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陆元九:“一百分才及格”
陈海波
又一次成功发射!
①2023年4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1次飞行任务。
②471,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在一次又一次的“飞天”中,中国航天成了“靠谱”的代名词。此刻,我们想起了中国航天界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上天的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
③“名言”来自一位老航天人——两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陆元九。两年前的“七一”前夕,这位出生于1920年的老人,以101岁的高龄成为“七一勋章”最年长的获得者。
“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
④1996年,经过多年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迎来首次发射。突然,火箭姿态发生异常。20余秒后,坠毁爆炸。
⑤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立即赶赴西昌。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他沉浸在一种专注、焦虑、亢奋叠加的状态里,甚至经常睡不着觉,要靠安眠药才行。经过抽丝剥茧般的层层分析,他最终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⑥翌年,长三乙在西昌第二次起飞,并把一颗国外卫星顺利送入离地球数万千米远的轨道。于是,就有了上文陆元九的那句“名言”。
⑦此后的日子里,陆元九经常向同事,特别是年轻人提起这次发射失败后的西昌之行,以此警醒自己,也劝诫他人:“如果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
“一定要学新东西”
⑧“技术问题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硬”,这或许正是陆元九走上“科学救国”道路的原因。
⑨20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抱着“学好科学救中国”的信念,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求学。“既然来留学,一定要学新东西”的他,选择了仪器学专业,研究当时很少有人听过的“惯性导航”技术。
⑩惯性导航相当于飞行器的“眼睛” , 确保它能飞得更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惯性技术在航空和导弹上开始应用,但作为导航,尚处于萌芽阶段。在留学的前两年,陆元九一直是这门学科唯一的博士生。
⑪1949年,拿到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的陆元九,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而更让他兴奋的是,大洋彼岸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⑫回国后的陆元九,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跳动的脉搏。此后,陆元九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箭、导弹、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还为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规划和论证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要求严格,可以进步快一点儿”
⑬“只要一听说他要参加评审、论文答辩等,大家就格外紧张”这是同事和学生对陆元九的评价——他是个性极其倔强的人,这种倔强,“本质特征就是要求严”。不过,在陆元九看来,严,是一种督促和希冀——“要求严格,可以进步快一点儿”。
⑭2021年,有媒体向陆元九抛出问题: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科学精神?这位百岁老人言辞恳切;“一定要认真,老老实实地干活,不能说任何假话。”
⑮这个回答,也是陆元九等许多航天人的写照。他们将梦想投射向星空,但双脚将大地抓得更紧,“差一分”就不行。正如航天员王亚平致信陆元九时所说:“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坚持,成为今天我们在太空自信、自由翱翔的底气。”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4月25日,有删改)
(1)、请你根据下面表格,帮助小语梳理陆院士的生平相关事迹。
时间
相关事迹
20世纪40年代
他远渡重洋留学,学成归国后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
1996年
①
2021年
②
2023年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71次飞行任务成功后,人们想起了他的名言。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小标题的形式,将陆元九的精神品质和事迹划分为几个部分,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 B、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抽丝剥茧”和“千丝万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陆元九分析问题的艰难过程,突出了他的专业能力和严谨认真精神。 C、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惯性导航对飞行器的重要作用。 D、文章不仅多次引用陆元九的原话,还引用同事和学生对陆元九的评价,都使读者从正面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陆元九的精神品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3)、请你谈谈对结尾段中画线句的理解。(4)、如果将本文标题和《邓稼先》一样改为《陆元九》会不会更好?为什么?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的后代。1929年,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去美国深造,在航空、火箭、导弹等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引起美国军界、科学界极大震动。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1950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获悉后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产党的中国。”于是,钱学森被司法部逮捕了。经过朋友们的多方努力,钱学森才被保释,但仍在美国羁绊达5年之久,直到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大使与美方进行交涉,钱学森才于1955年回到祖国。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材料二】
①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为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材料三】
①钟南山,曾经他为了抗击“非典”,日夜奋战,无私奉献,让全中国人民刮目相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时,又是他临危不惧,顶风冒险,第一时间冲到前线。
②事前,他曾严厉警告老百姓:“千万不能去武汉,危险!”可刚一转身,他却奋不顾身,去了武汉!
