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眉山天府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吞噬(sì) 钦佩(pèi) 毛骨悚然(sǒnɡ) 粗拙(zhūo) B、鸟瞰(gǎn) 滞笨(bèn) 殷红(yīn) 千钧重负(jūn) C、陡峭(qiào) 憎(zēnɡ)恶 字帖(tiè) 鞠躬尽瘁(cuì) D、门槛(jiān) 晌午(shǎnɡ) 忿然(fèn) 悲天悯(mǐnɡ)人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步 凝望 心有灵犀 忍俊不禁 惊慌失错 B、修葺 烦燥 诲人不倦 耀武扬威 迫不急待 C、诧异 喧闹 仙露琼浆 祸不单行 忧心忡忡 D、震悚 愧怍 惊心动魄 语无伦次 锋芒必露3.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最后的决赛不期而至 , 这位年轻的医生在十分钟慷慨淋漓的演讲过程中,不但显示出扎实的专业素养,还展现出新时代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他获得冠军当之无愧。
A、不期而至 B、慷慨淋漓 C、悲天悯人 D、当之无愧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学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B、电影《长津湖》不但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也点燃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C、能否提升产品质量,是李宁、安踏等国产运动品牌实现当前逆袭的关键。 D、昆明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5. 请在下面备选词中挑选合适的敬辞或谦辞,填在下列请柬①②③④处,完成这份请柬。备选词:家父 令尊 小女 令爱 寒舍 贵府
请 柬
хх先生:
兹定于元月十五日在为庆贺七十寿辰,敬请携、夫人、光临。幸勿推却。
хх顿首
元月一日
6. 下面例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得抄袭例句)示例: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备选词语:火锅 泡菜 上课铃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
7. 比较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 , 予在儋州②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B、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C、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D、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念 B、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 C、予欣然从之 从:听从 D、更欲远去 去:到……去(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寥的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
8. 小南在活动的过程中对诗人岑参产生了兴趣,于是找了他的其他诗作进行探究,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② , 岂能愁见轮台③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②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③轮台: 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开篇,间接写出了旅程的艰苦,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三、四两句写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 C、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之意为豪放之情。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2)、亭,谐音“停”,古人常在亭边送别,如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因此送别诗常抒发惜别哀婉之情。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牧人驱犊返,。(王绩《野望》)
②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 ,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⑤阅读“ , ”,可以想象到木兰奔赴战场的雄姿。(《木兰诗》)
五、说明文阅读(9分)
-
10. 喝茶对心脏不好
阮光锋
①我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已有千年的历史。很多人都很喜欢喝茶。不过,最近网络上有消息说:喝茶对心脏不好,甚至会导致心脏病。这是真的吗?
②其实,喝茶并不会对心脏不好,甚至还可能有益——这要从茶叶中的特殊成分说起。茶叶通常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抗氧化物质,如茶多酚、儿茶素等,这些物质赋予茶诱人的香味。除此之外,茶叶中还含有很多咖啡因。在泡茶的过程中,这些物质会有一部分溶解到茶水里。所以,茶其实是一种含有多种植物抗氧化物质和咖啡因的饮品。
③《美国心脏学会杂志》一项研究耗时6年,分析了8万多名中国人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与喝茶的关系。结果显示,长期坚持饮茶的人HDL-C水平下降得更慢,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8%,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④我国《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与共识》对茶叶与健康相关研究汇总分析后认为,饮茶可以降低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健康。
⑤然而,由于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一些人喝茶太多会导致心悸等不适感,因此有人担心喝茶对心脏不好。其实,这是正常现象,民间称之为“茶醉”。只要适量饮用,并不会有问题。
⑥与咖啡相比,茶叶中的咖啡因要小得多。一杯茶中的咖啡因含量通常仅为40至80毫克,不到一杯同等咖啡的一半。所以,一些比较淡的茶,比如白茶、绿茶,每天饮用3至4杯是没有问题的;对于一些比较浓的茶,比如黑茶,咖啡因含量会多一些,但饮用2杯也不会有问题。当然,如果您喝完茶后真的心脏、头部特别不适,那就尽量不喝或少喝。
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患病人数已达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处在首位;并且,患病率和死亡率还处于上升阶段。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也许是每天喝点茶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身体有益。
⑧值得关注的是,很多人喝茶的方式可能不对,如何喝茶才有益健康呢?
