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满分150分,120分钟完卷)

  • 1.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千千世界丰富而深沉,在大自然的垂爱中,我们见证了太多美好。漫步秋天的北海,我们感慨于史铁生在秋风落叶中与母亲jué别,在那片烂漫的菊花中领悟生命的真谛;走进温晴的冬天,我们体会济南人心中有了落的幸福;走过四季,我们感受着春雨的娇媚美丽,夏雨的热烈粗 , 秋雨的端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在千年前的那个雪夜,我们仿佛看见了漫天如柳絮般飘落的白雪;莫怀戚在春日田野的散步中用爱与责任化解分qí,背负起继往开来的希望;小鲁迅奔跑在百草园里,享受着肆意畅快的童年……通过阅读,我们远离喧嚣的人群,由衷地感叹生命之美好。

    (1)、文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诀     zhuó       guǎng     岐 B、决     zháo       kuàng       歧 C、决     zháo       kuàng     岐 D、诀     zhuó       guǎng       歧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那片烂漫的菊花中领悟生命的真谛”,句中的“烂漫”“菊花”“领悟”分别是形容词、名词、动词。 B、“我们仿佛看见了漫天如柳絮般飘落的白雪”,句中用到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C、“在大自然的垂爱中”,句中“垂爱”是敬辞。 D、“秋雨的沉静,冬雪的温柔”,句中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为了搞好班级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广州市交通巡警大队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 3.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夜深人静,独自在家的他尽情地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曲,人声鼎沸 , 招来了邻居的不满。 B、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得其所。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啦啦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我和小明虽然多年未见,再次相逢却没有一点陌生之感,很快就混为一谈 , 聊得火热。 D、他那咄咄逼人的演讲,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 4. ◆端午飘香

    下列书法作品都是描写端午香粽的诗句,对字体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是小篆,字形呈长方形,笔画复杂,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富有古风古韵。 B、图2是隶书,字形多呈扁宽,蚕头燕尾,将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相对平直方正的笔画。 C、图3是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分明,干净利落,给人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D、图4是草书,字形端正,笔意行云流水,笔画连绵,结构匀称,潇洒畅达。
  •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选自《言语》篇和《方正》篇,这两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B、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就是指王昌龄。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家君”与“尊君”,前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后者尊称对方的父亲。

二、综合性学习。

  • 6. 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请你参加七一班组织的“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设栏目】班里要办一期“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手抄报,请你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

    栏目二:

    (2)、【活动二:论真友】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你收集到了这样几则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请结合下面文字内容,谈谈你对中学生如何正确交友这个问题的看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

    以利交者,利尽则交疏,安有真正之友谊耶?正当之友谊必致力于道德之修养。——柏拉图

    (3)、【活动三:诚交友】在“我与文学家交朋友”的环节,请你参考示例,从下面的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并结合他/她的作品,简要阐明与他/她交朋友的理由。

    参考人物:①史铁生    ②鲁迅    ③冰心

三、(8分)

  • 7. 材料一:前不久,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有家长表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摘录于《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摘录于《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小硕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搞笑类和游戏类短视频,而且一看就是个把小时。他的父亲张先生并没有立即没收他的手机,而是默默观察他喜欢观看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与其交流。一说起感兴趣的事,小硕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越聊越欢。于是,张先生开始向儿子推荐生活小技巧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短视频,并提议一起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孩子不但不抵触家务劳动,反而在验证了视频里的方法行之有效后,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张先生很是自豪。

    前不久,河南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教师南瑞,与班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项课外实践活动——手工制作端午节香包。南瑞用短视频记录了孩子们制作香包的过程,并发到家长群里,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青春期正是张扬个性的时候,把孩子们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视频的主角,他们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就得到了释放。”南瑞说。

