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炊烟袅袅的乡村,高楼林立的都市;水光潋滟的江河,巍峨壮丽的山峦——神州大地,处处皆景。暑假里,你曾驻足何处?请写一篇作文,向同学们推荐你眼中那片独好的风景。

    要求:⑴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⑵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⑶不少于500字。

  • 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任务。

    【甲】孟门山

    [元]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 , 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磴(dèng):险峻的山坡。②阨:表示一种狭窄、险要的地形,往往与山有关。

    【乙】公无渡河(节选)

    [唐]李白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湍堙洪水 , 九州始蚕麻

    【注释】①公无渡河:乐府古题。②堙(yīn):堵塞。③蚕麻:此泛指农业生产。

    (1)、阅读【甲】文,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⑴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河中广 

    气云浮

    于下口

    ⑵“阜”用在字的左半边变为“阝”,“陵”“阨”的意思都与“阜”本义相关。由此推断,“高阜”在文中的意思是

    (2)、【甲】文中郦道元为什么要大量引用《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里的内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甲】文与《三峡》均选自《水经注》,两文描写水势时展现出了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结合【甲】文与《三峡》进行分析。 
    (4)、【乙】诗画线句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孟门洪水来袭,“大禹疏通”的画面,请对画线句进行赏析。
    (5)、【甲】文中“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一句蕴含着怎样的道理?你认为【乙】诗中大禹治水能作为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 3、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任务。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冷。那时候很希望她能来延安,平静地住一时期之后致全力于著作。抗战开始后,短时期的劳累奔波似乎使她感到不知在什么地方能安排生活。她或许比较适于幽美平静。延安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而策划于较远大的。并且这里有一种朝气,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至今我还很后悔那时我对于她生活方式所参与的意见是太少了,这或许由于我们相交太浅,和我的生活方式离她太远的原故,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我们分手后,就从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香港失陷约一星期前收到)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甲)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啊!

    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那边,或者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份力量,我们的责任还不只于打开局面,指示光明,而还是创造光明和美丽;人的灵魂假如只能拘拘于个体的偏狭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我们要使所有的人,连仇敌也在内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为这享受而有的伟大牺牲。

    生在现在的这个世界上,要顽强地活着,给整个事业添一份力量,而死,对人对己都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的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幸免于这种灾难。在活着的时候,你不能不被逼走到香港;死去,却还有各种污蔑在等着,而你还不会知道;那些与你在一起的脱险回国的朋友们还将有被监视或被处分的前途。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够?(乙)猫在吃老鼠之前,必先玩弄它以娱乐自己的得意。这种残酷是比一切屠戮都更恶毒,更需要毁灭的。

    只要我活着,朋友的死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我的工作已经够消磨我的一生,何况更加上你们的屈死和你们未完的事业,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要借这风雨 , 寄语你们,死去的,未死的朋友们,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哪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风雨已停 , 朦胧的月亮浮在西边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注释】①丁玲(1904—1986)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反映土改与农村变革,被誉为“武将军”。萧红(1911—1942),在《生死场》中揭露日寇暴行,用《呼兰河传》控诉封建压迫。两人同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抗争精神的女性作家,在抗战岁月中建立深厚友谊。

    (1)、作者的情感随回忆波动。请阅读文本,完成内容梳理。

    (2)、两位同学就文章展开了讨论,请你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在丁玲的回忆中,我对萧红有了这样的认识:一位才华横溢的写作者,一位

    小文:不错。字里行间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丁玲的抗争精神。【甲】句中“扫遍”一词极具力量感。它并非平静的回忆,而是一种急切、焦灼、带有审视意味的精神扫描,表达了丁玲对群体境遇的深刻体认与同情。

