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最美的时光,是读书的时光。让我们手捧书卷在书香氤氲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吧!
    (1)、复兴中学举办了“阅读传承经典美育滋润心灵”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的宣传内容,其中有一处表达不妥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

    ①“春读书,兴味长。”书海浩瀚无涯,寻找读书趣味的小舟要驶向何处?②不妨让春光做决定!③推开因躲避寒气而紧闭的窗子,让春光造访寂寞已久的书案,召唤酣睡中的书籍。④翻阅史书,在王朝兴替中看成败、明得失;⑤品鉴诗词,在吟唱叹咏里悟真情、聚灵秀;⑥沉溺传记,在命运起伏间品百味、辨是非……⑦给我听好了,马上放下一切事情开始读书!⑧让我们在读书中充实心灵,自我提升,陶冶情操。

    (2)、珍珍同学有搜集对联并归类的好习惯。下面是她整理的有关读书的对联,但是其中有一副不属于此类,请你帮她找出来。
    A、挑灯春秋明大义 常饮翰墨儒胸襟 B、开卷神交天下士 著书学立一家言 C、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D、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3)、为了将读书活动落实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班主任为同学们设置了以下活动,请你按照示例,将内容补全。

    活动栏目

    具体方案

    小小“书友会”

    同学们互相推荐好书,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心得

    体会。

    魅力“诗词”

    让同学们原创诗歌,在班会上进行交流分享,感受诗词的魅力。

  • 2、古代诗文阅读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 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注】①绝:无,没有。②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③蓑笠:蓑衣和斗笠。④呵冻:冬天手指冻僵,呵气使其温暖或融解。 

    (1)、这两首诗中都出现的情景是(   )
    A、千山鸟飞 B、孤舟钓翁 C、浪尖捕捞 D、寒江钓雪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你结合诗歌分析。
  • 3、古代诗文阅读

    放翁家训

    陆 游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 , 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注】①后生:年轻人,小伙子。②以为:把……作为。③简束:约束,管教。④游:交往,交际。⑤虑:忧虑,忧愁。⑥贻:遗留,留下。

    (1)、要想拥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我们应践行《放翁家训》中的(   )
    A、常加简束 B、志趣自成 C、宽厚恭谨 D、熟读经学
    (2)、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之未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咏雪》) B、自此十许年年与时驰(诸葛亮《诫子书》) C、志趣自枯落(诸葛亮《诫子书》) D、后生药石也夫君子行(诸葛亮《诫子书》)
  • 4、现代文阅读

    董家子女

    殳 儆

    有一天,鲍医生跟家属谈完话回来,对我长叹一声:“主任,这‘6床’,真是史上最麻烦的病人!又来了一堆子女!谈完了不算,还要再进来看看。”正在电脑前打医嘱的赵医生和正在填写病历的金医生马上一起点头:“前天值班时就是这个样子,一遍一遍有亲戚按门铃来询问病情,他家的人真多!”

    接着就看见,董家的老大带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批一批进来,在老董床前站立片刻。

    6床老董,是个85岁的老爷子,两天前突发脑出血,脑内的出血量非常大,根本没有机会手术,人很快进入深度昏迷状态,靠呼吸机和升压药维持生命。病人已享高寿,治疗过程中感知不到痛苦,病情又已成既定事实。此时,一般家庭都会很快接受现实,开始准备老人的后事。

    董家子女却好像面临很大压力。一得知病情,就立刻提出要请上海的专家进行会诊,看看病人还有没有存活的可能。我的困惑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董家的老大和老二都知书达理,已经完全了解病情,态度也温和客气,并没有给我留下不信任医生的感觉。

    既然董家强烈要求,我们就请了国内顶级脑外科专家来会诊。专家会诊得出的结论简单而肯定:病人没有存活的可能,可以让老人安静地离开了。

    董家的老大和老二频频点头,接受专家的建议。但是旋即,又带了一堆子侄来看老董。董家的子侄都是扶老携幼来一大家子。一会儿是来自北京的夫妻俩,一会儿是来自广州的一家三口,第二天又是全家带着小孙子从加拿大特意回国的。

