。姐姐绣的荷花简单写意,生动传神,至今难忘。上学后,读到周敦颐那篇《爱莲说》时,一下就被深深吸引,荷在心目中的好印象进一步加深。当时将这篇古文背得再熟,也没见过真的荷花,心里还是一直存有遗憾。来西安上大学的那个夏天,我特意用一天时间去莲湖公园看了荷花,当时就下定决心,以后有条件了,一定要养一缸荷花。
④养荷花的念头,从来没有熄灭。可上班后,根本没有空闹时间养花,一年到头为生计奔波忙碌,总觉得闲情逸致要往后放。直至前几年,生活条件改善,自己的时间稍稍宽裕了,才又动了养荷花的念头。
⑤我先是费了老大劲从农村老家运回一个水缸,一开春,就立刻去菜市场买来一堆莲菜头,按照自己想象的方法种下。在我的日思夜盼中,它却迟迟没见动静。等荷花开放季节已过,忍不住挖出来一看,那些莲菜头早已腐烂。问了种荷花有经验的人,才知道可能是种得过早,气温太低,冻死了。
⑥有了第一年的教训,第二年,等到天气完全暖和,我才在水缸里埋下莲菜头。长势果然很好,没过多久就冒出几个尖头的荷叶,刚长出来的几片叶子不能直立,慢慢绽开后,贴着水面平铺开来。后来长出的叶柄粗了,可亭亭玉立于荷缸之中。有荷无鱼,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又买来几尾金鱼放入缸中,荷果然灵动起来。至此,“鱼戏莲叶间”的意境总算被我亲手营造了出来。
⑦我每日只要有空,就站在荷缸旁,看着鱼儿在荷叶间游来游去,它们一会钻进水中,一会露出水面,一会躲在荷叶下。如果遇到雨天,可见雨珠在荷叶上水银一样滚动,最后叮咚一声掉进水里,吓得鱼儿立刻没有了踪影。时光就在观荷看鱼中不知不觉过去了。遗憾的是,满满一缸荷叶居然没有开出一朵荷花。到了秋天,等到荷叶完全风干,我选了形态各异的三片,将它们剪了下来,做成干花,至今还插在客厅的花瓶里。余下的残叶,任由它们在萧瑟秋雨和清冽寒风中慢慢枯萎,我想那应是属于荷的自由。
⑧一个朋友知道我爱荷花,今年早早就告诉我,等天气暖和了,会寄藕秧给我,保准能开花。我喜不自胜,朋友是高手,每年都会种几缸荷花,而且开得很好。
⑨清明过后,朋友的包裹如约而至。打开后才发现,藕秧与莲菜头有很大区别,它只有拇指粗细,颜色也比莲菜头要深。后来读到汪曾祺的《荷花》才知道,“种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作藕秧子”。难怪以前种的荷花只长叶子不开花,看来做任何事仅凭热情还远远不够,得好好研究一番才不至于闹出笑话。
⑩第三年,终于等到荷花要开了。一朵荷苞从钻出水面那天起,就一直藏在一片荷叶下,像小姑娘害羞似的躲着不愿见人。每次看它,都得拨开荷叶,或者要蹲下身子。即便如此,我还是早晨起床看一遍,中午回家看一遍,晚上睡觉前再看一遍,喜欢得不得了。妻子说,我现在这情形,都快赶上女儿刚出生时的样子了。
⑪可不是,从它露出水面到将头探出缸外,已过去整整一周。眼见它个子一天天长高,也和我熟络起来。它从荷叶下伸出来,刚出生时粉嫩的颜色逐渐褪去,脸上开始泛起了红晕。
⑫我不敢奢求开多少朵荷花,仅一朵就足以让我欣慰。我也不指望这朵荷苞将来开得多大,绽放得多么艳丽,它带给我如此多的欢乐,我已经很满足,还得好好感谢它。
⑬回顾养荷花的经历,忽然觉得自己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随着它的生长,我也在成长,就像父母会随着孩子一起成长一样。
⑭养荷,也是在养心。这么看来,我们每个人心中,或许都应该有一缸荷。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倒叙手法,开篇描写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景,随后再交代养荷的经历。 B、作者解释了第一年种荷花失败的原因,但是并未提及第二年未开花的原因。 C、作者因擅长种荷花的朋友承诺会寄藕秧且保证能开出荷花,而感到非常高兴。 D、文章结尾处的“养荷,也是在养心”总结全文,点明养荷带来了心灵成长。(2)、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它从荷叶下伸出来,刚出生时粉嫩的颜色逐渐褪去,脸上开始泛起了红晕。
(3)、作者在三次养荷的过程中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我们每个人心中,或许都应该有一缸荷”这句话的理解。 -
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班级举行“与动物共舞”主题活动,小文对此很感兴趣,搜集了一些资料。
材料一:
现在流行成年人自己带着自己去动物园。
人们看着长臂猿在绿荫栖架上荡来荡去、悠哉游哉,忍不住“也想去动物园做一只小动物”;玩心未泯的青年男女即使排队也不愿错过北京动物园“三大热门打卡项目”之一的“被鸦鸲夹一次头”;在初夏的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跟狮子一起踱步苍翠山水间,悠闲又自在……这种沉浸式、乐园式的游览方式被称为 Zoo Walk (动物园漫游)。
一次 Zoo Walk, 可以是一段与动物同行的奇妙之旅。漫步动物园,你可以看到猩猩端坐一旁凝神“思考”,长颈鹿闲庭信步,“打工豹”矫健地爬树……似乎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小心思”。一次 Zoo Walk, 可以是一场与大自然的美丽邂逅。高楼大厦在外,草木幽深在内:车水马龙在外,虎啸猿啼在内。从城市走进动物园,立马体会到,人和野性自然的距离可以如此接近。 Zoo Walk 在人与动物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系。我们在 Zoo walk 中目睹了生物的灵动多姿,理解了生命之间的平等真诚,体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这应该是这趟自然之旅最大的意义所在。