    小语:【乙】句中的比喻达到了同样的效果:②

    (3)、文中的“风雨”既是自然环境的写照,也是时代动荡的深刻隐喻。你还能找到其他富有象征意味的景物吗?请任选一个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文中讲到“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份力量”,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4、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关于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新闻材料,请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2025年第32周(8月4日—8月10日),暑期档依旧热度不减,虽周票房在连涨三周后小幅回调,但仍超16亿元。单片方面,《南京照相馆》表现强劲,以6.88亿元的成绩蝉联冠军,累计票房已突破22亿元。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次周发力,斩获4.3亿元票房,位居亚军,累计票房达5.63亿。管虎执导的战争片《东极岛》于本周五上映,首周三天即收1.99亿元,位列周票房榜季军。另一部国产动画《罗小黑战记2》上映第四周,仍取得5876万票房,位居周榜第四,累计4.06亿元。此外,由贾冰、王皓领衔主演的喜剧片《奇遇》本周五全新上映,新片首周即跻身榜单前五,取得5453万票房。

    (摘自《中国电影报》2025年8月13日14版,有删减)

    【材料二】

    ____

    新华网上海7月23日电 国产喜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7月22日晚在上海首映。这部聚焦“小人物”的创新作品吸引各方关注,将于8月2日起正式“登陆”电影暑期档。

    《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2023年初网络首播的热门动画剧集“中国奇谭”系列之《小妖怪的夏天》,是该系列的主创团队持续创作而成的首部动画电影。片中讲述了“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草根取经团”,踏上一段跌宕起伏的西行冒险之旅。

    《浪浪山小妖怪》延续了中国传统二维动画的表达形式,由一支超过600人的制作团队,精心打磨了1800多组镜头,制作了2000多张场景图,创造性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和动画电影镜头的空间感,富有东方美学气质。

    常光希、周克勤、凌纾等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一起观看了首映。动画片《猴子捞月》及“阿凡提”系列的编剧凌纾说,中国人的“悟空故事”“西游故事”需要不断续写、不断创新,这一版“浪浪山”视角独特,从一个侧面为观众展现了生动而充满人情味的英雄故事。

    (摘自“新华网”,有删减)

    【材料三】

    采访对象:陈廖宇(《浪浪山小妖怪》监制、艺术总监)、於水(《浪浪山小妖怪》导演、编剧)

    采访片段:

    记者:作为电影长片,时长增加必然带来制作上的升级,请谈谈影片制作方面的情况,遇到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突破?

    於水:制作上,画面背景有水墨意境在,同时它又有光影、透视等西方美学意向在里面。这两方面要怎么融合在一起,琢磨了很长时间,也实践了很长时间。其次,做长片需要大规模地制作背景画面,需要团队稳定地输出,而大部分合作团队都是做一些比较工业化流程的工作。所以我们的美术风格怎么才能和工业化流程契合在一起,也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

    记者:《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中国奇谭》……近年来,为什么回到神话根脉的动画会有现象级的作品?

    陈廖宇:我觉得它们都出现在中国动画人试图建立自己的话语这个大背景下。近年来这些来自中国的传统故事或者神话传说的动画,实际上就是当你要建立自己的语言的时候,你的潜意识里一定要找一个能代表本民族的显性的东西。我们所说的传统的、民族的、本土的东西,其实未必一定得是古代的,也可以是今天的内容,但是当你要彰显你自己的时候,要去宣示你的身份的时候,总要找一些更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带有符号性的题材和形式,我觉得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摘自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有删改)

    (1)、阅读材料一中有关暑期档电影的票房情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写出两点。
    (2)、阅读材料二,完成以下任务。参考教材中的“技巧点拨”,为材料二拟写标题。

    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此外,标题还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胜利”“南渡”这些关键词,突出了消息中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3)、新闻力求准确,呈现客观事实,同时作者的感情与思想也会隐含于字间。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材料二如何体现新闻的准确性和作者的倾向性。
    (4)、材料三中记者的采访目的是什么?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并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A.剖析成功原因     B.揭示创新动力     C.传递创作理念     D.(自拟)

    (5)、以下是与《浪浪山小妖怪》有关的部分自媒体文章标题。请结合三则材料和以下标题,思考将它们放在一起阅读,对你理解新闻事件有哪些帮助。

    ·《〈浪浪山小妖怪〉:虚伪的英雄主义,不值得牛马共情》(公众号“花花酱的花花世界”)

    ·《不建议带孩子看〈浪浪山小妖怪〉》(公众号“一帧一影一世界”)

    ·《〈浪浪山小妖怪〉豆瓣褒贬不一:失去原作独有的气质》(公众号“秋叶港”)

  • 5、阅读表格内容,完成小题。

    栏目一  校园传声筒:新闻——拥有zhèn____聋发聩的力量!