③到了那里,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争分夺秒,日夜奋战,马不停蹄,视察调研,团结战友,寻找病源。接着飞离武汉,去往北京,接受任务,来回往返。经过努力,很快找到病根儿,这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④钟院士,他为了人民的生命,为了百姓的安全,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找到抢救的良方,为了寻求斩魔的利剑,他跟时间赛跑,一时一刻也不得闲。困了,坐那儿闭闭眼,饿了,冲碗方便面,八十多岁的老人哪,干起活来胜过小青年!几天下来,他累瘦了脸,熬红了眼,可他精神抖擞,劲头不减,始终冲在第一线。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钱学森克服困难回到祖国,将热血献给当时贫弱的祖国。这启示我们: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材料一】从画线句中可以得知钱学森回国不是自愿的,是因为受到了美国的威胁。 C、【材料二】画线句独句成段,强调了这两个日子不平凡,既表明了“两弹”成功爆炸的重大历史意义,又突出了邓稼先的巨大贡献。 D、【材料三】画横线句把钟南山告诫老百姓不能去武汉与他转身去了武汉的行为作对比,突出了他的高尚品格。
(2)、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品味语言。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从用词角度品析)
②钟院士,他为了人民的生命,为了百姓的安全,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找到抢救的良方,为了寻求斩魔的利剑,他跟时间赛跑,一时一刻也不得闲。(从修辞或句式中任选一个角度品析)
(3)、有些同学以追捧娱乐明星为荣,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你结合三则材料,说说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偶像观。 -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① , 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② , 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③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④ , 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删改)
【注】①傅永:北朝北魏将领。②鞍桥:亦作“鞍桥”,马鞍。③让:责备。④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 B、但当涉猎 涉猎经史 C、蒙乃始就学 永乃发奋读书 D、见往事耳 唯傅修期耳(2)、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三处,多划不得分)。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书”字的本义是用笔书写、记录。常见引申义有:①成本的著作,如“书籍、书刊”;②信,如“书信”“书函”;③文件;④写字或写的字,如书“法”。
(4)、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 B、【甲】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要读出不悦、强烈谴责的语气。 C、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但【甲】文侧重于他人劝导下的学习,【乙】文更侧重于个人因自身不足而主动学习。 D、【甲】文通过鲁肃的言行表现吕蒙的长进,【乙】文通过皇帝的评价表现傅永的成就,两文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人物。(5)、有同学认为乙文主人公傅永的表现可以用甲文“非复吴下阿蒙”来形容,你是否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
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①仕汉羽林郎② , 初随骠骑③战渔阳④。
孰知不向边庭⑤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释】①出身:个人最初履历和身份。②羽林郎:汉朝设置的禁卫军军官名,常由世家大族子弟充任。③骠骑:即骠骑将军,西汉霍去病曾任此官。④渔阳:古幽州,汉朝与匈奴接战之地。⑤边庭:边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表明少年出身于汉代的羽林军,暗示其武艺高强且有报国之志。 B、次句中的“初随”表明少年初出茅庐,而“骠骑”则暗示他跟随的是名将,体现了少年的军事抱负。 C、第三句中的“孰知”通过反问,表现了少年对边庭艰苦生活的恐惧和犹豫。 D、诗人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实际上是盛唐男儿抱负的人格化写照。(2)、小语读此诗时,在“纵死犹闻侠骨香”一句旁批注“‘香’字用得妙,少年精神流芳千古”。请你说说“香”字好在哪里,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
5、 请协助小语制作“诗意家国”古诗词名句积累卡片,完成下表。
诗意
古诗词名句
出处
明月知人意
① ,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王维)
玉笛传乡情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草树懂惜春
③ , 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韩愈)
