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温州育英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2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初中学校TZ-8共同体 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
1、班级开展诗文辑录活动,请你根据教材古诗文,帮小语完成以下表格填写。
诗中有真情
(1)“青青子衿, ”可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诗经·郑风·子衿》
(2)“ , ”表达了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谱写出一首积极向上的别离之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4)“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营造了一种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朦胧景致。
《诗经·秦风·蒹葭》
(5)“ , ”展现了一幅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洞庭湖壮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诗中有理想
(6)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陶渊明虚构出一个“阡陌交通,”、“ , 并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当时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桃花源记》陶渊明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周南·关雎》
-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最好的“戏”与最香的“豆”,是“乐土”在少年迅哥儿的心中留下的印记,相信正值少年的你也有某段经历,让你的心灵里长出一朵“最好”的花,让你时时回味。
请以《最好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燎疳(gān)
①我的家乡宁夏过完春节,还有个很重要的习俗,那就是“燎疳”。离开家乡十多年没有燎疳了,但仍会永远记着家乡每年正月二十三燎疳的热闹场景。
②听老人们说,“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烈火烧烤,才能驱毒消灾。燎疳也是为了把这一年身上的晦气全都吓跑,可以祛病免灾,求得五谷丰登。人们说这一天一定要闹得红红火火,来年才能有好收成,才能家和万事兴。
③记得曾经每年到正月二十三这天,我们就早早地背上背篼或拿上绳子上山割干柴,我们争着抢着,生怕自己割的少了,山坡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热闹而开心。我们把割回来的成捆的蒿草,高高地堆放在大门前面,如一座小山一样堆放着,孩子们会高兴地跑来跑去看,比谁家的柴草多。人们都相信谁家的柴多,烧得旺,谁家今年就一定会旺盛顺利。这些美好的心愿,促使人们把燎疳看得如此重要。
④燎疳这天的晚饭就是吃“搅团”。每家都会用燕麦面或荞麦面缠一大盘“搅团”放在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辣子、醋汁或蒜泥汁蘸上,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孩辣得吸溜着嘴,但还是馋得忍不住要蘸上辣子,吧唧着小嘴吃得那么香。老人们说,“搅团”会把疳病缠住,不让它再祸害人,也意味着一家人团圆祥和。吃完“搅团”,孩子们就都急切地盼望太阳公公早点下山,天早点黑,大家就可以热热闹闹地燎疳了。
⑤终于等到天稍黑一点,人们点燃一串鞭炮,鞭炮“噼噼啪啪”地响过之后,人们燃起门前堆放的柴,火焰闪动着,扭着身子熊熊地升腾起来。孩子们看到第一家燃起的火,都跑着,兴奋地喊着“燎疳了,燎疳了”,一个个跑到火堆前,像脱缰的野马般欢闹跳跃。火越烧越大,火苗升起三四米高,干柴烧得吧吧地响。火光在黑夜如展翅的火凤凰在飞翔,照得人们挂满笑容的脸红彤彤的。这时,年龄小的或者像我们这些女孩子不敢从火堆上跳过去,便围在火堆边上羡慕地看着胆大的孩子跳。这些胆大的全卯足了劲儿,争着抢着,像跳远一样撒开腿跑得欢欢地,借助惯性“嗖”的一下像猴子一样从火堆上一跃而过。他们还会比谁胆大、谁跳得精彩,那种满足和自豪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那一阵阵笑声传遍整个村子,伴随着那一堆堆摆动着身子舞动燃烧的红晃晃的火焰,整个村子在沸腾着,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个夜晚,是如此红火,如此喧闹。
⑥火渐渐地小一些了,我们女孩才敢怯怯地跳过去,更小的孩子也会由大人抱着跳。等这家的火堆烧小了,孩子们又会成群结队地赶去另一家跳跃,那红红火火的火堆吞噬着吵闹的黑夜。每次扬起火花,孩子们还要大声齐喊“荞麦花”“燕麦花”“豆子花”……那扬起的火花,在黑夜里盛开着,在空中荡漾着,真像一朵朵庄稼开的花儿那么艳丽迷人。人们都说,喊花喊得响就说明今年这种粮食会大丰收,孩子们于是放开嗓门大声地喊叫,那叫声此起彼伏,如山歌一样美妙动听,在村子里回荡着,看着这红红火火的火花儿,人们都相信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当火花四处落下,留下火星,孩子们又会蹦蹦跳跳地用脚踩灭,以防引发火灾。等地上没有一丁点儿火星时,这时燎疳活动才宣告结束,孩子们才会带着快乐依依不舍地回家。
