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5-2026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北京市文汇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园东晓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假期学情反馈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文汇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陶行知先生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某校七年级一班组织开展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都近乎本能,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了一批批爱国志士: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还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钟南山……他们关心国家,并为之奋斗,甚至牺牲,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材料二】
2015年3月,也门战乱,中国海军派遣军舰赴亚丁港执行撤离任务,571名中国公民从生命危在旦夕到安全登舰,只用了两天时间;2016年11月,新西兰发生强震并引发海啸,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上千名游客被困,中国领事馆包下所有能租用的直升机,40小时后125名中国游客全部安全撤离;2018年9月,日本遭台风强袭,中国旅客滞留机场,中国的救援车在第一时间赶到,使1044名中国游客全部安全撤离。一页页海外救援篇章,一次次赢得世人的羡慕与尊敬,一回回交出满意的答卷!
(1)、请你写出相连的两句反映家国情怀的名言或诗句。(2)、综合材料一的内容,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3)、阅读材料二,写出你的感受。(不少于30字) -
2、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和“②”两样景物,以此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也传达出诗人③的感情。(2)、读诗可能会遇到不同的版本,本诗最后一句还有一个版本是“随风直到夜郎西”,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鸣咽 (yàn ) 书斋(zhāi) 坚韧(rěn) 深恶痛绝(wù) B、卓越 (zhuó) 滞留(líng) 门框(kuàng) 锲而不舍(qiè) C、愧怍 (zuò) 菌子(jùn) 晶莹(yíng) 忍俊不禁(jìn) D、颤抖 (chàn) 粗拙(zhuō) 矜持(jīn ) 不可捉摸(zhuō)
-
4、作文
十三四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情感,全文可以分为花→忆花→花三部分。(2)、学校要开展《为你朗读》活动,你班选择《紫藤萝瀑布》作为朗读文本,对于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你认为重音应该放在哪个字上?请结合文章内容及自身理解说明理由。(3)、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4)、文章结尾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有布衣毕昇 ②持就火炀之
③则字平如砥 ④用讫再火令药镕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则以纸帖之/水陆草木之花 B、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公亦以此自矜 C、其印为余群从所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有龙则灵(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②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4)、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列关于本诗主题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门关屹立。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第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第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第三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2)、下列关于本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B、前两句的环境描写,对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烘托作用。 C、本诗的结尾句融情于景,气象浑茫、含蓄丰富地展现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 D、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
8、直接性默写。
(1) , 弹琴复长啸。
(2)深林人不知,。
(3) , 散入春风满洛城。
(4)此夜曲中闻折柳,。
(5) , 双袖龙钟泪不干。
(6)马上相逢无纸笔,。
(7)草树知春不久归,。
(8)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贤二,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 , 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家喻户晓的。
-
10、将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句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 )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有形的价值观。
①这样的“光泽”和“光热”,既能温暖因扶贫事业而受益的群众,又将带动更多“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党员干部。
②有人如此评价,“她灿烂的人生没有因为短暂而失去光泽,她崇高的精神在短暂人生中充满无限光热。”
③在脱贫攻坚中,她用共产党员的本色,铺出了一条青春如火、初心如炬的大道。
④张小娟曾写道,“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⑤作为藏族姑娘,她如同格桑花一样,绽放在高山上。
A、⑤④③①② B、④⑤①②③ C、④③⑤②① D、②①⑤③④ -
11、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
-
1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保尔顿时惊喜得bǐng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支zhǎn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像猴子一样地攀着樱桃树,爬上屋顶。他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bǐng住 zhǎn新 警惕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跳进房间”不相同的一项是( )A、抓住枪套 B、安排任务 C、马夫聊天 D、穿过花园(3)、下列诗句与文段中画横线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造化钟神秀 B、回乐烽前沙似雪 C、白发三千丈 D、杨花榆荚无才思(4)、以上文段节选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 , 文段主要用了描写刻画了主人公保尔偷枪的经过,小说紧接着写了、两个与“枪”有关的情节。 -
13、阅读理解
《清明上河图》文本联读
〔甲〕中国画的骄傲
黎孟德
①《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
②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③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跳板在卸货。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接近船帮,而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河对岸,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
④画卷再展,一架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围绕这一紧急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
⑤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岸挤满摊贩,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两个商贩在街心争夺顾客,而那位顾客则左顾右盼,身子朝右,头却向左望,不知所从。桥上一名官员骑马过桥与一顶小轿相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旁边有人在看热闹。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席间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
⑥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但见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过渡自然。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说书卖艺人……城里有官府宅第,有酒楼当铺,铺面上的招牌显示出各行各业:“香醪”“孙羊店”等,一派繁荣有序的都市景象!
⑦《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如此头绪众多、任务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可让人叹为观止!