    这些亲属都是远道而来,风尘仆仆,面容疲倦,估计下了飞机都没有来得及梳洗。还有从南半球回来的,冬衣都未来得及准备好。病人的确时日无多,负责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不断地通融,放远道而来的亲属进来探视。董家的老大,总是点头哈腰,谦逊万分,就怕打扰护士和值班的阿姨,引起工作人员的不满。老董那些远道而来的亲属,在探视完之后,会反复询问老董的主治医生,问病情,问预后,问到自己失望叹息为止。

    一个星期没到,家属再次提出会诊,并且,一个“学医的女儿”借了CT片,电邮给自己广州的导师寻求帮助。

    重症监护室门口的秩序,维持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家要求探视,其他病人的家属也会效仿,否则会质疑这个病人是不是特殊人物,享受特殊待遇。

    鲍医生说老董是“史上最麻烦”的病人,大家都非常认同。

    一个星期以来,重症监护室门口人来人往,其中最多的就是董家的“亲戚”。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啊?

    我终于忍不住好奇,问出了口:“你们这么多人,真的都是老董的子女吗?”

    老董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沉默地点点头,表示认可。那个“学医的女儿”开了口:“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家境富裕,一直行善积德,收养了很多穷孩子,供他们上学读书。所有这些人,都是幼年时受他恩惠的苦孩子啊。”

    老董的大儿子说:“由他养大的孩子,都像他的亲生子女,跟他特别亲。所以,我们弟兄俩根本不敢擅自做主,要等他所有的‘孩子’都来了,见见他,才能决定怎么办。”

    年纪比董家老大还年长一些的高个儿男人说:“我是老大,老爸既然已经这样了,我来做主,我们兄弟姐妹一起给他过85岁的寿辰……”

    这个“老大”是举家从加拿大回来的,还抱着自己的小孙子,天天在监护室门口停留很久,似乎只是为了离老董更近一点。

    此时,老董的“孩子们”或沉默,或点头。

    这真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真相!瞬间,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原谅了这一个星期以来不胜其烦的谈话和探视。瞬间,不再有人视这一家子为“需要特殊对待的特殊病人家属”。令人敬仰的善行,让人无法割舍的养育之恩,已是最好的解释。

    我们的重症监护室在角落里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墙上贴的是类似家里的杏色壁纸,有碎花被褥和真皮沙发及接近日光的照明,温馨而安静。老董的85岁生日,就是在那里过的,他的十几个儿女,拿着香槟色的玫瑰,围在他的身边,祝他生日快乐。

    老董,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躺在悲戚和感念、感恩和铭记充盈着的花香中。

    (摘自2022年《读者》第11期,有删改)

    (1)、董家的子女众多,下列选项在文章中叙述最少的是(   )
    A、董家大儿子和二儿子。 B、来自北京的夫妻俩。 C、“学医的女儿”。 D、举家从加拿大回来的“老大”。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自然,迅速地把读者带到了特定的情景之中。 B、文章除叙事性文字之外,还有少量抒情和议论性文字。 C、文章构思巧妙,通过设置悬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文章同时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叙述方式。
    (3)、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老董,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躺在悲戚和感念、感恩和铭记充盈着的花香中”这句话的理解。
  • 5、现代文阅读

    易妈妈种树

    【A】她叫易解放,旅日华侨。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易妈妈”。2000年的一天,噩运降临到易妈妈家,她的儿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英年早逝。

    儿子生前有个想法,大学毕业后回国去,成立一个民间防治沙尘暴组织,在沙漠里种大片大片的树。作为妈妈,易妈妈要帮儿子完成这个心愿。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要回国种树去,到荒漠里种树去”。

    塔敏查干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塔敏查干”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死亡之海”。易妈妈将种树地点选在了这里。她与当地政府签下了合同:用10年时间,在这片严重沙化的土地上,种植110万棵树;20年后,110万棵树全部捐给当地村民。

    她拿出儿子生命赔偿金的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沙漠植树。2004年4月22日那天,她在沙漠里种下了第一批树苗。

    【B】林场负责人听说她是个人出资来沙漠种树的,主动将原本2元一棵的树苗降到了1元一棵。树苗运到基地后,要由马车或吉普车运到沙漠边,这里离种植目的地还有五百米远,只能靠大家的肩膀扛过去,来回一趟得半个小时。易妈妈亲自上阵,弯腰扛起了几十棵树苗。她说:“我必须这么做,大家都是来帮我的,我不起表率作用行吗?”

