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诗文名句填空。
    (1)、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欣赏独特风景:这里有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①”的宏伟辽阔:有王湾《次北固山下》“② , 风正一帆悬”的平坦开阔。
    (2)、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感受不同情绪:这里有《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对大自然蓬勃生机的赞美;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③ , 随君直到夜郎西 ”的深情祝福;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④”的无尽悲哀。
  • 2、下列有关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姑娘”“秋天”“外边”“思想”“郊区”都是名词。 B、比拟分为两种。一种是拟人,即把人当作物来写,赋予人以物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另一种是拟物,即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C、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其特点是,句子中没有比喻词,不出现本体,喻体直接出现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上。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散文《济南的冬天》也是他的作品。
  •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ㅤㅤ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生生不息春天万物萌发,青山朗润,轻风流水在天地间,酝①____(niàng)成一首轻灵的诗,牧童的笛声应和着鸟儿(  )的清脆歌声,一起传递着春的讯息热烈而又粗②____(guǎng)的夏雨一来,又是另一番风情了:禾苗野草繁茂成一地青绿,蝉与蛙也叫得一声比一声更响亮:秋霜是出色的染匠,当她来的时候,树叶只是微微转黄,这时节的山峦看上去像是洋溢着丰收气息的麦田,随着秋意加深,浅黄的树叶变得金黄或浅红,走进森林,你将会享受到更为丰富的一场色彩盛宴,冬雪莅临,大地(  ),(  )远处,一片茫茫,高低起伏的房屋都披上了新装,新一轮眷暖花开的希望,就③____(zhù)蓄于冰雪之下。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②   ③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称兄道弟       安静      观望 B、称兄道弟        静谧        眺望 C、呼朋引伴       安静      观望 D、呼朋引伴        静谧        眺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将会享受到更为丰富色彩的一场盛宴 B、你将会享受到一场色彩更为丰富的盛宴 C、你将会享受到一场更为丰富的色彩盛宴 D、你将会享受到一场更为丰富的盛宴色彩
  •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刚刚过去的10月11日,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可是,这个传统节日的节味却越来越淡。不难发现,我们身边的同学们不怎么关注重阳节,很少去了解重阳节的起源和内涵,更少有能在重阳节当天主动给家中长辈送去一份节日问候……

    这种现象引发了学校学生会的关注,学生会通知你在下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以此为话题,做一次演讲,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注意演讲稿的形式和语言,注意演讲的对象;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600字左右。

  • 5、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风有信 花不误

    卿闲

    ①院里笼罩着淡蓝色的烟霭,这是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杏花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开了,而且绽放得那样浓烈,在蒙蒙的雨丝里更显得莹润秀雅。这样的雨天,人们都不愿意撑伞,大概是怕破坏了这烟雨朦胧的诗意吧。

    ②我家的小孩背着书包,站在停车棚旁边的一棵杏花树下,静静地仰望着满树明丽的杏花。我们坐在车里看着他,虽然我要赶时间去上班,孩子要赶时间上学,却没有忍心打扰他。

    ③“让他看一会儿花吧。”孩子爸爸说。

    ④孩子心里肯定也知道早上时间的宝贵,还是愿意停下来欣赏一会儿花开的美。刚才在早饭的餐桌旁,孩子一边吃饭一边兴致盎然地和我们玩飞花令的游戏,孩子一口气说出很多春天的诗句,有些连我都接不上来。其中提到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也许正是杏花的诗句,让他看到杏花时,心里荡漾起诗意的情绪,感到欣喜和亲切吧。

    ⑤这个春天,孩子很是忙碌,主动要用功读书。他被学校选中要参加诗词比赛,一边是繁忙的功课,一边要大量地背诗。他没有喊累,而是神采奕奕地投入诗词比赛前的准备。晚上作业完成后默默背诵,早上他卧室的灯又先亮起,他又在背诗了。他告诉我,怕自己起不来,定了两个闹钟。今天早上,他坐在餐桌旁吃饭,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他越来越喜欢诗词了。

