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24分)

  • 1. 阅读下面的消息,按要求完成题目

    2024年7月31日,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组合①líng____空一跳,技压群芳,一举夺冠。

    法国巴黎水上运动中心里,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全红婵/陈芋汐的每一跳都得到全场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她们动作规格高、同步性好,远远超过其他组合。只见两人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②xi án( )熟的动作, 完美的表现, 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 ③【甲】A. qiào B. qiáo) 首而望、④ 【乙】 A. píng B.bǐng息敛声等待着结果的观众沸腾了,他们用【丙】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甲】【乙】【丙】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翘首而望 B、【乙】屏息敛声 C、【丙】振聋发聩
    (3)、请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海洋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中华白海豚在福建近海出现次数越来越高。 B、中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从来都不曾屈服,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C、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东部,包括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三处泉水构成。 D、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迫于生计去举人家里偷书,被打得浑身遍体鳞伤。
  • 3.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的劳动教育让人终身受益,要实现劳动育人目标,就要上好每一节劳动课,____,____;____,____,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①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

    ②好的劳动课注重实践,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③一堂好的劳动课,还要注重教育效果

    ④上好劳动课,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⑤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A、②③①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③①⑤② D、②①③⑤④
  • 4. 教师节之际,同学们想用一副对联来表达对老师的殷殷赞美之情。现已经拟出上联“丹心谱就成才曲”,请你选出作为下联最恰当的一项(    )
    A、妙语奏响主旋律 B、满腔热血谱华章 C、朱墨绘出育人图 D、粉笔勾勒人生路
  • 5. 古诗文默写
    (1)、 ,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2)、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3)、 , 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
    (4)、亭亭山上松,。(刘桢《赠从弟(其二)》)
    (5)、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两句写出夕阳将落时鱼儿欢愉跳跃的景象。
    (6)、“ , 盖竹柏影也”是苏轼点染出的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7)、曹操在《龟虽寿》中以“”称赞衰老的骏马仍有奔驰千里的志向。

二、阅读理解(46分)

  • 6. 请你参加“重温经典,走近伟人”之《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会,完成小题。
    (1)、小文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帮她一起完成。

    人物

    外貌

    事件

    形象

    朱德

    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担任全军统帅后,生活和吃穿都跟普通士兵一样,赤脚走路,南瓜充饥。

    贺龙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不知疲倦。

    勇敢无畏、沉着大气

    阅读启示:伟人的成就,除了受时代潮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自身性格品行决定的。

    (2)、活动中,小语和小文展开了以下讨论,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小语:毛泽东这样一位天才领袖,真的非常了不起。可是斯诺却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和斯诺谈话时,还松下裤带搜索着什么寄生虫,很不雅;甚至还否认毛泽东是中国的“救星”。这实在有损毛泽东的形象。

    小文:这样写是因为

  • 7.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小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8月2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有摄影师拍摄到白唇鹿、岩羊、棕熊等百余只珍稀动物集体“散步”的画面。可见,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黄河源头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材料二  “千人齐聚黄河畔•唱响红歌给党听”文化艺术周在化隆县群科新区拉开帷幕。

    材料三 8月6日, “行走黄河源头·旅读大美青海”2023首届(青海)黄河文化旅游带宣传推广系列活动暨启动仪式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举行。为向世界传播黄河文化,推介黄河旅游,“直播黄河”————2023首届黄河文化旅游带全网宣传推广活动同步举办。直播以海南州龙羊峡为总直播室,分别在沿黄九省区和青海省沿黄市县设立分直播点16个,带领网友畅游黄河文化旅游带。从三江源到黄河入海口,黄河展现出的不同姿容,彰显了推进黄河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多样性、包容性、互助性,实现了主题内涵的深刻挖掘和生动呈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正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创新之举。

    (1)、【新闻采访】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设计自己的采访计划,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8月7日下午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

    纸、笔、相机和手机

    采访问题

    示例:您怎么看待三江源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呢?

    ⑶①

    (2)、【新闻写作】消息写作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下面是小语同学采访整理的内容框架,请你根据要求对框架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将下面句子序号填到结构图中。

    ①来自全省各地的群众代表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经典的红色歌曲。

    ②“千人齐聚黄河畔•唱响红歌给党听”文化艺术周在化隆县群科新区拉开帷幕。

    ③开幕式上,化隆县宣传部门精心编排了盛大的红色歌舞表演。

    ④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栀子花

    魏芳芳

    ①几天前,我在家门口的绿化地摘了一颗山栀(zhī)实,鲜亮的金红色浆果,一掰开,浓稠的鲜红果汁就流了一手。用水冲洗后,皮肤还是染上了纯净的黄色——“御用黄”果不其然。

    ②这个“知识点”是好几年前,在西安一个小饭铺获得的。七月,热浪滚滚。等菜的时候,伙计来倒茶,那茶汤金红色,一股淡淡的清香,既不是茶叶的口感,也闻不出什么花的香味。好奇问掌柜,答是秦岭山栀子。栀子花会结果吗?掌柜拿出一包栀子,指头大小的绛红色果实 上面有几条突出的楞线,一端尖尖的,像大肚子小花瓶,闻起来还真有点栀子花香的厚味。掌柜的说:栀子是一味好中药,能降压清脂泻火;还是一种天然染剂,打从秦汉始,皇家御用的黄色布料都是栀子染的。

    ③初见栀子花,是三十年前了。端午前后,在重庆的一个马路小菜场,忽然微风吹来一种浓稠的香气,既野性又温润,循香觅见茅草叶扎着的几把绿白花,花型像荷,翠绿的叶子油亮亮的,摆在一个古朴的小竹簸箕里。“栀子花咧!”卖白菜的小妹声音又娇又脆:“自家屋头的,五毛钱一把。”都说重庆美人多,美人也都爱栀子花,有的就握在手上,有的随手插进发辫。有的时候,人也没看到,就只有一段香气,告诉你她们刚刚经过。