⑧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巨大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选自《绘画小百科》,巴蜀书社2019年版,有改动)
〔乙〕《清明上河图》赞(节选)
杨 新
①虹桥,这是全画的中心,也是全画中人物画得最密集、最热烈,也是最精彩的一段。
②这是一座木结构的桥梁,桥面宽敞,桥身弧形,直接连接两岸,中间没有桥墩、桥柱。桥梁(xiū)以红漆,远远望去,宛如彩虹。桥面设有护栏,以保护行人安全,两端立四根风信竿,为航行者指示风向。桥下两岸用石砌成,巨石之间连以铁细腰(俗称银锭),并设有人行道和上下台阶及护栏,这是专为纤夫而设计的。桥的架设,虽然用了铁码,但没有榫卯。这样一座桥梁,无论从力学结构,还是外观和使用,都十分完美,即使置之于今天众多的现代化桥梁之中,也毫不逊色。可是人们想不到的是,其设计者竟是一个不知姓名的“牢城废卒”!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huò),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可见这种“飞桥”在汴京和汴河上,具有典型代表性,在《清明上河图》上作为重点来描绘,正是抓住了这一有特色的景观。
③飞桥没有桥柱,不直接受激流冲击,所以坚固耐用,五十年都不坏。但是由于是木质材料,经不住水浸虫蚀,如果不经常保养维修,是不能永久保存的。自北宋灭亡后,连年战争,南北交通断绝,汴河缺乏疏浚,逐渐为黄沙所填塞,桥梁也因废弃而倒塌,“飞桥”的建造技艺也因此失传了。“飞桥”的构想和建造,应当说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创造和发明,因实物久已不存,如果不是《清明上河图》如录像般的记载,这项成就也就会被时间所淹没,那是很遗憾的。
④我们先看水路,前面已经交代过,许多载重货船一艘紧接一艘沿汴河溯流而上,其中一艘正待穿过桥洞。由于这里河面较狭窄,水流湍急,桥梁又低,给行船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船工们都一齐紧张忙碌起来。有的在放倒桅杆,有的在用力撑篱,有的则用篙顶住桥梁,有的在呼喊前面的行船注意,有的在桥顶上往下抛着绳索,船篷上则有人接应,就连在船舱里的妇女也扒住窗往外看。船工们的紧张呼喊,引来了周围许多看热闹的人,跟着叫喊者有之,指手画脚出主意者有之,急得伸手而帮不上忙者有之,总之,所有围观的人们都在关心着这艘航船的安全,桥上桥下,人声水声,连成一片,使我们观画者也心情紧张起来。
⑤这艘船是否能安全通过桥洞呢?画家已预示着我们: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在它前面的一艘大船也同样地经过了这样的险境,立在船头的六位船夫,除两人在拨动着橹外,其余的人都显得很轻松,有的在与桥上的人搭话,有的则还在关心着后面的船。画家的这一安排,既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又别具匠心,毫不露斧凿痕。在这一逸一劳的两艘船中,我们既看到了劳动者在与困难作斗争中,那种通力合作、众志成城的奋斗精神,同时又看到了他们在战胜艰险后的轻松和愉悦。能把一种劳动描绘得这样有声有色,体察入微,在古今画家中,的确是少见的。此外,这两艘船,一待入,一已过,使画面不因为桥而有所割断,就像中国写意画中“笔断意不断”那样,造成一种川流不息的动感,使观者毫无察觉地就沉浸到了画中,而离开画面时,却忘怀不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也许就是《清明上河图》引人入胜、百看不厌的奥秘所在。
(选自《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故宫出版社2012年版,有改动)
(1)、下列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画中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以及城门内外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最高潮部分。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刀剪,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D、画卷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其中,形象地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2)、和甲文相比,乙文写“虹桥”增加了哪些内容?(3)、文章功用不同,所写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甲文只写了两艘大船过桥洞,船夫们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乙文除此之外还写了作者对这艘船能否安全通过的分析。请结合选文出处,分别推测甲、乙两文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
14、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某中学八年级拟定于下周四16:00在报告厅开展“读经典·咏诗词”活动,届时将邀请我校对古诗词颇有研究的老师为大家开设一个讲座,品味古诗词之美。(1)、在讲座过程中,老师提到了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雨”,准备请同学们把写“雨”的古诗编辑成集,请你帮助他们积累含“雨”的完整诗句。
① , 。
② , 。
(2)、讲座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有一位同学向老师提问:“老师,您好!我觉得古诗词距离今天太久远,与当今时代脱节了,读起来又不大好懂。那么您认为我们再抽出时间读古诗词,是否值得?意义何在呢?”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回答? -
15、文言文阅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与《三游洞序》
(节选)比较阅读
〔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②接輿③醉,狂歌五柳④前。
(选自《王维诗歌赏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7年版)
〔乙〕三游洞序(节选)⑤
(唐)白居易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⑥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⑦刈翳,梯危缒滑⑧ , 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⑨讫戌⑩ , 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品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⑪曰:“斯境胜绝,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岂独是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版,有改动)
〔注释〕①裴迪是王维的好友,两人同隐终南山,常常在辋川“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此诗就是王维对裴迪的酬赠之作。②值:遇到。③接舆:春秋时楚国的一位佯狂适世的隐士。④五柳:本指陶渊明,这里系作者自喻。⑤作者与好友元稹、弟弟三人同游西陵峡口下牢津的一个石洞,这篇序即为此次游览时所作。白居易此时得罪权贵,被贬。⑥棹:小船。⑦芟(shān)芜:割倒杂草。⑧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⑨未:来时,今午后一点到三点。⑩戌:戌时,今晚上七点到九点。⑪知退:白居易弟弟的字。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遂相与维舟岩下
课内迁移法:相与步于中庭
①
斯境胜绝
语境推断法
②
罕有到者乎
成语联系法:人迹罕至
③
(2)、借助“意象探情”或“细节品情”的方法,品读甲诗中的画线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我选择的方法是“”,
(3)、小语和小文就乙文内容展开了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小语:读完文章后,我觉得第二段的“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岂独是哉”这几句耐人寻味,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情感,小文,你能帮我分析一下吗?