    栏目二  ____:____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请参考“栏目一”,为公众号再拟写一个栏目的名称,并写一句话简介。
  • 6、公众号的栏目一名为“校园传声筒”,负责推送校园新闻。下面是学生拟写的创刊语(节选),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在没有网络、交通不便的古代,信息传递曾是横亘在人们心中的一道难题。当思念缠绕心头,人们只能将深情寄托于手边的寻常之物。《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中“攀条折其荣,①____”的场景,道尽了这份无奈与执着。即便心怀“②____,____”的凌云壮志(曹操《龟虽寿》),那份对理想的坚守,也需跨越山海才能传递。然而,自然的伟力也为信息传递留下了一线生机。郦道元在《水经注・三峡》中记载 “其间千二百里,③____,____”,三峡湍急的水流,在古代竟成了长江流域最快的“消息通道”。

    (1)、根据语境,补全①—③处的古诗文名句。
    (2)、下列对加点词“消息”的理解,与语段中不同的一项是(   ) 
    A、妈妈让我给你带个消息 , 今晚家里聚餐。 B、收到一条短信消息 , 提醒我明天开会。 C、新闻客户端推送了一则消息:某科研团队突破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D、边境传来消息 , 敌军有异动。
  • 7、学生会计划创办一个校园公众号,初步拟定名称格式为“zhi绘青春”。请你根据拼音和自己的理解,补全公众号名称,并说明理由。
  •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自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爱”“暖”“希望”的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以“是我人间的四月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提示与要求:①写作前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可填写具体的人物,如“母亲”“朋友”等;也可填写抽象的概念,如“阅读”“音乐”“梦想”等。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9、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宋﹞欧阳修

    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

    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 , 南北结欢娱。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 , 庙堂为远图。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

    【注释】①弯弧:拉弓,指射箭。②虏骑:指敌方的骑兵。③蔑如无:视如无人之境。④澶州盟: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辽主萧太后和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南攻,直抵澶州,威胁汴京,后宋辽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⑤戒生事:不许惹起纠纷。

    醉翁亭记(节选)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丙】

    丰乐亭记(节选)

    ﹝宋﹞欧阳修

    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注释】①窈然:幽深的样子。②滃然:水势盛大、涌流的样子。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①不敢界河           渔:

    ②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临:

    ③修治滁之明年       既: 

    ④顾而之               乐: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从下列A—D处选出正确的两处(填写字母)。

    于是A疏泉凿石B辟地以为亭C而与滁人D往游其间。

    (3)、【甲】诗是欧阳修“以文为诗(以写散文的方法来作诗)”创作革新的代表作。纵观整个初中学段,你能否回忆起两首学过的叙事性诗歌?请写出这两首诗的题目。

    ①《

    ②《

    (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请赏析欧阳修散文“韵律和谐”之美。)
    (5)、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请赏析欧阳修散文“句式工整”之美。)
    (6)、综合以上材料,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请简要概括。

      ② ③ ④与民同乐

  • 1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甲】为什么唐诗会演变为宋词?​

    至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等大家辈出,唐诗成就已登峰造极。但也正因其艺术境界日益精深,普通百姓渐难理解,唐诗逐渐脱离了民间土壤。然而民间从未停止对娱乐表达的需求,于是自发产生了许多通俗歌谣;对此,士大夫曾一度轻视,认为这类歌谣是“靡靡之音”。但当雅文化与民间通俗表达逐渐融合时,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便应运而生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词”。​

    词本质上就是流行歌曲。因其源于民间传唱,词带着几分灵动不羁、突破常规的气质;在酒家歌妓间传唱创作的人,反倒成为新的文学开拓者,走出了一条独特路径。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何我们读“林花谢了春红”时,会察觉到它与唐诗的差异。“太匆匆”一句直白,传递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带着鲜明的民间情感——这种直白的表达之所以容易改编为现代流行歌曲,正因词从诞生之初就自带“歌”的基因。