    ④搬到上海后,我家小区西南角,有几棵大花栀子树,每年初夏,都会开很多花,浓雾般香气从园中升起并且浮动着,像一个迷宫,探进去,就会迷醉其中。栀子花期短,花开满后一两天就萎黄了,最好看的还是将开未开之时。端午节早晨,去门口菜场买了艾草菖蒲,回来的时候,我会折两三朵栀子花。回家后来不及先挂艾蒲,赶紧拿出栀子花,插进小瓷罐中,初夏的热顿时就凉下来。栀子是扭旋花,最外层带着浅绿色螺旋纹,绽开后花瓣洁白无瑕,质地丰腴肥腻,摸起来像厚厚的缎子。它的香也丰腴,令我想起重庆美人。

    ⑤七年前六月初的黄梅天,突然得知母亲病重,得来上海住院。雨一直下,像是老天知晓一切,先哭给我看。我每天早出晚归,去医院陪她。在母亲身边,我们是彼此的良药。一天,我折了两枝栀子花带过去。母亲爱花,以前我们一起种过牵牛、粉豆、蜀葵和菊花,却从未种过栀子花。栀子花是母亲的稀客,她长久好奇地看着、闻着,眼里有莹澈的喜悦。栀子花香冲淡了来苏水的味道,病房有了鲜活的气息。

    ⑥没有治疗的时候,娘俩说着话,我给母亲梳头,像从前一样。我是母亲最小的闺女,天生就爱缠着她。只要母亲闲下来,或者坐着干活——剥玉米棒或者哪怕烧锅,我也能爬在她背上给她梳头。红色的塑料梳子,我高一下低一下乱扒,静电把头发扯飞,比不梳更乱。炎夏里母亲在门前树下网床上午休,我钻到网床下反复摆弄她的头发,母亲不胜其烦,却从未打过我,只是笑我“磨人精”。

    ⑦人到中年,磨人精会梳头了,力道匀净,母亲闭着眼睛,很享受。母亲的头皮有点发红,灰白的头发多像苍茫的岁月——满头青丝怎么就不见踪迹了呢?我问她,是否愿意戴朵栀子花,她羞涩一笑,说这辈子没戴过鲜花呢。四外公曾经跟我们讲过,母亲小时候可爱打扮了,绣花鞋,长辫子,扎个红色蝴蝶结,穿白衬衣黑背带裙,是个洋气的女学生。可是从我记事起,母亲一直是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累得腿弯脚软的农妇,最省事的短发,旧得发白的老式衣服,脸晒得黝黑,哪还有洋气的影子?

    ⑧那就试试!母亲眼睛盈满笑意,上扬的嘴角是鼓励,我懂。挑了一朵刚开的,摘了叶子,别在她的左耳畔。母亲仔细照了一会儿镜子,顾盼之间,转头凄然一笑:“老了,配不上这鲜铮铮的花。”

    ⑨“不!”我声音大得吓了自己一跳。栀子花太鲜亮太逼人了,生生放大了母亲的枯萎。我哆嗦着,从后背轻轻抱住了她,把脸贴在她散发着栀子花香的脸颊上:“妈妈,你真美!”

    ⑩这是她七十吗获奖后九年岁月里第一次戴上栀子花,也是最后一次。

    (选自2023年12月22日《文汇报》, 有删改)

    (1)、阅读文章,围绕“我”和“栀子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几天前

    “我”在家门口绿化地掰开一颗山栀实。

    好几年前

    三十年前

    我”在重庆小菜场初见栀子花。

    搬到上海后

    七年前

    (2)、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写到“重庆美人”,突出了栀子花的哪些特点?
    (3)、“我”折了栀子花带给病重住院的母亲,这样做有哪些用意?
    (4)、第⑦段划线句有何作用?
    (5)、细读第⑨段,根据“我”的举动揣摩并写出“我”的心理变化。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乙】记游定惠院

    宋·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 , 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 , 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元丰三年二月到黄州,最初寓居定惠院。同年五月移居临皋亭。②鬻(yù) : 本义是“卖”, 这里可作“买”之意。③瀹(yuè) : 浸渍。④夤(yín) 缘:循沿。⑤为甚酥:一种米粉做的油煎饼,甚酥美,苏轼起名“为甚酥”。⑥藂橘:一丛橘树,“藜”同“丛”。⑦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黄州知州徐大受之弟,苏轼友人。

    (1)、根据下面提示的方法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方法提示

    联系内容

    释义

    课内迁移法

    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

    ①铮铮 , 意非人间也

    字典查找法

    A.不费力, 与“难”相对。B.改变。C.交换。D.轻慢。

    ②则园已主  (填选项)

    成语推断法

    往不咎。

    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2)、下列对诗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由此来表达归隐之意。 B、词的下阕由寺前西流溪水,即景取喻,抒发词人自伤衰老之意。 C、【乙】文“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以昔游之乐烘托今游之乐,具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D、“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客人们还想再喝酒,而“我”忽然兴致已尽,就直接回家了,可能是作者身体偶感不适。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坐 客 徐 君 得 之 将 适 闽  中 以 后 会 未 可 期 请 予 记 之 为异  日 拊 掌

    (4)、有人说作者被贬黄州后“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极为融洽”,请结合乙文来说明。
    (5)、结合《记承天寺夜游》和以上所选诗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相关内容作分析。

三、写作(50分,含3分卷面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画卷中,不同的人对于生命的色彩有着迥异的理解。

    小语说:“生命就该像彩虹般绚丽多彩。”

    小文说:“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颜色,而是能否坚持自己的色彩。”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