    一棵、两棵,一排、两排,一片、两片……一周左右的时间,易妈妈他们种了2万多棵树。沙漠中种树,缺水是最严重的问题,大家从两三里外的牧民家用脸盆、水桶接水浇树。在众人的努力下,第一批小树苗的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

    春天种了树,易妈妈夏天过去检查。树苗已经长高了,给炎热的沙漠洒下一片清凉。

    她着手准备第二批的种植。没有钱,她卖掉了自己在上海的一套用来养老的房子。于是,她又一次在库伦旗种下6万棵树。

    谁知,这次种下的树大面积死亡,成活率极低。她失望过,也犹豫过,最后,她告诉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她悉心研究树苗死亡的原因,最后,干脆在当地住下来,跟当地的村民和专家好好学习种树的知识,怎么选树苗,怎么挖土,怎么浇水、施肥……【C】

    几年下来,易妈妈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和快乐。她的精神和大爱感召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加入植树的队伍。2010年,她提前完成了种植目标——在漫漫沙漠中种下了110万棵树!开始,她只是为了完成儿子的心愿在沙漠造林,渐渐地,她感觉到这项事业深远的意义。她说:“从事环保造林事业不仅是对儿子的爱,更让我学会去爱更多的孩子。”同样,她也得到了许许多多孩子的爱,志愿者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易妈妈”。

    2010年的库伦旗,已不再是黄沙漫天的场景。那里有大片的绿树,树中间有农民种下的大豆,小草也爬满了沙丘。曾经消失不见的动物们又回来了,在树林间安家落户。雨水也多了……

    【D】树林的边上,当地人给易妈妈的儿子立了块碑,上面写着这样的话:“____”而这,又何尝不是易妈妈自身的写照? 

    (摘自《学习报》,有删改)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易妈妈种树的感人故事。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塔敏查干大沙漠的情况

    易妈妈的情况

    2000年的一天

    2004年4月22日

    这片土地严重沙化

    易妈妈种下

    第一批树苗

    春天

    到夏天

    易妈妈亲自上阵,扛树、种苗、浇水

    准备种第二批

    树苗时

    2010年

    不再是黄沙漫天的场景,有绿树,有农田,有动物。雨水也多了……

    (2)、结合全文内容和情感脉络,“一个母亲悲痛的肩膀,扛起了本不属于她的责任。植树不易,她种下了分量最重的承诺和大爱。”这句话最适合放在A、B、C、D中的哪一处?
    (3)、请将文章结尾处的碑文用第二人称补写出来。
    (4)、本文中的主人公“易妈妈”和课文《植树的牧羊人》中的“牧羊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6、整本书阅读
    (1)、下面名著片段中的“真君”是《西游记》中的(   )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

    A、太白金星 B、哪吒三太子 C、二郎神 D、天蓬元帅
    (2)、《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许多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请你参考示例,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在下列山中,任选其一,谈一谈孙悟空的成长。 

    示例:花果山。在花果山孙悟空被拥戴为王,可是他却远走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习本领。他走出舒适圈,将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山名:火焰山、灵山

  •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B、在中国古代,“公”“卿”“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 C、《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英国心理学家莫顿·亨特所写。 D、《诫子书》的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 8、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东临碣石, 。(曹操《观沧海》)

    ,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⑥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⑦《<论语>十二章》中感慨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句子:

    ⑧《诫子书》中阐明淡泊宁静是坚定志向、实现远大目标的重要手段的句子:

  • 9、 基础积累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 , 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xū①____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shū shì②____。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hé③____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漂泊。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机勃勃 B、源源不断 C、浇灌 D、漂泊
  • 10、本单元,我们读鲁迅写的《藤野先生》,读懂了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与对“我”的关爱;朱德写他的母亲勤劳聪明、平易和蔼,回忆中饱含着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茨威格不仅刻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形象,而且写出他的天才灵魂;艾芙·居里写出了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写出了他们的坚守与乐观。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请你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从自己的视角为他(她)写一篇600—700字的传记。可参考的题目:《原来我没懂》《××的二三事》《我的×××》《他(她)的    ▲    》(横线处填人物特点)。

    写作提示与要求:突出人物特点;详略得当;表达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 11、光阳中学开展“人无信不立”系列活动,邀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是关于“诚信”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人际关系来看,诚信是人和人在社会交往中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人最主要的道德品质。