    【乙】化用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曲

    被我们称作“快餐文化”的流行歌曲向来也对唐诗宋词多多引用,从而变成脍炙人口的流行经典。据载苏轼被贬黄州时,内心的幽独与寂寞难以为他人理解,诗人借月夜孤鸿托物寓怀,抒发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周传雄的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与之一脉相承,以通俗旋律演绎这份清高与孤单:“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丙】现在的歌词是怎么了

    近年来,网络上批判当代歌词的声音不绝于耳。是现在没有好听的歌,还是因为一代人已经老去,听不懂现代歌曲的节奏了?与从前相比,如今的歌词变在了哪? 

    从“留白”到“直白”。过去的许多歌词讲究适当留白,较为含蓄和富有诗意,具有较强的文学深度。而现在的歌词往往倾向于使用日常口语化的表达,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比如,以前的歌词写追求爱情是“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现在则是“可能是我贱吧”。当下爆款歌词普遍追求“三秒入耳”,特征也很明显:词汇简单,高频重复,强节奏押韵。如“恐龙抗狼抗狼抗”等,不少网友吐槽:“歌词像大白话,没一点深度。”

    从“涟漪”到“海啸”。老歌擅用克制语言写内心汹涌,含蓄婉转的情感涟漪让人听完思绪难平。而当下歌词更像是简单直白的“情感海啸”——高浓度、强刺激、短时效。比如老歌写情,重在“不言尽”。王菲《流年》中“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13字道尽命运无常,让人感慨万千;孙燕姿《我怀念的》中“自尊常常将人拖着,把爱都走曲折”,简单几句,爱而不得的怅惘扑面而来。反观当下,表达趋于极端化、私人化。例如“要不你还是把我删了吧”等,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隐晦,都是情绪的直白输出与宣泄。

    从“走心”到“洗脑”。结构上来说,以前的磁带时代,一首歌要讲完起承转合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听完全曲才能体会其中深意。比如李宗盛《山丘》里“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的顿悟,整首歌娓娓道来,听歌人的情绪也随着旋律而起伏。如今,歌曲不再是“为叙事写副歌”,而是“为爆点凑整曲”,也不知道歌曲哪里好听,但有那么一两句就如同魔音贯耳,不知不觉间洗了脑。比如前些年爆火的《乌梅子酱》,副歌单句“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远比整首歌更加出圈;“我们一起学猫叫”魔性片段病毒式传播时,许多听众从未听过完整主歌旋律。

    综上,以前的歌词,多如精美短诗;现在的歌词,多似口水碎语。

    (1)、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雅文化与民间通俗表达逐渐融合时,“词”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便应运而生了。 B、“快餐文化”的流行歌曲巧引唐诗宋词,也可变成脍炙人口的流行经典。 C、周传雄的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化用苏轼词作,以晦涩曲调演绎清高与孤单。 D、以前的歌曲是“为叙事写副歌”,现在的歌曲是“为爆点凑整曲”。
    (2)、 巧妙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是优秀作词人的创作共识。请阅读下面歌词,判断其所化用的古诗词名句(只填序号)。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李健《传奇》

    化用诗句: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赵咏华《最浪漫的事》

    化用诗句:

    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张国荣《当爱已成往事》

    化用诗句:

    【备选诗词】

    A.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E.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

    F.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3)、在《歌手2025》第四期舞台上,单依纯对李荣浩的《李白》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将的游戏术语融入歌词之中,如“我本是辅助,今晚来打野”“区区3万天,试试又能怎”。其中的歌词“如何呢”“又能怎”极具洗脑效果,迅速成为现象级热门金句。该改编引发了网友评价的两极分化。下列正反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正方观点】这种编排充满创意,是“00后整顿职场”的音乐表达,展现了松弛感。

    【反方观点】将诗仙李白重构为游戏角色,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狂欢的背后是心灵的空虚与知识的浅薄。

  • 11、 阅读下列儿童诗,完成任务。

    孩童创作的童诗

    [] []