⑦燎完疳,也意味着年过完了,过年的一切禁忌都解除了,人们再不能闲散了,打工的人又要出门开始工作了,种地的人也开始忙春耕了。
⑧时间匆匆而过,自从远嫁他乡,就再也没有经历燎疳。但每次想起,都会蠢蠢欲动,我真的想再猛烈地从大火堆上跳过去,那该是多么幸福。
(选自《短文学》,有删改)
(1)、请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燎疳”的全过程。①割干柴;②吃“搅团”;③;④;⑤;⑥喊火花
(2)、有人认为作者在写之前,还写了割干柴、吃“搅团”等与主题无关的习俗,可以删去。你赞不赞成?请写出理由。(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小孩辣得吸溜着嘴,但还是馋得忍不住要蘸上辣子,吧唧着小嘴吃得那么香。(从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2)火光在黑夜如展翅的火凤凰在飞翔,照得人们挂满笑容的脸红彤彤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4)、《社戏》在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本文也写道:“但每次想起,都会蠢蠢欲动,我真的想再猛烈地从大火堆跳过去,那该是多么幸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你品析两文结尾情感表达的异同。 -
4、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一:出自《安塞腰鼓》】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______________。
【文二:摘自《百度百科》】
据《山海经》记载,鼓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产物,后发展为鼓舞士气、威慑敌人不可缺少的装备。为携带方便,人们就仿其鼓的形状,制作成系在腰间的小鼓。秦朝以后,安塞一直为历代驻军要地和兵家争战之地。腰鼓同刀矛、弓箭一样作为作战部队的装备:一遭突袭,以鼓报警,传递信息:两军交锋,以鼓功威;战事失利,以鼓告急;克敌制胜,以鼓为乐,以示庆贺。随着历史的发展,腰鼓的军事用途渐渐消失,仅为舞蹈、演唱的伴奏乐器。到了宋代,秧歌和腰鼓十分兴盛,发展成为民间娱乐活动。1942年,解放区兴起新秧歌运动,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深刻变化,“白羊肚手巾红腰带”成为表演者的服装特征,一直沿用至今。
【文三:出自韩少功《中国人为什么爱喝开水》】
①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即使是在穷乡僻壤,哪怕再穷的中国人,烧开一壶水待客必定是他们起码的礼貌。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一书中说:中国人喝开水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这个传统为西方所缺乏。
②喝开水有利于饮水消毒。开水喝多了,虽然可能失去欧洲人口舌于水的敏感,不能像传说中的土耳其人那样细辨泉水、井水、河水、湖水的差别,但生病概率一定大大降低。所以,古代欧洲的黑死病、伤寒、猩红热等等,一次次闹得欧洲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以至“满街是狗啃过的尸体”——史家们这些记载至今让人惊心动魄。
③中国人热爱开水的传统很可能与茶有关。中国是茶的原生地。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源于中国的北方语和闽南语。《诗经/邶风》中已有记载,汉代典籍中多见“烹茶”,可见饮茶必烹,必烧开水,此习俗的形成至少不会晚于汉代。喝开水传统又很可能与锅有关。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说“中国化铁为水的浇铸技术比欧洲早发明十个世纪”。《史记》中的“汤鼎”与《孟子》中的“釜瓯”,都表明那时已广泛运用金属容器,堪称高科技产品。相比之下,游牧人还处于饮食的烧烤时代,面包也好,牛排也好,架在火上烧一把了事。
④中国古人还有丰富的草木知识,发达的中医知识。宋代理学家程颐强调“事亲者不可不知医”。因为要孝悌亲人,就必须求医问药,知医识药,医学发展的人文动力也就形成。春秋时代的中国就有了扁鹊和仓公这样的名医。成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等,更使中国医学高峰迭起。喝开水保健康当然就成为了传统。相比较之下,在少茶、少锅、少医的古代欧洲,喝开水的传统如何可能?欧洲也有优秀的医学,但按照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说法,西医的成熟来得太晚,晚至抗生素发明的现代。他在《水母与蜗牛》中感慨:至十九世纪中期,“人们才发现西医大部分是无聊的胡闹”。这当然是指旧西医那些放血、灌肠之类的折腾。作为中国保健传统的一部分,喝开水实为民生之福。
