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古文坛大家,哪个没有如雷贯耳的名声?哪个不是传奇般的存在?

    不过,我们眼中的传奇,对于当时的他们而言,却是难言的忧qī①____,无尽的苦sè②____。李白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状写人生路上的kǎn kě③____与艰难;杜甫饱经丧乱,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尽内心的忧思。

    也许正是人生境遇不尽如人意,才让他们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李白即便深感行路艰难,依旧相信有长风破浪之日; 杜甫即便饱受战乱之苦,依旧如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理想一般,寄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热切期待。 

    面对困境,他们并没有自惭形秽 , 或是豁达乐观,或是坚定自持,以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成就了自己,也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与伦比 B、寄托 C、自惭形秽 D、胸襟
  • 2、仰望四月早天的云烟,感慨逝去的欢乐与忧戚,领悟泰戈尔歌咏人生的真谛……有人说“我们不必做诗人,我们要做心中有诗的人”。的确,我们不仅读诗、写诗,还要学会心中有诗。那些心中有诗的人,总能在平凡的点滴中,体会到非凡的滋味,把每一个暗淡的日子,过得摇曳生姿、充满诗意。

    请你以“心中有诗的人”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⑵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⑶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 3、国庆前夕,学校开展主题为“风雨征程谱华章,共创未来新辉煌”诗歌朗诵及歌咏比赛活动。请根据要求,协助小浦完成相关任务。
    (1)、小浦搜集的关于“诗歌节奏”的资料不小心弄乱了顺序,请你帮他选择最合理的一项排序(   )

    ①由情绪而作出的诗歌自然也会随着这个节奏的变化而起伏。

    ②诗歌能通过语音轻重的搭配,声调平仄的对应,来体现节奏感。

    ③诗歌的节奏,是语言和情绪有规律的起伏变化。

    ④同时,愤怒会让呼吸变得急促,愉悦会让呼吸变得舒缓。

    A、③②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2)、下面是小明拟写的活动开场白,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②尽管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③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④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把生命乃至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3)、从下面句子中精选两句,组成一副贴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并抄写到横线上。

    ①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②一笔一画勾勒百年经典

    ③三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④一丝一线织出千年时光

    上联:

    下联:

  • 4、古代诗文阅读

    (黔南州一模)题《云山图》二首

    [明]沈周

    (一)

    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

    (二)

    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释】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1)、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山图”。第二首诗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第一首诗的主角是谁呢?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5、古代诗文阅读

    岳家军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 , 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 , 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 , 恂恂如儒生。每辞官 , 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注释】①休舍: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④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束,捆。刍,喂牲口的草。⑤徇:示众。⑥统制:当时的武官名。⑦蹙额:皱眉愁苦的样子。⑧雅歌投壶:唱雅歌,做投壶游戏。这里形容儒将风度。⑨恂恂:谦和的样子。⑩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

    (1)、选段中没有写到的人物是(   )
    A、士兵 B、岳飞妻子 C、平民 D、岳飞的朋友
    (2)、本文表现了岳飞的哪些品格?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问:天下何时太平      异二者之为(范仲淹《岳阳楼记》) B、皆重铠习之      属予作文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C、调药      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D、恂恂儒生      逝者斯夫(《<论语>十二章》)
  • 6、 现代文阅读

    读点诗词养点气

    张华兴

    ①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中华儿女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②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③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④____。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⑤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⑥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第②段引用了李白的诗句。若要补充一个相同作用的诗词句, 下列不适合的一个选项是(  )
    A、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 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举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例,意在说明“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 B、作者认为“接地气”是诗词之魂所在,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 C、诗人们有了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才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诗句。 D、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3)、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
    (4)、在班级举行的诗词鉴赏会上,你会向同学们推荐哪一首诗词,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 7、现代文阅读

    (贵阳二模改编)饺子的味道

    肖复兴

    许多年前,我在北大荒,第一次在异乡过年,很想家。刚到那里不久,怎么能请下假来回北京?那时候,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姐姐在内蒙古,家里只剩下父母两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天高地远,心里不得劲儿,又万般无奈。