    小露珠                                     

    陆羽姚(5岁)                          刘珈仪(8岁)

    草尖上,摇啊摇                    花洒打开,调皮的瀑布冲了出来

    太阳公公亲一口                    我在瀑布下钻进钻出

    哧溜——不见了!                      感觉夏天淋在了我身上

    诗人创作的童诗

    []

    我学写字

    〔比利时〕莫利斯·卡列姆

    我学着写“小绵羊”,               当我的笔写好了“草地”,

    一下子,树呀,房子呀,栅栏呀,      ____

    凡是我眼睛看到的一切,               ____

    就都弯卷起来,像羊毛一样。          ____

    当我拿笔把“河流”,                  要是我写上“我的爸爸”,

    写上我的小练习本,                   我立刻就想唱唱歌儿蹦几下

    我的眼前就溅起一片水花,           我个儿最高,身体最棒,

    还从水底升起一座宫殿。               什么事我全能干得顶呱呱。

    []

    未实现的心愿(有删节)

    〔前苏联〕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

    我向往冬天能有辆雪橇,      我想养条小狗,          多么遗憾,

    我做梦都想到它,            可是大人都劝我,        大人们总是,

    但在现实中我完全知道,      说我已经满了十二岁,     不理解我们的心事,

    人们不会把它送到我家。      别再干这种蠢事,        而儿童时代

    “你会把头摔破!”         别再想小狗,              他们自己也说,

    母亲总是这样对我说。         还是多读书。            一生中只有一次。

    (1)、意象是诗歌阅读的引路罗盘。完成下面表格,梳理诗歌意象与情感基调。

    诗歌篇目

      

    情感基调

    [甲]小露珠

    好奇、天真、喜悦

    [乙]洗澡

    花洒、瀑布(喻指水流)、夏天

    [丙]我学写字

    小绵羊、树、房子、栅栏、

    (再补几个)

    热爱、自豪、憧憬

    [丁]未完成的心愿

    雪橇、小狗、大人的劝说、儿童时代

    (2)、联想与想象是诗歌阅读的关键触点。请根据你对[丙]诗的整体阅读,发挥联想与想象,补写出诗中空缺的三行,使之变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当我的笔写好了“草地”,

    (3)、审美共鸣是诗歌阅读的核心纽带。请结合[丁]诗,简述你在阅读中联想到了自己生活中哪些相类似的故事,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4)、诗歌创作是诗歌阅读的终极归宿。学习完九上第一单元,小语同学对诗歌创作跃跃欲试。如果他想创作一首童诗,请你根据上述童诗的学习经验,为他提供三条创作建议。

  • 12、 班级阅读达人推荐了以下两首现代诗,请你根据《艾青诗选》的阅读经验,判断哪一首属于艾青创作的诗歌,并简要谈谈判断依据。

    我选 , 理由:

  • 13、学完《岳阳楼记》后,同学们觉得范仲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计划创作关于范仲淹的微剧本。请你根据情境,将节选部分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时间】(A.东晋  B.南宋  C.西汉  D.北宋)

    【人物】范仲淹及其朋友滕子京

    【背景】53岁的滕子京被贬巴陵郡后,并未意志消沉,他勤于政事,治理水患,修建岳阳楼……

    【对白】

    滕子京:兄长,岳阳新楼已成,这幅楼景画赠与你,盼兄长挥毫作记,为这楼阁添些文气。

    范仲淹:贤弟治理有方,岳州如今一片兴旺,为楼作文,兄自然应下。

    滕子京:兄长心怀天下,小弟钦佩至极!若能得兄长(A.求教  B.赐教) 一二,实乃小弟之幸!

    范仲淹:贤弟已过(A.弱冠   B.而立  C.不惑  D.天命)之年,只要坚守正道,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功业!

    滕子京:定不辜负兄长期许!听闻兄长被贬邓州,不知兄长有何打算?