传语求两全
④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岑参)
驰骋显英姿
⑤ ,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乐府诗集》)
黄河⑥(限填3个字)
⑦ , ⑧。
-
6、 读经典《骆驼祥子》,致敬老舍先生,传承他毕生为人民创作的崇高艺术品格,感受他对底层人民悲苦命运的深切关怀。小语做了一张关于祥子的人物档案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姓名
祥子
性别
男
绰号
骆驼
职业
人力车夫
最大的梦想
①
主要经历
“三起三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起
②
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车。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落
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希望第一次破灭。
③
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希望第三次破灭。
性格变化
前期:④(至少填两个词语)
后期: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
7、 本次班会课还需要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已给出上联,请你选出正确的下联。( )
上联: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 下联:寒冬酷暑,____
A、热血一腔长城铸 B、热血一腔铸长城 C、一腔热血长城铸 D、一腔热血铸长城 -
8、 小语为“家国情怀”主题班会拟写开场白,请你帮他补充完善,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的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A____,____;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家国情怀,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感,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①,死而后已”,闻一多为给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B____(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地钻研古代典籍;坚rèn②不拔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1)、为①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②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①鞠躬尽瘁 ②坚rèn不拔
(2)、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B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成语。(3)、在文段A处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使上下文连贯、通顺。(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5)、请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①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
②继而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③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
④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
⑤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A、⑤③①④② B、⑤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③①②⑤ -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鲁迅来说,那夜归航途中的豆,是一缕芬芳;对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张老来说,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亲人的一言一行,也是一缕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在故乡春风里
朱谷忠
①回到故乡闽中,正是春天。乡音与乡情,像两只看不见的手,一早就招引我出门,让我伴着归来的燕子,在乡间欢快地穿行。
②迎面吹来清晨的风,抚摸着我的脸颊,几丝温润,几丝凉爽。“回来了?”“回来了!”“早呀!”“早啊!”让我高兴的是,一些老人还认得我,他们那熟悉的口音,我听起来感到分外亲切。行走中我发现,村里的鸡鸭似乎比以前更多了。村头不知谁家的两头花斑奶牛,一前一后,正欢欣地朝着翠草芊芊的山坡走去。花圃、果棚、菜地,常常可见摩拳擦掌的人们,那闪动着的一顶顶斗笠,鲜亮得像一朵朵彩云。细看,村里村外、墙隅石缝,绿意盎然的枝条正在春风中摇曳。
③于是,我放慢了脚步,走着,看着,感受着春来时乡间的生命律动。身旁,掠过的是忽闪的阳光,照亮了熟稔的灰墙黛瓦、阁楼扇门,以及矗立着的崭新楼房。许多人家的窗户都敞开着。踮踮脚尖,还可以看到花草葳蕤的院墙内,散布着一些农具:几把搁在墙洞的镰刀,一架躺在屋外的犁铧,一溜堆在廊沿的畚箕……朴实的乡亲们,历来对那些不起眼的农具抱有朴素的感情。即便如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他们仍然爱惜这些“老伙计”。