    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年年三十的黄昏,我的三个中学同学,一个拿着面粉,一个拿着肉馅,一个拿着韭菜(要知道,那时候粮食定量,肉要肉票,春节前的韭菜金贵得很呀),来到我家。他们和我的父母一起,包了一顿饺子。

    面飞花,馅喷香,盖帘上码好的一圈圈饺子,围成一个漂亮的花环;下进滚沸的锅里,像一条条游动的小银鱼;蒸腾的热气,把我家小屋托浮起来,幻化成一幅别样的年画,定格在那个难忘的岁月里。

    这大概是父亲和母亲一辈子过年吃到的味道最不一般的饺子了。

    这一年的年三十,一场纷飞的大雪,把我困在北大荒的建三江。当时,我被抽调到兵团的六师师部宣传队,本想年三十下午赶回我所在的大兴岛二连,不耽误晚上的饺子就行。没想到,大雪封门,刮起了漫天大烟泡,汽车的水箱都冻成冰坨了。

    师部的食堂关了张,大师傅们早早回家过年了,连商店和小卖部都关门了,别说年夜饭没有了,就是想买个罐头都不行,只好饿肚子了。

    大烟泡从年三十刮到年初一早晨,我一宿没有睡好觉,早早就冻醒了,偎在被窝里不肯起来,睁着眼或闭着眼,胡思乱想。

    大约十点钟,忽然听到咚咚的敲门声,然后是大声呼叫我名字的声音。由于大烟泡刮得很凶,那声音被撕成了碎片,断断续续,像是在梦中,不那么真实。我非常奇怪,会是谁呢?这大雪天的!

    满怀狐疑,我披上棉大衣,跑到门口,掀开厚厚的棉门帘,打开了门。吓了我一跳,站在门口的人,浑身厚厚的雪,简直就是个雪人。我根本没有认出他来。等他走进屋来,摘下大狗皮帽子,抖落下一身的雪,才看清,是我们大兴岛二连的木匠赵温。天呀,他是怎么来的?

    他笑了,对我说:“赶紧拿个盆来!”我这才发现,他带来了一个大饭盒,打开一看,是饺子,个个冻成了邦邦硬的坨坨。他笑着说道:“过七星河的时候,雪滑,跌了一跤,饭盒撒了,捡了半天,饺子还是少了好多,都掉进雪坑里了。凑合着吃吧!”

    我立刻愣在那儿,望着一堆饺子,半天没说出话来。我知道,他是见我年三十没有回队,专门来给我送饺子的。如果是平时,这也许算不上什么,可这是什么天气呀!他得多早就要起身,没有车,三十里的路,他得一步步地跋涉在没膝深的雪窝里,走过冰滑雪深的七星河呀。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我和赵温用那个盆底有朵大大的牡丹花的洗脸盆煮的饺子。饺子煮熟了,漂在滚沸的水面上,被盛开的牡丹花托起。忘不了,是酸菜馅的饺子。

    (选自《尚复兴散文》,有删改)

    (1)、阅读文章,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饺子是(   )
    A、酸菜馅的 B、肉馅的 C、韭菜馅的 D、韭菜肉馅的
    (2)、下列对饺子的描述最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饺子下到滚沸的锅里,像游动的小鱼一样美。 B、盖帘上码好的一圈圈饺子,像一个漂亮的花环。 C、冬天的饺子个个被冻得硬邦邦的,一坨坨的。 D、饺子下到滚沸的锅里,幻化成了别样的年画。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4)、文章标题为“饺子的味道”,其中,“味道”除了其本身的含义外,还有哪些含义?
  • 8、整本书阅读
    (1)、“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诗中的“你”指的是(    )
    A、艾青 B、大堰河 C、祖国 D、土地
    (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是“土地”。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土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该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诗人。 B、《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 C、“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D、《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 10、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 ,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2)、沙鸥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
    (3)、秋草独寻人去后,。(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知汝远来应有意,。(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 ,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毛泽东《沁园春·雪》)
    (7)、(贵州一模)《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了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信心,勇往直前的句子是: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明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 11、 基础积累