    范仲淹:人生起落寻常,得之坦然,失之泰然。

  • 14、 小语为本次活动撰写了演讲稿,请你完成任务。

    自然之美在诗中流淌。范仲淹的“朝晖夕阴,____”(《岳阳楼记》),尽显湖光山色的雄浑与多变;杜甫的“____,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则让月光浸染着乡愁的温柔。这些诗句让我们看见,美是洞庭浩渺的壮观,也是月夜思亲的细(nì)□。

    情感之美在诗中沉淀。杜甫身处战乱,感慨“有弟皆分散,____”(《月夜忆舍弟》),道尽亲情在动荡中的沉重。刘长卿徜(A.yáng  B.xiáng)在贾谊宅前,喟叹“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长沙过贾谊宅》),于寂寥中藏着对人生的悲悯。这种种情感,皆是岁月沉淀的(cāng)□桑之美。

    精神之美在诗中传承。“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藏着古人虽遭贬谪却不屈的风骨;“____,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激荡着今人为国奋进的豪情。正如范仲淹倡导的“____,____”(《岳阳楼记》),那心怀天下的担当,亦是精神美的注脚。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____,____”,展现出嗜酒非本意、醉心自然山水的悠然心境,同样是精神美的呈现。

    同学们,美    【甲】        【乙】        【丙】    。让我们在经典中寻美,以心为舟,以诗为(jiǎng)□,在经典的长河中遨游,让千年诗韵在传承中永远鲜活!

    (1)、根据提示,将文中①—⑩处的古诗文名句填写完整。
    (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①细(nì) ②(cāng)桑   ③以诗为(jiǎng)

    (3)、文中加点字“徉”的正确读音是(    )
    A、yáng B、xiáng
    (4)、请选择恰当的短语,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填字母)

    A.刻在精神里    B.躲在情感中    C.藏在山河里  

    【甲】  【乙】 【丙】

  • 15、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列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一作:辩日)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yǔ  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zhī  zhì)乎?”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其(故:原因) B、孔子不能也(决:判断) C、我以日始出时人近(去:离开) D、此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是)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孩子辩论时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描述太阳形状的大小。 B、“孰为汝多知乎?”直接体现了两小儿辩论的问题的复杂性。 C、两个小孩对太阳远近的辩论,体现了一种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的态度。 D、关于本文的寓意,可以从孩子性格特点的角度归纳,也可以从知识的角度概括。
    (4)、按要求完成句子。完成句子填空。

    文中两个小孩儿辩论的问题是(A太阳是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B太阳是早上大还是中午大。)其中一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 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他这样说的理由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5)、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6)、 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
  • 16、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关于本诗的理解,以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消、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B、前两句选取月光、树、鸦、露、桂花等意象,写出中秋的独特夜景。 C、后两句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把诗人对月怀念友人的感情表达得热烈奔放。 D、全诗意境幽美,想象丰富,语言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委婉动人。
    (2)、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
  • 17、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姥爷的小人书

    ①姥爷年过古稀,平生有个习惯就是收集用过的“破烂儿”,比如坏了的台灯、不会走的钟表、缺了腿的唐三彩、泛黄的稿纸、作废的粮票,还有现如今少有人看的小人书。这些奇怪的东西堆满了地下室,堆满了书房,堆满了姥爷家的每一个角落。

    ②“破烂儿”是姥姥对这些旧物的称呼,历经岁月的它们大多早已毫无用处,姥爷却总是一丝不苟地收拾起来。每当姥姥埋怨姥爷还留着这些东西时,姥爷总会笑笑,也不反驳,只是默默地把它们收拾到姥姥看不见的地方去。

    ③小时候有段时间,我和表姐都住在姥爷家里。姥姥常年受失眠之苦,因此每天都要午睡,不许我们打扰。那些安静的午后,藏满了姥爷“破烂儿”的书房就成了我们的乐园。为了安抚我们两个小鬼头,姥爷总会小心翼翼地从书柜里捧出一个小纸箱,那里面是他多年积攒下来的小人书。

    ④纸箱打开,细细的灰尘飞出来,在阳光下旋转起舞,那些泛黄的、卷了页的小人书散发出一股略带霉味的油墨气息,惹得我直想打喷嚏。好动的表姐已不知跑去什么地方玩儿了,只留下我自己坐在床上,把姥爷的珍藏一本一本翻过……