    ②人们在交往中,相互信任是相处的基础,其关键就在于诚实守信。

    ③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④而自私自利、虚伪狡诈、言而无信的个性品质则很难取信于人,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融洽。

    ⑤待人真诚,言而有信的个性品质导致人际吸引,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

    A、③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⑤② C、⑤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⑤④
    (2)、根据下面的表格,请你就本项活动的具体安排向同学们做详细介绍。要求信息完整、语言连贯。

    学习主题

    学习活动

    学习时间

    学习地点

    学习支架

    环顾身边思诚信

    诚信采访

    周二到周四

    校内外

    采访提纲

    采访汇报

    周五

    多功能厅

    汇报课件、手抄报

    (3)、活动中,小文向同学进行采访,这是他们的部分对话。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小文:同学,你好!我是校园报小记者,我们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系列活动,①我将问你几个问题,请你务必回答。

    同学:好的,你请问。

    小文:②你认为如何才能将“诚信考试”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呢?

    同学:③我认为班级可以举办一些小活动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了解“诚信考试”的重要性,严肃考风考纪。

    小文:④对于“诚信考试”,你有什么建议吗?

    同学:⑤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复习,沉着备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复习效率;⑦认真进行有关诚信教育的学习,树立诚信考试的正确观念。

    序号:修改:

    序号:修改:

  • 12、阅读

    秋 夜
    [唐] 方干
    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
    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霁 夜
    [宋]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 ①欹(qī):斜,倾侧。②寂历:寂静疏落的样子。帘栊:窗帘和窗牖。南朝江淹《杂体诗·效张华<离情>》:“秋月映帘栊,悬光入丹墀。”③戍墙铃:城墙上守城兵士播响的铃铛。

    (1)、下列选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感官角度的一项是( )
    A、灯残零落明 B、幽壁静虫声 C、睡回清梦戍墙铃 D、早有秋声随堕叶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两首诗歌表达了两位诗人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 13、古代诗文阅读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 , 心形惧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⑥,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 , 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注】 ①节选自《世说新语·赏誉》,题目是出题人后加的。王汝南:王湛,是司徒王浑的弟弟。下文的“兄子济”指的是王济。除所生服:父母死后,守孝期满,脱去孝服。②过:拜访;探望。③脱:或许,偶尔。④懔然:严肃不苟的样子。⑤肃:恭敬。⑥缺然:不足。⑦萦:缠绕,绕。意谓挥旋马鞭,柔绕自如。

    (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王济每次扫墓偶尔拜访自己的叔父。 B、王湛对“近事”的了解出乎王济的意料。 C、王济三十岁了都不知道家中有名士。 D、王湛骑乘技术高超,能轻松驾驭烈马。
    (2)、请从文中摘录两句能够体现王济对叔父态度转变的句子。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叹其难测自以为大有所·(《孙权劝学》) B、济先·无子侄之敬·无阙处(郦道元《三峡》) C、济先略无子侄·学而时习·(<论语>十二章》) D、叔姿形既妙·如萦·勋十二转(《木兰诗》)
  • 14、阅读

    父亲的肖像

    迟子建

      ①父亲走了三十二年,他的影子却从未从我们心底和梦里消失。

        ②父亲盛年离世,他留给我们的形象,也就儒雅潇洒,从无老态。我还记得父亲过世后,我初来哈尔滨工作,去探望抚养过父亲几年的四爷爷,他见了我,也不顾我是女孩家,扯着一条白毛巾,失望地擦着泪说:“你不随你爸啊,你爸小时候那个好看!”四爷爷是第一次见我,那时我二十多岁,不算漂亮,但也不丑吧。而父亲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贫穷不能继续求学,自愿报名去了大兴安岭参加开发建设,再没回过哈尔滨。四爷爷记忆中父亲最后的形象,是他不到二十岁的模样。只能说四爷爷为了强调父亲的英俊,不惜嘲讽他的骨肉。

        ③但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故乡一封来信,说明父亲在别人眼里是其貌不扬的。写信者是父亲生前的同事,说是见到了父亲的几位学生,他们忆起父亲的几段往事,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整理给我。

