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公益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23分)
-
1. 语段阅读
在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重回新闻现场,触摸时代脉搏。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反动派防线,锐不可当;浩hàn▲的渤海某海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那惊天一着▲ , 令无数国人热泪盈眶▲。我们还在回忆性散文中遇见了藤野先生,他的教huì▲深深印刻在鲁迅心中;又在萧红的笔下感受到鲁迅的温暖爽朗,仿佛目睹了他悠然吸着烟的样子。我们也在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文字里徜徉,体会丰富的人生故事和真挚的情感。
(1)、请给上述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浩hàn
②惊天一着
③热泪盈眶
④教huì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修改。2. 小益整理了一份古诗文复习小册,请你联系语境,帮助他填写①至⑨处的句子。朝代
诗文风格特点
摘录分析
东汉末年
形式上,语言简明,长于抒情,不追求格律。内容上,取材反映现实,风格多沉郁冷峻、慷慨悲凉。
“① , 路远莫致之”写花香满怀却无法相赠,含蓄表达思念之情。(《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②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借老马抒写壮志,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曹操《龟虽寿》)
魏晋南北朝
形式上,以四、五言为主,语言绮丽。内容上,追求高尚的审美情趣,基调悲观、放达。
“③ ,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勾勒出春冬时节三峡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秀美景象。(郦道元《三峡》)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④ , ⑤”借景言志,暗含归隐林泉、涤荡尘念之意。(吴均《与朱元思书》)
盛唐
形式上,以律诗、绝句为主,讲究格律。内容上,多追求豪迈积极、清新自然,在边塞诗和田园诗中尤为凸显。
“⑥ , ⑦”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派秋光满目、落日余晖浸染群山的萧瑟与静谧之景。(王绩《野望》)
“晴川历历汉阳树,⑧”描绘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崔颢《黄鹤楼》)
“⑨ , 云生结海楼”以水中月影如镜,云霞变幻成楼,表现诗人奇幻的想象。(李白《渡荆门送别》)
发现
在不同历史时期,古诗文叙写的对象和抒发的情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3.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红星照耀中国》的产生历程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在中国西北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访问,密密麻麻地写满了14个笔记本。
·1936年10月,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后说:“我的确去了红区……我可以自豪地说,在我到中国的第八年,我终于找到真正的东方魅力。”
·1937年10月, 报告文学《 Red Star Over China》在国外发表。
·1938年3月,中译本《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引起轰动。
(1)、选择《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个人或一群人,仿照示例,谈谈你对斯诺说的“东方魅力”的理解。(参考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红小鬼……)示例:朱德年过四十仍与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挑粮,并在扁担上刻下“朱德扁担,不准乱拿”,体现了官兵平等的精神。朱德将马让给受伤的战士,并亲手为战士修补破烂的草鞋,对部下关怀备至。朱德作为全军统帅,这些看似平凡却无比厚重的事迹,正是红军能够克服艰难赢得民心的关键,是闪亮的“东方魅力”。
(2)、斯诺对东方魅力的再现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请结合上述资料与《红星照耀中国》进行分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4. 文学类文本阅读
锦诗之美
——记敦煌研究院女院长樊锦诗
①樊锦诗,一个女人的名字,让人遐想到锦缎和诗歌,华丽纷披的美丽,四十余年过去,她的名字,却在大风沙里生长为一种精神。
②四十余年前,樊锦诗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这个面庞秀气的上海姑娘,把父亲劝阻的信压在箱底,抛却繁华的都市生活,执意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
③文艺片里的丝绸之路,总看见欢乐的西部人弹着冬不拉,唱着小调,漂亮的女子献上洁白的哈达……这不过是真实的谎言,西部人把生活的背景归纳成两个字:荒凉。
④那时,戈壁滩人烟稀少,走上几十里路也碰不见一个人,沙子的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低达零下30度,莫高窟内极尽辉煌,鬼斧神工,洞外却是灰土蒙蒙,孤苦伶仃。人总要走出艺术的洞,柴米油盐地生活啊。
⑤水是碱性的,樊锦诗总洗不干净头发。没有屋子住,就在附近的小庙凑合。土炕土凳土来,吃饭的时候起风,灰尘就呛到肺里。一个月也去不了一回城里,读书读报简直奢侈。
⑥有一晚,洞外传来狼啸,她吓得整晚睡不着。次日才发现,洞外原来拴着一头不安分的驴子。那时她也不过是个小姑娘,单调寂寞的日子几近让她窒息。但她不走。敦煌壁画的大气之美使她折服,而壁画雕塑自然的老化破损、被盗窃的空白痕迹更使她心疼,迫使她留下,她要以自己柔弱的坚韧保护敦煌。
⑦从1963年开始,樊锦诗沉浸在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当中。保护、研究、思考、发扬,画在石头上、刻在窑洞里的大美,乐不思蜀。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朝前期的分期断代,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⑧这些年,樊锦诗把自己的先生也从武汉拽到了敦煌,风雨兼程,同甘共苦。
⑨流年似水,青丝变白发。听说有些女同学信誓旦旦要来敦煌,樊锦诗就紧张:“人很难真的和艺术过一辈子。我怕她们太苦……”
⑩1985年伊始,莫高窟开始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那时起,樊锦诗花了两年时间撰写申报材料。那一次的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把老祖宗留下的遗产管好”还需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在樊锦诗的发起和直接参与下,《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于2003年颁布实施,首次将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管理纳入政府法制治理体系。
⑪为了让千年艺术“青春永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她提出为莫高窟建立数字档案的超前构想。国内外合作研究,精心拍摄资料,开发数字化程序……四季轮转,数十年来,樊锦诗走遍了大大小小735个洞窟,为保护好这座“东方艺术宝库”,和时光进行着争分夺秒的“战斗”。同时,在她的努力下,一整套技术规范被建立起来,莫高窟保护从“抢救性”转向“预防性”,在文物保护多个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⑫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樊锦诗扯扯普通的青布罩衫,犹如慈祥的邻居老太太。旁边的听众却在感慨:A“一个地道的上海女人,完全是浓重的西北口音了。”
⑬那她为什么坚持留下?