(摘编自《Zoo walk 流行,逛动物园是在“逛”什么?》)
材料二:
随着 Zoo Walk 热潮的兴起,过去被认为是儿童专属的动物园一跃成为城市的网红打卡地,动物园已成为不少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估算,买一张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门票50元,就能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1450元。2024年五一假期,该基地在采取严格限流措施的前提下,累计接待游客26.9万人次,成为“五一”期间十大受关注景点之一。日前,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邀请大熊猫“花花”担任荣誉局长,旨在通过其影响力助力成都旅游业发展。在 Zoo Walk 热潮的带动下,很多动物园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本地和周围区域,而是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旅招牌。随着动物园的走红,不少城市也在动物园的加持下,晋级成为“幸福城市”。
(摘编自《动物园开始“卷”起来》)
材料三:
再传统不过的动物园,为何成了网红打卡地?园方的努力和人们观念的更新缺一不可。一方面,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开发文创周边产品,动物园的经营者愿意创新思维,去迎合市场潮流;另一方面,在受到网友欢迎的几家动物园中,动物们不是单纯的展出品,游客也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动物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上,二者呈现一种健康和谐的姿态。正是在这种双向奔赴下,动物园从“遛娃圣地”进化成了众多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虽然目前 Zoo Walk 的数据喜人,但要指出的是,国内的动物园数以千计,能够成功吸引游客的只是少数,动物生存条件和园区经营的双重困境才更像一种常态。这样说倒也不是在泼冷水,而是想要强调,人们对动物园的热忱应该被更多地方珍视。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到动物园进行一场漫步,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园区经营问题的解决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这股Zoo Walk 的热潮,能撬动的也许比想象的更多。
(整理自《北京日报》、光明网)
材料四:
近年来,广州动物园也成了人们热衷的 Zoo Walk 绝佳之地,它以丰富的物种和精心设计的展区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自然的奥秘。2022年5月,广州动物园因白狮阿杭的“齐刘海”造型一度爆红,阿杭之后,动物园的大熊猫“星一”和“雅一”、狮子“白白”也都成了“网红动物”。动物成名之后,许多年轻游客被吸引到这里,成为动物园的常客。为了适应年轻人的热情和爱好,广州动物园做了许多改建,包括增设拍照打卡点、增加长廊座椅等。这些改建措施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需求,还增加了门票收入,而这些收入又可以投到动物园的建设和动物保护中。例如,可以用这些资金来改善动物的居住环境,为它们提供更优质的食物和医疗资源,让动物们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整理自《广州日报》、广州动物园官网)
(1)、为介绍 Zoo Walk, 小文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Zoo Walk 是一种当下流行的沉浸式、乐园式的动物园游览方式。 B、Zoo Walk 内涵丰富,不同的游览者能从中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 C、Zoo Walk 打破动物园是儿童专属的传统认知,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D、Zoo Walk 使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景点。(2)、为总结Zoo Walk 热潮效益,小文对材料做了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各地动物园作为城市的新兴网红打卡地,即将成为不少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B、大熊猫"花花”担任动物园的荣誉局长,其影响力有望助力成都旅游业发展。 