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5-2026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北京市文汇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园东晓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假期学情反馈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文汇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默写古诗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中的“洲”常被误写成“州”,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洲”。
洲,形声,从水,州声。“洲”本作“州”,后人加水以别州县之字。
-
2、古诗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2)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咸阳城东楼》)
(5)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6)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8) ,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 ,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10)欲说还休,却道“”!(苏轼《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3、妙笔生花。
题目:我为_______点赞
提示:①你想为谁点赞呢?是老师、同学、父母、朋友、邻居……还是自己呢?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通过一件具体事例写出点赞的原因,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更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
-
4、阅读《挪树》,回答问题。
①“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
②“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③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④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⑤“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⑥“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⑦“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⑧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⑨“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⑩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⑪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文中第③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更正:应改为 , 应改为。(2)、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词的意思。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骇人: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透:
(3)、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4)、按要求概括。①从第③段到第⑨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5、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问其故
③而日中时远也 ④日初出大如车盖
(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②孔子不能决也。
(3)、文中画横线的两句,①为直接引语,②为间接引语,请将①句改为间接引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两个小孩分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5)、请说说这则给你的启示。 -
6、默写诗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
(2)树欲静而风不止,。
(3)晓看红湿处,。
(4)白日放歌须纵酒,。
(5)少壮不努力,。
(6)独在异乡为异客,。
(7)《马诗》中描写平沙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轮明月当空的诗句是“ , ”。
-
7、下列关于名著说法正确的是( )A、《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流落荒岛就认识了野人星期五,和他一起建设了房舍。 B、《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周瑜挥泪斩马谡。 C、《西游记》:孙悟空取经成功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D、《水浒传》:武松倒拔垂杨柳,豹子头林冲雪夜上梁山。
-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小鸟就立即马上飞回笼里去。 B、白鹭之所以常被人忘却它的美,是因为它很常见。 C、校园里种了松柏,海棠,梧桐,月季等很多树木。 D、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了“我要读书”。
-
9、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B、即使珍珠鸟很小,也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 C、因为白鹭很常见,所以人们忘却了它的美。 D、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
-
10、下列成语中的“足”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是( )A、心满意足 B、情同手足 C、神气十足 D、美中不足
-
11、最可能是“雏儿”的意思的一项是( )A、动物的反刍 B、幼小的鸟儿 C、人类的住房 D、幼稚,不懂事
-
12、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鲜美 鲜为人知 B、挨近 挨打 C、蔓延 垂蔓 D、便宜 便利
-
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雏鸟(chú) 蓑衣(suǒ) 长喙(yuán) B、嗜好(shì) 便宜(biàn) 白鹭(lù) C、哎哟(yāo) 眼睑(liǎn) 杭州(háng) D、石榴(liu) 咂嘴(zā) 镜框(kuàng)
-
14、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郁园桃种植基地产品介绍表
品种
果重(g)
肉质
肉色
糖度
成熟期
早黄金
150-200
水蜜