    ⑥想起前段孩子被选上参加诗词比赛的那天,我们去接他,从来没见过他那么高兴,开心地唱着“春风得意马蹄疾”。说起被选上的缘由,在刚开学的才艺展示课上,他洋洋洒洒,抑扬顿挫地背了一首《将进酒》。老师问他还会哪些,他又背了《从军行》《蜀道难》。这给老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同学们都觉得他诗词积累得多。

    ⑦孩子对同学说,我能被选上,得好好谢谢我老妈。那天,孩子对我说起这些时,我心里自豪,但更多的是欣慰开心。像是自己犹犹豫豫的想法,一直提着惦记着,终于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那种轻松透彻的喜悦。

    ⑧因我对诗词的喜爱,假期时便让孩子背诗。相比于听故事、做手工,背诗是很有些费力的事。假期时间充裕,我给他选了一些比较长的诗,有些字他还不认识,字句也不理解,我又没时间一点点教他,就让他查字典,看注释。这对一个孩子确实有点难度,况且那时的他对诗词并没有兴趣,也考验着他的耐心。在我的要求下,他又不得不做。我又总是抽查,他只好不情不愿地背着。

    ⑨有时候,看孩子背得吃力,我就想撒手,让他自由自在地玩吧,去做自己喜欢的。尤其是看到很多人说,父母不要把自己喜欢的强加给孩子,又想到自己成长过程中,不是也反感父母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希望吗?可是,当回首从前的时候,又懊悔自己浪费了大好光阴,没有好好听父母的话,甚至希望父母对自己更严厉些,这样就能多学点知识。人总是这样,错过了,才知道珍贵,特别是光阴,该读书的少年时光,就要好好读书,然而往往这些只有长大了,人世里一番历练,尝些苦头后,才会明白。况且年少时,记忆力最好,现在背会了,不容易忘。我现在就不行,背了很快就会忘记,知道诗句的好,就是记不住。大概现在面临的问题多,心思不清静了。

    ⑩我就是在这样的矛盾里徘徊着,纠结着,但也在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⑪一个假期过去了,倒是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孩子会背了不少长诗,他慢慢对诗词有了一些好感,尤其喜欢李白那样豪迈潇洒有气势的诗歌。时常,他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像唱歌一样唱出一些诗句。听着他得意地诵诗,我知道他已经找到了快乐。

    ⑫陈忠实先生决定走文学这条路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总是写着这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⑬我想,只要耕耘,多多少少会有收获的。只要坚持,就会花开。现在院子里,不仅是杏花开了,海棠花也开了,很多花都在信守着约定,如期绽放。“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个信字,就是我们的诚挚,我们执着地努力和耕耘。

    (选自《湛江晚报》)

    (1)、有同学说要制作一个男孩学习诗词的心路历程图放在文章前,请你根据提示补充。

    对诗词不感兴趣,不情愿背诗词→→很高兴被选上参加诗词比赛,越来越喜欢诗词

    (2)、有同学认为第①段有些多余,可以删掉,你认为呢?
    (3)、有同学说文章的主旨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把文题改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好不好?为什么?
    (4)、《班级周刊》设有下面四个栏目,你认为将这篇文章编入哪个栏目最合适?请具体说说理由。

    栏目一:家庭教育栏目二:诗与远方栏目三:人生感悟栏目四:人性光辉

  • 6、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各题。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①元元:百姓。②课: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讲授或学习。

    (1)、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概括写了 , 后两句描写了
    (2)、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基于这个观点,你认为陆游阅读时幸福快乐吗?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永州两记

    柳宗元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 , 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石而往,有石泓 , 葛蒲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 , 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石怪木奇美箭可列坐而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选自《小石潭记》

    【注释】两记选自《永州八记》中的两篇。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咫(zhǐ)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③泓(hóng):深潭。水深而广。④鲜:苔藓。⑤堕:落,流。⑥减:不足,不到。⑦纡余:曲折伸延。⑧卒:最终。⑨箭:小竹。⑩庥(xiū):树荫。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逾    被    遗