C、很多动物园在 Zoo Walk热潮带动下,影响力扩大,可以成为城市的文旅招牌。 D、游客不再关注动物本身,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动物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上。(3)、研究了上述资料,小文形成了一些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要实现人与野性自然的近距离接触,就要从城市走进动物园。 B、园方努力和人们观念更新是动物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必不可少的条件。 C、虽然目前Zoo Walk 的数据喜人,但不少动物的生存条件仍不容乐观。 D、从广州动物园的经验看,丰富的物种和精心设计的展区能吸引游客。(4)、Zoo Walk 对动物保护的意义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溏溏,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统领全诗的字是:。(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0、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回:“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王子猷①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②坐相待。王肩舆③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逆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选自《世说新语·简傲》)
【注释】①王子猷:即王徽之,是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②听事:厅堂。③肩舆:轿子,这里用作动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太丘舍去 尽欢而去 B、下车引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径造竹下 一狼径去 D、主人大不堪 人不堪其忧(2)、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 B、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 C、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 D、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
(4)、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列对话补充完整。小语:我从两篇选文中看出,元方与王子猷都很直率,分别表现在:。
小文:你说得对。但从“礼”的角度看,他们这样做会更好:。
-
11、班级开展以“漫步白云山径,领略自然风华”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小天因请假不知道通知内容,请你把通知中的关键信息转告给他。
通知
亲爱的同学们:
为丰富课余生活,拓宽视野,感受自然的魅力,班级组织全体同学到白云山研学。请于12月26日8:00在学校大门集合。
初一(1)班
12月22日
(2)、任务二:为了有更好的研学体验,小河查找了介绍白云山的资料。请你根据语境,概括白云山的特点,并填写在空白处。白云山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
白云山自然风光优美。山间绿树成荫,苍翠欲滴,云雾缭绕之中,山峰若隐若现,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白云山下黄婆洞,有新石器时代的遗迹;秦汉年间,齐人安期生南来隐居,采药济世;唐宋以来,更有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著名诗人,游览题咏,他们的诗文已成为岭南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白云山拥有各种植物876种,其中有5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目前共有绿化面积4.2万亩,绿化覆盖率已达95%以上,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是广州的空气净化器和调节器。