小文:当然可以。
(4)、小文在阅读活动中发现诗人欣赏山水之美时所蕴含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结合甲诗、乙文和课文《答谢中书书》的内容,试作探究并分享收获。 -
16、下列是小语搜集的资料,请你阅读资料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资料一〕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圆满闭幕。火炬传递在白露节气拉开帷幕,秋分节气闪烁着开幕式的灿烂光芒,闭幕式则恰逢寒露节气。古老的中国节气文化也在亚运会上迸发生机与活力。
〔资料二〕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精神,已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
(1)、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工业信息时代,没有必要再了解节气甚至是弘扬节气文化了。对此,请你根据上述资料提炼观点批驳。(2)、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将节气文化的种子植入青少年的心灵。 -
17、阅读理解
“皮影戏”文本联读
〔材料一〕
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2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又称“纸影戏”“驴皮影”“灯影戏”等,是一种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古老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中国的皮影戏历史悠久,始于先秦,兴于汉代,盛极于宋代,元代传播到西亚和欧洲,绵延至今。如果上溯追源,最早可追溯到武王伐纣时期。
〔材料二〕
在历史发展中,皮影戏不断吸收各地戏曲、小调、民歌等精华,逐渐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皮影戏流派。在中国皮影戏诸多流派中,不得不提到华县皮影戏。华县皮影戏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称“碗碗腔”。碗碗腔属于板腔体,其腔调分花音、平音、哭音,声调刚柔兼济、典雅清丽,征战戏激昂刚健,悲苦戏凄婉缠绵,唱腔形式灵动不拘束。一个剧团一般由四五个人组成,表演时除了演唱和对白外,还有挑线、二弦、板胡、月琴、碗、锣、鼓、钗、梆、唢呐等二十多件乐器,平均每个人要充当4个以上的角色,对皮影艺人的要求极高。特别是挑线手,一人操作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皮影造型,临阵不乱,游刃有余,堪称绝技。山西孝义皮影戏也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流派。唐山皮影戏,因以河北唐山乐亭、滦县、滦南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主要流行于唐山、承德、廊坊以及东三省地区。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四川皮影戏、湖北皮影戏、北京皮影戏、山东皮影戏、青海皮影戏、宁夏皮影戏等多种风格迥异的地方皮影戏闻名中外。
(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第8期,有改动)
〔材料三〕
以下是某校社团关于皮影戏相关知识的调查报告。

〔材料四〕
皮影戏能够传承千年,在不同地方落地开花,离不开皮影艺人的付出。“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皮影戏场子虽小,天地却大,皮影艺人一个人,加上简单的皮影道具,就可以调动千军万马,穿越上下五千载。皮影戏有“一专三会八能”的传统,说的是一个皮影艺人要会制作、会表演。有时候一台戏里的人物要由一个人完成,如果有多人出场,就要有多种声音,如同说书一样。不同流派的皮影戏各具特色,但都重视皮影的制作。“登台保太平,箱内乾坤大。”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熨平、缀结合成八道工序,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为了让皮影制作惟妙惟肖,制作过程中要使用多种雕刻刀,一般有十几把,一些老艺人甚至有几十把雕刻刀。雕刻刀可分为斜口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等,艺人们根据图案差异,非常熟练地使用各种刀具。
(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第8期,有改动)
(1)、综合上面几则材料可以看出,皮影具有、、的特点。(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皮影戏是一种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盛极于汉代。 B、据调查,喜欢皮影戏的家庭成员中,爷爷奶奶辈的占比最多,超过一半。 C、皮影戏能够传承千年,在不同地方落地开花,全靠皮影艺人的付出。 D、皮影的制作程序复杂而奇妙,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雕刻、熨平八道工序。(3)、请根据材料三图二中的调查数据,对传承和发展皮影文化提一些建议。 -
18、诗歌鉴赏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选自《校编全唐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展现诗歌的意境。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
摄法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远景
从人物后面拍摄
①
水流声、鹧鸪声
②
-
19、诗歌鉴赏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选自《校编全唐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两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着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
20、诗歌鉴赏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一)
(唐)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罄,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
(1)、贯休的诗善用叠词,请赏析“寂寂”“蒙蒙”“泠泠”三个叠词的作用。(2)、衬托是古诗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