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材料一】

    (选自《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材料二】

    ①电子设备屏幕发出的蓝光是睡眠的一大“劲敌”,褪黑素是一种由人体脑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它就像我们身体里的“睡眠开关”,有研究表明,睡前使用电子设备1小时,体内褪黑素的分泌量就会减少20%-30%。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中,让参与者在睡前分别阅读纸质书和使用电子阅读器,结果发现,使用电子阅读器的参与者,其褪黑素分泌受到抑制,入睡时间平均延长了10-15分钟,且睡眠浅,夜间醒来次数增多,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也较差。

    ②电子设备中丰富的信息,如短视频、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就像一个巨大的诱惑漩涡,让我们难以自拔,这些内容能够刺激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使我们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从而沉迷其中,难以停止使用。晚上本应是放松身心、准备入睡的时间,可很多人躺在床上后,刷着短视频,一个接一个,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两个小时;或者在玩游戏时,一心想着“再玩一局就睡”,结果一局又一局,等终于放下手机,大脑依然处于兴奋状态,根本无法入睡。这种行为不仅压缩了我们的睡眠时间,还让我们的大脑难以从兴奋状态中平静下来,导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

    ③电子设备的通知声、震动等,也是干扰睡眠的重要因素。在夜间,当我们好不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消息,发出提示音或震动,就可能会将我们从睡梦中惊醒。即使我们没有完全醒来,这些干扰也会让我们难以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深度睡眠是睡眠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恢复,大脑也会清理代谢废物。如果频繁受到电子设备通知和噪音的干扰,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第二天我们就会感到疲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长期下来,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选自2025年3月8日《中国山东网》)

    【材料三】

    ①睡眠是体能恢复、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质量以及合理的睡眠结构是健康的标志和源泉,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都会导致一种或多种睡眠障碍的发生。目前已经明确的睡眠障碍疾病达90余种,其中失眠最为常见,长期失眠会带来疲劳、宿醉感、精神萎靡、思睡、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导致记忆力下降。

    ②睡眠不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早期识别这些信号,正确预防和治疗睡眠相关疾病,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导致我们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五类:睡前过于频繁、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使大脑亢奋难以入眠;夜生活过多、跨时区旅行等造成睡眠节律紊乱而导致失眠;压力过大、应激刺激、兴奋、环境改变引起情绪波动导致适应性的失眠;由于睡眠卫生不良导致的失眠,例如日间休息过多,睡前过饥、过饱,睡前饮用咖啡、浓茶、酒或服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或夜惊、梦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脑供血不足等躯体疾病导致的失眠。

    (选自2025年3月16日《中国医学网》)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分别从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危害、睡眠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 B、材料二第①段通过作比较,说明了睡前使用电子阅读器对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C、材料三加点词从时间上进行限定,说明了睡眠障碍疾病的研究现状,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D、如果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合理的睡眠结构都得不到满足,势必就会发生多种睡眠障碍。
    (2)、请根据材料一的图表所示,写出你的探究发现
    (3)、小文发现部分同学睡前沉迷于电子设备的使用,请你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帮助小文给出此举的不良影响。
  • 2、中华文明如长河奔涌,文人墨客以笔墨传递精神火种。请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

    唐代诗人①(人名)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化用“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诗意,表示友谊不受空间阻隔。面对逆境中的坚守,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以梅自喻:“② , ③”,书写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品格。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写下“谁见幽人独往来,④”,“孤鸿”成为他心灵的投影。《大道之行也》提出的人才选拔与诚信和睦的社会准则“⑤ , ⑥”至今启迪人心。

  • 3、布展期间,同学们就“AI技术与非遗传承的发展结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了辩论活动。你作为正方代表,请对己方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超过80字。
  • 4、小语在非遗展馆中担任讲解员,小语同学在整理非遗扎染技艺资料时,不小心把工艺步骤弄乱了,请你重新按顺序整理好,帮助他向同学们介绍其工艺过程。要求:说明顺序合理,信息完整。