⑭“你们看夜色中的莫高窟,宁静、圣洁。我老说有一种魅力,一个极大的吸引力在吸引着我。愿意留下,死心塌地地留下,慢慢地就上升到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保护不好真是千古罪人。”“许多人都这样,一些老先生,像常院长、段先生他们来的时候,有的比我还小,20岁左右。然而来了之后,一辈子默默无闻。被打成右派,还持续去画画,仍是一丝不苟地画。”“我们的前辈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B“苦都让老先生们吃了,荣誉都让我拿了。”……
⑮听她坦然安静地说着这些话,将四十余年的艰辛和孤独轻轻带过,听众心里各是滋味。戈壁风沙龙卷虎啸,改变了她的吴侬软语、青丝春颜,却赠与她别样的洒脱和旷达,和常人不能体验的幸福。
⑯西部人称敦煌研究院的这位女院长是西部守护神。只有神,才有这样的意志。
⑰月光下的她,不是神,如诗歌,如锦缎,具有华丽纷披的美丽。
(选自《人民画报》,有删改)
(1)、阅读文章,填写思维导图。时间轴线 四十余年前 从1963年开始这些年 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2003年前后 典型事件 ① ② 撰写莫高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材料 ④ 促成保护条例颁布实施 (2)、小语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对文中划波浪线的事例存在以下质疑,请你结合语境对此进行解疑。小语质疑:我认为这些事例选得不够好,不够典型,描写又太细碎,可以删去。
我的解疑:
(3)、本文直接引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请你在A、B中选择一句分析引用的作用。(4)、你认为本文樊锦诗院长的精神与下面哪个选项的人物最相近?请结合你对本文及教材的阅读体悟,阐述理由。
A.南仁东 (王宏甲《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B.居里夫人 (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
5. 同学们搜集到下列关于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新闻材料,请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2025年第32周(8月4日——8月10日),暑期档依旧热度不减,虽周票房在连涨三周后小幅回调,但仍超16亿元。单片方面,国产电影霸榜销量前五。《南京照相馆》表现强劲,以6.88亿元的成绩蝉联冠军,累计票房已突破22亿元。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次周发力,斩获4.3亿元票房,位居亚军,累计票房达5.63亿。管虎执导的战争片《东极岛》于本周五上映,首周三天即收1.99亿元,位列周票房榜季军。另一部国产动画《罗小黑战记2》上映第四周,仍取得5876万票房,位居周榜第四,累计4.06亿元。贾冰、王皓领衔主演的喜剧片《奇遇》本周五全新上映,新片首周即跻身榜单前五,取得5453万票房。
(摘自《中国电影报》2025年8月13日14版)
【材料二】
新华网上海7月23日电国产喜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7月22日晚在上海首映。这部聚焦“小人物”的创新作品吸引各方关注,将于8月2日起正式“登陆”电影暑期档。
《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2023年初网络首播的热门动画剧集“中国奇谭”系列之《小妖怪的夏天》,是该系列的主创团队持续创作而成的首部动画电影。片中讲述了“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草根取经团”,踏上一段跌宕起伏的西行冒险之旅。
《浪浪山小妖怪》延续了中国传统二维动画的表达形式,由一支超过600人的制作团队,精心打磨了1800多组镜头,制作了2000多张场景图,创造性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和动画电影镜头的空间感,富有东方美学气质。
常光希、周克勤、凌纾等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一起观看了首映。动画片《猴子捞月》及“阿凡提”系列的编剧凌纾说,中国人的“悟空故事”“西游故事”需要不断续写、不断创新,这一版“浪浪山”视角独特,从一个侧面为观众展现了生动而充满人情味的英雄故事。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采访对象:陈廖宇(《浪浪山小妖怪》监制、艺术总监)、於水(《浪浪山小妖怪》导演、编剧)
采访片段:
记者:作为电影长片,时长增加必然带来制作上的升级,请谈谈影片制作方面的情况,遇到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突破?