(1)、简述【文一】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及表达作用。(2)、【文一】与【文二】同样写“安塞腰鼓”,简要概括它们在表达和内容上的区别。(3)、选出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正确的一项( )A、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填入【文一】横线处是比较合适的。 B、【文二】画线句与【文三】第②段中的画线句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文三】第④段告诉我们“喝开水成为传统”主要是因为我们发明抗生素太晚了。 D、【文三】作者在说明“中国人爱喝白开水”的过程中始终洋溢着自豪与幸福之情。 -
5、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北京路中学开展2023年读书节“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2)、2022年3月14日晚上,《2022中国诗词大会》第十期总决赛在央视上演。下面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会徽,请你给同学们进行讲解。
写作提示:①说明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寓意(文字部分不解说);②80字左右。
-
6、默写填空。
古诗文中的景、物、人、事等无不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如:《蒹葭》中“(1) , ”两句,以水边的秋景起头,为全诗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关雎》中“(2) , 钟鼓乐之”两句,让我们读出了青年男子想象与意中人举行婚礼的愉悦;《小石潭记》中“佁然不动,(3) , , 似与游者相乐”,借游鱼嬉戏之乐写出了观鱼之人心情的逐渐轻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4) , ”,以无船渡湖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5) , ”传递出真正的朋友不会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旷达。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这首诗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 B、诗歌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C、全诗刻画了在露水中和在泥地里劳作的两个场景,将劳动者的勤劳表现的淋漓尽致。 D、诗中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二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③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④钱,过期则没⑤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几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裴度:唐朝杰出政治家,当时按例应到连州任职。④质:抵押。⑤没:没收。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B、悄怆幽邃 深 C、如何与母偕行 一同,一起 D、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男子的配偶(2)、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的“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男女质钱
A、以其境过清 B、其以没者 C、能以径寸之木,为官室、器皿、人物 D、卷石底以出(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柳宗元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和自己“凄神寒骨”的感受,这正是作者贬官失意后孤凄之情的反映。 B、柳宗元本该调任柳州,因担心刘禹锡体弱不能适应播州恶劣的环境,就上书陈情,让刘禹锡换任柳州。 C、柳宗元是个体恤民情的好官,他革除了当地以人抵钱的恶习,并自己出钱赎回了已经被钱主没收的孩子,还给他们的父母。 D、甲、乙两文让我们看到了柳宗元的真性情,他会为自己贬官的境遇而忧伤,也能用温暖的情怀关怀朋友。(4)、用“/”给【乙】文中的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9、下面对名著《经典常谈》有关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全书一共十二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文字简练明晓,深入浅出,被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B、《<说文解字>第一》说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 C、《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D、春秋时通行赋诗;司马迁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司马迁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B、当一切喧嚣戛然而止 , 这个世界出奇的安静。人们忽然觉得这个地方如此陌生,如此遥远。 C、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D、11月份南飞的鸟群,小心翼翼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目空一切。