    【资料夹】扎染技艺五个基本步骤

    ★扎染五个基本步骤:扎结、浸泡、染色、拆解、晾晒。

    ★将扎好的织物放入清水中浸透。

    ★用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捆扎,形成防染部分。

    ★将织物浸入染料中蒸煮或浸染固色。

    ★阴凉处晾干,烫至平整。

    ★拆除捆扎工具。

  • 5、序言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光怪陆离。那“咚咚喤喤”的社戏锣鼓、“鼓槌翻飞,声震天地”的安塞腰鼓,与那“凤箫声动,玉壶光转”般温暖迷离的盏盏灯笼,共同描绘出一幅幅民俗画卷。它们不仅是深植血脉的乡土羁绊,更是节庆的欢腾,彰显着民间磅     )的生命力。

    ②古代思想实是绚丽多姿: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逍遥,超脱物外;《礼记》则深刻阐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礼序教化与人伦准则——如潜移默化的春雨,浸润民族心灵,构筑起古色古香的精神殿堂。诗意山河在《诗经》里吟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自然生趣与敦厚人情;杜甫发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喟叹,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天动地,是为人文精神的典范。

    ③这些珍贵遗产,穿越时空长河而历久弥新。代代薪火相传,于守护中创新,在时代大潮中既能存其本真,又能焕发新枝。它不仅是历史的追 , 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灯塔与灵魂基石:昭示着□为往圣继绝学□的永恒使命,赓续着华夏文明的璀璨华章。

    (1)、给序言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1)磅bó                                 (2)追

    (2)、序言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光怪陆离 B、潜移默化 C、历久弥新 D、生生不息
    (3)、序言中加点词“吟咏”的词性是(1) , 在□里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2)
    (4)、序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横线上。
  • 6、按要求作文

    告别六年的小学生活,步入我们梦想已久的中学课堂。

    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已渐渐长大。成长的路上,曾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一路上,洒下过汗水,播下过希望,经历过失败,体味过快乐……

    请围绕“成长”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戏曲外文体不限。

    写作要求:

    ①依据提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文题目,根据题意写一篇550字左右的作文;

    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表述正能量思维,表达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和他人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④正确使用作文格式,字迹清楚,不要写错别字。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呜呜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却想到:“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的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去叫抬出轿来。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
    (2)、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8、理想的风筝(节选)

    ①春天又到了。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②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③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④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⑤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选文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照样子,请用小标题方式概括。

    (1)             (2)辛苦讲课             (3)

    (2)、我们从第②自然段对刘老师的语言描写中,读出刘老师的;从第③自然段“撑地、离地、急速地转”等动作描写中,读出他的。从第④自然段“”等一连串的动作,还可以读出
    (3)、选文结尾表达了我对刘老师思念的情感,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风筝不可能永远翱翔在蓝天上,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9、文化中国行中的文创热潮

    【材料一】: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文化创意产品,指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天赋和文化积淀,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等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借助高科技手段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文创产品让传统符号融入现代生活,是文化传承的一种给力方式。

    【材料二】:

    形状像当地地标或历史瑰宝的文创冰棒让游客们爱不释手。在四川省的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面具”形状的冰棒吸引了游客的注意。这些冰棒有两种口味:抹茶味和巧克力味。去年,北京的天坛也制作了古建筑形状的冰棒,许多游客拿着冰棒与景点合照,玩得很开心。武汉大学教授周运清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标志。”

    【材料三】:

    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冰箱贴,不仅是近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还获评当下大家最想拥有的北京文创产品之一,它造型大气、色彩明亮,是东方美学的极致代表,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目录》,文物价值可想而知。

    (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对文创产品的理解。
    (2)、仔细观察右图,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青铜面具”形状的冰棒如果会说话,他会和游客怎样介绍自己呢?