    ⑤这些小人书都是20世纪特有的产物,是我妈和小姨她们小时候看过留下来的,《杨家将》《红岩》《武松打虎》……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凝结在手掌大的书本里。那时的纸张质量不好,上面的图画和文字还有重影,但我仍然乐此不疲。每当这时,姥爷就噙着笑意坐在我身边,看着我读书的样子,并指着每一幅图为还不认字的我讲上面的故事。姥爷特别擅长讲故事,有时一本书要讲一两个小时。我认真专注地听着,一老一小偎在床边,压低了声音轻轻地笑,岁月静好,阳光洒满了我的心房。

    ⑥后来年纪渐长,我离开老家定居北京。学业繁重,我要看的书也无穷无尽,小人书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⑦有一次偶然和妈妈聊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妈妈说,她六七岁的时候,最喜欢去街上的书摊租小人书看。市中心的百货商场门口,总有许多小人书摊,厚的两分钱看一本,薄的一分钱看一本。姥姥和姥爷去买东西,妈妈就抱着一只烤红薯坐在摊边,一本一本看过去,消磨一下午的时光。妈妈说:“你姥爷当年的梦想,就是退休后也摆一个小人书摊。可惜等他退休了,这个行业也消失了。”猛然间,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小人书会成为姥爷那些陈年旧物的收藏中最特别的一种。

    ⑧记得上次回老家时,姥姥午休后我走进书房,发现姥爷正独自坐在窗前翻看他珍藏的小人书。被无花果树叶滤得澄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姥爷和他的小人书上。书页翻动间扬起细微的灰尘翩然起舞,一如我童年里的无数个午后。我走过去拿起一本小人书,翻开,久违的油墨气息扑面而来……姥爷微笑着看着我,老花镜后的眼眸饱含我未曾留意过的光芒。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每专心翻看着一本本小人书,姥爷也一定用这样温暖、柔和的目光看过我吧?

    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物都渐行渐远,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比如小人书,比如出租小人书这一行业,以及会在街边看一下午小人书的人们。姥爷爱书,爱小孩子,他喜欢看那些快乐的孩子坐下来安安静静读书的样子。小人书中珍藏着姥爷旧日的回忆和梦想,他望着我的时候,或许也在望着没能陪伴妈妈一起读书的那些午后时光……

    ⑩闭上眼睛,我看到一个晴暖的秋日午后,姥爷带着他多年收集的小人书,坐在一条没有那么多汽车的街边,身边围着一群读着那些小人书的孩子。人群熙攘,却没有人扰动他们安静的世界。那时阳光正好,暖洋洋映在姥爷伛偻的背上。

    (选自《品读》2024年5月,有删改)

    (1)、姥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请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多次写到阳光,请对第⑧段和第⑩段中的划线句子作赏析。
    (4)、本文以《姥爷的小人书》为题有什么作用?
  • 18、现代文阅读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坐对有方法

    ①“把背挺直”好像是坐姿的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口令。一听到“坐好”,你的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不自主地就开始往凳子前端挪了挪,然后把背挺起来。这只是看起来背挺直了,其实还是“坐”错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坐呢?

    ②科学上认定的“好坐姿”不只是“背挺直”。科学上认为的好,是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受力都相对平均,可以避免某些部位承担过大的重量,也就是最省力的姿势—专业上把这叫做“中立位”

    ③一般来说,只要是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就可以让脊柱处于中立位,但很多人只记得把背挺直,却忘记了收腹的动作。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更小的坐姿我们可以借力椅背让你的腰“立”起来。第一步,我们优先来调整你的腰,尽可能地靠着椅背。另外,记得给膝盖后方与坐椅面留一个拳头大小的距离,保证你的大腿能平行于地面。第二步,调整座椅高度。大部分人的桌子高度是不可调整的,所以调整座椅高度是为了让你的小臂在有支撑、自然放松、不耸肩的写字状态下,呈100-110度最省力的角度。

    ④基本上做好这两步调整,你的坐姿已经轻松了一大半!当然,也别忘了,没有任何一个姿势适合长久保持,每过1小时记得起来动一动才好。

    (来自《央视网》)