(3)、任务三:研学结束了,请你在班级留言板写下对白云山的赞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运动健儿不懈地努力下,使他们终于在奥运会赛场上大放异彩。 B、作为中华传统工艺的瑰宝,燕京八绝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C、这些水蜜桃长得如此饱满诱人,是由于果园主人精心照管的原因。 D、甲状腺素是促进人体代谢、兴奋神经和调节器官生长发育的作用。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因而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B、讲真话、抒真情的文章能够让读者获得随声附和、顿悟事理的愉悦。 C、家乡见异思迁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回家乡工作。 D、儒商文化认为要将“德”置于“财”前,必须生财有道、为富不仁。
-
1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雾蔼 花枝招展 分歧 茫然无错 B、篷勃 漠不关心 提妨 鸦雀无声 C、搁置 取意成仁 迁徒 呼朋引伴 D、爱慕 翻来覆去 安详 力不暇供
-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蓄(chù) 称职(chèn) 棱镜(líng) 人声鼎沸(dǐng) B、澄澈(cè) 蜕变(tuì) 缄默(jiān) 畏罪潜逃(qiǎn) C、宛转(wǎn) 倜傥(tǎng) 静谧(mì) 咄咄逼人(duō) D、粗犷(guǎng) 钦差(qīng) 庇护(bì) 拈轻怕重(diān)
-
16、任务:发展的中国已在世界强国之林占据一席之地,我们的传统民俗和节日却屡屡被抢注申遗,现在谈文化自信是否为时太晚?关于“传统节日”和“文化自信”,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17、任务: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你最喜欢这节日里的哪种吃食、何种习俗?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你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18、近日,“一条特殊的地铁线”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密切关注。在重庆,每天都有一群老人背着背篓搭乘地铁4号线去市区卖菜。有网友建议,在早晚高峰时段应禁止乘客携带菜筐等大型物品,因为大型物品可能会过多占用空间,给其他乘客出行带来困扰,甚至可能会损坏公共交通设施。重庆轨道交通方面回应: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
对此回应,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阐明理由。120字左右。
(参考角度:(1)公民权利(2)公共服务 (3)城市形象 (4)文化融合……)
-
19、同学们打算把小说《薄雾》改编成话剧,并在活动主题晚会上演出,请你阅读以下小说,完成相关任务。
薄雾
李淑琴
①到了高铁站,离开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我背对高高的站牌,目光在枝叶摇摆的树木和路对面发绿的麦田间搜寻,想从这薄雾渐渐散去的景象中找出什么来。刚才发生的那件事像一粒白加黑药片沉入我的喉咙,在蛋壳般的身体里扩散。
②我家在吕梁山腹地,一条两米宽的水泥路歪歪扭扭通向村外,出租车是不敢奢望的。早上四点半,父亲找了开电动三轮车的滚子送我到车站。滚子只有一米六几,干瘦的腿上套着半尺深的皮靴,敞着胸走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他每天早起给县城农贸市场送菜,一趟20块钱。车是枣红色的,车厢用九根钢筋撑成封闭的半透明油布棚子。推开门,厢底散着些干巴泥土和失去水分的白菜叶,里面有条小板凳。
③“咋不多住几天?”滚子的眼神在远处画了一圈,酒未醒的样子。
④“明天还要上班。”对多嘴的村民,我尽量少说话。
⑤清明节回家扫墓,父亲像一部高音喇叭提前广播,省城的儿子回来了。这下可好,高邻和转了几道弯的亲戚都来了。表姨说她姑娘在省城打工,托我帮忙换个环境好的工作。邻居的儿子考上大学,托我找找熟人将来好就业。姑姑说她有个亲戚想去省城做保姆,能不能先住我家。我像一粒草籽,在城市生活了十年,才在钢筋水泥的楼里扎下根。同事仅限于上班见面下班散场,对面的邻居一米之隔从未搭话。我的生活简单,上下班,给妻子做饭,接送宝贝儿子上下学。
⑥我爸频频点头,代替我全部应承下来。几百人的村子就我在省城,乡里乡亲的,能帮忙一定要帮。我是哪吒也办不来这么多的事呀,何况我和妻子充其量也只是打工仔,在城市的泥水里自身难保,哪还有救人之力?
⑦山里雾气很重,车灯在薄雾蒙蒙的水泥路上照出一条发白的路,车身颠簸,两扇不吻合的车门呼啦乱蹦。我抓紧车厢扶手,椅子上屁股抖出来坐回去,肠子都快颠出来了。大约开了二十分钟,荒山野岭处,车子停了。我透过油布,蒙蒙眬眬看到路中间站着个女人。她用手遮挡灯光,脑袋向下探,像从麦秸堆找鸡蛋一般。她穿着一条宽宽的男士土色裤子,叉着腿,多余的裤腿盖着鞋子,上身穿一件与季节极不配的灰色羽绒服,头发上别着一款白色半圆形发卡。
⑧“你去哪里?”滚子歪着脖子下了车,老脸凑到女人跟前。
⑨“去北京。”女人放下胳膊,被灯光一照,退到路边一个趔趄,差点掉下路基。
⑩“我拉你去北京。走!”滚子上前抓女人的胳膊。
⑪她已经退到路边,还不快赶路。万一被这个来路不明的女人讹诈,误了我的车不说,三轮车搭进去都不够。我冲车窗外喊:“滚子叔,咱走吧!”