       

  • 1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②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司空见惯”的意思是请你写一个与“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中的“?”指的是“!”指的是
    (3)、选文最后一自然段在叙述时先写 , 再写 , 最后写
  • 11、选择正确答案:
    (1)、“固”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结实;牢固。B.坚决地;坚定地。C.本来;原来。请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请选填解释序号】。

    有一死             守着阵地             坚且美观

    (2)、下列对加点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弈秋之为听(惟:只有) B、孔子不能也(决:判断) C、风飞过蔷薇(因:因为) D、渭城朝雨轻尘(浥:湿润)
  • 12、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花圃(pǔ   pú)                    炊(cuī   chuī)烟                           魔(mó   mé)鬼

    (搜   艘)集                    支(援   缓)                           被(泊   迫)

  • 13、请你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词语填空。(直接填序号

    ①青                                 ②出心

    ③锲                                 ④

    A.词语 , 让我想到藏戏里妖魔所戴的面具。

    B.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的精神。

  • 14、根据拼音写汉字

    wēi   fēng吹散了轻烟,xī   shuài叫醒了夏天。时光老人从不dān   ge脚步,zhǎ yǎn间,曾经yòu   zhì的我们已成长为翩翩少年。jì   mò时,就会想起恩师殷切的叮咛,伙伴qīng   cuì的笑语,课堂激烈的zhēng   biàn……别了,母校;别了,我的老师和小伙伴!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②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③在艰难困苦中不动摇而向前创造,才为难能可贵。

    请根据你对陶行知先生上述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经历(如学习、劳动、运动、科创等),或论述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自拟题目,自选角度;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繁花院落对斜阳

    何武豪

    ①暮春的一个下午,我循着花的清香和乡野间的气息,走进了中国传统村落邦塘村。

    ②放眼望去,村前屋后的一树树繁花,状如米粒,或银白,或淡黄,簇拥枝头,仿佛千万只细小的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村庄。那是荔枝花,在邦塘村,没有哪一种花能开得像它们那样让我陶醉。

    ③邦塘村分南北两个自然村,中间是一片低洼塘田,庄稼繁茂,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沿着塘岸延伸的横向大巷,是全村的主干道,贯穿南村与北村。纵向的一条条小巷相对笔直,顺着坡势由红砖铺成,间或有几级青石台阶,两边是门口相向的古宅。邦塘村共有一百余座古宅,堪称古民居“博物馆”。这些古宅大多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所建,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清代的传统风格,是雷州半岛清代民居的典型代表。

    ④南村有两条小巷至今仍保留着闸门楼,分别写着“中和”“廉让间”。我迈入闸门楼,沿着小巷慢慢地行走。古宅山墙竖列,下午的阳光从小巷上方细长的天空投射下来,斜照在墙壁上,也照在青苔覆盖的巷径上,一半明亮,一半幽深。

    ⑤繁花院落鸟鸣啾。古宅大多不开正门,以边门与小巷相通,称为“龙虎门”。许多宅第门楼高敞,墀头突出,上有各种灰塑纹饰。一些门额上的宅名已经模糊,有的甚至被涂抹,无法辨认。高大的木门也有不少油漆脱落,沧桑斑驳,有的半掩着,有的上了锁,从门缝间可见里面的院落,或半壁青苔,或满庭杂草。有些宅院已大部分坍塌,里面长满灌木和藤蔓,但院里的荔枝树、龙眼树等仍在陆续开花,时不时有小鸟飞过,留下几声鸟鸣。这些古宅曾经见证过多少花朝月夕,讲述过多少人间故事!真希望这些古宅都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修复,能够赓续更长久的历史。

    ⑥就像那座已得到修葺的“居由轩”,如今已重现光华,成为乡村旅游的打卡地之一。这座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大宅院,曾是邦塘村首富李光祖的“客厅”。大门朝向南村大巷,三进式设计,门外有一副大石鼓,门内设仪门形制,曲径回廊,幽静典雅,又颇具威仪,是一座典型的“府第式”民居。居由轩后来改为学堂,培养了许多人才。清朝中期至清末,该村有功名者一百多人,任过六品以上的官员有十多人,其中就有不少在这里读过书。

    ⑦邦塘村大多是书香世家,村中还有一座花园式书室,叫“南坡则业”,是清代翰林庶吉士李晋熙所建。这座建筑规模宏大,内有鱼池、竹苑,可惜大多已崩塌。当时李晋熙在京师为官,购书六七万卷,捆载而归,建书室以收藏。李晋熙是光绪十六年进士,忠孝耿介,好读书,擅诗文,喜集句,有《漉云斋诗存》《漉云斋集句》等存世。