    ——摘录于《人民日报》

    (1)、上述三则材料都是围绕问题展开阐述的。
    (2)、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调查反映了近一半的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 B、材料二中专家提出温暖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兴趣爱好等都是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的保护性因素。 C、材料三事例说明家校引导合理利用短视频能有效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 D、三则材料分别从青少年刷屏成瘾现象、专家建议及家校做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3)、下面是某心理咨询室收到的一位初一学生的求助短信部分内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代表心理咨询老师给他提出三条建议。

    “我本来打算看半小时短视频,可总是拉制不住自己。我明白时间很宝贵,但只有在看短视频的时候,我才能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我总是安慰自己,一个视频不过几十秒,可谁能想到,看着看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四、(12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并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释】① 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停留。③湮远:久远。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第①②段描绘春天降临的情形,语言灵动形象,想象丰富,饱含深情。 B、本文第③段写所有生命在黯淡和严寒中坚韧、执着地坚守,终于盼来了春天。 C、本文第④段通过写“春”这一名字的由来,表现春的到来为人们内心重新注入舒畅和愉悦。 D、本文主要运用比喻手法,使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具体可感,给读者形象逼真之感。
    (2)、按照要求赏析句子。

    (1)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

    (2)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文章结尾说“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凐远年代中的春天”,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段的表达作用。

五、(12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向阳而生的葵花

    ①夏日的早上如同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新鲜李子,冉冉升起的朝阳与硬朗脆爽的果子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整装待发的清新感。下午如同褪去了青涩的火龙果,只剩一颗丰盈多汁的红心,让人慵懒而又倍感舒适。而黄昏的乡村又是一派迷人的景象,一垄又一垄的向日葵铺天盖地,把金黄色的光晕延伸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尽头。

    ②如果说初秋的向日葵如同母亲一样温润成熟,那么夏季的它就像小孩子一样蓬勃可爱,我曾经非常幼稚地问外婆,为什么向日葵总是迎着太阳绽放笑脸,难道它就没有垂头丧气的伤心事吗?它会不会在某天像追日的夸父一样死掉?这时的外婆总会笑我傻,说夸父逐日是由于他和太阳赛跑,耗尽能量干渴而逝,而向日葵吸吮大地之水,采太阳的光辉蓄力,最后结出丰硕之果。听了外婆的话,我忍不住想伸出小手去抚摸它,却又被外婆阻止了,她让我不要轻举妄动,因为葵花是很有灵性的花儿,摸了它以后,娇气的葵花宝宝会生气的,它一生气就不结葵花仁了,长个空壳。净是秕子,过年客人进门时没有葵花籽嗑,那岂不是少了许多乐趣?

    ③后来“朵朵葵花向太阳”的秘密也被我在书中尽悉:清晨,太阳升起来了,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里的植物生长素溜到背光一面去,因此,背着太阳的一面就长得稍微快一点儿,朝着太阳的一面就长得稍微慢一点儿,这样,花盘就会被牵引着一直朝向太阳。同时我也深谙了外婆不准我扒拉着花盘一探究竟的原因,那是因为向日葵头顶的那朵大花盘由近千万朵小花组成,每一朵小花都会结一粒籽,外婆担心我的莽撞会破坏那些微小的花朵相互授粉以及光合作用。随着每年夏季的来临,向日葵就会盛开成一片明艳的花海,朵朵葵花千娇百媚的俊俏模样自然很是招蜂引蝶,那些小蜜蜂简直是忙得不可开交。随着花朵的凋零,向日葵开始虚怀若谷起来,它渐渐地低下了头,在一个类似蜂巢状的大圆盘里开始酝酿果实。