⑫他依然紧攥女人的胳膊,说送她去北京,不要钱。
⑬我又催了一遍。滚子不理会,只管凑近那女人,熟人一般攀谈。女人终于笑了,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看见我在里面,毫不认生地坐了上来。她的裤脚都是泥,瞪着我一下一下地擤鼻涕,抹在屁股底下的凳子上。
⑭滚子让我在这里等他,说最多半个小时。“我要误车了。”我拍拍油布。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等个鬼呀。在城里,出租车司机耽误时间我就会投诉。
⑮滚子五根手指分开,在没有几根头发的头皮上挠抓,嘟囔着说八点多的车误不了。他说女人是邓庄镇上斤村的,距这里十几里路。姐妹几个就她精神正常。结果自她男人在煤矿出事那年,她也不正常了。有一个闺女招赘在家,女婿看见这情况也拍屁股走了。她跑丢几次了,路边的寻人启事还挂着,今天又跑到这里。
⑯滚子嘱咐我把车门锁好,不要让她掉下去。他绕着车用粗糙的方言打电话。半尺高的靴子咔哧咔哧响。我扭头看向窗外,天色渐明,雾气像薄薄的纱巾在山间飘着,这个精神不正常的女人在狭小的空间里一眼不眨地打量我,我简直一分钟都受不了。
⑰过了一会儿,路上驶来一辆五菱面包车。滚子张开双臂,老远频频招手。车停了, 是个年轻人。滚子嘱咐他把我送到高铁站,千万千万不能误了车,他要把这个疯女人送回去。我被交接了,沉着脸,举起手机问他要二维码。
⑱“没码。顺路捎带,又不是跑出租。”滚子佝偻着腰给车掉头,回过身说。年轻人说他正在修水泵。他爹让他开车送我。说应人事小,误人事大。
⑲原来滚子是他爹。
⑳在高铁站门口,我大口呼吸这里的空气,好像药片溶化在血液里,涤荡五脏六腑。我扶着沉甸甸的拉杆箱,朝着越来越清晰的家乡山水深深地三鞠躬。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23 年第 7 期)
(1)、梳理小说中的矛盾,完成以下思维导图,并确定全剧的“主要戏剧冲突”。(2)、本剧题为《薄雾》,但在舞台上很难呈现“薄雾”。为此,编剧小许和小吴做了以下设计,请你帮助一起完成。小说原文
剧本改编
改编意图
(7)山里雾气很重,车灯在薄雾蒙蒙的水泥路上照出一条发白的路。
滚子:(1)(填写人物台词)
台词交代了故事发生在一个大雾天,明确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15)……她跑丢几次了,路边的寻人启事还挂着,今天又跑到这里。
滚子:雾这么大,她这样走来走去再走丢了可咋办!
(2)
(20)… …我扶着沉甸甸的拉杆箱,朝着越来越清晰的家乡山水深深地三鞠躬。
“我”(对着家乡山水):(3)(填写人物独白)
内心独白,体现“我”的心理转变,点明本剧主旨。
(3)、剧中的主角是“我”还是“滚子”?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无独有偶,名著中也有许多人物的经历与城市密切相连,一座座城记录了人物的奋进,也见证了他们的沉沦。请从下面四组“人物与城市”中任选两组探究人物在城市中的奋进或沉沦,须结合作品内容阐述。鲁迅与仙台 祥子与北平 孙少平与黄原 匡超人与杭州
-
20、今年的“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景区处处可见身穿中式服饰头上簪花的游客。同学们打算探究非遗——“簪花”,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簪花”新闻速递
序号
新闻标题
出处和时间
1
“簪花”的姑娘,成了济南府老城一景
“新浪网” 2024.5.1
2
假期首日超10万人涌入这个古镇,洛带簪花为何如此“上头”?