    (2)、“其长可十许步”句中,“可”和“许”均表示大约、左右的意思,在现代文中就是重复的语病,但在古文中连起来用,约定俗成,如“高可二黍许”,请从《小石潭记》中再找一例。
    (3)、用恰当的标点为文中划浪线句断句。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4)、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5)、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6)、柳宗元的两记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7)、积累链接: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不仅写了游记,也写了诗歌。这两记所描绘的奇景人迹罕至不为世人所发现,可用他《江雪》中的诗句来概括,请写出这两句诗。
  •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黄河农耕文明的反映,是中原农业文明的产物。每候有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七十二候不是一个一个现象的简单描述与记载,是和大自然完全融在一起的综合的观测结果,也是长期历史总结的结果。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诞生于农耕时代,它所包含的大科学的基本要素仍然正确,对节气和物候的描述即使在今天也是准确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我们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很精准的坐标。我们现在说气候异常不异常,就是根据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依据。它对世界的贡献非常大,所以是大科学。

    (摘编自《这是大科学!听丁一汇院士给你讲二十四节气的当代意义》)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收入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用几年时间创作的近80篇文字作品。作者希望当今忙碌的年轻人能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作为切入点,更好地感悟自然、感悟生命,获取奋斗力量。

    徐立京谈观察和感悟七十二候的三点原因:首先,它是一套大科学,而不是一个古老的已经失去现实价值的东西。她提到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时,丁一汇谈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大思维、大科学,是中华民族认识宇宙变化的系统思维的体现。其次,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智慧是有生命力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一个非常厚重的文化时空的隧道。最后,它蕴含了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观。从大自然无数的现象中选出的72种物候都可代表天地万物、四时变化。几年来,她对这一文化体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观察和思考并时刻保持着恭敬之心。

    书中也收入当代中国抽象画家徐冬冬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主题创作的140余幅抽象画,这些作品的制作历时五年,艺术家春天采集甘露,夏天收集雨水,秋天将风沙与颜料混合,冬天取用晴雪。徐冬冬提到当西方文化独大的时候,另外的一种文化就要与其平衡。实现这种平衡,是中国文化进入世界的外因,而内因则是博大精深的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精神源头,也是生命能量的一种体现。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作者徐立京、徐冬冬访谈)

    材料三:

    大火西流又立秋,凉风至透内房幽;一庭白露微微降,几个寒蝉鸣树头;一瞬中间处暑至,鹰乃祭鸟谁教汝;天地属金始肃清,禾乃登堂收几许;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旧时玄鸟都归去,教令诸禽各养羞;自入秋分八月中,雷始收声敛震宫,蛰虫坏户先为御,水始涸兮势向东;寒露人言晚节佳,鸿雁来宾时不差,雀入大水化为蛤,争看篱菊有黄花;休言霜降非天意,豺乃祭兽班时意,草木皆黄落叶天,蛰虫威俯迎寒气。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

    (1)、下列说法,与材料三相关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立秋时分,暑气消退,凉风来袭,带来幽幽凉意。 B、白露时分,温差增大,秋寒渐起,寒蝉鸣于枝头。 C、秋分时分,雷声渐稀,小虫封洞,水量逐渐下降。 D、霜降时分,豺狼多食,草木枯黄,小虫进入冬眠。
    (2)、下面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虽然诞生于农耕时代,但其描述与记载的节气和物候仍为当下气候研究提供了唯一的精准坐标。 B、从自然现象中选出的七十二种物候,不仅代表四季的变化,而且能启发我们从科学角度认识生命和宇宙。 C、画家徐冬冬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主题进行抽象画创作,其创作作品的原料完全取自大自然。 D、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体现,它与西方文化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但对世界文化贡献巨大。
    (3)、徐立京、徐冬冬精心创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给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 9、名著选段阅读

    【摘录一】

    有一天,在发电厂那堆满木料的院子里,拦住保尔,微笑着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鸡一样好斗。’”他纵声大笑,似乎挺赞赏,“打架根本不是坏事,只是要弄清楚该打谁和为什么打。”

    保尔不知道他是在嘲笑他还是跟他说正经的,便回答说:(A)“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他出其不意地提议道:“想要我教你打架的真功夫吗?”