-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将感动变成行动。 B、通过开展“拆墙透绿”活动,使我市城市品位有了很大提升。 C、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 D、这次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
1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霭 致密 草长莺飞 天衣无缝 B、陨石 迁徙 人情世故 名人逸事 C、帷幕 诬篾 酣然入梦 海枯石烂 D、沙砾 辐射 周而复始 无人问津
-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斡旋(wò) 一折戏(zhé) 缄默(xiān) 水波不兴(xìng) B、怠慢(dài) 撮着吃(cuō) 冗杂(rǒng) 一脉幽悄(qiǎo) C、羁绊(jī) 霍骠姚(piào) 脑畔(pàn) 风雪载途(zǎi) D、褪色(tuì) 白羊肚(dǔ) 挑衅(xùn) 气势磅礴(bó)
-
14、请根据以下材料和提示,完成写作任务。
不设限的微旅行,就像我们与世界的一场简短交谈,问宇宙万物,也访内心深处。于云霞的罅隙中窥晨光之熹微;于绿树的阴翳处显芳华之绯红;于黛瓦的酒肆外访旌旗之帘动;于喧嚣的街巷间寻书屋之静谧。青春自由如风,不在意道路的曲直,不讲究脚印的深浅,在琐碎和惯常中,开启生命探究的旅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或见闻,也可发表见解。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校名和真实的师生姓名。
-
15、阅读
【材料一】
越剧艺术瑰宝的服饰魅力
张心钿 李艳燕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唯美典雅,长于抒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越剧服饰是越剧的重要表现形式。越剧中常用的服饰有古装衣、蟒、靠、裙、帔、褶子和云肩等,越剧古装衣常被中年妇女和女郎们所穿,衣短裙长,束腰束胸;越剧蟒是把传统的“蟒”改成袍制,使它前后挺括硬撑,更显轻盈之色,也被当作古代官员的礼服;越剧靠是扮演武将时所穿的戎装,上衣下裳相连,穿着注重适中,纹样多与“甲”有关;越剧裙是花旦的百裥裙,最早穿的是传统大裥裙,前后都有“马面”,俗称“马面裙”,之后去掉后“马面”,改为单马面裙;越剧帔是饰演达官显贵或大户人家所穿的日常便服,越剧帔一般是对襟、长领、宽袖,绣有各式图案;越剧褶子是越剧服饰中最常见的,生旦净丑,男女老幼、富贵贫贱都可以穿,会因为性别的不同改变服饰的样式和长度;越剧云肩是一种披在肩上的装饰物,纹样和刺绣工艺多样。
越剧服饰廓形之款式美。越剧的廓形主要以字母型中的H型X型和A型为主。H型是一种直平的筒状造型设计。肩、腰、臀、下摆的宽度接近。这种廓形结构线一般以直线为主,简洁修长,具有中性化色彩。衣身呈直筒状,凸显精神之美。A型是一种适度的上窄下宽的平直造型,以不收腰、宽下摆,或收腰、宽下摆为基本特征。这类廓形结构线以弧线为主,往往给人以稳重、优雅、浪漫、活泼的效果。X型又称沙漏型。上衣和大衣以宽肩、宽摆、收腰为基本特征;裙子和裤子也以上下肥大、中间瘦紧为特征。整体造型优雅而又不失活泼感。
越剧服饰色彩之印象美。越剧在服饰色彩上展现了独特的江南印象与人文气息。第一,江南印象。越剧服饰色彩富于江南水乡的婉约绚丽,集中表现了江南诗情画意的地域特色。江南民间服饰喜用青色、蓝色、黑色、白色,与江南烟雨朦胧、乌篷黛瓦,古镇幽巷的环境融为一体。第二,哲学思想。江南传统服饰设计表现出了对道的敬畏,在色彩搭配上增添暖色调点缀,越剧服饰在传统儒家“下五色”颜色为紫、粉、蓝、湖、绛的用色等级体系上有很大的丰富,大幅度增多中间色,如米黄色、浅绿色、粉色等,呈现出新的自由化。第三,艺术理念。越剧服饰色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在越剧表演中,时常通过服装色彩变换来暗示社会环境、人物命运,并借助色彩变换来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外在形象,从而引导观者沉浸于戏曲表演之中,领悟故事寓意。在经典越剧《红楼梦》中,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人的服饰色彩搭配上多用秋香、古铜、中绿、宝蓝,稳重华丽,在大观园中,显示出家族长者的尊贵。贾宝玉、王熙凤、薛宝钗等人的服饰搭配瑰丽,显出世族的豪华富贵;林黛玉、紫鹃等人的服装多用翠竹、瑞草,色彩清雅秀丽,显出个性。
越剧服装纹样刺绣之含蓄美。首先,纹样简而美。古代越剧服饰的纹样偏于繁复精美,纹样显得艳丽。经过改革后的纹样以简练、集凑、素淡的风格为主,主要集中在领圈、袖口、门襟上面,纹样以回纹、云纹居多,简而美。装饰点缀是纹样最基础的作用,美轮美奂的纹样能让越剧服饰带来极具震撼人心的美。彰显社会身份是纹样的主要作用之一,衬托故事情节和渲染氛围是纹样的另一个主要作用。青年文武官员结婚时,新郎礼服多选用男帔,纹样以彩绣团花为主,来渲染喜庆的氛围。其次,刺绣精而雅。纹样设计的主要工艺体现方式为刺绣。受江南民俗的影响,越剧服饰在刺绣工艺的选择上多选择套色绣针法,整体风格呈现柔和淡雅的特点。受舞台效果需要的影响,越剧戏服纹样的边缘多采用钉绣的刺绣针法,让不同色系的线产生强烈的对比,更加显眼亮丽。两种不同针法的配合使用,将各种绣线进行重叠、交错,以增加戏服的层次美,产生丰富多彩的效果。