《成都商报》2024.5.3
3
穿汉服戴簪花,年轻人大明湖夜游花样多
《齐鲁晚报》2024.5.3
4
到哈尔滨“簪花” 定格美好瞬间
《哈尔滨日报2024.5.4
5
长沙街头现送花爷爷“簪花郎”
《新民晚报》2024.5.9
材料二
中国新闻网记者走进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的蟳埔村,以下是记者和泉州当地一位71 岁的蟳埔女(阿嬷)的采访内容。
记者
阿嬷
(1)
我们这从小就戴花。大概四五岁左右吧,父母就会帮我们挑花然后盘头。那时候觉得挺好玩的,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就觉得好看。到了十多岁我们就要自己盘头发簪花了。
(2)
平时我们就戴新鲜(时令)的花,黄菊,红菊,茉莉花,马蹄花,含笑花,觉得好看就选了。像现在一样,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就会戴红花和黄花多。送给家人的都用一个手掌大的大花,送给别人的会用个头小一些的。
对于蟳埔村而言, 女子簪花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我人生苦,习惯了。戴花能使心情好。不管是捕鱼还是卖海蛎,只要天天都能戴不同的花,心情就会特别好,手里的活也不觉得辛苦了。外面的人一看到我们这样打扮,也就知道是我们这边(蟳埔)人了。
材料三
朝代
相关文字记载
秦汉
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
——陆贾《南越行纪》
戚夫人(刘邦宠妃)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西汉刘歆《西京杂记》
魏晋南北朝
阳春百花生,摘插环髻前。
——南朝宋代臧质《石城乐》
茱萸生狭斜,结子复衔花。遇逢纤手摘,滥得映铅华。杂与鬟簪插,偶逐鬓钿斜。
——南朝梁代萧纲《茱萸女》
唐
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间地。故学士苏颋应制云:“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帝览之,嘉赏焉,遂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时人荣之。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唐代著名画家周昉所作《簪花仕女图》中所画为贵族人物,画中贵妇的姿态各异,头梳高髻,簪着金步摇,从左到右,头上分别插着芍药、海棠、荷花、蔷薇和牡丹以装饰。
宋
酒五行,预宴官并兴就次,赐花有差。少顷,戴花毕,与宴官诣望阙位立,谢花,再拜讫,复升就坐。
——《宋史·礼志》
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元
簪花之风衰落下去,在重大的节日与仪式中不再流行簪花习俗;由于文人地位下降,前朝的赐花受宠、杏林及第成为过眼云烟。但在部分人中,依然比较流行。
明
文人保持簪花习俗。
清
簪花习俗式微,逐渐成为女性的特权,男子已少有簪花之人。
材料四
四相簪花
韩魏公庆历(1045)中以资政殿学士帅淮南。一日,后园中有芍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蕊间之。当时扬州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公异之开一会欲招四客以赏之以应四花之瑞。时王歧公为大理寺评事通判,王荆公为大理寺评事佥判,皆召之,尚少一客……唯有陈秀公时为大理寺丞,遂命同会。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为盛集。后三十年间,四人皆为宰相。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五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
辛弃疾
鼓子花开春烂漫,荒园无限思量。今朝拄杖过西乡。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
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白头陪奉少年场。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
吉祥寺①赏牡丹
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注①吉祥寺:寺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任务一:读“簪花”,明文意
任务二:看“簪花”,探热点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结合解说词“到了元代,重大的节日与仪式中不再流行簪花习俗。到了明代仅文人间流行。清代,簪花逐渐成为女性的特权,男子已少有簪花之人”可知只要解说“秦汉”到“宋”即可。结合材料
任务三:评“簪花”,论古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时人荣之
(2)虽负担者亦然
(3)再拜讫
(4)以资政殿学士帅淮南
(2)、文中画横线句子停顿合理的一项是( )A、公异之开/一会欲招四客/以赏之/以应四花之瑞 B、公异之/开一会/欲招四客以赏之/以应四花之瑞 C、公异之/开一会欲招/四客以赏之/以应四花之瑞 D、公异之/开一会/欲招四客/以赏之以应四花之瑞(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为盛集。
(4)、辛弃疾和苏轼都在年老时簪花,两人簪花时的心境一样吗?结合材料五,谈谈你的理解。(5)、以下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簪花已成为今年“五一”假期各地旅游活动的新宠,这股风吹向全国多个景区,成为一种风潮。 B、如果外地游客在泉州看到簪花的人,他们就知道这些人来自蟳埔村。 C、从《四相簪花》的故事和辛弃疾、苏轼的诗词中可见簪花是古代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特有的生活方式。 D、从古代到现代,“簪花”群体在不断扩大,从男性簪花扩大到女性簪花。(6)、请你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在材料二横线处填写相关采访问题。(7)、某同学梳理“簪花”习俗历史发展画了一张图请根据上述材料为该图所表达的内容配上解说词。解说词: 到了元代,重大的节日与仪式中不再流行簪花习俗。到了明代仅文人间流行。清代,簪花逐渐成为女性的特权,男子已少有簪花之人。
(8)、对近期各地兴起流行的“簪花热”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阅读材料、链接材料和生活体验,探究此种现象的产生原因。链接材料:
羽绒服搭配马面裙、泡泡袖旗袍、盘扣上衣配百褶裙……最近,以“新中式”为代表的国风元素服装颇受追捧,“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新中式”等话题也接连登上热搜榜。
——《中国日报》202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