    【材料二】

    坐错危害大

    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会引起颈椎病。而不良坐姿极易引起脊柱侧弯,这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以下表格为相关部门对青少年脊柱侧弯调查情况的汇总:

    青少年脊柱侧弯调查情况一览

    成因

    坐姿不良、先天遗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

    侧弯人数

    超过500万人

    发生率

    1%~3%

    增长速度

    每年30万左右

    应对缓解方案

    推行“护脊操”或“正脊操”

    (节选自《金华市2023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查工作方案》)

    【材料三】

    某校的学生写字坐姿示意图

    (1)、关于坐姿的正确与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背挺直”是坐姿的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口令。 B、科学上认为的好坐姿,是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受力都相对平均,避免过重受力。 C、微微后倾可以让“久坐一族”的腰椎压力更小。 D、既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也要每1小时起来动一动,对我们身体更有利。
    (2)、关于形成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期坐姿不良引起的脊柱侧弯,是危害中小学生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 B、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人数是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C、先天遗传因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也是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 D、在中小学生当中推广“护脊操”或“正脊操”有助于缓解脊柱侧弯情况。
    (3)、【材料三】中的图片说明文字与【材料一】中的表述有一处矛盾请指出,并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明矛盾的原因。
  • 19、遇时代热点,寻文物法宝,扬文化自信。请你阅读以下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左为游戏法器:缩地青符

    右为博物馆图片:“清微法”

    系令牌之天一令

    8月20日,众多游戏玩家引颈期待的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①游戏中大到建筑雕塑,小到一碗一盘,几乎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古建筑和文物,寻宝成了这款游戏的意外体验。玩家罗先生无意中发现,在一处土地庙前pái  huái不久后拿到一枚“缩地青符”,其作用是可用该符直接“穿越”回到最后拜过的土地庙处,不需再慢慢nuó  yí回寺庙。②在游戏中,这枚缩地青符看似青玉质地,上有金色符号。“那个符号回环弯曲的尾巴让我印象深刻,总有____的感觉。”今天罗先生在网上搜索后,终于确认这一道具原型其实是藏于故宫博物院钦安殿的“清微法”系令牌之天一令。在一些文博业内人士看来,游戏、影视剧等文化产品中广泛而相得益彰地运用真实的文物形象,是青年人文化自信的必然,“③他们更希望在这些流行文化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影像,平等地体验和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

    (1)、读文段,根据拼音在下面的方格中写词语。

    pái    huái

    nuó    yí

    (2)、请从下列成语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入文段中相应的横线处。

    ①恍然大悟                ②似曾相识                ③素昧平生

    (3)、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相得益彰:

    (4)、文段中有一处划线句有语病,请写下该句序号并修改。
    (5)、请根据以下补充的资料信息,以“天一令”的口吻,为这个文物做现场介绍。要求:说明顺序合理,信息完整。我是故宫博物院钦安殿“清微法”系令牌之一的天一令,我用青玉材料做成,长15.1厘米、宽6.2厘米、厚2.3厘米,我的正面刻着文字“天一令”,是金色的,右侧面刻七星图案;背面刻令字符;左侧面刻六星图案;顶部刻三星图案;底部刻两星图案。

    “清微法”系令牌之天一令

    材料:青玉

    规格:长15.1厘米、宽6.2厘米、厚2.3厘米

    所刻内容:

    正面刻文字“天一令”;右侧面刻七星图案;背面刻令字符;左侧面刻六星图案;顶部刻三星图案;底部刻两星图案。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交流登山成功的经验:

    A同学说:“想要放弃的时候,望望山顶,提醒自己山顶越来越近,就能找回希望。”

    B同学说:“特别疲惫时,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已经登了这么高,便会重振精神。”

    C同学说:“这时候也可以停一停,喝口水,调整调整,再继续走。”

    D同学说:“不怕慢,就怕站,这时候不能停,要坚持一步一步往前走。”

    老师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这些登山成功的经验,其实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密码。”

    即将升入九年级,面对更加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即将到来的中考挑战,这些登山经验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以“我的成功密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