    诗歌是一种艺术,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悠游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邃。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艾青用鸟儿 sī①____哑的喉咙歌唱真挚、酷热的爱国之心,林徽因用“pīng tíng②____”“鲜yán③____”“百花的冠冕你戴着”写出万般宠爱的风姿,余光中用具象化的“乡愁”牵引着游子的思绪和想念……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潜移默化 B、孜孜以求 C、酷热 D、思绪
  • 1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俗语说:“不怕慢,就怕站。”人的天赋有不同,能力有大小,只要前行的脚步不停,一日一个小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攀上人生的顶峰,一览众山小。

    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与感受呢?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以“恒心”或“锲而不舍”为关键词,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记叙、抒情、议论皆可,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600字;②紧扣主题,内容具体,言之有物,不可空发议论或抒情;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 13、 整本书阅读
    (1)、小语用制作“英雄帖”的方式阅读《水浒传》,请你帮他补全下面空缺的内容。

    英雄帖

    英雄:杨志       绰号:

    简介:名将之后,武艺非凡

    英雄事迹:丢失花石纲流落东京,卖家传宝刀,却因杀死(人名)被发配大名府,丢失生辰纲后与鲁智深一起落草山,后三山聚义上梁山,最后在征讨方腊途中病故。

    (2)、请从以下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结合名著相关内容,探究“坐”所体现出的人物间的情谊。

    材料一:林冲等一行人请晁盖上了轿马,都投大寨里来。到得聚义厅前,下了马,都上厅来。众人扶晁天王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定,中间焚起一炉香来。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回)

    材料二: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节选自《艾青诗选》之《大堰河——我的保姆》)

  • 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换床位

    老 汤

    ①老伴离世后,老孙头不顾儿女们反对,坚持搬到名士养老公寓养老。

    ②公寓档次不高,养老的基本没什么名士,都是普通老人。老孙头起初是自己占一个双人房间,很舒服,很方便。但是一个月后,他就不能享受单间待遇了。新来的老头,也是一个胖老头,一打眼,估计体重最少也有二百斤。新来者自我介绍说:“我姓王,你贵姓?”老孙头说:“免贵姓孙。你来我不反对,我睡觉可是打呼噜哈。”老王头一笑说:“只要不梦游就行。”

    ③老孙头来得早,自然占据了靠窗的床位,看窗外的风景方便。其实也没啥风景可看,就是一块空地,周围有几架健身器材。不过保洁员小田过来交代说:“半年后必须互换床位。”老孙头说:“我来得早,这个床位就是我的,不换!”小田说:“这是公寓领导定的。”小田还要说什么,老王头打手势制止小田,对老孙头说:“不换就不换,多大一点事儿?换来换去怪麻烦,我这床位离门近,离厕所也近,也不错的。”

    ④老王头的大度让老孙头对他有了一些好感,闲着没事时,俩老头也唠唠散嗑。老孙头说:“这养老院的名字没起好,叫啥‘名士’,叫老百姓养老院多接地气。”老王头说:“老百姓也是名士,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平等的,都应该被尊重。”老孙头“哦”了一声,觉得有些道理。

    ⑤两个老头一天几乎二十四小时在一起,小摩擦也是经常有。比如天热时,夜里,老孙头喜欢开着空调睡,温度调到20℃,老王头就反对说:“空调整夜这么开最伤人,最舒服的温度是26℃,你这浪费电不说,还伤身。”老孙头早晨刷牙刮脸,水龙头老是开着,水哗哗地流,老王头看见了就说:“你流这么长时间的水,多浪费!不用水时,把水龙头关掉行不行?”