越剧服饰其色彩运用的深意,其纹样刺绣工艺也堪称美轮美奂,具有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艺术美感。越剧服饰对我们民族和文化而言都极具价值,它绝不仅仅是用于表情达意的象征符号,还是中国文化底蕴的结晶。任何一种文化,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传播,都会失去它的魅力和色彩。我们必须不断促进越剧继承,推动越剧的传播与发展,不断深入挖掘越剧服饰的艺术内涵,使越剧服饰和越剧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获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节选自《龙源期刊网》,有改动)
【材料二】 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采访记录表
采访标题
“新华访谈·强信心 奔跑者”:
《很幸运,能让年轻人爱上越剧》
“人民文娱专访陈丽君”:
《没有人可以永远做到最好》
采访时间
2023年12月15日
2024年4月16日
采访背景
传统戏曲越剧《新龙门客栈》“火”出圈,主演陈丽君“火”出圈。
传统戏剧演员陈丽君“火”了,被邀参加“乘风2024”①的舞台。当传统遇上流行,众说纷纭。
采访目的
了解陈丽君对《新龙门客栈》成功的看法以及越剧表演未来的方向
____
采访问题
1.刚刚那个动作“飞跪”,对身体是有极大的考验的,你会戴护膝吗?有句话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曾经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2.《新龙门客栈》每一场的表演都是一样的吗?还是有一个迭代升级、更新自己的过程?
3.怎么样去抓住现在人——尤其是现在年轻人的目光?
4.你觉得越剧下一步要采取哪些“动作”可以让它更“火”?
问:究竟为何来到“乘风破浪”的舞台?
答:我为了宣传越剧而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愿意去宣传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戏曲。
问:你觉得《新龙门客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它有艺术前辈们的创作水准做基础;又有90后的主创团队,有青春的力量;还有观众朋友们对作品真正的喜欢,对作品进行了二创和传播,小视频让更多人看到了剧目。这个剧融合了传统越剧和时代元素,成就了它的特别。
问:在你看来,越剧美在哪儿?
答:音乐美、形体美、扮相美,它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为之骄傲的传统文化。
注①:“乘风2024”是由芒果TV推出的国际女性文化交流与音乐竞演综艺,以国风舞台为媒,借助现代舞展现东方传统文化的现代篇章,让观众领略山河万色的中国之美 。
小贴士
采访提问技巧小锦囊
正面问:开门见山。
侧面问:同一问题,换一个角度提问。
追问法:根据采访时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适时追问。
根据“小贴士”的知识介绍,选择问题1或问题2进行提问技巧判断,并说说这样提问的好处。
示例:
提问4:正面问 , 开门见山地向陈丽君提出能使越剧更流行的做法,直截了当,简洁明了。
提问____:____,____。
(根据2023年12月15日《新华网 新华访谈》、2024年4月16日《人民文娱 头条见一面》视频采访实录整理,有删减)
【材料三】
沉寂三年,归来仍是顶流 为什么是李子柒(节选)
初心未改(第三部分)
在李子柒眼里,传统文化像一位垂暮的老人。每天因为有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的手艺人,以及做传统文化的自媒体的加入,这位老人在不断地被看见和被喜欢。这是整个社会参与的结果,不是她一个人的力量。
在接受新华社的专访时,李子柒也分享了她的未来规划:“不管是互联网、短视频、科技、AI, 这些东西都可以成为我展示自己的生活,进行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所以,我想要继续往前走走,看能不能踩出一些新的脚印。”
她想要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探索新的路径传播传统文化。如果这件事情能够被认同,而且是有价值的,还能够有收益,那就很幸福了。
(《树人导报》2024年11月)
(1)、李子柒是一位90后网络短视频创作者,她出身农村,为人坚毅又不失灵秀,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也十分尽心。如果她将在下期视频中宣传越剧,请根据材料一帮她选择最合适的一套越剧服饰( )A、一套颜色为青、蓝相间,领圈、袖口绣以彩绣团花的收腰装饰、宽下摆A型蟒。 B、一套颜色为秋香、古铜相间,门襟绣以回纹的直平筒状H型百裥裙。 C、一套颜色为淡绿、翠绿相间,装饰点缀以云纹的不收腰、宽下摆A型的靠。 D、一套颜色为浅绿色、粉色搭配,纹样边缘采用钉绣刺绣针法加以装饰的宽肩、宽摆、收腰X型古装衣。(2)、认真阅读材料二的采访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① “人民文娱”《没有人可以永远做到最好》的采访目的是什么?