    保尔惊诧地望着他:“什么是真功夫?”

    “好,你就瞧着吧。”

    保尔第一次见识了英国拳击,他简明扼要地给他讲解了一番。

    这门本领学起来并不轻松,但保尔掌握得还不错。他的拳一次又一次把他打飞,让他摔了一个又一个倒栽葱,但是他依旧勤奋耐心地学下去。

    【摘录二】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B)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

    【摘录三】

    直到现在保尔才体会到,当一个人拥有健康和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办到的事;只有在生活如同铁环般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

    “别担心,小姑娘。要我进棺材可没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硬说我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

    很多天过去了,直到等待已经变得难以忍受的时候,跟他同样激动的母亲突然跑进房间大喊:

    “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保尔的心猛烈地跳动着。日思夜盼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铁环已经被彻底碾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请写出【摘录一】中加点字“他”指代的人物姓名,并简述这个“次要人物”对保尔的影响。
    (2)、请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推断【摘录三】中提到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题目内涵。
    (3)、请选择选文A、B两处画横线句中的一处,从描写的角度方面作批注。
    (4)、请结合作品简要描述【摘录三】画波浪线句子中保尔将开始怎样的“新生活”。
  • 10、创新中学将围绕“以和为贵”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和”气生财】

    小刘去一家饭馆吃饭,发现菜里面有一只虫子,于是把饭馆老板叫过来,小刘:“老板,你这清炒菜心是荤菜还是素菜?”老板:“当然是素菜了,”小刘:“那这条虫是怎么回事?”老板:“呃……它也是来吃饭的。”小刘:“它吃饭,凭什么我付钱?我又不认识它!”

    老板:

    请在横线上补上恰当语句,既能化解矛盾,又能让小刘心甘情愿地买单。

    (2)、【转述信息】10月13日上午,学生会主席邀请你们班班主任陈老师于明天下午2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主题为“以和为贵”的座谈会,但陈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13日下午,你找到陈老师会怎样对他说?请把转告的话写下来。
    (3)、【设计栏目】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栏目,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

    栏目一:说和·邻里和睦

    设计意图:鼓励同学们说一说身边的邻里之间和睦的平凡小事,学会在交往中待人和气,礼让他人,从而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栏目二:

    设计意图:

  • 11、阅读下面文字,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国家前行的道路。他们,便是共和国的脊梁。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们,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有的在科技的高峰上奋勇攀登,以智慧和勇气突破重重难关,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挺起脊梁:有的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____,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祖国尊严,换来家国安宁,山河无恙。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他们不追求个人的名利,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他们____,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如同默默绽放的梅花,虽不张扬,却散发着阵阵清香,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让我们共同致敬这些闪亮的名字,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图是“共和国勋章”,徽标以红色、金色为主要色调(图中颜色较暗处为红色,其余处为金色),章体采用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如意、兰花等元素,整体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珐琅等工艺制作。请你围绕徽标的组成元素,说说它的寓意。

  • 12、请你参加“南大教授再评刀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南大教授再评刀郎:

    和《罗刹海市》相比,《花妖》少了几分怒气,多了几分平静

    刀郎的《花妖》以凄美的爱情引发翻唱热潮。苗怀明对记者表示,“这首歌说是从《聊斋志异》改编的,但很难说是改自哪一篇,应该是化用鬼狐花妖的故事意境重新演绎吧。听了这首歌,我脑海中浮现的则是苏小小的画面。用略带沙哑的声音演绎一个发生在西湖的爱情故事,有着一种别样的沧桑和凄凉,听后不胜唏嘘,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正滋味吧。”在他看来,刀郎想表达的,也许人生就是一场错过,错过的又岂止是三生三世。“和《罗刹海市》相比,《花妖》少了几分怒气,多了几分平静,对人生的理解相当透彻,尽管基调是忧伤悲凉的。”

    此前,苗教授就坚持认为,文学经典常读常新,需要不断进行新的解读,这样,经典才有活力,才能为年轻人接受,在这方面刀郎的创新是有意义的。

    此次他再对记者表示,刀郎的新歌如今争相评说,在新媒体上达到举国若狂的程度,已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事件,这是好事。