        ④其中一位回忆说,他10岁随父亲来到大兴安岭永安时,这里还没学校,所以他过了上学年龄却无书可读。1966年,新学校在永安东头开建了,他满心欢喜,每天都跑过去看。领着工人建校的校长姓迟,一个瘦弱的小伙子,个子不高,面貌寻常,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身为校长的父亲,一个人承担好几门课的教学。我向母亲求证这些细节,她说的确如此。父亲从哈尔滨高中毕业,是当年大兴安岭的人才了,所以一个人得兼多门课。

        ⑤父亲的学生还回忆到,1970年清明节,父亲带领学生去烈士墓扫墓。仪式结束,忽然间天昏地暗,暴雪袭来,学生们被狂风吹打得站不稳,父亲连忙让学生趴倒在地,然后再一个一个将他们转移到桥洞。待暴风雪止息,父亲吓坏了,一会儿看看这个的脸,一会儿摸摸那个的头,生怕暴风雪伤着了学生。

        ⑥能和我的记忆重叠上的,是信尾记叙的一件事,说是永安学校第一届小学生毕业时,父亲从家里端了一盆新烀的土豆和新炒的黄豆,师生们吃着土豆,嚼着黄豆,开着毕业式。这确实是父亲的风格。父亲喜欢把家中吃食拿给别人,也常把他喜欢的孩子带到我们家吃饭。

        ⑦父亲的善心和慷慨,本是人性的阳光,但投射回来的,有时却是阴霾。他欣赏人才,有一年从教育局为我们山镇学校要来一位大学毕业生做教师。因为学校还没建起教工宿舍,他就让这位新教师携着家眷,在我们家一住两年,吃一锅饭却分文不要,直到他们有了宿舍搬出。记得有一年涨工资,身为校长的父亲,把仅有的一个指标,给了另一位大学毕业的老师,因为先前住过我家的老师已涨过一次,谁知这位老师认定还应该是他调资,找父亲去闹。父亲没满足他的要求,父亲对他的恩情,也就被一笔勾销。父亲自此很难过。

        ⑧父亲做了二十年山镇学校的校长,直到辞世。我记得父亲最沮丧的一件事情是,北头有户人家多子多女,他们的父母不许所有孩子上学,只派去两三个,其余的在家跟他们干活,父亲几次三番上门相劝,可家长认定,一家有几个识数认字的就够了。父亲许诺减免部分孩子的学杂费,他们依然不允。以至后来他们看见父亲远远过来了,赶紧关门闭户。父亲无计可施,曾想让能接受教育的那几个孩子,回家将知识传与兄弟姐妹,可他们没一个好成绩的。父亲每每说起,痛心不已。

        ⑨我很感激这封故乡来信,唤醒了我对往事的一些回忆,父亲的学生帮我勾勒了他肖像的另一侧面。如今永安学校不复存在,但校址还在,我们家半塌陷的老宅还在。我很担心如果父亲活着,对着空荡荡的校舍会伤感,怎么不闻读书声了呢?看见我家荒草萋萋的老院也会伤感,家里的烟囱咋不冒烟了呢?

        ⑩父亲大约明白大地没他的春天了,他不再醒来。

    (有删改)

    (1)、作者叙述了父亲建学校办教育的哪些事情?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多种回忆视角勾勒父亲肖像

    学生的回忆

    “我”的回忆

    父亲带学生扫墓,暴雪后安全转移

    父亲把增资指标给他人,先前教师生怨情

    首届学生毕业,父亲从家端来食物

    (2)、选文运用多种写法来刻画父亲的形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 B、第④段“我向母亲求证这些细节,她说的确如此”,直接写出父亲的吃苦耐劳、勤劳能干。 C、第②段“他留给我们的形象,也就儒雅潇洒”,四爷爷却认为父亲“好看”,是因为四爷爷抚养过父亲,他记忆中的父亲是不到二十岁的模样。 D、第⑦段运用对比突出父亲朴实善良、慷慨无私、为山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生命的高尚精神。
    (3)、对文章标题《父亲的肖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了写作的具体对象是父亲的肖像。 B、“肖像”一方面指父亲儒雅潇洒的外貌。 C、标题设置悬念,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D、标题是线索,贯串了对父亲的回忆。
    (4)、小紫想把本文作为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认为合适吗?请你结合文章,联系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从内容和主题两个角度阐述你的想法。

    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鲁迅《藤野先生》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 15、现代文阅读