④出了小巷,眼前是村里的一条“新街”。其实,老人们都知道,它原是一段官道,由石块、石条铺成。一般来说,官道都是从村落外边擦过,而故乡的先辈们,却不管不顾地把这条约一公里长的官道“揽入怀中”。据说,当年他们考虑,只要把家族的根扎在这段官道两边,就算是共同拥有了一条抬脚可至的“主干道”。官道伸向村外的道口,则建起一座土木结构的凉亭。天气炎热时,每天轮流由一户农人在亭中施茶,供过路的客人、挑夫饮用。渐渐的,故乡成为官道上一个显眼的“节点”。于是,有人开起小客栈、小酒店;随后,杂货店、豆腐店、农具店也逐渐多了起来,展现了乡亲们亦农亦商的辛劳与智慧。如今,官道早已拓宽,两旁楼房高低错落。铳楼旁建起的农贸市场里,人声喧闹,商贩摩肩,蔬果充盈,鸡鸭满笼,织成一幅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画卷。
⑤走出农贸市场,踏上杨柳依依的河岸,脚下就是麦苗吐穗、油菜结籽的田野了。这些年来,为了治理这条河流的污染,乡亲们曾挑灯夜战,数次疏浚河道,可惜效果并不明显。直到上下游全面整治,又实行了河长制,清凌凌的河水才重回人们身边。有趣的是,昨夜与一位童年时的伙伴喝茶闲聊,获悉村里推选他协助河长负责河沟的监测,有人称他为“沟长”。向来乐于助人的他笑着说:“别看我官小,但责任不小,因为沟长不但管水,也管岸,甚至管岸边的花草、桥边的古塔哩。”如今,漫步河堤,水清岸绿的美好画面一一在眼前掠过,想起这条河的过往,真让人有一种时空转换之感。
⑥当然,入眼舒朗的还有渠水淙淙的田野,它让我想起青少年时期在田间学农事的日子。是的,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熟悉的乡亲们,记得他们有过愁苦也有过欢乐的脸庞。
⑦这些年,故乡的变化快了起来。有人办企业,有人建蔬菜大棚,有人买汽车跑运输,有人在网上做电商……乡亲们都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田野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面对这明媚的春色,我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枚书签,夹进故乡生机勃勃的书页里……
(1)、作者回到故乡后看到了故乡的各种景象,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所至
所见
村头
绿意盎然的枝条,在花圃、果棚、菜地劳作的村民
①
灰墙黛瓦、阁楼扇门,崭新的楼房和散布的农具
新街
高低错落的楼房,富有烟火气息的农贸市场
河岸
②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选文中"我"的故乡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
11、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雨奏响的物候之歌
王恩眷
①物候,是指生物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在具有季风气候的中国,一年当中的降水(雨、雪等)与很多物候有着极高的对应关系,植物的花期便是物候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花雨交织的协奏曲吧!
春天的序曲————桃花汛
②每年3~4月,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冰凌消融,形成春汛。春汛流至中下游时,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就被冠以一个美丽的名字———桃花汛。每到这个时候,黄河中游河段的壶口瀑布,便会上演桃花汛的奇观:黄河水激流汹涌、响声雷动,两岸山桃花妩媚明艳、温婉动人。桃花汛奏响了春天最美的序曲,也开启了新一轮的四季律动。
③适当的桃花汛有利于春耕及农作物的生长,缓解春季旱情;对于一些少水的河道,它还可以增加水量,利于航运。然而,如果桃花汛过于猛烈,就可能导致河水泛滥成灾,淹没农田,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流速增快、水流紊乱,还会对船舶航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寒冷的插曲————桃花雪、梨花雪
④当然,春的乐章不仅有明快和温婉,更有跌宕和回转。纵使人间已是“桃花红、梨花白”,冷空气仍然能够携冰雪返场,带来一段冬的插曲。于是,当春雪遇春花,它们也被赋予了浪漫的名字:桃花雪、梨花雪。
⑤不过,这美丽的背后,恐怕还有几分危险。这样的现象,意味着前期经历了一场快速回暖,带来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花儿被温润的环境唤醒,提前绽放;紧接着,一场大降温甚至是寒潮来临,当强冷空气南下遇到早已就位的充足的暖湿气流,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气温骤降下水汽结成冰晶,纷纷扬扬的春雪应运而生。因此,桃花雪、梨花雪往往意味着强冷空气的到来。
绵长的雨季———黄梅雨
⑥6月中旬到7月中旬,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降雨带会北移,到长江中下游来“旅居”。此时正值江南等地梅子黄熟时节,故称之为黄梅雨、梅雨。降雨带到了江南,又会带来另一番景致。除了接连不断的大雨、暴雨,还有绵长潮湿的天气。晒不干的衣服、冒水的墙壁、无处不在的发霉……这场梅雨又被人们戏称为“霉雨”。降雨带停留的时期,被称为梅雨季,梅雨季“入住”日和“退房”日分别被称为“入梅”和“出梅”。
急促的终曲———槐花雨
⑦7月下旬到8月上旬,正值盛夏时节,降雨带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华北、东北地区,“七下八上”的北方雨季便开启了。和黄梅雨不同的是,北方雨季所面临的是时间更短