    首先,大家听到了一组好歌,得到审美愉悦,在炎热的盛夏感到一阵凉意。大家相互分享体会,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至于观点是否正确,见解是否高深,这不重要,关键是大家很开心。

    其次,大家听了刀郎的歌,联想到社会人生的各种现象,进行思考,想明白很多事情,这也是好事。刀郎的歌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机会,流行歌曲能有这样的作用,真是不多。

    最后,刀郎的歌用流行歌曲演绎文学经典,很多人是听了他的歌去看《聊斋》,这比我们专业研究者的推荐还有效,如用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传统文化,当然是要肯定和支持的,它也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1)、苗教授认为,刀郎的新歌被争相评说,在新媒体上达到举国若狂的程度是好事,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好”在哪些方面。

    提供审美愉悦、

    (2)、西湖,一个灵秀、浪漫之地。《花妖》的故事在此上演,中国四大传奇故事中,除了《孟姜女》《牛郎织女》,另两个也诞生在西湖。请写出这两个故事名。
    (3)、2023年暑假,刀郎取材于《聊斋志异》的新歌专辑《山歌寥哉》带火了《聊斋志异》,也带火了聊斋园。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一直在关注的问题。 B、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C、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技术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D、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 14、默写
    (1)、苏轼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反常合道是指在写作的内容上或艺术上违反人们的常情、常理、常规,而实际上符合写作的规律,使作品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的写作方法。如“”(《卖炭翁》)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又如“”(《雁门太守行》)以反常笔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古今中外的文人多在虚写中释放心理重负。如《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出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定平和,寄寓了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空间的追求;李白《行路难·其一》“”设想未来之境,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的态度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3)、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南岳衡山的一副对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这正如郑燮的《竹石》所说:“咬定青山不放松,。”
    (4)、春华秋实,春种秋收,“春”和“秋”是最好的两个季节,古代不少文人墨客也把“春”与“秋”同时吟进了诗词里,如“”。
    (5)、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核舟记》)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遇见的人,经历的事,看见的景,都会在我们心中种下一粒小小的种子。因为一本好书,种下阅读的种子;因为一次挫折,种下坚强的种子;因为公益活动,种下向善的种子;因为热爱画画,种下梦想的种子……在心中种下一粒种子,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请以“种下一粒    ▲    的种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成;②结合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感受;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不得抄袭套作;⑥字数不少于500字。

  • 16、微写作: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请以“当上课铃声响起”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①要有细节描写。②字数100字左右。

  • 17、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各题。

    五猖会(节选)

    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⑨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⑩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⑪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⑫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⑬“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⑭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⑮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⑯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⑰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七(1)班正在开展《朝花夕拾》主题阅读活动,小文和小涵在读书沙龙活动中交流了他们的阅读感受。

    (1)、【《朝花夕拾》•阅】

    小文:《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中介绍了阿长这个人物,我觉得,阿长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童年陪伴的路上,没有起到保姆的作用。

    小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认为长妈妈可以视作“我”的老师,理由是

    (2)、【《朝花夕拾》•读】

    小文:鲁迅先生虽然年龄尚小,但是已经能够体会到世态人情了。比如说,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中,通过对三种动物进行详尽的论述来反映当时中国的境况。

    小涵:你理解得真棒!请你阅读名著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小写字母

    (3)、【《朝花夕拾》•析】

    小涵:我还发现鲁迅先生用语是十分考究的。“父亲”教“我”读书的场景,他这样写:“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却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丝毫不觉得这两处“一句一句”重复,因为前一处表现出父亲的① , 后一处表现出“我”②

    (4)、【《朝花夕拾》•思】

    小文:你有没有发现,《朝花夕拾》中蕴含了作者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层思考, “父亲”命“我”背诵的《鉴略》,是我们根本读不懂的内容,可是“我”却死记硬背了下来,还在《朝花夕拾》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小涵:我想鲁迅先生的用意就是 