    ⑧在浓荫下聊天的李大爷,热情地带我去看村中最大的一座古民居。“吱呀”一声推开大门,四面高墙深院,前庭是客厅,门顶塑着“建德第”“师古”的篆体字。全宅回字形布局,共有七十二间房子,天井相连,拱门相通;院内有大照壁,上面是一幅灰塑“五鹤图”,两边装饰绿釉花窗;正屋内墙有各式壁画,石雕托梁,灰塑脊顶,彩绘屋翘,让人叹为观止。可以想见,当时生活在这座院落里的人们,该是怎样的热闹、怎样的其乐融融。

    ⑨行到北村,大巷边有一座高耸的碉楼,正对着“仁里”古巷。巷头有八座形制相仿的古宅,简朴大方,是典型的居家宅第。古巷中段有李韶绎家宅,院落为正三间五房,开间与进深较大,古朴实用。李韶绎乃清同治六年举人,学识渊博,曾在雷州半岛的诸多书院执教多年,受业者众。全村唯一的青砖民居是“中宪第”,位于“仁里”巷尾,门头高大,庭院宽敞,水式山墙曲线优美。

    ⑩步出巷口,我思忖着,与古民居一起流传下来的崇文重教的村风和耕读传家的古训已植入村民记忆。准备离开繁花满树的村庄时,回首一望,一座座古民居伫立在斜阳里,余晖把碉楼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不禁想起李晋熙《小园》里的诗句:“何必武陵源上去,吾家便是武陵源。”

    (选自《羊城晚报》2025年6月8日,有删改)

    (1)、【梳理内容】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图,使建筑与其名称或题字对应。

    (2)、【品味语言】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
    (3)、【赏析写法】请分析选文以李晋熙两句诗结尾的妙处。
    (4)、【文化参与】为了推广旅游打卡地“居由轩”,邦塘村正在征集解说词。请结合选文内容和知识卡片,为“居由轩”写一段解说词。要求:突出建筑特点与人文价值,语言准确、有吸引力。

    知识卡片

    解说词是对事物进行描述、渲染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基本情况和意义的一种说明性文字。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离不开人的心灵创造。

    ②唐代柳宗元说过:“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外物并不能单靠它们自己就成为“美”,即“美不自美”。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即“因人而彰”。

    ③学者季羡林在散文《月是故乡明》中说,他曾到过近30个国家,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这些月亮都是美妙绝伦的。但是,看到它们,他就立刻想到山东故乡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小月亮。对比之下,他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故乡的小月亮。季羡林这么说,当然不是因为作为物理实在的月亮的不同,而是意象世界不同。自己心中的那个小月亮,融入了对故乡无穷的思念和无限的爱,“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已成为一个情景相融、意蕴绵长的感性世界,充满美感。

    ④美学家宗白华说:“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在中华美学中,“心”是照亮美的光之“源”,正是因为这个空灵的“心”,宇宙万物才得到显现和照亮。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意味着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宇宙人生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就不同。中华美学从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诗品、书品、画品出于人品。

    ⑤“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观念对审美主体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重视审美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重视心灵的创造与精神的内涵;另一方面要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从而去照亮一个更有意义、更有情趣的人生。

    (摘编自叶朗《论中华美学精神》)

    材料二:①土地本来是最为实在的东西,常态下易被人们忽视。抗战时期,民族危亡,许多诗人把目光投向受难中的土地,建构起一系列意蕴丰富的土地形象。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刻画了风雪弥天、万物凋零的国土,充满“土地的忧郁”。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满含着诗人的眷恋和忧虑。这片被“我”用残损的手掌抚过的国土荒芜凋敝,许多原本应该生机盎然的地方只剩杂草残枝在“寂寞地憔悴”。值得庆幸的是阴暗之外,“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那便是希望之所在,“永恒的中国”必将由此诞育。

    ②这些形象熔铸了作者的绝妙构思,凝聚着作者真切厚重的家国情感,激发了读者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认同。诗人的艺术创造因对时代命题有所回应而走向卓越。这给予当代诗人的启示是:从个人性、日常化的事物及场景中汲取艺术形象固然无可厚非,若将目光所及、心思所系拓展至整体性的华夏文明及时代现实,则必可造出感人心魄、发人深思的形象,诗之境界也将由此实现飞跃。