(20天左右)、雨量更集中(约占年降水总量的25%)的降雨,时间紧、任务重,这样的雨季难免“急促凶猛”。这对于前期还比较干旱少雨的北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容易引起旱涝急转,甚至来个内陆“看海”。与黄梅雨类似的是,地处华北的北京,此时正值市树国槐盛开,用槐花雨为北京的雨季命名再合适不过。
⑧年复一年,花朵和雨水为我们演绎了四时不同的物候之歌。然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四时雨季和花期也会因此发生错乱和异常。同时,降水作为水循环的重要一环,这种错乱和异常还会间接影响水循环和水资源。
(1)、概括选文的说明对象,说说选文的内容是竺可桢笔下的“大自然的语言”吗?(2)、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月中旬到7月中旬,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降雨带会北移,到长江中下游来“旅居”。
(3)、选文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运用选文的知识解释以下材料中河北、内蒙古多地出现“四月雪”的原因。【链接材料】2024年4月28日08时至29日08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等局地出现暴雪;河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雨(雪)或雨夹雪,高海拔地区出现纯雪,部分站点达到暴雪量级。在河北塞罕坝地区,通过网友拍摄的现场照片可以看出,当地雪花纷纷扬扬,地上积雪已有一尺多厚,附近的居民已经穿上了冬装,完全是寒冬凛冽的景象。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醉乡记
唐·王绩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①;其气和平一揆② , 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3,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③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④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⑤ , 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其糟丘⑥ , 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⑦ , 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⑧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嗟呼,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⑨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注释:①阪(bǎn)险:崎岖不平。②一揆(kuí):一个尺度。③姑射神人:姑射是传说中的仙山名。④甲子:甲居十干的首位,子居十二支的首位。古人用干支依次相配以记日,后人主要用于记年。此处以甲子代指掌管天文历法的取位⑤夭:本指夭折、短命,此处应解作道路断绝。⑥升其糟丘,使酒糟堆成的小山越升越高,意谓酿酒极多。糟丘,酒糟堆成的小山。⑦五齐: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称五齐。⑧逮:本义指赶上;及;到。⑨华胥氏之国:传说中的国名,用为梦境的代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穷:贫穷 B、降及尧舜 降:投降 C、盖至其边鄙 鄙:边境 D、处处志之 志: 标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醉名乡,所举的人与事都与酒有关联,如夏桀与糟丘,黄帝设立酒人氏之职,阮籍、陶渊明的酣饮等,这些有史可查的材料巧用于文中,使文章自然而富有情趣。 B、作者把他笔下的乡村类比成传说中的古国,它有平坦开阔的自然环境,有“与鸟兽鱼鳖杂处”的居民,是一个民风质朴率真的世界。 C、阮籍、陶渊明等人纵情饮酒,死也葬在醉乡的土地上。作者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惋惜之情,后来自己也得以游历醉乡,并写下了这篇游记。 D、作者运用了众多典故,肯定与醉乡有交往的君王而否定与醉乡隔绝的君王,揭示了醉乡所寄托的理想社会的思想内涵。(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B、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C、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D、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
(5)、本文与《桃花源记》都描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表达作者的志趣,请分别概括 -
1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形象地写出三秦辅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突显诗歌开阔的意境。 B、颔联指出二人都在异乡为官,王勃与家人离别后又将送别友人,点出离别的背景。 C、颈联通过“海内”“天涯”点明了二人从此天各一方,再难相见的愁苦情形。 D、尾联中作者劝勉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心落泪,要坦然面对分离。(2)、同样是写对友人的关切,请说说此诗最后两句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14、张老先生在学校里总能恰当的与每个人交流,应对得当。“应对”是一种口语交际能力。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做好应对,首先要 ,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2)、下面是一组应对案例,请选择其应对技巧。