    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

    韩小蕙

      ①不知为什么今夏的雨水这么多,天雷滚滚,老是让我想起已去世的张洁。

        ②我跟张洁认识于1986年,那是她以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不久,我任职的单位光明日报社派我采访她,从而有了36年的亲密交往史。

        ③曾经,在北京和平门市文联的红顶楼,张洁把她的家布置得多么温馨且有艺术气息,钢琴上摆满了她获得的各种最重要的奖牌。张洁从不炫耀她的成就,以至于只有很少人知道,早在1989年,她就获得了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这个奖一年只授予一位作家。后来张洁又获得了意大利“骑士勋章”,以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1992年张洁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这是至高的荣誉,因为这院士全世界只有75人,不增加名额,去世一人才增补一人,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只有她和巴金。

        ④张洁当然很珍惜这些荣誉,但她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作品。我亲眼看见她用写诗歌和散文的方式写长篇小说,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地“炼”,再三再四地修改。《沉重的翅膀》大改了4次,以至于累得因心脏病住了院;《无字》写了12年,12个春花秋月夏暑寒冬!她对文学真是呕心沥血,给所有作家和文学写作者立起了一个标杆,更是我自己终生学习的榜样!

        ⑤张洁实在是太优秀了,她的文学水平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处于最前端,她的作品也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至今,《无字》《方舟》《爱,是不能忘记的》等作品,依然活在读者心中。她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文学珍宝,够我们的孩子、孙子、子子孙孙阅读与研读,其灼灼的艺术光芒永不会熄灭。

        ⑥张洁不许我们喊她“老师”只准直呼“张洁”结结实实地砌了一堵墙挡住我们的任何“反抗”。这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我造成了相当的不适应,但在她的本真、不装、不自我感觉良好、不毫无理由地傲视别人的一派纯粹面前,我,还有几位女作家闺蜜,都被这堵墙撞得头破血流。我们只好从命,大家一起互相努着劲儿,喊出她的名字。以后,随着情感的递进,最后竟也渐渐变得行云流水般自然和顺畅了。

        ⑦还有一点,我个人最推崇和要学习张洁的,是她对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张洁始终是站在新时期文学潮头的作家,这一代作家对这片土地爱得无比深沉,他们经历了许多事情后,内心都明镜高悬,希望用自己的笔把国家变得更好。所以,他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文学执念,他们的作品不沉溺于风花雪月,不汲汲于个人名利,而是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力量的生长。

        ⑧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张洁,魂兮归来!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不属于作者怀念内容的一项是( )
    A、张洁的文学成就 B、张洁的创作态度 C、张洁的待人态度 D、张洁的作品内容
    (2)、第③段作者写她在张洁家里看到钢琴上摆满了各种最重要的奖牌,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突出了张洁的创作成就 B、表明了张洁很珍惜荣誉 C、作者与张洁是竞争关系 D、张洁从不炫耀所获成绩
    (3)、第⑥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作者笔下的张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6、青春有信仰,青春更有力量。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的信仰。
  • 17、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B、《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 C、《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贺龙。 D、《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彭德怀。
  • 1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B、《藤野先生》选自我国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传记是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再加以描写、说明的文学形式。 D、《列夫·托尔斯泰》选自英国小说家茨威格所写的《三作家》。
  • 19、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②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④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 

    ,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⑦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前途无望、孤独抑郁的句子是:

    ⑧《龟虽寿》一诗中托物言志,表现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的诗句是:

  • 20、阅读

      学完《藤野先生》,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纪录片《鲁迅》,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观看的时候我们个个入木三分。看完后,我们无不为鲁迅先生高尚的精神品质所感动。对于蒙mèi①____的国民,鲁迅立志以笔“医治”这些yú dùn②____的灵魂;对于进步青年,他常常送去慰勉与资助,希冀有更多的青年为贫弱的国家而战斗。他对那些自诩“正人君子”的文人深恶痛绝 , 经常在文章中批判他们,也因此使那些“君子”恼羞成怒 , 疯狂反扑。对此,鲁迅从未胆qiè③____。为了打扫清洗那个藏污纳垢的旧社会,他劳碌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高尚的灵魂,怎能不令我们自省?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入木三分 B、深恶痛绝 C、恼羞成怒 D、藏污纳垢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