    ⑥小田每天进屋打扫卫生时,总是对俩老头很客气,嘘寒问暖,问有什么需求。老王头也没啥特殊需求,只是有时让小田帮忙用手机转账。老孙头对小田说:“以后就不要问你王叔了,他是个老财迷,有钱也舍不得花。”又转过头对老王头说:“你我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要钱有何用?给孩子攒钱?”老王头笑笑,说:“算你说对了。我家孩子多啊。”“多?有多少?”老孙头问。老王头说:“也不多,也就十几个。”老孙头嘲讽说:“十几个?真能胡扯,吹牛吧。”

    ⑦两个胖老头在一起住了半年,老王头因为身体有病,离开养老公寓到医院治疗,老孙头又可以享受单间待遇了。老孙头心想,你可别再回来,自己住一个屋,多宽敞。两个月后,老王头没有回来,却来了一个瘦老头。老孙头问瘦老头,老王头不回来了?瘦老头说:“你不知道吧?人都不在了,脑梗。”老孙头心里一激灵,觉得心口发堵。

    ⑧几分钟后老孙头又问瘦老头:“你怎么知道?”瘦老头答:“他是我们班长。”老孙头说:“你这个班长人品不错,就是太节约了,甚至抠门。”瘦老头说:“他这个人是挺节约,但是可不抠门,无偿资助十多个山区孩子读书,你行吗?反正我做不到。”

    ⑨瘦老头的话让老孙头好像当头挨了一闷棍,顿时结结巴巴说不出一个字。老孙头憋了好久,才缓过劲儿来,长长叹息一声说:“谁说咱这养老院没有名士,我看老王头就是!”

    ⑩瘦老头来了后,又过了半年,一个早晨,老孙头对他说:“兄弟,咱们互换床位吧。”瘦老头说:“不用啊。”老孙头很坚决,说:“必须换。”换完床位,瘦老头趴在窗口向外一望,外面楼下的空地已经改造,变成了一个小花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三个老头在养老公寓生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关注。 B、“老孙头对他有了一些好感”表现老孙头内心有所触动,为他后来的转变做了铺垫。 C、瘦老头的出现揭开了老王头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从侧面表现了老王头的可贵品质。 D、小说的对话描写以及对人物之间矛盾的叙写,充满生活气息,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2)、老王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分析。
    (3)、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①老孙头心里一激灵,觉得心口发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外面楼下的空地已经改造,变成了一个小花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揣摩句子的含义)

    (4)、选文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概括出文中能照应老王头“无偿资助十多个山区孩子读书”这个情节的相关内容,并说说其作用。
    (5)、编辑部在采用稿件时,建议将原标题“换床位”更换为“名士养老公寓”。如果你是作者,你是否同意更换?请简要说明理由。
  • 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人生难得是“三量”

    ①报纸上有幅插图,下面是诠释性的话——“人生需要三量:少年时有胆量,壮年时有力量,老年时有度量”,我觉得这话妙不可言。

    ②少年时要有胆量,胆量就是冲劲儿,就是敢想敢为,就是仰望星空敢做梦。一个人年纪轻轻,却对未来没有梦想,只愿当缩头乌龟过舒适日子,那么他的前程基本上可以一眼望到底。如果你不信,不妨看看周围那些平庸的人——是少年时有胆量,经历了挫折之后变成现在这副样子,还是少年时候就胸无大志,一路浑浑噩噩走到现在?我敢肯定是后者为多。

    ③少年时的胆量,说到底,是为壮年时的力量储能。人到壮年,知识、智慧、才华都已具备,想翱翔于天空翼下生云,想跋涉于山水脚底生风,我们就可能干出各种辉煌的事来。毕竟人在青壮年时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鸡汤文喜欢说“永远不晚”,还举出例证说某某80岁登上了珠峰,谁谁90岁获得了博士学位。如果我们认真做个统计,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成就都是在20岁至60岁这个正常的工作时段取得的,壮年庸庸碌碌,想在老年有所作为,一定是难上加难。

    ④人老了,该拼的拼了,有的事就算做得不够完美,也难有精力重新做一次。这个时候,让自己停下来,听听别人说话,看看职场人士风来雨去,赏赏曾经忽视的风景,完全可以。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人生步骤。

    ⑤年轻人太忙,不小心说错什么话,你不要太计较;自己工作一辈子,但享受与想象的有距离,只要衣食无忧,也不要过分在乎。老了有度量,其实就是与周围的人和解,与生活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生活是长着眼睛的,你心宽了,世界自会给予你更多的光华。