    (摘编自张定华《现代新诗对“中国形象”的多角度建构》)

    (1)、【信息辨析】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是照亮美的光之“源”,有无客观物象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心灵创造。 B、中华美学认为,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他们作品的品格都与其人品相关。 C、材料二先列举诗人建构的土地形象,再总结艺术创造的效果与启示,思路清晰。 D、抗战诗歌中的土地形象激起了读者的忧患意识,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思路梳理】请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

    首先强调“美”离不开人的(1) , 引用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话进行阐释。接着举出季羡林散文《月是故乡明》的例子,并引用(2)进行阐述。最后以“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观念对(3)提出的要求作结。

    (3)、【内容理解】作为审美意象,季羡林散文中的“小月亮”、戴望舒诗歌中的“国土”分别蕴含怎样的情感?
    (4)、【学以致用】请说明链接材料中艾青笔下的“火把”有何特点,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链接材料:

    美丽的火把                      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

    耀眼的火把                      ……

    热情的火把                    人愈走愈多队伍愈排愈长

    金色的火把                    声音愈叫愈响火把愈烧愈亮

    炽烈的火把                    我们的脚踏过了每一条街每一条巷

    人们的脸在火光里          我们用火光搜索黑暗

    显得多么可爱                 把阴影驱赶

    在这样的火光里             卫护我们前进

    ……

    一九四〇年五月

    (节选自艾青《火把》)

  • 1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南至后二日,缓步出北郭五里许,山光野色渐与人相应接。又二里许,至季氏之声,又行十里,至小石桥,望赤松山,积霭横翠,蔚然深明。复行三里许,入山门,长松偃蹇道旁,若不肯与世士为任。至桥亭,古河横石,激为清满,澎湃汹涌,复曳杖入小桃源,暝色已满岩谷矣。徙倚枕流 , 四际溟蒙,泉声松韵,始若暴风急雨之骤至,徐而察之,又若车马卒奔而未有所止也。云间时有疏星坐而假寐神清如游乎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

    (节选自吕祖谦《游赤松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南至,冬至。②偃蹇(yǎn jiǎn),高耸。③枕流,靠近水流。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日光下   ②往来翕忽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缓步出北郭五里/潭中鱼可百 B、深明/若听茶声 C、长松偃蹇旁/大之行也 D、暴风急雨之骤至/亦是则已矣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云间时有疏星坐而假寐神清如游乎钧天而不自知

    (5)、面对美景,为何【甲】文作者“记之而去”,【乙】文作者却“夜将半,始就寝”?请结合原文试分别揣摩两位作者的心境。
  • 19、【活动二:写讲稿绘青春梦】

    同学们参与了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选段。

    为梦想拼搏的时代青年,正奏响起时代的青春之歌。探月工程青年突击队员胡浩德陪嫦娥六号过年。有力保障了嫦娥六号把月壤带回中国。CR450动车组青年团队提高技术难题,使高铁时速从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大学生郭明毅毕业后到吉林边境村开展志愿服务,做青春戍边人……

    (1)、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本次演讲以“志当存高远”为主题,以同学们为听众,选段中的人物事迹是否适合作为演讲素材?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3)、有同学在演讲稿中提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树立正确的志向和付出不懈的努力。”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这一观点。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鲁迅(《朝花夕拾》)

  • 20、【活动一:_________】

    同学们参与了阅读抗战家书的活动。下面是有关资料。

    导读

    阅读抗战家书,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1)zhèn hàn与感动,让我们热泪盈眶。(2)yí hàn的是,革命烈士看不到今日的盛世中国。但他们留下的字字句句,依然指引我们前行——请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收信人。

    抗战家书选读

    赵一曼致儿子:“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黄人钦致妻子:“倭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误。”

    (1)、请根据导读部分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zhèn hàn(2)yí hàn

    (2)、请结合抗战家书资料,仿照“集诗文探先贤志”的句式,为活动一拟写名称。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