    ④犹记有一年夏天,我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了一粒向日葵种子,轻轻地把它掩埋在一个大花盆里,眼巴巴地盼着两瓣月牙状的向日葵嫩苗破土而出。以后的日子里,我天天精心伺候着这株植物,渴盼着能早日吃上自己亲手种下的向日葵果实,想象着跟小时候一样,眼看着花柄里面的花粒籽一点一点地萎了,直至外面的花盘风干成褐色,深藏在里面的通体黑色白边的瓜籽壳就裸露了出来,摘下花盘,用手掰开,粒粒瓜籽就脱盘而出,享受着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简直是人生莫大的欣喜。还没等完全成熟,我就迫不及待抠了几粒果实,可是剥开后没有一粒有果仁,完全是一场空欢喜。当我向外婆讨教时,外婆还像当年一样笑我傻,她说向日葵是异花授粉的农作物,单独种一株不说,而且还“金屋藏娇”放置于阳台,蜜蜂都会疑惑不解,为啥你只种一株向日葵?所以没有经过授粉的向日葵最终长成空壳也就不足为奇了。

    ⑤如今又到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夏季,我不禁缅怀起有向日葵相伴的童年时光。那时的外婆就是我心底里的“小太阳”,我则像是一枚小小的向日葵,一路撒着欢儿地去追随她忙碌的步伐。可惜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外婆已然驾鹤西去,仿若一起带走的还有她对我的叮嘱,每每念及时,心海里便激情澎湃。眼前的向日葵一排排、一株株盛放,一朵花就是一粒瓜籽的灵魂,脑海里蓦然想起“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那些陈年旧事,难以言说的伤感顿时散落了一地……

    ⑥如果时光允许,我情愿做回那个被外婆宠爱的单纯少年,一如既往地站在灶台旁观察她炒葵花籽时喜笑颜开的神情,只见她手执锅铲在一口大锅里翻来覆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直至把我的衣兜装成鼓鼓状,直至我心满意足一溜烟跑开,直至我找到院子里的小伙伴们把荷包里的幸福秘密尽情地分享出去。

    (选自“江苏散文网”2022年8月8日,有删改)

    (1)、请以“我”为叙述对象,结合文章梳理内容。

    “我”问外婆“朵朵葵花向太阳”的原因→①→②→“我”忆念外婆炒葵花籽等往事

    (2)、作者为什么在第①段反复描写早上、下午、黄昏的阳光?
    (3)、第⑤段写“脑海里蓦然想起“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那些陈年旧事”,此处的“柳絮因风起”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柳絮因风起”表达意图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节选自《咏雪》)

    (4)、小语觉得文章用《朵朵葵花向太阳》做标题更好,而小文则认为《向阳而生的葵花》更好,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六、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 10. 古诗也是一首首哀婉的“有声曲”,道尽了诗人的心语。李白离开家乡时,既有辞亲远游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喜悦,他把这种复杂的情感揉进了美好的月色中“① , ②”(《峨眉山月歌》);马致远用点睛之笔“③ , ④”(《天净沙·秋思》)直抒思乡之苦;王湾在异乡道出“⑤ , ⑥”(《次北固山下》)感慨岁月更迭,蕴含自然理趣。

七、(6分)

  •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B、诗歌前两句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C、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D、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紧张,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共15分)

  • 12.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

    【乙】

    曾子不受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学生。②邑:国君封赏的土地。③修衣:添置衣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乎          (2)博学而

    (3)敝衣以耕     (4)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画2处)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4)、曾子在乙文中的言行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从乙文曾子的言行中,你有哪些启发?

九、名著阅读(6分)

  • 13. 下面《朝花夕拾》中的篇章,哪一个内容不属于作者对孩童时代的回忆?(     )
    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D、《藤野先生》
  • 14.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面和文字提示,任选一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  , 篇名是《》。

十、写作(60分)

  • 15. 微写作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回忆和理性批判的作品。在文集中他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些人物,比如:长妈妈、范爱农等。请你任选一位,结合具体内容介绍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以及鲁迅对他(她)的情感。150字左右。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光亮,照耀人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心里的那束光,指引我们走出黑暗与迷茫,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帮助我们学会坚韧与顽强……你心里的那束光是什么?

    请以“你是我心里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