    ⑥ “三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少年时的胆量来自不甘平庸的心,壮年时的力量源于成熟个体的责任与担当,老年时的度量出自看尽花开花落之后的善解人意,这些都得靠我们自觉追求。

    ⑦人生真正难的,是在各个时期都按照“三量”的要求去做。如果做到了,你便会笑对人生,此生无悔。当然,要想此生无憾,你必须有透过风暴看到未来蓝天的眼光,必须有筋疲力尽之后喘一口气继续向远而行的勇气。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壮年时有力量”,请从第③段中找出这“力量”指的是什么。
    (2)、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3)、文中作者说:“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人生步骤。”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丙】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sǎn):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摴蒱(chūpú):古代博戏名。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作用类似于后世的骰子。五木两头尖,中间平,立起来很像山峰。⑤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毳衣炉火      

    ②四林雪     

    ③亭东足下皆云漫     

    (2)、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B、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D、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

    (4)、甲、乙两文均描写了雪景,但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5)、请为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 17、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无题               【乙】月夜忆舍弟

    李商隐                          杜 甫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两个“难”字意蕴丰富,写出诗人与爱人之间的相见之难和离别之苦。 B、乙诗首联真实地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城景象,烘托出战争气氛。 C、两 首诗的颔联均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了浓厚的主观感受,借景生情,传达出诗人的深切思念。 D、两首诗的尾联抒情方式不同,前者借助典故抒情,后者直接抒发对战争的不满和对亲人的牵挂。
    (2)、张桂梅老师曾荣获“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她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倾力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为了表达对她的赞美,请你从甲诗中选出你认为最恰当的两句送给张桂梅老师,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诗句:

    理由:

  • 18、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月亮自古以来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苏轼笔下的月光是如此绵长:“但愿人长久,①”,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天地共存;范仲淹笔下的月光则格外皎洁:“而或长烟一空,② ,③ ,④ ”,明亮的月光暂时照亮了迁客骚人的心;温庭筠这位早起的游子,面对着即将落下的淡月,轻轻吟出“⑤ ,人迹板桥霜”,这轮淡月寄寓着游子的辛苦和愁思。

  • 19、 小冀同学从汉字结构入手,发现将某些汉字拆开并加以联想可以有新的理解。如: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

    舒——善于取舍,乐于给予,才能安然快乐。

    请你从“拓”“劣”“盼”三个字中任选两个写出你的理解。

  • 20、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深奥的语言之一□汉语,而这复杂的汉语,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简约之美。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越简约越高效,越简约越有力,越能更快更准确地传情达意。然而,简约并不简单,也不是单纯为了高效。____,____, ____,____。虽达不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极致境界,却努力做到(huàlóng-diǎnjīng)和锦上添花,甚至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深谙其中的门道,他们甚至赋予了这门技艺一个专有名词:炼。都说真金不怕火炼,同样,最美最简约的字句,也需要文人们用生活的温度、生命的温度、思想的温度来炼就。从炼字到炼句,必须付出十成的努力,打不得半点扣。只有将真情倾注其中,方能    甲    (灌溉/浇筑)出绚烂的语言之花。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正是他们在追求简约的同时对美、人生、自然和哲理孜不倦地(tànqiú)和发现的最真实写照。

    时过境迁,虽然很多语言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汉语的简约大气之美,让她历经五千年风雨,依旧屹立在东方,依旧光彩照人,依旧    乙    (豢养/滋养)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huà lóng diǎn jīng)      ②(tàn qiú)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扣(shé)    孜不倦(zī) B、扣(zhé)    孜不倦(zī) C、扣(zhé)    孜孜不倦(zǐ) D、扣(shé)    孜孜不倦(zǐ)
    (3)、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两处。

          乙

    (4)、在文段中的方框内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B、 C、…… D、——
    (5)、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就像中国画里的留白,不追求画面的铺张

    ②而有时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字带来的神韵和意境,却胜过那千言万语

    ③看中的却是整体的灵动和洒脱

    ④简约的要义一直是在追求形散神不散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