常用的应对技巧包括:
A巧设比喻B针锋相对C自嘲自夸D转移话题E巧换概念F据实作答。
案例
技巧
当伙伴惊讶“不知木兰是女郎”时,木兰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加以巧妙解答。
巧设比喻
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陈元方毫不示弱,反击对方无信无礼。
①
当鲁肃惊叹“非复吴下阿蒙”时,吕蒙风趣地说应该对自己刮目相看。
自嘲自夸
当六一公公问“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时,双喜却说他吓跑了自己的虾。
②
当外国友人问周总理“你们中国一共有多少钱”时,周总理巧妙应答“我们中国一共有18元8角8分钱”。
③
当先驱传令“天子日至”时,军门都尉如实回应军中只闻将军令。
据实作答
(3)、下面是张老先生在与师生交流时几个同学的提问,请你任意选择两条留言,帮助张老先生进行巧妙回应。①读的书总是很快就会忘掉,岂不是白读了?
②不是我不爱读书,是有的书实在太难读了。
③读书对写作文到底有没有帮助?
选择 回应:
选择 回应:
-
15、读了《经典常谈》,八年级(1)班组织了“走进经典,了解经典”的读书交流会,请张老先生来旁听。同学们展示了各自的读书成果。(1)、[整本书阅读]小罗制作了读书卡片,请你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书名:《经典常谈》 作者:
主要内容:这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诗经》《》《》(任意写出此书中的两部经典)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2)、小罗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整理,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 B、《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春秋》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非常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
1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欺侮 (wú) 锵然 (jiāng) 糜子 (méi) 大彻大悟 (ché) B、撺掇 (cuān) 归省 (xíng) 油馍 (mó) 装模作样 (mó) C、屹立 (yì) 瞳仁 (tòng) 恬静 (tián) 戛然而止 (jiá) D、斡旋 (wò) 羁绊 (jì) 思慕 (mù) 垂珠帘珑 (lóng)
-
17、下列是张老先生与同学们交流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浓缩着我国古人的智慧,其中“清明”是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清明节有扫墓祭祖、赛龙舟的传统习俗。——这句话内容表述不正确。 B、小杰对张老先生说:“我能惠存您的墨宝,深感荣幸。希望您保重身体,创作出更多作品惠及书法爱好者。”——这句话说得恰当得体,有分寸。 C、大雁是一种候鸟,古人认为鸿雁是可以代人传书信的。在古诗词中经常用雁抒发思乡之情,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个文学常识的表述是正确的。 D、5月10日至14日,围绕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办,中国品牌集体亮相,新品首秀精彩纷呈。——这个句子有语病。
-
1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此句运用比兴手法,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的团结。 B、“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小说《社戏》中能连翻四十八个跟头的铁头老生属于戏曲四行当中的角色。 C、《回延安》一诗,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D、吴伯箫的《灯笼》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
19、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他那犀利的文笔,写了许多振聋发聩的杂文,让许多麻木愚昧的人醒悟过来。 B、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武大靖一马当先 , 率先滑过终点,夺得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 C、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D、当一切喧嚣戛然而止 , 这个世界猛然出奇地安静,人们忽然觉得这个地方如此陌生,如此遥远。
-
20、张老先生在外学习工作多年后,今年三月回到家乡,在村外看着来往的农民不禁感慨①“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进村后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正如《回延安》中所写②“ , 亲山亲水有亲人 ”③“ , 肩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在村里更是领略到家乡人民的热情好客:如《桃花源记》中所写④“ ,”;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