金黄
13°-15°
6月中旬
早清水
200-250
水蜜
白色
13°-15°
6月下旬
未央二号
300-350
水蜜
白色
13°-15°
7月上旬
红清水
250-300
水蜜
白色
13°-15°
7月中旬
清水白桃
250-300
水蜜
白色
13°-15°
7月下旬
川中岛白桃
350-400
水蜜
白色
13°-15°
8月上旬
阿部白桃
450-500
脆肉
粉色
13°-15°
8月中旬
阿部白桃
450-500
脆肉
粉色
13°-15°
8月中旬
黄金桃
300-350
水蜜
金黄
13°-15°
8月下旬
濑户内白桃
350-400
水蜜
白色
14°-16°
9月上旬
晚黄金
300-350
水蜜
金黄
13°-15°
9月中旬
西尾黄金
500-600
不溶质
金黄
25°-28°
9月下旬
(1)、从表中可知,重量最重的桃品是( )A、阿部白桃 B、未央二号 C、濑户内白桃 D、西尾黄金(2)、李奶奶的牙不好,她最不适合吃的桃品是( )A、早清水 B、川中岛白桃 C、阿部白桃 D、晚黄金(3)、圆圆特别喜欢吃水蜜桃,下列桃品中她不一定喜欢的是( )A、红清水 B、黄金桃 C、晚黄金 D、西尾黄金(4)、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早黄金是郁园桃品中重量最轻的一种桃。 B、郁园桃种植基地种植了十种不同的桃。 C、濑户内白桃比红清水的糖度略高。 D、郁园从6月中旬到9月下旬都有桃品上市。 -
15、小作文
夏秋更替,季节流转,校园里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抓住特征描写;(2)条理清楚, 表达准确;(3)120字左右。
-
16、阅读《纪念白求恩》节选,回答小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对第一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2)、对文中划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3)、文段中列举了很多现象与白求恩同志的“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比。这样对比的作用是( )A、突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 B、严厉批评我们共产党人当中一些人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C、既突出了白求恩的高尚品质,又阐明了我们共产党人学习他的必要性。 D、鲜明的对比,使正面人物显得更高,反面人物显得更可恶。 -
1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抚慰
肖复兴
①今年秋天的树叶比往年黄得深许多——我是从自家的后窗突然发现的。一棵槭树高过窗子,满树的叶子金黄,比春天的新叶还要亮人眼目。在夕阳的辉映下,那金黄中闪着红,像熊熊燃烧的篝火,又像乡村灶台下喷出的火苗;城市燃气灶的火无法与之匹敌,冒出来的只是带着丝丝天蓝的柔弱火花。
②既然秋叶如此灿烂,不妨出门好好看一看。此时,银杏叶正变黄,迎来了最佳观赏期。银杏是一个古老的树种,也是一个长寿的树种,有很多老银杏树都长在寺庙里。北京“资历”最老的一株银杏树在潭柘寺,树龄有一千四百多年,它看尽了春秋演义、朝代更迭,每年秋天通体金黄时,美得令人叹为观止。
③记得去年秋天去潭柘寺时,这株千年银杏的叶子还是绿的。虽然它地处深山,却比市内公园里的银杏叶黄得晚;它沉得住气,不会被微微萧瑟的秋风逗弄得情不自禁,从而失去千年的操守。今年,我晚去了将近半个月,远远就见它披上了“黄金甲”,“甲片”随着飒飒的秋风摇曳。它仿佛羽化成仙,腾起一片金色的祥云,像要连根拔走飞起来一样。
④走近瞧,像是有什么人气派地打散了许多金子,将其镶嵌或者熔化在树叶里似的,和秋阳、秋风共同奏响华丽的“秋日奏鸣曲”。这场演奏的指挥者,便是那粗大、沧桑的树干,每根伸展出来的枝条,都是它挥舞的指挥棒;如此华丽的奏鸣曲,需要太多指挥棒,才能使漫天飞舞的树叶奏出和谐的乐章。在潭柘寺里走了一圈又回来,正巧赶上一阵风,银杏树的叶子簌簌飘落,好似金色的雨。在阳光的映衬下,满眼是透明的金黄,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抬头叫起来……这大概是银杏树一年里最“高光"的时刻了。
⑤后来,我又去了颐和园。较之潭柘寺,颐和园建成的时间晚,没有千年树龄的银杏树,甚至少有银杏树。因此,我去的时候只想看看那里的树是怎样的颜色。走进宜芸馆和玉澜堂,特别打眼的是半绿半黄的玉兰树的树叶,仿佛春天与秋天交汇、妙龄少女和沧桑老人并肩。由于刚下过一场细雨,绿叶显得湿润而清新;有这样的衬托,那金黄就更别具一格,我不禁赞叹只有大自然才能孕育如此童话般的奇异色彩,胜过调色盘里调出的一切颜色。
⑥步入乐寿堂轩豁的院落,见左右几棵玉兰树的树叶也是半绿半黄的,树旁有很多人在拍照,为了避免和这些人相撞,我直奔乐寿堂的后院。一般人看完乐寿堂的前院就直接走向长廊了,所以后院人极少,非常幽静,我常在这里画画儿。后院那几株粗壮的老玉兰树,每到春天,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寂寞地开着,有点“白头宫女在,闲话戏春风”的意味。
⑦果然,后院空无一人,玉兰树的树叶也是半绿半黄的——只不过绿的少一些,黄的多一些。由于黄更显眼,也由于红墙、红柱的衬托令周遭的色彩越发明艳,加之没有人簇拥,这些亮丽树叶映照在乐寿堂后窗上的影子,朦朦胧胧,将那金黄搅拌得光影浮动,活了一样,如同金色的精灵。我想起杨万里“芭蕉分绿与窗纱”的诗句,这里分明是“玉兰分黄与窗纱”,那片耀眼的金黄,有了不一样的幻象。
⑧走到树下仔细看,我这才发觉,银杏叶实在比它小得多。而且,玉兰树的树叶和玉兰花一样,都支棱着,有筋骨似的托浮在空中。即使花落了,树叶也显得十分精神,不像桃树、杏树、苹果树那般披头散发。因此,那些叶子才能如盛开的玉兰花盛满秋天独有的金黄;秋天的色彩,在这里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⑨游览完颐和园,我又去了城外的凉水河畔转一转。这几年,沿河两岸建设了滨河公园,新修了栈道,新栽了花木,不过也保留下了好多老树,从而新旧共存,连通古今,更显原始和乡土。公园里的槐树、柳树、栾树、白蜡树,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树,树叶金黄一片,挥洒在蓝天之上,倒映在河水之中,让天空和河水荡金流黄……
(选自《北京晚报》2022年11月22日,有删改)
(1)、文章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描绘秋天的树的?阅读全文并简要分析。(2)、文章第⑦段引用杨万里的诗句“芭蕉分绿与窗纱”有什么作用?(3)、阅读全文,请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做简要赏析。它沉得住气,不会被微微萧瑟的秋风逗弄得情不自禁,从而失去千年的操守。
(4)、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句子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描绘银杏树叶子的?请简要分析。 -
18、【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B、【甲】诗颈联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 C、【乙】诗用“强欲”二字饱含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D、【乙】诗“无人送酒来”一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
1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写明媚春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
20、谭嗣同《潼关》
表现诗人渴望冲出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诗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