  • 1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甲】

    ____

    ①在春天,叫醒我的,是鸟,是一只只藏在深山中的春鸟。

    ②早起,春山寂寂,我躺在床上看青灰色的晨曦流进后窗,鸽群“呼啦啦”地从窗前飞过,随即一声声清脆的鸟叫声传入人耳来,顿时清醒不少。我突然想到曾读过一句话:“于清晨极静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

    ③于是,我披衣起床,站在走廊上长久地听着一声声鸟叫。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油菜花发了疯似的“黄”,一大片一大片麦苗发了疯似的“青”,一块儿黄连着一块儿青,一块儿青连着一块儿黄,让人眼里、心里全是欢喜。

    ④而此时,鸟儿们也仿佛知道有人在侧耳倾听,此起彼伏的鸟鸣从山涧、树梢、屋顶上传来,A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籁。

    ⑤晴日里听鸟叫与雨日里听大为不同,正所谓晴有晴的好,雨有雨的妙。倘若是晴天,春山空旷,一草一木都看得清晰。一声声的鸟叫从远天云外传来,让人只觉得更加空旷。年少时读王籍的《入若耶溪》,我还不曾有过“鸟鸣山更幽”的感受,如今听得久了,愈发觉得那一个“幽”是那样的动人,那意境“哗”地一下子就出来了。

    ⑥若是雨日,就别有一番情趣了。清明前后,雨水颇多,窸窸窣窣的雨声里夹杂着一声声鸟鸣,这声音听着就不是空旷了,而是空灵。一声声的鸟鸣仿佛是抖落了雨水一般,清脆不已。此时恰是鸟声最欢的时候,我端坐屋内看书,竟感觉所有的雨声都挟裹了鸟鸣落到了书页间,顿生春意。

    ⑦《小窗幽记》里写春鸟:清晨林鸟争鸣,唤醒一枕春梦。独黄鹂百舌,抑扬高下,最可人意。山居听得的可不独独是黄鹂,B亦有燕子、杜鹃、喜鹊、画眉、布谷这些“角儿”轮番登台,好不热闹!

    ⑧不得不承认,这些山间的鸟儿确实比人更懂“春光易逝”这个词。不信你听,此时山间群鸟正喧哗,而人间却又有几人在这大好晨光中醒来呢?

    (1)、请你为【甲】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并简要叙说选择的理由。

    A:晴雨山间 B:春鸟喧哗

    选择理由:

    (2)、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朗读会更打动人。请你选择正确的朗读设计。( )
    A、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籁。朗读设计示例:“更”字要重读,强调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极为美妙,表达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B、亦有燕子、杜鹃、喜鹊、画眉、布谷这些“角儿”轮番登台,好不热闹!朗读设计:“热闹”要重读,强调各种鸟在山间争相鸣叫的喧哗景象,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C、想读出対雨的喜欢是没有任何条件的,这样处理重读: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D、想读出春天的力量和生机,她这样处理停连 (“∨”表示停,“∧”表示连):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3)、于字里行间品味语言之美,能够领略文学作品的意蕴,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进行批注。

    此起彼伏的鸟鸣从山涧、树梢、屋顶上传来,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籁。

    (4)、七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群文阅读”语文学习活动,他们想为上面这篇文章再添加一个新成员——《济南的冬天》,请你写出两条添加理由。(可从写作对象、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等多方面选择两点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 1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ABC处内容填写完整。

     我

    外婆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A:

    B:

    快乐地与“我”交谈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C:

    (2)、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
    (3)、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义。
  • 2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B)。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2】 

    ①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C)。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

    ②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③及遭孙恩之难 , 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 , 为之改容 , 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有删改)

    【注释】①白:告知。②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用肩舆抬。⑦毒虐:歹毒残暴。 ⑧改容:动容,折服。⑨乃:竟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日中

    成语解词法:不而遇

    叔父安内集

    查阅字典法:①品尝;②经历;③曾。

    (填序号)

    撒盐空中差可

    课内积累法

    安大

    联系课内,并关注常见通假字

    (2)、请将“也”“之”“哉”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4)、请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5)、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用三个字概括【乙】文中②、③段中有关谢道韫的事件。

    谢道韫,能吟咏,。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ㅤ。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