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水浒传》中的两个片段,回答下面问题。

    【片段一】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片段二】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1)、林冲要确认“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是“怕”被烧毁;杨志不敢在黄泥冈“停脚”,是“怕”以为首的一伙人把劫走。
    (2)、有人说,林冲和杨志的“怕”,本质上是一致的。你同意吗?请陈述理由。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第一次有这样的具体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天。

    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实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车里。

    ③临行前,妈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妈大声嚷嚷:“哎呀,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随即又笑呵呵地招呼着亲戚邻里。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④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她跑进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⑤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她,她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汪汪的少年。

    ⑥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⑦车终究还是开动了。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到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妈妈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⑧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A】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B】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⑨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些什么。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⑩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他在前,我在后。那条校园的小路,我们走了很久很久,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爸说:“你先回去,我在这看着你回去再走。”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我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身,泪就“啪嗒”掉了下来。

    ⑪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站着,他穿着卡其色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跑,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头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很小很小的人,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⑫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⑬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②-④段,围绕妈妈为“我”做的事情,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2)、结合具体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实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车里。

    (3)、品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汪汪的少年。

    (4)、选文第⑧段中A、B两处是否矛盾?为什么?:

    【A】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

    【B】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5)、联系全文,说说文题“时间不等人”的含义。
    (6)、选文第⑦段和第⑬段提到“远去的”是“我”,停留在“原地的”是父母,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缪爱军

    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和智慧的结晶,是增强工作能力和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阶梯与桥梁。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多花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会让人生之路变得更加开阔。

    ②读书利修身。万物可朽,思想不朽;万物能盗,学问难盗;万物有价,品德无价。一个人的思想、学问、品德从哪里来,我想最主要的还是从读书中来。读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位良师,焦虑不安时为你抚平烦恼,迷茫彷徨时为你指明方向,困顿于生活琐事时让你开怀释然,随时随地都能给你提供温暖和能量,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心灵、涵养定力大有裨益。

    ③读书可明理。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仅是停留于单纯读书,而不是探究真理,那么便偏离了读书的本义。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需要知识的沉淀和书本的加持。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能够载你过去。没有经历过的人生,书籍可以带你相遇。思接千里,神游万仞,只要坚持每日手不释卷,那么定然能够发现开卷有益,在持续阅读中拥有打破人生边界的底气,让精神和灵魂都闪耀着文化的气息。

    ④读书重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学习是桥梁,践行使用是根本。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

    ⑤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好处甚多,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坚持阅读,定能锦心绣口行稳致远。

    (1)、请用文中的语句完成下面的填空。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①。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作者从“读书利修”“②”“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可以做为“读书利修身”的例证的一项是( )
    A、董仲舒是西汉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家里的书房紧邻花园,但是他专心治学,无暇观赏园中的景致,甚至几年都没看过花园一眼。 B、周处是西晋人,年少时为祸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拜访名人陆机、陆云,浪子回头,发愤读书,终成志节之士。 C、隋朝的李密,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D、北宋的游酢和杨时,师从理学家程颐学习。第一次拜见程颐时,程颐闭着眼睛躺着,游、杨两人在旁边恭恭敬敬站着。不久,程颐醒来,对两人说:“你们还在这里吗?暂且休息吧。”等到两人出门,门外的雪有一尺深。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忧亦。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直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辅。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常得如此,是可贵也。”魏征对曰:“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其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遇贤臣即无圣主。今陛下明,所以致治,向若直有贤臣,而君不思化,亦无所。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急耳!”

    (节选自《贞观政委·慎终第四十》)

    【注释】①常化:经常消除祸患。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是可贵也

    遇贤臣  
    ④亦无所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 B、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 C、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 D、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

    ②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急耳!

    (4)、范仲淹和魏征都是一代名臣,请结合文本分析他们的共同品质。
  •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冷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②(栖迟)停留,居留。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中刘禹锡用“凄凉地”和“弃置身”述说了自己被谪居遭遗弃的境遇,也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B、甲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两个典故把自己对亲朋凋零、世事沧桑的伤感表达得委婉,含蓄。 C、甲诗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乙诗中“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2)、两首诗的作者都曾遭贬谪,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 6、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点缀着我们生命的星空。读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我们感受到作者与民同乐的博大情怀;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我们欣赏到了春和景明下洞庭湖的风光;读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仕途之艰险。

  • 7、下列句子的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①想得很高,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

    ②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

    ③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

    ④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⑤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③⑤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③①②④
  • 8、综合实践活动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右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①根据图中方位指示,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描述;②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岁岁相期。今年来,央视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文脉春秋》等,对大众追求诗意人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主席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páng wù,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 , 不应jiǎo róu zào zuò;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勤勉奋进,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传承好诗词文化,对涵养民族精神,安顿个体心灵和提高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意义。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Pang wù    jiǎo  róu  zào  zuò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娉婷     亵渎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写到横线上。
    (4)、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10、少年就是少年,他们遇困难不怕,有疑惑不弃,得表扬不骄,被误解不怨,有意见便 说,见不平敢言 … …他们在平凡日子里坚持努力,在挫折失败中奋勇向前!只因他们是少年!