②根据“小贴士”的知识介绍,选择问题1或问题2进行提问技巧判断,并说说这样提问的好处。
示例:
提问4:正面问 , 开门见山地向陈丽君提出能使越剧更流行地做法,直截了当,不绕圈子。
③采访中问题指向要清晰,顺序安排要有条理。据此,《很幸运,能让年轻人爱上越剧》的采访中4个提问能否调换顺序?请说说你的看法。
(3)、采访中,聊到越剧怎样会更“火”,陈丽君说:“这个命题不单单只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所有人的思考。”李子柒也说,传统文化能被再看见,是整个社会参与的结果,不是她一个人的力量。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越剧这种传统文化。 -
16、阅读
天目山咏
明 袁宏道
高攀天目西,衣上云雾结。
独立响水岩,一听一回澈。
万壑竞雄流,岂与庐山别。
松生玉柱峰,根迸石纹裂。
夜色閒虚堂,朝晖乱云阙。
露出万峰尖,重重青点雪。
(1)、诗中加点异体字“閒”现已简化成两种形式:①xián同“闲”,空闲;悠闲;安静。②jiàn同“间”,空隙;缝隙。请结合诗歌,分析此处哪种读音更合适。
(2)、从《天目山咏》这首诗可以想见诗人袁宏道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描述。 -
17、古诗文阅读
天目游诗纪序
王思任①
尝欲佞②吾目,每岁见一绝代丽人,每月见一种异书,每日见几处山水。逢阿堵③举却,遇纱帽则逃入深竹,如此则目著吾面④ , 不辱也。
徐伯鹰铁脊万丈,突中时魔,大纛⑤出镇,短后削归⑥ , 绝无矜⑦拂之意。每至我草亭,谈谐索酒玄对会稽千万峰辄半响痴去。无何,伯鹰出走,两月不晤,忽从天目言旋,以记绘其像,以诗绣其神;吾读之若瀑落冰壶,若霞飞鹤背,若半夜招提⑧。妙香清梵,梦魂犹冷;若坐我于老岩古壁之下,嚼梅蕊,嗅雪兰,时有山鸟赠舌;又若松风溪月,谡谡溶溶⑨也。伯鹰曰:“色易衰,书易倦,无斁⑩无妒,世间惟山水。吾偶思天目,即抽胫⑪诣之,以雨濛故,仅放只眼。”嗟乎!造物何常,人心不足。伯鹰曰:“然,吾第⑫欲还我双眼。所愿一眼如天,一眼如海。”问曰:“何须恁底睁大?”曰:“不但看山水,亦看伊也。”
(选自《王思任小品全集》,有删减)
【注释】①王思任:字季重,绍兴人,明代文学家,性好谐谑。②佞(nìnɡ):逢迎讨好。③阿(ē)堵:代称钱。④目著吾面:指眼睛长在脸上。⑤纛(dào):指军中大旗。⑥削(xuē)归:即隐居。⑦矜:自负贤能。⑧招提:寺院。⑨谡谡(sù)溶溶:谡谡,风声;溶溶,水流貌,指月色。⑩斁(yì):厌弃。⑪胫:此处指腿。⑫第:但,且。
(1)、联系文章,完成下表加点字有关的内容。原句
知识迁移
意思解释和用法
逢阿堵举却
写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解释:推辞
如此则目著吾面,不辱也
选择加点字用法相同的词句:
1 ①猛浪若奔 ②互相轩邈 ③劳其筋骨
选择:
绝无矜拂之意
联结课内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释:
忽从天目言旋
选择字典义项:①转,旋转。②归,回还。③顷刻,随即。④通“璇”,美玉。
选择: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谈 谐 索 酒 玄 对 会 稽 千 万 峰 辄 半 响 痴 去 。
(3)、从画波浪线的句子看,王思任认为徐伯鹰的《天目游诗纪》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4)、文末徐伯鹰说睁大眼睛“不但看山水,亦看伊也”,“伊”在文言中一般指“你,他(她,它),这个,那个”等。你认为这个“伊”在此文中最有可能指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段简要阐释。 -
18、文学作品阅读
梨花瓣是月亮做的
米丽宏