於水:制作上,画面背景有水墨意境在,同时它又有光影、透视等西方美学意象在里面。这两方面要怎么融合在一起,琢磨了实践了很长时间。其次,做长片需要大规模地制作背景画面,需要团队稳定地输出,而大部分合作团队都是做一些比较工业化流程的工作。所以我们的美术风格怎么才能和工业化流程契合在一起,也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
记者:《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浪浪山小妖怪》……近年来,为什么回到神话根脉的动画会有产生如此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
陈廖宇:我觉得它们都出现在中国动画人试图建立自己的话语这个大背景下。近年来这些来自中国的传统故事或者神话传说的动画,实际上就是当你要建立自己的语言的时候,你的潜意识里一定要找一个能代表本民族的显性的东西。我们所说的传统的、民族的、本土的东西,其实未必一定得是古代的,也可以是今天的内容,但是当你要彰显你自己的时候,要去宣示你的身份的时候,总要找一些更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带有符号性的题材和形式,我觉得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摘自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
(1)、阅读材料一、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5年8月4日至10日这一周的电影票房超16亿元,在连涨三周后小幅回调。 B、2025年第32周的票房第一至第五名分别是《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东极岛》《罗小黑战记2》《奇遇》。 C、《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热门动画剧集“中国奇谭”系列之《小妖怪的夏天》,是该系列的主创团队持续创作而成的第一部动画电影。 D、《浪浪山小妖怪》首创了中国传统二维动画的表达形式,创造性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和动画电影镜头的空间感,富有东方美学气质。(2)、新闻力求准确,呈现客观事实,同时作者的感情与思想也会隐含于字间。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材料二如何体现新闻的准确性和作者的倾向性。(3)、材料三中记者的采访目的是什么?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并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A、剖析成功原因 B、传递创作理念(4)、请结合上面三则官方媒体材料和下面两个自媒体文章标题,结合知识卡片,思考阅读不同媒体、不同体裁类型的新闻,对你了解新闻事件、提升新闻阅读能力有哪些帮助。与《浪浪山小妖怪》有关的两个自媒体文章标题:
《不建议带孩子看〈浪浪山小妖怪〉》(公众号“一帧一影一世界”)
《〈浪浪山小妖怪〉豆瓣褒贬不一:失去原作独有的气质》(公众号“秋叶港”)
知识卡片
对比维度
官方媒体
自媒体
主体性质
国家、政府所有和管理的机构
个人、小团队或商业公司
内容来源
权威信源:政府发布会、官方文件、记者一线采访(拥有新闻采编权)
个人创作、转载评论、用户生成内容、对官方媒体信息的二次解读
内容特点
记者一线采访(拥有新闻采编权)
个性化、多元化、互动性强,有时为追求流量而“标题党”或情绪化
四、古诗文阅读(18分)
-
6. 阅读三篇苏轼夜游文,完成研学单。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石钟山记》(节选)
《水经》云:“彭蠡①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②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
至莫③夜月明,独与迈④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鹃,闻人声亦惊起,碟碟⑤云霄间。余方心动⑥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⑦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⑧ , 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⑨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⑩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注释】①彭蠧:鄱阳湖的别称。②郦元:即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③莫:通“暮”,日落的时候。④迈:苏迈,苏轼长子。⑤碟碟(zhé):鸟鸣声。⑥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⑦噌吰(chēng hóng): 形容声音洪亮。⑧罅(xià): 裂缝。⑨窾坎镗鞳(kuǎn kǎn tāng tà) : 竅坎, 击物声; 镗鞳, 钟鼓声。⑩无射: 与后文的“歌钟”,均为古乐器名。
【丙】夜泛西湖五绝(其四)
北宋·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
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
更待月黑看湖光。
苏轼的夜游之乐·研学单
文
【甲】
《记承天寺夜游》
【乙】《石钟山记》(节选)
【丙】夜泛西湖五
绝(其四)
词句
释义方法
词义
所记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⑴①翻译句子:
微风鼓浪
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
②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⑵从词语或感官角度对此句进行赏析。
如钟鼓不绝
联系课内法:“哀转久绝”《三峡》
③
有大石当中流
参考成语法:锐不可当
④
所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直接体验:“有察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σ者相应,如乐作焉。”夜晚江水激荡岩石,发出许多奇特声音,如同奏乐般悦耳。
·引发感想: ⑶ “”借用典故,将山水之声具象化,并增加了声音的历史厚重感。(摘录原文)
·理性思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次夜游,苏轼得到了如下体悟: ⑷ (结合【乙】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⑸诗人在这首诗中传递的情感与【甲】文中“闲人”的情感是否一致?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⑹结合三篇夜游诗文和表格内容,我体会到苏轼多个层次的“夜游之乐”,请概括:、、。
五、写作(50分)
-
7. 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在《藤野先生》中“看见”了跨越国界的师者仁心;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看见”了文学巨匠的温情与棱角;郦道元在《三峡》中“看见”了山河壮丽与四时变迁的生命律动。看见,需要眼睛,更需要用心去感悟,这样我们才能从细微处体会生活的美好,从别人的付出中体会人间的真情,从自然景物中体会人生的哲理。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