    请以“我是的少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 ⑴确定中心,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勇敢,向上,谦虚,冷静,乐 观 … … )⑵从亲身经历中选取一两个典型事例,安排好详略,突出“我”的特点;⑶在叙述中加以生动的描写,写出真情实感;⑷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⑸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 11、某校八年级(1)班组织开展走进《2023 中国诗词大会》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小文同学从网上搜集的一则消息,请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月3日晚,《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圆满落下帷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届飞行技术专业校友、南方航空机长马保利夺得本届冠军。作为新时代的航空青年,马保利在南航就读期间就是一位“诗词达人”。这一次的比赛中,他还带着女儿一同参赛,希望将诗意的种子代代传承。

    (2)、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中的内容,其中有成分残缺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即便天各一方,仍能与亲人共同分享所见美景,这是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的期盼。②如今,这种期盼已经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成为现实。③在现场、在“云中”、在电视机前,无数人聚焦于这一诗词的舞台,共同感受中国传 统文化。

    ......

    ④面对远方,纵使崎岖坎坷,也坚信“柳暗花明又一村”;⑤纵使山高水长,也坚信“会当凌绝顶”;⑥纵使风高浪急,也坚信“直挂云帆济沧海”。⑦当每一个人都坚定理想信念,勇毅前行,⑧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定能完成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

     句,改为: 

     句,改为:

  • 12、诗歌鉴赏

    仲春郊外

    [唐]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同是春天,初春 、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下列诗句描写的春天的阶段与本诗相同的一项是(       )
    A、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C、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 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 13、古代诗文阅读

    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 出乎?”予欣 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关。舍中掩关熟 睡,已再鼾关。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 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沽(gǔ):卖酒的人。④过:苏轼的幼子》 字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⑤更:又》 另。

    (1)、文章展现了一次作者月夜出游的生活片段。下列内容选文未涉及的一项是(     )
    A、出游城西、僧舍 B、集市气象繁荣 C、民族间融洽相处 D、月夜垂钓无得
    (2)、作者夜游后"放杖而笑",其中包括" 自笑"和"笑人"。请谈谈你的理解。
  • 14、现代文阅读

    生命的未来

    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 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 技革命持续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 健康空前改善、人类寿命延长 … … "

    在这幅美好的 21 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 我们 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 到了公元 3000 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 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

    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 呢? 我们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 应该有办法保存濒危生物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甚至 这些也没有必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 赌注的。要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的科学技术而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 定的物理环境及化学环境。生物已经进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 这些方式生物学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 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至于重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 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

    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 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 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

    所有生物,从美国秃鹫、印度犀牛,一直到还在我们身边的数千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都是伟大的作品。是天择这位工匠,通过突变以及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装起来的。那些出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一只昆虫或一株杂草,都是独一无 二的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

    生物学家还发现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来自相同的远古始祖。科学家的 另一个发现是,人类喜爱从事管理工作,而这似乎源自人类社会行为中一种被遗传定型了的 情绪。因此,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 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

    当前,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人类中心论,除非影响到人 类,否则都不必在意;二是感情中心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猩、狗和其他 我们能感受同理心的高等动物身上;三是生物中心论,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 存权利。

    乍看之下,这三种观点并非那么不同,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优先排序就会变成: 人类第一,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

    让人欣慰的是,生物中心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哲学家罗尔斯顿三世讲过一个故 事,很能比喻这股趋势。多年来,落基山一处营地的登山道边,有一条标语:"请把野花留 给别人欣赏。"这块木牌腐烂后,换上的标语是:"请放野花一条生路吧!"

    (摘编自爱德华 ·威尔逊《生命的未来》)

    (1)、下列标语最能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 B、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 C、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 D、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
    (2)、“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5、现代文阅读

    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

    韩小蕙

    不知为什么今夏的雨水这么多,天雷滚滚,老是让我想起天堂里的张洁。

    我跟张洁认识于 1986 年,那是她以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不 久,我任职的单位光明日报社派我采访她,从而有了 36 年的亲密交往史。

    曾经,在北京和平门市文联的红顶楼,张洁把她的家布置得多么温馨且有艺术气息,钢 琴上摆满了她获得的各种最重要的奖牌。张洁从不炫耀她的成就,以至于只有很少人知道早 在 1989 年,她就获得了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这个奖一年只授予一位作家。后来张 洁又获得了意大利骑士勋章,以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1992 年,张洁当选 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这是至高的荣誉,因为这院士全世界只有 75 人,不增加名额,去世一人才增补一人,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只有她和巴金。

    张洁当然很珍惜这些荣誉,但她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作品。我亲眼看见她用写诗歌和 散文的方式写长篇小说,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地“炼”再三再四地修改。《沉重 的翅膀大改了 4 次》 以至于累得因心脏病住了院;《无字》写了 12 年,12 个春花秋月夏暑 寒冬!她对文学真是呕心沥血,是我自己终生学习的榜样!