人在梨花下走,心里有一种透亮感,轻暖、灵动,自带光芒。那是被梨花照透了吗?⑴花蕾,一点点被风拆开,由淡青而雪白,俯仰舞风;枝条,铁画银钩般,微微晃动。繁花间散逸的光芒,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你一时会发蒙,会混淆,只觉巨大的震动和讶然。花瓣披在双肩,躲也躲不掉。你与花的光芒融在一起了。
梨花于我,连着母爱与乡情。梨花那种透明、轻暖,总是不同于雪花的悲凉。我记忆中的梨花,开在庭院里。那株看着我长大的老梨树,年年春天开花,从不爽约。
梨花树下,我的母亲忙碌着,从头发乌黑忙碌到鬓发斑白。⑵她的手边一直有做不完的事:择菜,洗衣,做鞋,喂鸡鸭,剁猪食;和泥,刮那些废砖头,挽着袖子,像我爹一样,两手泥巴、一脸汗水地忙活着,修炕,砌灶,铺地面的砖石。下田之余,家务散散漫漫,梨花般铺满了一辈子。
晚年,她常坐在梨树下,为我们姊妹三个的孩子拆洗棉衣,为我父亲做鞋,累了,就靠在树干上,歇一会儿,梨花依旧飘落在她的肩上、头发上……梨花纷纷落,花影里有日子的寂静和美好。
如今,娘去了,爹搬出了旧居。那所石头院已完全空寂,梨花依然年年开,满院子的花舞蜂唱,还是旧日影像。可是,生活已然回不去了。
梨花热烈、温暖,也娇嫩、透明,好像倾尽了美好生命的全部光华。汪曾祺说:“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月亮瓣子的梨花,总能令人忘却人世烟火。梨花开,春带雨,清韵如古琴,抚弄呜咽流水,为山川大地安神;梨花落,春入泥,轻如月光,带着一种洋洋洒洒的温柔与悲悯。
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媲美月亮的东西,梨花是其一。梨花也是素色的烟火。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选自《读者》2024年第16期)
(1)、 梳理文章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品读画横线的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①花蕾,一点点被风拆开,由淡青而雪白,俯仰舞风;枝条,铁画银钩般,微微晃动。(可以从修辞、动词运用等角度进行赏析)
②她的手边一直有做不完的事:择菜 , 洗衣 , 做鞋 , 喂鸡鸭 , 剁猪食;和泥,刮那些废砖头,挽着袖子,像我爹一样,两手泥巴、一脸汗水地忙活着,修炕,砌灶,铺地面的砖石。(请分析句子中加点的逗号和分号的表达效果)
(3)、“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其内涵是否一致?请结合全文阐释理由。 -
19、那些经过时间沉淀并被传颂的作品,是文学的瑰宝。请回顾本学期的名著阅读之旅,完成以下题目。(1)、抗战时期,驻华美国记者白修德说:“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回忆《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内容,在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人 , 说说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能充分体现“探索、信念、坚持”等人物品质的地方。
人物:斯诺 毛泽东 法布尔
词语:探索、信念、坚持
-
20、古人之旅,旅于景,旅于心。请根据表格内容补充古诗文名句。
古人之旅
提示
诗句
出处
看花
江中小洲,树茂花盛
晴川历历汉阳树,①。
崔颢《黄鹤楼》
看鸟
繁华易尽,旧识重来
② , ③。
晏殊《浣溪沙》
看大漠
边陲大漠,雄奇壮阔
④ ,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听山
夹岸高山,蝉鸣猿叫
⑤ , ⑥。
吴均《与朱元思书》
听水
水波微动,沙鸟惊飞
微动涟漪,⑦。
欧阳修《采桑子》
听心声
借用典故,舍身报国
⑧ ,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