⑨一是不要过量饮茶或饮茶过浓。大量喝茶,对健康没有好处——建议每天喝茶不要超过4杯。二是每天喝茶最好安排在下午,不宜太晚,以免影响睡眠。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应尽量远离含糖的茶饮品。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含糖茶饮料也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所以,不能以茶料代替饮茶,更不要为了保护心血管健康而刻意饮用茶饮料。
(选自《经济日报》2019.5.18,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科学适量地饮茶有益健康”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茶是一种含有多种植物抗氧化物质和咖啡因的饮品,长期饮茶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B、研究表明,饮茶可能对心脏有好处,可以降低脑卒中、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C、一般情况下,每天饮用3至4杯白茶或绿茶,或饮用2杯黑茶对身体没有害处。 D、喝茶时间应安排在晚上,这样可以改善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且不会影响的睡眠。(2)、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从网上关于饮茶的消息写起,既引出了说明的对象,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茶叶中咖啡因比较中少。 C、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也许”,表明喝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是作者自己的主观猜测。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喝茶对身体的好处以及如何科学适量地喝茶。(3)、下列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茶多酚、儿茶素属于黄酮类抗氧化物质,这些物质会散发出香味,也能溶解到水中。 B、长期饮茶的人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得更慢,降低了患心管疾病的风险。 C、喝茶太多导致出现心悸、头部不适等症状的人,以后最好不要饮茶,否则对身体不好。 D、含糖茶饮料有没有心血管保护的作用还有待证明,所以不能以茶饮料代替饮茶。六、非连续文本阅读(10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全国老龄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这对我国的养老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关系到我国上亿老年人安享晚年。
②鉴于此,全国政协委员王欣建议,采取鼓励措施以及传统敬老养老文化宣传,让家庭成员主动承担养老服务责任,构筑起养老服务的第一道防线。
③政协委员和专家们还一致认为,为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应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规范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
④除此之外,有专家表示,政府要在保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管理好养老服务市场,纠正目前存在“公办盲目走向高端、民办反而满足低端”的现状。养老服务保障具有多层次、差异化的基本特点。因此,针对不同人群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还应提供不同的、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
(摘编自201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老龄化逐渐深入,老人比例不断增大。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中国大部分老人都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生活中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困难。
(摘自搜狐网《中国老人生活现状报告2018),2018年11月14日)
材料三:
①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截至去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目前,老年人口数量还在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人口寿命,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明显扩大;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使少儿人口规模减少,让中国老龄化速度不断提升。
③“如今我真正感受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易。”在北京工作的吴迅是“80后”,也是家里的独生子,1个月前,他的母亲生病住院,一下子打乱了一家人的生活节奏。他白天上班,下班之后赶紧过去照顾母亲。
④长期以来,居家养老是中国人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外出打工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日益凸显,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和独居老人总量大,家庭养老支持功能明显弱化。为此,中国正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模式,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机构养老提职增效,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⑤专家表示,政府应对养老服务业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家庭对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照料与精神陪伴、市场主体和以养老服务机构为代表的非营利性组织点主动嵌入社区。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⑥此外,随着未来老年人口教育水平的提升,养老方式与养老渠道的创新也应提上日程。
(摘编自2018年11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我国养老问题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迅速,足以说明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这也对我国的养老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B、吴迅的母亲生病住院,他白天上班,下班之后赶到医院照顾母亲。这足以说明居家养老在当前养老方式中的重要性。 C、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老人在生活中都会出现诸多的困难,虽然困难比率乡村整体高于城市,但养老问题都非常突出。 D、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提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一方面是少儿人口规模减少。(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虽然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指出了我国还需要在养老方式、养老服务、养老渠道方面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B、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目前,老年人口数量还在增长,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 C、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社会问题,寻求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可以有效改善老龄化社会现状。 D、养老服务保障具有多层次、差异化的基本特点,因此须纠正目前存在“公办盲目走向高端、民办反而满足低端”的现状。(3)、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七、文学作品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
12.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的。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放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⑪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2)、赏析文章中面波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1)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2)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3)、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八、名著阅读(6分)
-
13. 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昆虫记》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称食粪虫为“清道夫”。 B、在作者笔下,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用了拟人的修辞,读起来情趣盎然。 C、作者详写了自己坚持弄明白象态橡栗象的产卵方式及过程,是为了告诉读者探索的过程常常是曲折而且困难重重的,但是坚持下去终将探明真相的道理。 D、《昆虫记》十大卷,语言幽默风趣,其中的《蝉》和《猫》,让我们印象深刻。(2)、[甲]
它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只是等着猎物跑近它才去捉……这种蜘蛛不会用网猎取食物,它的捕食方法是:埋伏在花的后面等猎物经过,然后上去在它颈部轻轻一刺。你别小看这轻轻地一刺,这能致它的猎物于死地。
①文段[甲]中的蜘蛛名叫 , 它得名的原因是
②《昆虫记》的作者有哪些精神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九、写作(60分)
-
14. 微作文。
成长中,有些人如一阵清风散去,未曾留下痕迹;而有些人却如散落的珍珠,留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回忆一位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采用人物细节描写再现记忆中的画面,让人物散发记忆的芬芳。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人物细节描写,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0字左右)
15. 题目一:董卿在《朗读者》中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而我遇见了你,生活从此变得更加美好。”遇见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片风景……都会让我们的初中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请以“真好,我在年少遇见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校名、班级或师生姓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