    张洁实在是太优秀了,她的文学水平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处于最前端,她的作品也受到广 大读者的高度评价,至今,《无字》《方舟》《爱》 是不能忘记的》等作品,依然活在读者心 中。她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文学珍宝,够我们的孩子、孙子、子子孙孙阅读与研读,其灼灼 的艺术光芒永不会熄灭。

    张洁不许我们喊她“老师”,只准直呼“张洁”,并结结实实地砌了一堵墙,挡住我们的 任何“反抗”。这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我造成了相当的不适应,但在她的本真、不装、 不自我感觉良好、不毫无理由地傲视别人的一派纯粹面前,我,还有几位女作家闺蜜,都被 这堵墙撞得头破血流。我们只好从命,大家一起互相努着劲儿,喊出她的名字。以后,随着 情感的递进,最后竟也渐渐变得行云流水般自然和顺畅了。

    还有一点,我个人最推崇和要学习张洁的,是她对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张洁始终是 站在新时期文学潮头的作家,这一代作家对这片土地爱得无比深沉,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大破 坏之后,内心都明镜高悬,希望用自己的笔把国家变得更好。所以,他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 文学执念,他们的作品不沉溺于风花雪月,不汲汲于个人名利,而是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发展 和社会文明力量的生长。

    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张洁,魂兮归来!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怀念张洁的内容在文中未出现的一项是(     )
    A、文学成就 B、创作态度 C、作品风格 D、责任担当
    (2)、文章在短小的篇章里铺陈了诸多细节,使得张洁的形象更加丰满。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16、整本书阅读

    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 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的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

    (1)、文段中的"他"是①            (填人名),“他”受②              (填书名)的影响第一次开始对军人应对社会负有什么责任有了一些认真的考虑。
    (2)、下列表述与文段中的“他”相关的一项是(     )
    A、他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是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 B、他喜欢在营地里转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还同他们一起打球。 C、他曾经担任《湘江评论》的主笔,对于华南学生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他举行平江起义,又同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康乐以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康乐”和“元丰”都是用年号纪年。 B、《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其作者鲁迅》 原名周树人》 文学家、思想家。 C、吴均》 南朝梁文学家》《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 D、《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等。
  • 18、默写。
    (1)、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 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4)、东皋薄暮望, 欲何依。(王绩《野望》)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的诗句展现了 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
  • 19、语段阅读。

        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古代, 酷暑之下,长日漫漫,zào rè①             非常。疾风 zhòu②             雨虽可解暑, 但可遇不可求;松荫林下虽能纳凉, 但终究难以日日得之。那么,古人到底是  如何过夏天的呢?其实,这些都记录在“消暑图 ”中。元代刘贯道的《消夏图》有趣之处有二, 颇为“消暑 ”。其一为“闲适惬意之风”。此画左侧密植芭蕉、梧桐和竹子。竹旁横置一榻,一两jiá③             长满鬓髯的高士,头覆乌纱、身着燕居之服、袒胸露腹、赤足横卧,左手拄画卷,右手持拂尘,正在榻上纳凉,颇为潇洒闲适。画右侧有两名女子持长扇、携包  裹款款而来,仪态姻熟文雅。其二为“画中画之雅趣 ”。高士榻后的屏风之上,另有一画屏 风。此屏画中,依稀可辨一位老者于榻上正襟危坐,小童侧立于旁,另有两人似在一丝不苟 地煮茶。画中之画屏当中,又现一张屏风,其画为悠然山水,亦显幽远。这种“画中有画、 屏中含屏 ”的“重屏 ”样式,是五代以来画家极为喜爱的表现手法之一,颇为有趣。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潇洒 B、姻熟 C、正襟危坐 D、一丝不苟
  • 20、成长不是单纯地长大,成长应该是含苞欲放的激情,是山间小溪汇入大江的沉默,是花儿迎风舞动的张扬,是千回百转迈向成熟的欣喜……成长是首歌,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请以《成长的》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⑴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详略得当,充分展现成长的过程;

    ⑶能够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

    ⑷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⑸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